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

天下笑唱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適當的體罰”。

打罵固然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可取的,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但是適當的獎懲機制確是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激勵政策。

我覺得可以使用適當的體罰,不是打不是罵,可以讓學生做幾個蹲起,跑幾圈,上課困了站一會,通過身體的動作提升學習的效率,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比如體育生訓練經常加罰跑圈,即起到了獎懲分明的效果,又幫助學生完成了訓練。是個不錯的方式。

同時獎懲一定注意公平公正,以理服人,給學生樹立好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價值觀,也是對於學員的成長用很大的幫助。


物理你傑哥


其實對於犯錯的學生,除了體罰之外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並且進一步改正錯誤。老師會體罰學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失去了教育的耐心。當然這也難怪,一個老師往往要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尤其是班主任,一天要是有那麼幾個學生搗蛋,往往焦頭爛腦失去耐心。

體罰應該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種手段,對於很多問題孩子來說,天生有逆反心理,而且肯定不止被體罰一次,所以對於體罰有天生的免疫力。你今天罰站了,明天他還是照樣違紀搗蛋。

去年,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個學生,出奇的搗蛋,班主任都拿他沒辦法。經常隔三差五的看到他被老師趕到教室外面罰站,一個學期了,被罰了無數次,也不見其有什麼變化,依舊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上課時因為平板被陽光照到,剛好他坐在第一張桌子。我就叫了“某某同學,幫忙拉上窗簾。”他照辦後,我說了聲謝謝,他還有點不好意思。

以後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叫他拉窗簾,總是不忘說謝謝。漸漸,我發現他開始上我的課不睡覺了,有時候還跟著大家一起朗讀。以前上課他基本就是睡覺,睡夠了就玩自己的東西。後來,我跟班主任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建議班主任開班會的時候在全班面前表揚他把班級的窗簾管理得很好。班主任還分配了他一個任務——管理班級的所有窗簾。

他開始變得積極了,至少在管理窗簾方面。以後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要用平板,他就迅速拉窗簾遮光,都不用老師強調。在得到老師的“謝謝”後,他也不好意思睡覺了。

課間休息時間老師們坐下來聊天,談到他,"某某,最近表現還不錯”,“你們班的那個窗簾長真是創意呀!簡直是人工智能,別的班我都要叫一陣才有人去拉”“上星期好像都沒被扣分,班主任是不是試了妙招啊?”.......

我笑而不語。

我也沒想到,小小的一個窗簾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心態。為什麼呢?我想原因大家都哼容易理解,那就是尊重和肯定。

對於問題孩子,如果你一開始就揪著他身上的問題不放,往往得到的結果要麼牴觸,要麼破罐破摔。不妨先放下他身上的問題,忽視他的缺點,把他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他。就像一開始我的一生“謝謝”就讓他得到一種難得被尊重的喜悅。而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的同學就能贏得他的尊重,這樣就建立了溝通的橋樑。然後,我就讓他管理窗簾,因為這種工作難度極低,他很容易勝任。班主任的及時全班表揚終於讓他漸漸找回了信心。我想,接下來,一步一步引導他去挑戰更大的任務(比如完成簡單的作業),肯定沒問題。

我講這個故事,不是要批判體罰學生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我們漸漸長大之後,我們會明白,絕大部分的老師是恨鐵不成鋼,是怕我們走失方向,荒廢大好年華,才不得已去體罰孩子。現在,社會上反對體罰學生的呼聲很高。經常見到某某某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罰的新聞。很多老師一下子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想,反對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還是提倡站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老師,畢竟他們的出發點是教育孩子。




港水569


完整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從古到今,體罰一直存在,那麼體罰到底需不需,到底該不該存在,我們該怎麼理解體罰,體罰的程度應該怎麼樣?

通過一些案例,我們分析一下:

案例一:

這件事曝光以後,當地教育局已發佈通報,初步調查結果面向社會公開:

1、對河西鎮新莊小學予以全市通報批評

2、對涉事教師停課處理,責令其寫深刻檢查,並在全鎮師生大會上做檢查!

