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都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事實是這樣嗎?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愛拼姐


為什麼老一輩會有這樣的說法?因為老一輩的人,在他們那個年代,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而這個結論大多數都是採樣統計,並沒有像現在互聯網的數據那麼強大,通過大數據來分析。



為什麼晚出生的寶寶更加好帶

第一、寶寶脂肪比較多

37~41+6周都是胎兒正常的出生時間,只要在這個範圍內出生都是比較正常,37周出生的寶寶,也是屬於瓜熟蒂落,這部分的寶寶的腦部發育和其他各器官的發育已經完善,但是寶寶的脂肪會有一定的差距。

在孕期的過程中,在子宮內的時間越長,那麼皮下脂肪會比較多,寶寶出生之後,體溫調節能力更加的強,寶寶出生之後,出現疾病的概率會比較低。

如果寶寶是早產,或者是37周出生的時候,體重沒有超過5斤,那麼還是需要待在保溫箱裡面,胎兒的脂肪增加之後,才可以出保溫箱。


第二、吞嚥能力比較強

晚一點出生的寶寶,因為在子宮內的時間比較久,所以吞嚥能力會比較強,哺乳期的過程中,因為寶寶的口腔比較淺,如果吞嚥能力比較差,奶水就很容易會溢出來,從而會比較容易哭鬧,因為口水和奶出流出來之後,部分寶媽可能比較忙,沒有及時清理乾淨,特別是夏天,容易會出現淹脖子,寶寶出現痛癢,哭鬧比較厲害。

晚點出生的寶寶,因為吞嚥能力比較強,所以吃飽會比較快,而吞嚥能力比較差的寶寶,因為長時間的吸吮,但是卻沒有奶水出來,從而導致寶寶會出現吃不飽,然後哭鬧。


第三、寶寶免疫力

晚一點出生的寶寶免疫力會比較強,還有初中的時候免疫力會比較差,通過母乳的攝入從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早產的寶寶,因為免疫力比較差,從而出現疾病的概率提高,出現黃疸、腸絞痛的概率更好高,而腸絞痛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腸道蠕動比較差,寶寶出現脹氣的原因,而早產的胎兒,腸道和胃部發育還沒有完善,所以對乳汁的消化比較差,所以寶寶出現腸絞痛的時候,哭鬧特別厲害。

而晚一點出生的寶寶,腸道和胃部發育更加的完善,攝入的乳汁消化更加的全面,乳汁變成營養能力更加強,所以寶寶發育更加好,出現疾病少,免疫力更加強。


晚一點出生的寶寶,對寶寶影響是不大的,只要不超過42周就可以,在產檢的過程中,沒有出現羊水減少和缺氧的情況,那麼孕媽就不用太擔心。


藝跡育兒


我女兒38周多剖的,體重6斤6兩,從小算比較好帶的孩子。我和身邊朋友的經驗:只要孩子足月(滿了37周),各項臟器發育完善,具備生存能力,一般都比較好帶。38周和40周出生,沒太大影響。

而超過妊娠期卻非常危險,建議寶媽們孩子到了預產期,及時到醫院,根據大夫建議時間生產,切勿為了好帶而選擇晚生,也許僅是這幾天,孩子卻有危險,說說我身邊的例子吧。

晚生幾天,一家人的痛

那年,同事兒媳的預產期趕上春節,節前產檢大夫建議辦住院手續,可能春節期間生產。因為還有2、3天要過年,他家不大想住院,想著在家過完年再來,加上兒媳沒大有感覺,所以回家過了年。

年後兒媳覺得孩子胎動明顯減少,他們急忙趕去醫院,孩子的一系列指標非常不好,缺氧嚴重,大夫建議馬上剖腹產。

手術結束,是個8斤多的胖小子,可寶寶滿臉青紫,最終也沒搶救回來。晚了這幾天成了一家人的痛。同事大姐每每說去那個小孫子,都滿臉的傷痛。所以,我生產時,她早早的告訴我,要去醫院聽大夫的。

孩子到了預產期隨時關注,多聽聽大夫建議

您看,這是我身邊的真事,也許早一週時間生產,孩子會沒問題。所以,我們37周最後一次綜合產檢,大夫會根據胎位、臍帶是否繞頸等,給我們些生產建議。目前我們的醫療水平發達,產科醫生經驗豐富,建議聽取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和時間。

