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新能源路在何方?

當下,部分新能源車企遭遇最難困境,國家或將出臺新扶持政策的消息讓某些人眼前一亮。然而,補貼推動了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完成了搶佔全球新能源制高點的使命,頭部企業地位穩固,中後部企業出路愈加清晰起來。

敢問新能源路在何方?

悲喜交加?

銷量驟降,工資打折,部分新能源汽車從業人員春節以來一直處在煎熬中。公開資料顯示,繼蔚來工資遲發之後,威馬的年終獎取消了。原因很簡單,市場形勢異常嚴峻。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4.8萬臺,同比下降52%。2月新能源車批發達到1.5萬輛,同比下降70%。”

敢問新能源路在何方?

正當行業情緒即將降到谷底的時候,一則獨家新聞讓新能源從業者信心大增。3月2日22:59,《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報道:“結合疫情情況和有關批示精神,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討論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受該消息刺激,3月3日,比亞迪、北汽藍股等多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股價衝上當週最高點。

從市場反應來看,確實有一部分人寄希望於政策支持。然而,如果僅從自身利益出發期待補貼延長,顯然沒有理解國家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完成使命

新能源補貼作用是什麼?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技術不成熟、產業鏈不完善、市場需求弱,但由於綠色出行需要,必須依靠國家政府的補貼福利政策,扶持起一批企業。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利好下,一大批企業家投身其中。在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等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外主機廠的主力配套商。在整車方面,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敢問新能源路在何方?

更為重要的是,在產業扶持過程中,中國搶佔了全球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的制高點。通過政府補貼,中國新能源產業鏈最先被培育起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充電等基礎設施,再疊加上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成為了全球巨頭投資新能源汽車的熱土。

我們看到,大眾在中國推出1100萬輛電動車產量的計劃,豐田推出了三倍產能擴充計劃,特斯拉在上海建成了海外第一家工廠,寶馬與長城再度合資……設想一下,如果中國沒有佔據新能源汽車產業制高點,這些車企會瘋狂加大投資、在中國建廠嗎?

然而,我們也看到,在國家補貼下,產生了巨大的產生過剩。隨著車市持續下行,排名不靠前的企業該如何應對?

連橫破縱

新能源“淘汰賽”大浪接連襲來,中後部企業積極尋找合作伙伴來消除自身短板,抱團取暖形成規模經濟、降低批量成本,或許才能在殘酷的“淘汰賽”中生存下來。

在這方面傳統車企率先做出表率。2019年12月23日,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探討在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敢問新能源路在何方?

顯然,車企合作資源互通可以形成優勢資源互補。一些自身技術不夠強的地方,可以通過合作資源互通,來實現一個短板的跨越。同時,新能源是高投入行業,合作分攤研發費用,既可以緩解研發投入的巨大壓力,又能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因此,無論是解決眼下問題,還是謀劃未來市場,企業之間加強聯合,都不失為切實有效的解決路徑。

可以預見,2020年,車企之間加強合作資源互通會成為一大趨勢,違背這一趨勢的企業將很難存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