3、責成河西鎮新莊小學立即召開事件所涉及班級家長會,通報相關情況,並向學生家長道歉。


像這樣的事件爆發出來以後,網友的評論一般都是分為2種,一種是必須打,有的孩子不打不行,另一種是不能打,體罰學生是錯誤的行為。

先不發表該打還是不該打,我們在看下一個案例:

案例二:

事發時間為10月24日12時許。一名身穿西裝的男子拿著雨傘,走進教室,其身後衝出一名身穿校服的學生,雙手拿磚頭,往男子頭部砸了9下,整個過程持續約10秒,後男子倒地不起。

打人學生是城北實驗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今年15歲,被打者是其班主任,30餘歲。起因是該學生在學校內違規騎自行車載人,被班主任批評教育,招致該學生不滿。“被打的時候那個老師沒有防備,發生這樣的事令人痛心。”

經查,當日中午,仁壽縣某中學學生顏某(男,15歲)因對老師日常管理不滿,在教室內用磚頭將老師黃某頭部打傷。目前,黃某正接收治療,顏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因為老師日常管理不滿意,就下狠手毆打老師,造成嚴重後果。那學生對老師的敬畏之心在哪裡,是什麼讓一個學生對老師都沒有一點尊敬呢!


這樣的案例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都存在,一個老師打學生,一個學生打老師,我在說說我們身上經歷的事情。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想很多人都受到過體罰,尤其是80後,90後的這些人,當時的體罰我個人認為其實挺重的,尤其是男老師體罰學生,那是真打,而且下手特別重,我現在都是中年人了,一提到體罰這個話題,我就能想起,小學的班主任是怎麼打我們的,雖然我是班裡的乖孩子,好學生,依然沒有逃脫捱打的時候,我們班裡基本上男孩子都被打過,當時是4年級,開學第一天,我們換了一個男性班主任,在開學一次班會上,這名班主任給所有同學安排了一個任務,每人從家裡拿一個竹竿到學校,我們班裡50人,就拿50根,就是那種很細很短的竹竿,當時我們一頭霧水,拿這個幹嘛,是要做什麼東西麼,當第二天拿來之後,當天下午就使用了竹竿,那就是打人,一頓操作,竹竿折了,完成體罰教育,我們都傻眼了,原來竹竿是幹這個的,可那50根竹竿不到一個學期就用完了,最粗的那個有1米多長,3釐米寬,依然被打折了,可想體罰力度有多大,打學生就是常態。


當我們成年之後,我身邊的同學當了老師,卻變了一個樣子,提起體罰學生,都是說“現在還敢打學生,能不讓學生打就不錯了,快省省心吧,掙那幾個錢,惹那麻煩幹嘛,可不像咱們小時候,經常捱打”我說,遇到特別難管的學生怎麼辦?同學說“上次我們學校有個老師踢了學生一腳,學生舉報到教育局,那個老師被通報批評”感覺到老師這個職業變得那麼難。

不論是什麼案例,教育的根本是什麼?教育根本就是培育人,培養人,我們老師並不會培育學生怎麼去打人,也不會培養學生目無尊長,發生這樣的事情,是我們缺失了傳統美德的培養,“聖人多其愛而少其嚴,厚其德而簡其刑,以此配天。”【譯文】聖人多仁愛而少嚴苛,加重品德修養而簡輕刑罰,以此與正常的社會生活相適應。這句話送給打學生的老師,‘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送給那些不懂的尊重老師的學生。


我們經常說因材施教,我非常贊同,在管理學生上面,也應該因材施教,古代老師懲罰學生的戒尺,並不是為了打學生,不能像小竹竿一樣,打斷一根又一根,它更像是一種警示,在學生嚴重犯錯的時候,並屢教不改的時候,作為震懾之用,怎麼教育好學生,尊師愛幼才是根本,這樣,老師也不會以打作為管理學生的方法,學生也不會對老師不滿,就動手打老師。

體罰可以有,但不是主要管理學生的方式,體罰應該適度,這個度量怎麼去平衡,怎麼去使用,真的讓人深思考慮。


教育未來說


這是在當下這個大的環境下,必須要進行的,給老師一定的懲戒權已經急不可待!

無論城鎮還是農村,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孩子成長的關注越來越少!農村百分之八十的都是留守兒童,城鎮裡周託、午託比比皆是。這和我十多歲八幾年的時候那種狀況有很大的區別,那時候人們沒有這樣的忙碌,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無形中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傳輸到了孩子的觀念中,從根本上杜絕了他變壞的可能!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許多文化程度不高等我家長給孩子灌輸等我觀念也是錯誤的,什麼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等等錯誤的觀念灌輸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腦海裡,更有家長讓孩子上學的目的不是考大學而是找一個對象從而剩下大筆的彩禮!