為保證大人和孩子的安全,孕後期我們應每天關注孩子的胎動情況。孕後期,因我的血糖高,孩子胎動明顯減少,產檢時大夫說有些缺氧,後期定期吸氧,並在38周時剖腹產。女兒一直很健康,從小也比較好帶。


寫在最後

40周和38周出生的孩子,臟器發育相當,後期主要長脂肪。所以根據我們孩子的情況,聽取醫生建議選擇生產時間更好些,母子(女)平安最重要,您說呢~


格桑花談育兒


老一輩都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完全是對的。

首先說說為什麼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比預產期晚出來的寶寶和早產的寶寶比,肯定相對好護理很多了,很多早產的寶寶因為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需要睡保溫箱之類的,相對難護理一些。

我記得我家正好38周剖腹的,雖然不是早產,但是個頭和體重都比較小,相對那些晚一點出來的寶寶確實難護理一些,就連最小號的紙尿褲穿著都不合身,總是把褲子弄溼。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其次再說說為什麼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寶寶好不好帶,除了發育情況以外,還要從很多方面去看的,比如說沒有科學的餵養寶寶,導致寶寶容易吐奶,或者讓寶寶穿的特別多,讓寶寶出溼疹,或者不及時的換紙尿褲讓寶寶有紅屁股,出現這些情況其實寶寶也不好帶的。

還有些寶寶天生就是所謂天使寶寶,很早就睡整夜覺,但是有些寶寶卻夜裡哭鬧,那麼這種寶寶就算晚出來,其實也不太好帶的。

所以說不要過分迷信“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這一說法,如果說寶寶超過了預產期兩週之後,還不出生的話,那麼還是要去醫院進行“人工催生”的,因為過了預產期太久的話,胎盤老化、羊水少等情況的幾率都會增加,這些都會影響胎兒的安全,還是去醫院催生相對好一些。


喬治麻咪


預產期9.21。9.22順產七斤九兩男寶。

說說產程(比較長[大笑])


9.18晚上開始陣痛,第二天早上不慌不忙到醫院掛了門診做胎心監護,醫生說有宮縮,可以去產科住院部讓醫生幫忙看一下宮頸口有沒有平。終於要迎來傳說中的內檢,沒有想象中的疼,甚至可以說毫無感覺。。。內檢開一指,醫生讓辦理住院手續。我以為我會很快生,結果一系列手續(醫生填表,你簽字;抽血驗尿,胎心監測,心電圖)辦完躺在床上後肚子沒有那麼疼了,疼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長。一直耗到預產期當天還是沒有動靜,中午吃了頓大餐回來後開始有點疼,但不明顯。晚上7:30吃完晚飯後開始有陣痛,但是可以忍受(肚子疼可以忍受,但是腰痠脹的受不了)。


22號凌晨三點做了內檢,兩到三指,立馬要求打無痛。打完無痛就像天堂一樣,一點也不疼,但是打無痛的過程還是比較疼的。打了無痛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症狀程度也不同。我腿麻,但是可以慢慢活動。隔壁女生打完以後乾嘔,腿麻到不能動,身上癢,但是他瞬間開到七指,而我,熬走了一批又一批人,還是開三指。。。護士臨換班前給我把無痛給關了,好讓宮縮快點。我媽在產房外一直跟我說就不應該打無痛的(可以帶手機進待產室),還好是親媽,不然我真的翻臉了[大笑]我一直忍到開五指,實在痛到不能再忍了,我就把無痛重新打開了,打開之後痛感依舊存在,疼的我一直咬被子(知道被子髒但是沒辦法啊,真的很疼)後來慢慢好點但還是痛。下午四點多檢查開八指讓進產房,但是因為寶寶頭位高,所以助產士讓我先在有痛感的時候自己用力,讓寶寶往下來點。經過幾輪用力寶寶頭位下降到正常高度。


但是宮口還沒全開。全開以後按照醫生的方法使勁,但是小孩真的太大了,過程很艱辛啊!後來我都快沒力氣了,最終生下七斤九兩男寶,真的累到虛脫。側切加撕裂。。。縫了好久終於結束了,觀察了兩個小時我終於出產房了。家人在外面都等的焦急,畢竟我進去了十七個小時啊(凌晨三點到晚上八點)!

