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什麼才是人生真的追求,也許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中國讀書人名傾莊於儒家學說:修身、齊家、治因、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他們熱夷於入世入仕,以“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為已任。然而,這並非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功名利祿也不是所有人都汲汲若渴的。《列子》、《莊子》等著作中就講了很多真正的得道之土,他們或埋名於市井,或隱姓于山川,以清心寡慾為好,以談泊名利為則。可能他們的名字不為後世所知,但他們真正得到了人生的樂趣,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謂的“無名、無為”。

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還有些人,開始積極入世,後來飽經紅塵,感悟了人生大道,從此開始追求清淨閒適的生活。北宋文學家晁補之在經歷宦海沉浮後寫了一首《摸魚.東皋寓居》就很能體現這種思想: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湘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來能去。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候萬里,歸計恐遲暮。

晁補之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剛懂事就會寫文章,王安國一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十七歲那年,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於是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寫成《七述》一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讀了他的書讚歎說:“我可以擱筆了!”

晁補之少熟讀四書五經,滿懷治世救國的理想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他考中進士,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全部都第一。宋神宗看了晁補之的文章後說:“這是深於經術的,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他被調為灣少的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宋哲宗元祐初年,晁補之任太學正,李清臣推薦並認為他可任館閣,皇帝召他面試,他被開為秘書省正字,又遷校書郎。元祐七年(1092年)任著作佐郎。但當時朝廷黨爭激烈,根本沒有供他一展才華的機會。元祐末、紹聖初,宋王朝政局大變,章敦為相,新黨復起,乃盡逐元祐相臣,晁補之因與日黨蘇軾等人關係緊密,受累離開京帥。

以後的官宦生涯中,他隨著黨爭形勢而起起代伏,如同亂流中的落葉,到處遷徙。最後他看清世事,回家修築了一座“歸來園”以自娛,自號歸來了,忘情於仕途,羨慕淘陶淵明的為人。

李子柒的父母在很早的時候就離開了她,一直由養母撫養。但命運多舛的她並未受到養母的善待,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心疼孫女,最終決定將李子柒接回家中生活。

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14歲時李子柒隻身前往城市打拼,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漂泊生活。最初的生活並不寬裕,睡過公園椅子,連續啃過兩個月饅頭。要強、能吃苦的性格讓李子柒迅速在陌生的城市學得一技之長,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鄉的奶奶。這段工作經歷也幫助了她能夠將後期的視頻效果呈現得盡善盡美。餬口之餘她還曾多次與朋友一起嘗試創業,希望儘可能改善農村家中的生活條件。

2012年的一次變故,讓李子柒決心回到了鄉下陪伴老人共度餘生。那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場重病,她擔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樣長期不在老人身邊,或許自己將來會背上“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念活一輩子。這也是她能成為今天的李子柒最重要的一個人生轉折點。

2016年參加媒體採訪時提起爺爺奶奶和奮鬥經歷時表示,迫於生計背井離鄉,無法留在奶奶身邊盡孝一直是心中的遺憾。喧囂嘈雜的工作環境也讓她更加想念曾經深山中的生活,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與奶奶一起過上簡簡單單的農家生活。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決定回到老家,邊陪奶奶邊創業。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心拍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躍成為全網最紅的美食博主。截止2019年粉絲已達3000萬,國外700多萬。

李子柒視頻主要根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時令節氣、傳統節日、民風民俗確定選題。選擇用簡單記錄工藝流程或依附一定的人物故事主線兩種方式演繹。

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

“李子柒憑藉品質過硬的視頻作品、返璞歸真的情感共鳴、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正能量的自媒體之光,不斷擴大影響力。”

“這些美食均還原古法工序,應用古樸炊具,散發著淡淡的田園氣息,獨特的視角配以悠揚婉轉的古調,凸顯對田園生活的追求,讓人過目難忘”。

“不僅是奔波勞碌尋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當之無愧的傳承者。”

“仿若一幅自如閒適的山水畫,激發著人們返璞歸真的情感共鳴,帶有明顯的李子柒的個性符號,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實寫照。”

“致敬每一名為夢想拼搏的年輕人,致敬每一名兢兢業業不負時光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