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正確引導,避免“熊孩子”養成

中午回家看到隔壁小女孩哭鬧,小女孩的媽媽直接把她關門外說讓她哭個夠再回去。

作為旁人也不好多說。但也太過危險,要知道我們住在高層,十幾樓上面,我門口還有條開放的走廊,雖然有護欄,但也挺危險的,可能是氣過頭,如果真出事那後悔莫及。

的確現在太多熊孩子,怎麼說怎麼不聽。畢竟每個家庭就那麼一兩個小孩,姥姥寵下,奶奶疼下,潛意識裡思維就轉變了,覺得背有靠山,天不怕地不怕。

以前也看過“虎爸虎媽”的教育片。的確媽媽的嚴厲管教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但孩子也有童年,一昧的按自己的思路去給孩子鋪路,容易扼殺創造力。不過並不排除有些家長鋪的路比他自己的合適。說到底,一切為孩子。

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給的觀念和教育方式。畢竟我們都是從熊孩子的過程成長的,如果太嚴肅了,容易造成心理陰影和叛逆。不嚴肅容易造成自傲,目空一切。

兩種都是不好的結局,一個是怕事不敢獨當一面,一個是盲目自信以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兩種長大了都有可能容易被別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熊孩子是怎麼成長的,要結合自身家庭環境,整理出來一系列規則。

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但一切要根據規則走。如果真的放任不管,容易出事。

小孩子精力一般都比較旺盛。有可能你忙碌了一天下班後想睡覺,熊孩子都纏著你陪他玩,但你又不好拒絕,陪著又沒精力,畢竟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

先分析下家裡奶奶或姥姥帶的,一般家庭都有隔代親,這是為什麼,因為年輕時誰都想要賺錢養家餬口,根本沒什麼精力管著管那的。年紀大,退休了,時間多,但和子女多少有點隔紗不親熱,畢竟都已經成家,所以基本會將這份愛留給孫輩。還有就是帶的時候不用事事親為,畢竟孩子有父母在,心理上也會放鬆很多,這也是有的老人想幫忙帶小孩。

有些奶奶或姥姥真的是捧在手心的,小孩要糖給糖吃,要玩的給玩具,各種花式養娃容易讓小朋友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碰到小孩哭第一時間肯定是抱起來不管對錯先哄一遍再批評一頓大人。小孩看在眼裡,下次犯錯肯定第一件事是先哭再說,不哄好繼續哭,然後大人會說犟。

親情上需要培養,但一定要約法三章,是和奶奶姥姥們約法三章,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定要說好。

同時每天的作息時間要規定好,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可以吃點零食,什麼時候可以玩耍,什麼時候睡覺,這一定要規定好。

如果起床晚,肯定是昨天晚上睡晚了,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強制睡覺,你肯定鬧不過一個小孩,因為小孩善於哭,哭完了他沒事,你卻有事。所以早上必須拉起來。

認真洗漱後吃早飯,對小孩好,吃飯一定不要讓他挑食。挑食那就是他已經吃過零食覺得零食味道更美味而拒絕吃飯。我認識一朋友小孩,五歲了都沒吃過果凍什麼的,糖果也很少吃,有個印象特別深,第一次吃果凍還是和他媽媽說自己可不可以嚐嚐,嘗過後會說原來果凍是這個味,也會說謝謝。

他們一家也是十分自律,早上很早就起來了,大人工作,小孩帶去學習畫畫等什麼的,週末會帶他去玩,開拓眼界,也十分有禮貌。那麼大點小孩就知道很多東西,不像其他小朋友哭哭鬧鬧,含著糖掛著淚珠,問什麼也不願意說。

所以家庭的自律也慢慢潛意識影響下一代。他們也善於整合時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都規劃好了。

玩也要有個度,現在電子產品十分多,小孩在發育的時候儘量避免或不給他玩,一旦玩上癮,又哭又鬧,所以請回家也儘量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遊戲。當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想玩的時候,可以適當溫和的說下,也可以嘗試的給玩下,但一定不能一個人的時候還是給他玩。

看書學習,大人是榜樣,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樹立正確價值觀。

當發現爺爺輩的寵她時,過後一定要問,要慢慢的潛意識養成自律,即使有人寵的時候方法不對,他也會說爸爸媽媽說了不容許,所以這個挺重要的。

但有的時候一定不能強制性教育,因為有的時候小孩子聽不進去,大家都是從那個時候經歷過來的,想想自己有多少會記得。所以要問要講相對應的寓意故事,即使自己編也要編得好點的故事。告訴他事情的正確性。一次不行,下次犯錯再講,次數多了,自然記得,同時為避免故意的,最好記上犯的錯誤,寫上日期。

熊孩子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所以請家長給予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打罵孩子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畢竟我們也是從小時候走過來的。

也避免更多的潛在危害。

請正確引導,避免“熊孩子”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