整個過程只有宮縮的時候比較疼,其他的都還好,生的時候注意力完全在用勁上了,根本沒感覺到疼,就是累。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抱著恐懼心理,一定要好好聽助產士的話,好好用勁比什麼都強。

整個孕期放鬆心態,寶寶才能健康成長 再來說說我的恢復和月子 在醫院住了幾天就出院了,回到家後開始了我和寶寶坐月子的生活,餵奶和換尿片是我每天都在經歷的,在這裡提醒各位家務不做不會有多大影響,所以不要急著在孩子睡著後立刻去做家務,而是好好休息一會兒或睡一覺。我懷著寶寶第八個月的時候,我的體重就129斤了,生了寶寶後,孩子睡覺無聊的時候玩玩手機看看頭條,聽一個寶媽說有一種產後,收,腹衣穿著很舒適,效果也不錯。 就找到了那個買家,瞭解了一下又是糾結買不買,最終下定決心買了一套,



收到貨後就趕緊試穿,別說穿上後體。型馬上就改變了,肚子上鬆垮垮的肉收緊了,肚子看著平坦了好多。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穿上後整個腹部感覺熱熱的,一個半月下來,我竟然痩了16斤! 頓時覺得沒有花冤枉錢,貼身穿也很透氣。 就這樣我穿了2個多月,肚子基本收平了,產後140到現在99斤,體重明顯下降。不建議節食和吃減肥現在一直堅持母乳,健康的灰復了!

我認為產後一定要穿收復的,這樣利於身材恢復和防止子宮下垂。現在出門都說我不像生過寶寶的,痩了穿什麼衣服都好看!




只要胎兒發育成熟,瓜熟蒂落自然分娩,在預產期前或者後出生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並不是大家認為的,在宮內待的時間越久越好。

懷孕期間的預產期,是醫生根據孕婦的末次月經或者孕早期的B超數據,推算出來的,胎兒實際到底什麼時候出生是不一定的,可能比預產期早也可能比預產期晚,主要還得看胎兒的肺部成熟時間,因為胎兒的肺部是最後一個成熟的器官,一般在產前3天肺部發育成熟,發育成熟以後囟門會釋放一種乳化酶的物質,孕婦感受到這種物質時,產道也會釋放乳化酶,然後胎兒與孕婦裡應外合,羊膜破洞,也就是破水了,胎兒很快就會出生了。


所以說,不管胎兒是預產期前還是後出生,只要肺部成熟了,胎兒瓜熟蒂落自然分娩,那對胎兒來說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與後陽光下


您好,我是「京媽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當胎寶寶發育成熟,到了該出生的時候自然會出生(當然除去剖腹產,大多剖腹產是提前選擇寶寶出生日子)。那麼寶寶出生的日子,可能是在預產期前,也可能是在預產期後;有數據顯示:只有5%的寶寶會在預產期當天出生。


老一輩都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事實是這樣嗎?

經常聽到老人們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這樣,接下來就來分析分析。

1. 為什麼說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相對來說,一般晚出生的寶寶相對早產兒寶寶,發育要成熟很多,出生後的狀態也會好一些,所以就顯得更好帶。

而早產兒寶寶,可能因為發育不成熟需要住保溫箱、需要追趕餵養、護理方面也更繁瑣些(可能因為沒有安全感而經常哭鬧)等。

2. 為什麼說這個說法又不完全有道理?

畢竟寶寶好帶不還帶,除了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還受很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寶寶出生的 餵養是否科學、護理是否正確、身體是否健康 等。

① 餵養方面: 如果寶寶總是吃不飽,或是由於吃的過撐過頻經常吐奶,寶寶就會經常哭鬧,帶起來自然不好帶。

② 護理方面: 新生兒寶寶由於皮膚嬌嫩、大小便頻繁,而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就容易出現紅屁,讓不少家長很煩惱;也有些寶寶在出生後一段時間,黑白顛倒,睡眠問題讓家長抓狂;因此若是寶寶出生後,照護的不好也會導致寶寶很難帶。

③ 身體健康方面: 出生後的新生兒寶寶,可能會經歷黃疸、腸脹氣、溼疹等,身體不舒服,帶起來自然要更累人些。

所以,這樣一分析,寶寶好帶不好帶,除了寶寶自身發育情況外,和家長的餵養護理也有關係。的確有不少寶寶是超預產期出生的,但由於餵養和護理方式不當,導致寶寶特別難帶的;但也有早產兒寶寶因為餵養、護理很科學,體重能很快追趕上來,帶起來很省心。因此這個說法又不完全有道理。