這樣一來,更大的壓力就放在學校這一方,不但要督促他們學習,還要糾正在家裡養成的不正確的一些觀念。於是就出現了和老師對罵,打老師等現象。

糾正一個人的觀念是最難的,所以適當的體罰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人們一直嘗試體罰之外的方法,誰家都有孩子,你的孩子只講道理管用嗎?在你那裡不管用的方式為啥要在老師這裡非要有效果呢?千百年來,戒尺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歷史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國家應該立法給老師一定的懲戒權!

再有,呼籲廣大負責人的老師在進行懲戒權的時候注意保護好自己!


心月如鉤123


我是同意的。

“適當”兩個字,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下手不要太重就行。現在很多家長說老師體罰不好,說擔心下手重,但在學校這種公眾場合來說,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其實下手最重的人,往往是家長本人。自己體罰孩子可以,為什麼老師不行呢?

上次我們班一名女同學,回去家裡告狀,說數學老師狠狠敲頭,敲得頭痛,第二天要請假。結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鬧到學校去,但經過很多同學甚至攝像頭的事實證明,老師只是輕敲,結果家長“啪啪啪”打臉。那名女學生只是害怕,不肯去上學而已。這跟平時家長的思想教導是有關係的。

當然,體罰也分年齡的。大孩小孩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是否體罰也不一樣的。適當即可。


求知探索號


這純屬扯蛋好給老師打學生找推託的藉口,成為合理化的打學生體罰學生真無恥,能想出這個瘦巴主意的人太缺德了。


藍天217905256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須寬嚴適度、恩威並重。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教育對象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強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顯然是對牛彈琴。古人早就給予了我們足夠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個年代更是對教育一再強調“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沒有懲戒權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師不敢管學生,還在於學生和家長戾氣太重,長輩對學生的過分嬌慣和縱容等,容不得老師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規則概念,區分對錯的界線不清,因此不服老師的管教,家長如果再“護犢子”,那麼積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煩。

近年來,因為老師懲戒某些學生,被家長報復或被學生集體報復的事件不在少數,所以行使懲戒權的方式和分寸,應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

現在家長或學生只要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學校及上級領第一時間處理老師,通過委屈老師的方式來平息家長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決,這讓老師成為即使有委屈也無處訴說的弱勢一方。如此一來,老師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學生,如果老師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懲戒權時,也有一層保護傘,那麼老師才能真正直起腰板來行管教學生之權。

老師沒有懲戒權,就如同讓老師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要認識到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而是規矩要懲戒那些學生,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向規則低頭,要向真正良好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

現在一部分家長歪曲了教師懲戒的目的和用意,讓教師們面對無理取鬧的家長們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有一些學校為了息事寧人,採取犧牲教師的權益去讓家長滿意的做法,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悲哀、教師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教育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尊師重教的痕跡,看到的只是教師的無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時候,不要讓個別“害群之馬“教師,影響了整體大多數投身教育事業的教師工作熱情,不可否認有師德敗壞的教師,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就讓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現在是平靜了一時,怎知這些沒有被管教好的學生在將來的日子裡,會做出什麼”不平靜“的事情?教師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訓或額外的工作任務,教師也不怕工資收入讓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幹著已經失去”教育意義“的工作。

雖然,近年來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分的老師有很多,但是目前沒有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因為教學是一個集體活動,如果沒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學生必須遵守的課堂紀律,那將讓課堂陷入僵局,這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最不應該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勢如此嚴峻,即使有可能會因為管理學生不當而被處分,但是老師依然在尋求一種可以被社會、家長和學生都能接受。

其實,目前老師在管理有錯的學生上的困境並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如何管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面對種種情況,老師行使懲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話,老師懲戒起學生來,必然又陷入來自社會各方的質疑,因此,想行懲戒之權談何容易?

