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3歲看小,7歲看老”,可見孩子身上的習慣、性格從3歲前就開始有所表現,所以要想幫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在3歲前就開始。
育兒專家介紹,3歲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一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這些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之後的成長就越有幫助,甚至能讓孩子一生受用。
幫孩子養成這7個習慣,將來才更省心
獨立吃飯
養成獨立吃飯的最佳時期應該是寶寶12個月到18個月這個階段,這個時候寶寶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迅速發展,寶寶有了獨立吃飯的能力,同時也有了獨立吃飯的意願。
再經過2歲到3歲近一年的鞏固鍛鍊,寶寶3歲時就能很自如的獨立吃飯了。而反觀一些一直“享受”餵飯的孩子,不僅自理能力差,而且手、眼協調能力鍛鍊不足,將來用筷子、寫字都會遇到困難。
運動習慣
身體在運動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血清素、多巴胺等物質,促進大腦發育。因此,運動不僅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康,也能讓寶寶更聰明。
雖然2歲左右的寶寶剛學會走路,在行走和跑步的時候還控制不好身體,但已經完全可以參與一些簡單的運動了。比如戴上救生圈游泳、騎車、踢球等,尤其是可以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將來的身體會更好。
健康的作息時間
大多數寶寶在3歲之後就要開始進入幼兒園了,所以在入園之前最好就能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時間,比如早上幾點起床、三餐時間、晚上幾點睡覺等。
小孩子幾乎沒有自律性,對時間也沒有概念,但家長從小就幫孩子養成了作息規律的習慣,孩子長大後也會更容易按照計劃自律地生活。
衛生習慣
小孩子好奇心重,非常喜歡用手摸東西,而且很喜歡玩土或者沙子之類的“髒東西”。如果沒有養成勤洗手、勤洗臉等衛生習慣,就很容易把自己弄得髒髒的,而且可能會生病。
所以家長應該幫孩子養成早晚刷牙、勤洗手、注意衛生的好習慣,別覺得孩子小這些問題就可以不重視。
做家務
孩子會坐、能聽懂大人說話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請寶寶幫忙”將玩具放到收納筐中,等孩子會走、會跑的時候更應該逐漸放手教孩子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收拾玩具、擺放碗筷、扔垃圾等。
孩子從小就和父母一樣參與家務,將來對家庭的認同感、責任感都會更強,自理能力也能得到鍛鍊,好處多著呢!
閱讀習慣
從小就有閱讀習慣,將來在看書、學習的時候才不至於有坐不住、犯困等“毛病”,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想象力和學習習慣都有好處。
3歲前的閱讀習慣,應該從親子閱讀開始,以少量字的繪本為主,可以多選擇一些認知類、啟蒙類、有趣的立體書、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的繪本。
佳佳給大家推薦一套《陪你長大》一共30冊分為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5個部分,將早教和繪本故事結合在了一起,其中不僅能夠讓寶寶學會知識,還能夠讓寶寶的習慣得到提升。
另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的圖畫書》還被評為寶寶的第一任老師!用小浣熊韋博一家的故事,引導孩子要有良好的行為,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閱讀更多 佳佳育兒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