比預產期晚出生,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寶寶超過預產期出生,只要不超過2周就算正常,超過2周就算“過期妊娠”,為了確保寶寶安全,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工催生”。

1. 增加胎寶寶宮內缺氧風險

如果到了預產期,寶寶還一直不發動,那孕媽就要注意監測胎心、胎動,做B超查看胎盤和羊水的情況,過了預產期,胎盤老化、羊水少、羊水渾濁的幾率都會增加,這些都會影響胎兒的安全,增加寶寶宮內缺氧的風險,因而不能大意。

2. 增加難產幾率

超過妊娠不出聲的胎兒,會長得比較快,頭骨也會變硬,也就是說寶寶分娩的時候,胎頭不易塑形,就可能影響胎兒順利通過母體狹窄曲折的產道,增加難產幾率。


這些關於“比預產期晚出生寶寶”的說法,也不科學!

說法1. 比預產期晚出來的寶寶更聰明

✘ 沒科學依據!

① 預產期是一個估算出來的日子,具有相對性。

懷孕後,孕媽自己都可以用“預產期計算公式”,填入 末次月經第一天 估算下預產期,但是這個 月經週期是按28天 計算的,那如果 月經週期不是28天的女性、平時月經不規律的女性,算出來的這個月產期,就不是很準確。

也正因為考慮 女性月經週期存在差異 的問題,所以醫學上規定,只有超過懷孕42周分娩的才定為是“過期妊娠”。

所以,並不能根據寶寶比預產期出來的早晚,來判斷他是否聰明。

② 寶寶聰明與否,和這些因素有關。

首先,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其實寶寶的智商(聰明程度)是和遺傳有關係的,另外還和孕期孕媽的營養、子宮內環境、出生後的後天教育與培養等,都有關係。

但是和寶寶出生的妊娠週數沒有多大關係。

因此,綜合這兩點,並不能說“比預產期晚出來的寶寶更聰明”,有些早產兒寶寶智商很高呢。


說法2. 比預產期晚出生的是女孩

✘ 沒科學依據!

生活中,的確有不少比預產期晚出生的寶寶是女孩,但性別也就兩種,不是男孩就是女孩,所以“比預產期晚出生的是女孩”也就有50%的概率,但是比預產期出生生出來是男孩的幾率也有50%。

但不能因此就說:比預產期晚出生的都是女孩。寶寶的性別在成為一顆受精卵的時候就已經定了,和出生的早晚並沒有關係。

而且 影響寶寶出生時間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孕期營養比較好、寶寶發育的比較好,那寶寶早出生的幾率就很高;但若是孕期營養不足、寶寶發育偏小,那寶寶晚出生的幾率就高;還有因為一些因素導致的意外早產等,所以並不能根據預產期來判斷寶寶的性別。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到您。孕期的準爸媽們,可以多看些科學育兒的書籍和文章,做靠譜的爸媽。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母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孕產育兒知識,幫助您做靠譜家長,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京媽說


帶孩子是件很難的事,尤其是寶寶小時候不會說話,只會用哭鬧錶達自己的情緒,導致很多新手爸媽不知所措。



老一輩都說“晚出生的孩子更好帶”。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下面幫媽就給大家講一講。

晚出生的寶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會比較好帶一些。因為晚出生的寶寶發育更好,體質更強,比早出生的寶寶更好養活。雖然37周出生的寶寶就是足月兒,但是37周出生的寶寶不如39周出生的寶寶身體硬朗。39周寶寶的肺部 發育更完全,吸收 營養也更全面,抵抗力更強,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

而早出生的寶寶身體發育不是很成熟,適應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響,抵抗力差,進而不好帶,家長需要花更多的心血。

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寶寶是否好帶還和下列因素有關。

1、性格

每個寶寶的性格都不盡相同,如果寶寶性格活潑愛動,看管起來自然就比較勞心勞力。反之寶寶性格安靜,爸爸媽媽就會輕鬆很多。

2、黏人程度

有的寶寶非常黏人,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即便是睡著了也要媽媽抱著。這種類型的寶寶也很難帶 ,需要媽媽寸步不離地看護。

帶孩子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新手爸爸媽媽可以多向有經驗的老人請教如何帶娃,時間長了自然就琢磨出一套帶娃方法。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孕嬰幫幫媽


民間有很多風俗和諺語,這都是在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出現的,大部分都是人們的經驗總結,所以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種說法,畢竟這些說法都是老一輩人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放到現代社會也不完全對因為大環境已經不同了。

所以說這句話不完全對,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

為什麼老一輩說晚出生的寶寶更好帶?