0 贊 踩 評論
分享

聚才圈小主


我想,讓老師適當體罰學生,也是不應該的,什麼叫適當?一般老師對學生體罰時,都是在無可奈何,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責打,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所不容的,學生家長也是不答應的,有幾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在古代教師用戒尺懲罰學生,是被國家和家長認可的。

老師有了這個權利,就便於實施。在孩子習文或練武,學習一些技能時,對於一些不好好學習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學生,用戒尺來責罰,當時學生受著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就是捱了責罰,也是誠服的。過去的孩子特別天真,對老師是非常敬畏的,在老師有理智,有標準的情況下,對學生用戒尺進行責罰,產生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老師一時衝動,或者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來責打學生,有的甚至還給學生打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八,九十年代以來,學生通過看電視,看手機和網絡的瀏覽。學生知道的,懂得的,甚至比大人還多。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寵愛有佳,特別嬌生慣養和放縱。學生的自尊心極強,抗打擊能力也特別脆弱,所以老師就不能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在對學生犯錯誤或出現問題時, 做到早觀察,早了解,早解決, 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二,因為老師平時工作繁忙,在學生犯錯誤屢教不改的情況下,由於情緒激動,對學生進行體罰。一則國家法律所不容,家長也會聲討你,學生也不服氣兒,心裡是憤憤不平的,有的學生還會記恨,還有的學生敢和老師對打。若是在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時,造成學生受傷,老師還得負法律責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家長要應該從孩子的幼兒抓起,從小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培養孩子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好的規矩。學校也是要從思想品質,道德規範,遵紀守法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讓他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吸收好的知識和好的營養。老師也得以身作則,作風正派,舉止大方,富有愛心,在學生面前才有威嚴,學生才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總之,在社會上,通過的道德規範,人文素質的教育,絕大部分人都是遵紀守法的。但對一些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用嚴格的法律來加以震懾,才能有一個清平世界。當然,大多數的學生是遵章守紀的,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故意犯錯誤的學生,還是需要嚴格的學校規章制度進行懲治,學校才能出現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環境。


趙紹亮


適當的體罰學生,我是同意的!但是千萬不能過度,有很多老師就掌握不了這個度。比如說,之前一個新聞,陝西榆林一小學老師把在課上調皮的小學生下體踢壞,導致學生下體流血,體罰千萬不能到了動手動腳的地步。教育上的懲罰和社會對違法犯罪的懲罰是不同的,教育的懲罰應該首先是批評教育,其次是處罰,先糾正學生的錯誤,在考慮體罰的事情。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犯錯所要承擔的後果,他才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生活,好好的學習。但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錯,如果在班級所有的同學面前進行體罰,非常容易打擊受處罰學生的自尊心,也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理的印象,是儘量用合適的處罰代替體罰,可以採用抄寫題目,知識點,聯繫家長共同協商來處理,畢竟目的是為了讓他改錯,而不是懲罰。抄寫題目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記住知識,既達到了懲罰也能促進學習。作為教師,社會給予管理學生的職能,體罰這一項在學生管理上可以使用但是儘量不要用,使用了就一定要注意“適當”這個詞,有很多的老師認為的適當對於學生來說可就不適當了,經常會出現遲到幾分鐘罰站好幾個小時的事情,在這件事情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加的嚴謹。





優學測評小趙老師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是內心有很大觸動的

第一,作為一個好老師,不一定要體罰學生,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上學的不同的階段,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或者見到過不同的老師,當然,有些老師有體罰學生的習慣,並且美其名曰說,這樣以便更好的教育學生,關於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

第二,因為體罰學生,就如同父親體罰孩子,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先不說這個體罰的好處有多少,也不論現實生活中,體罰對孩子的成長到底能帶來什麼有益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明確一點就是,體罰是不可取的,這是傳統習慣養成條件下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何況我們的國家法律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禁止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話)還有教師法,裡邊也規定了體罰學生經過教育依然不改正的,教育局或學校應當予以辭退。其實你的這種情況,很多法律法規上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條文。如果你是未成年人,那麼教師的行為更加惡劣。”

僅從體罰這一項,法律都是不允許的。

第三、雖然有很多人認同體罰才可以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反對這個方法帶來是實際效果,哪怕我們多人從下到大的成長過程中,都是經歷過體罰的過程,我們的父輩們都有過對我們的體罰成長,所以這是非常不好的方式,我們不贊成。

總之,教師體罰學生,哪怕是適當體罰學生,都是不對的,並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