首先,醫療條件有限

老一輩人的醫療條件十分有限,比如當時大部分人生產時都是家裡,很少去醫院,因為交通不便,更因為經濟能力不夠。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家裡生孩子,所以一旦孩子有病也不能及時被發現,很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加上人們認為在媽媽肚子裡多呆一天頂上在外面好幾天,所以老人都覺得孩子出生的越晚越好,因為那個時候嬰兒的成活率很低。

第二,成活率低

現代社會孕婦需要隨時注意飲食,小心胎兒成為巨大兒,但是以前社會,物資不夠充裕,能夠吃飽都不錯,很多寶寶都會瘦小,營養不良。加上本身有很多孕婦懷孕了還需要繼續農活或者上班,很多孩子生下來都是瘦小瘦小,比如我家親戚經常說起我小時候手指頭和火柴棍一樣,因為我屬於早產。老人覺得孩子太小不容易養活,相反孩子大一點,養活起來更容易。


第三,孕婦容易早產

我們說十月懷胎,但是因為條件有限,以前很多產婦都會早產,很多孕婦挺著大肚子還要幹體力活,有的人甚至臨生產前還在幹活,所以以前的很多孩子都容易早產。我媽媽總是說她方面挺著肚子每天騎幾十里路去上班,但是對他們那代人來說這都是家常便飯,所以胎兒容易早產。早產的胎兒本身不好養,吮吸力低,加上產婦營養不夠,當然更難帶。

所以這句話放在老一輩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放在今天就不一定對了,因為時代不同,一切都在變化。


晚出生的寶寶具有哪些優勢?

醫學上把滿37周的寶寶稱為足月寶寶,足月寶寶意味著孩子已經發育完全,滿足了出生的要求,所以在很多方面,37周之後出生的寶寶差別不大。主要的差別在這幾個方面。

出生晚的寶寶睡眠可能會更好

孕期最後一個月胎兒平均每週體重增長在150克甚至更多,胎兒體重增加往往代表著胎兒吮吸力更好,更有力氣,也就是說體重重的寶寶奶量更多,反應在寶寶吮吸力上,孩子想要吃飽會吮吸更長時間,體重越輕孩子吮吸力會越差,吃著吃著就睡著了,睡一會又餓了。相反體重重的寶寶胃容量更大,吮吸力氣更大,吃得多,寶寶睡眠時間也會更長。

出生晚的寶寶長顏值更高

出生晚的寶寶看起來更可愛,顏值更高,這是因為出生晚的寶寶皮下脂肪含量增加,寶寶皺皺巴巴的皮膚被脂肪撐開,皮膚上的胎脂也會變成薄薄的一層,所以晚出生的老闆看起來更圓潤,更可愛,而不是像一個皺巴巴的小老頭。


出生晚黃疸可能會降得更快

很多新生兒出生後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新生兒黃疸,晚出生的寶寶新生兒黃疸的恢復時間會更短。新生兒黃疸是因為肝臟功能不完善所致,生理性新生兒黃疸只能通過不停地排洩來排出體內多餘的膽紅素,一般在出生14天后逐漸恢復正常,寶寶出生晚吃得更多,排洩的更多,所以體重重的寶寶黃疸恢復的更快。

雖然晚出生有優勢,但是如果超過預產期就會變成風險。

胎兒晚出生的風險

胎盤功能退化

超過預產期,胎盤如果進入三級,證明胎盤功能退化,不能提供給胎兒營養和氧氣,如果時間過長會導致胎兒缺氧,窘迫。

羊水變少或者羊水渾濁

越到孕晚期羊水越容易渾濁,如果過了預產期,胎兒胎糞進入羊水中,導致羊水渾濁,甚至可能會造成胎兒感染。

巨大兒增加生產難度

巨大兒越來越多,生的越晚巨大兒的概率會越大,因為胎兒過大也可能雙頂徑過長,都會增加生產的難度,對孕媽來說,撕裂,變成延長的風險都會增加。

所以說胎兒早出生和晚出生各有優勢,差異並不明顯,順其自然就好。


豌豆媽媽育兒


老一輩人的某些“傳統”思想,有時還真是令人費解。就像生娃這事,相信不少準媽媽在孕期都聽老人家說過這樣幾句話吧!

“晚出生的寶寶更好帶”

“晚發動的孩子比較聰明”

“超過預產期的就是女寶寶”



那麼,這些所謂的“老經驗”,真的有科學依據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準媽媽們可別再被誤導了!

對老一輩人的“經驗”要辯證對待

不可否認,老一輩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還要多。所以人生的經驗,他們要比我們來得豐富。但是,有些“老經驗”在現在看來卻不一定有多大的科學依據,對此我們就要辯證的對待了,不可完全相信。

晚出生的寶寶不哭不鬧,更好帶?

  • 糾正錯誤

超過預產期出生的寶寶發育情況比較成熟,出生後的狀態也會好一些。但這只是相對於早產寶寶而言,並不能夠說肯定就會比較好帶。

超過預產期出生的寶寶如果哭鬧得少可並非是好事要注意這類寶寶可能會患上先天性的甲低通常沒有特異性臨床症狀

但表現為嗜睡少哭訥呆等情形



晚發動的寶寶智力高,比較聰明?

  • 糾正錯誤

孩子的智商除了父母的先天遺傳之外,還與孕期的營養、宮內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釘子戶”寶寶在子宮內呆的時間比較長,吸收的營養物質更多,所以對其智力的發育的確是更有好處。

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孩子的智力發育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後天生活環境家庭的教育的影響。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加以培養,也只能是“後天不足”。



女孩發育慢,超過預產期就是女寶寶?

  • 糾正錯誤

有研究表明,女寶寶在子宮內的發育速度確實是比不上男寶寶,所以可能會出生得比男寶寶遲一些。但並不意味著超了預產期就一定是女寶寶哦!

因為孕期會有不少意外,或者是某些特殊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預產期被延長。而且,生男生女其實自打胚胎形成時就已經決定了染色體才是孩子性別的關鍵因素。所以,孩子的性別和早出生、晚出生關係並不大。



所以,對於老人家提出的一些“經驗”,我們要科學的辯識,不可輕信。過期妊娠,孕媽們千萬別大意!

什麼是過期妊娠?預產期該如何準確計算?

孕婦妊娠期超過42周則為過期妊娠通常來說只有5%的胎寶寶會在預產期準時出生85%的胎寶寶都是在預產期前後兩週分娩出來而出現過期妊娠的比率為10%

但有時是不是真的屬於過期妊娠,其實還有待考證。因為不能排除會有準媽媽預產期計算不準的情況出現。那麼,預產期究竟該如何準確的計算呢?

首先,孕媽們必須明確一點,預產期並不等於生產期。也就是說,胎寶寶不一定會在預產期內準時到來。所以,接近臨盆的時候,不要死盯著預產期不放,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其次,計算預產期要了解這兩個前提條件。

孕媽的月經週期必須是正常狀態28天

經期結束後14天左右排卵

如果脫離了這兩個前提,那更要注意,計算出來的預產期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失誤性。

最後,要想盡可能準確計算出預產期,就得牢記這條公式:預產期等於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日期減去三個月,再加上七天



哪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預產期延長?有什麼危害?

導致預產期延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胎盤缺乏硫酸酯酶胎寶寶頭盆不襯胎兒下丘腦和腎上腺發育不良雌孕激素分泌比例不調等,這些情況都極有可能出現過期妊娠。

而等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胎寶寶還表現得很“淡定”,沒有“發動”的意思,這可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對胎寶寶的危害是很大的。

  • 胎寶寶娩出困難

預產期延長時間過久,要是胎盤沒有退化的話,胎寶寶就會在子宮內繼續生長,最後變成“巨大兒”。

到時分娩,基本上是無法順產。因為體積過大,很難從準媽媽的陰道處娩出,通常就只能是通過剖腹產取出了。



  • 胎寶寶宮內窘迫死亡

過期妊娠,一旦胎盤老化,可以供給給胎寶寶的氧氣、水分和營養物質就會不足。所以,胎寶寶很可能會脫水和營養不良,有死亡的危險。

這種情況下,羊水量會比較少,在分娩的時候也是很不利的。胎寶寶和臍帶在宮內容易受到擠壓,進而發生窘迫。



預產期超過了要怎麼辦?

對此,不少準媽媽開始擔憂了,那要是預產期超過,傷害到腹中的小寶貝可怎麼辦?

其實,孕媽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穩定的情緒,不要太過慌張和焦慮,否則對胎寶寶“發動”更為不利。先冷靜下來,然後留心觀察胎兒的情況。

不少孕媽都是在預產期前後兩週分娩的,只要超過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問題不大。

超過預產期時間未滿一週

  • 觀察寶寶胎動情況

這時,正常的胎動為3~5次每小時。建議孕媽們每天可在早、中、晚三個正餐點之後認真數下胎動,每次數上一個鐘頭就行。

  • 按時產檢留意胎心

超過預產期之後,準媽媽們更得按照和醫生約定的時間定時做好產前檢查的工作。要監測好胎心的狀況。

  • 適當做些催產動作

準媽媽每天可以自己適當按摩一下乳頭,以起到誘發子宮收縮的作用。此外,也不要一直躺著不動彈,可適時外出散步,但要在有家人的陪同下才行。

超過預產期時間一週

  • 人工干預引產

胎寶寶在腹中可不是呆的時間越長越好的。要是超過預產期時間一週以上,就要儘快上醫院就診,並採用人工干預引產的方式將胎寶寶取出才行。否則,會對母兒雙方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當然,要想胎寶寶能夠“聽話”的在正常的預產期內到來,也並不是沒有辦法的。但這就需要在孕期把預防工作做好了,定時定期產檢可是很重要的哦!

【賢思媽媽有話說】

老一輩說“晚出來的寶寶好帶”,那就讓寶寶在腹中待久一點?準媽媽們可別再被誤導了。不少胎寶寶可能超過預產期一週還未出生,但要是超出時間太長,可就得儘早上醫院就診,並催促胎兒娩出了。別還傻傻的以為有多大的好處,到時危及自己和胎寶寶的生命,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賢思媽媽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比預產期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1. 為什麼說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相對來說,一般晚出生的寶寶相對早產兒寶寶,發育要成熟很多,出生後的狀態也會好一些,所以就顯得更好帶。

而早產兒寶寶,可能因為發育不成熟需要住保溫箱、需要追趕餵養、護理方面也更繁瑣些(可能因為沒有安全感而經常哭鬧)等。

2. 為什麼說這個說法又不完全有道理?

畢竟寶寶好帶不還帶,除了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還受很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寶寶出生的 餵養是否科學、護理是否正確、身體是否健康 等。

① 餵養方面:如果寶寶總是吃不飽,或是由於吃的過撐過頻經常吐奶,寶寶就會經常哭鬧,帶起來自然不好帶。

② 護理方面:新生兒寶寶由於皮膚嬌嫩、大小便頻繁,而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就容易出現紅屁,讓不少家長很煩惱;也有些寶寶在出生後一段時間,黑白顛倒,睡眠問題讓家長抓狂;因此若是寶寶出生後,照護的不好也會導致寶寶很難帶。

③ 身體健康方面:出生後的新生兒寶寶,可能會經歷黃疸、腸脹氣、溼疹等,身體不舒服,帶起來自然要更累人些。

所以,這樣一分析,寶寶好帶不好帶,除了寶寶自身發育情況外,和家長的餵養護理也有關係。的確有不少寶寶是超預產期出生的,但由於餵養和護理方式不當,導致寶寶特別難帶的;但也有早產兒寶寶因為餵養、護理很科學,體重能很快追趕上來,帶起來很省心。因此這個說法又不完全有道理。

3. 比預產期晚出生,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第一,寶寶超過預產期出生,只要不超過2周就算正常,超過2周就算“過期妊娠”,為了確保寶寶安全,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工催生”。

增加胎寶寶宮內缺氧風險

第二,如果到了預產期,寶寶還一直不發動,那孕媽就要注意監測胎心、胎動,做B超查看胎盤和羊水的情況,過了預產期,胎盤老化、羊水少、羊水渾濁的幾率都會增加,這些都會影響胎兒的安全,增加寶寶宮內缺氧的風險,因而不能大意。

第三,增加難產幾率

超過妊娠不出聲的胎兒,會長得比較快,頭骨也會變硬,也就是說寶寶分娩的時候,胎頭不易塑形,就可能影響胎兒順利通過母體狹窄曲折的產道,增加難產幾率。

希望準媽媽引起注意,祝願所有寶寶健康聰明!



備孕家庭好幫手


對於孕婦來說,生產的時間雖然不能夠精確到那一天,但是每個孕婦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預產期。而因為醫學上規定孕婦的妊娠期為40個孕周,所以孕婦懷孕第40孕周,就是孕婦的預產期。而孕婦根據末次月經計算的預產期,也是從末次月經來臨的日子到第四十週的時間。

雖然說孕婦有預產期,但是具體的分娩時間卻並不一定會是預產期當天。這是因為從醫學上來說,孕婦的分娩預產期雖然在孕40周,但是如果推遲孕40周未分娩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因此,在孕周不超過42周分娩,都屬於正常情況。

老一輩都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事實是這樣嗎?對寶寶有影響嗎?

老一輩都說“晚出來的寶寶更好帶”,指的是相對於預產期來說,推遲預產期出生的寶寶更好帶。雖然這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也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當然了,從胎兒發育方面來講,推遲預產期出生的寶寶,普遍發育確實要比提前出生的寶寶成熟。

晚出生的寶寶,如果是在孕婦和胎兒都健康正常的情況下,那麼胎兒的發育要比提前出生的寶寶成熟很多,特別是胎兒的呼吸系統,胎兒的肺部發育是整體發育最遲的一個器官,很多早產兒都是因為出生後肺部發育不完善需要進保溫箱打促肺針來促進肺部功能完善。因此,晚出生的寶寶肺部發育,呼吸系統要成熟完善些,從健康的角度來說,要比早產兒好照顧些。

並且,晚出生的寶寶,因為在媽媽的子宮內多待了幾天甚至十幾天,那麼在孕晚期胎兒豐富皮下脂肪的高峰期,胎兒很可能會因此長的比較胖大,而胖胖的寶寶在出生之後,因為肉肉比較多,會比較能吃能睡,所以相對來說,更為容易照顧一些。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所有晚出生的寶寶就一定好帶,而所有提前出生的寶寶就不好帶,這是因人而異的。

因為預產期前後兩週內分娩都屬於正常情況,所以就根據預產期而言,胎兒是提前生還是退後生(預產期前後兩週範圍內),其實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的。

小寶寶出生以後好不好帶,與小寶寶的性格和家長的照顧有關。如果小寶寶的性格活潑,那麼出生以後很可能就喜歡鬧騰,喜歡讓家庭抱著走,抱著睡。而如果性格安靜的寶寶,則是喜歡睡覺,即使是睡醒了,也是躺在床上安安靜靜的。

當然了寶寶好不好帶與家長如何照顧的也有關係。如果家長平時就喜歡抱著寶寶,那麼養成習慣後,一旦放下,寶寶就會哭鬧不停。特別是在餵養和生活方面,家長需要仔細一點,注意儘量不要讓寶寶凍到或者是熱到,因為寶寶不舒服,也會哭鬧,增加了家長帶孩子的壓力。


➡至於對寶寶的影響,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早產兒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醫學上稱預產期前後兩週內生產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基本上胎兒的發育都已經成熟,各方面功能完善,孕婦分娩後,胎兒存活率非常大,所以如果是在預產期前後兩週範圍內生產的寶寶,就一般情況下來說,對寶寶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但是如果是早產兒或者是過了42周之後還沒有分娩,那麼在前者,胎兒發育還不成熟,出生後可能面臨著各種危險情況,而寶寶的成活率根據具體分娩的孕周與早產兒護理以及有沒有發生危險情況有關。

至於後者則是會增大胎兒的風險,過期妊娠對於胎兒來說是比較危險的,胎兒很可能會因為胎盤老化、羊水渾濁等原因而導致缺氧窒息。


所以,不管是早出來的寶寶,還是晚出來的寶寶,只要發育正常,身體健康,那麼都是好照顧的。但是如果是早產兒那麼在新生兒護理上會精細一點,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家長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毅力來照顧寶寶。當然了,只要寶寶出生的時間在預產期兩週的正常範圍內,一般對寶寶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不在這個範圍內,那麼可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國家高級育嬰師,集專業和經驗於一身的媽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方面的解答,定期分享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