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王磊:我學英語的人生經歷

我學英語的人生經歷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王磊


初三年級正在面臨迫在眉睫的中考,很多學生都在拼命地做英語卷子、學語法、背單詞,試圖提高英語成績。但是卷子+語法+單詞的模式,我們已經使用了40年了,中國人並沒有學好英語,也沒有考出好的中高考英語成績。那麼,中國人該如何才能徹底學好英語?帶著這個問題,我遍訪全國名師,進行了調研,並且進行了多年的親身實踐。


我最早學英語是在初中一年級,那是1993年,那時候,中國還沒有互聯網。而且我出生在北方的一座很小的四線城市,消息很閉塞,小學階段也沒有做過英語啟蒙。但是現在回首看起來,我學英語的方法卻是基本正確的。那時候,我買了教材配套的英語磁帶,在家裡反覆聽朗讀錄音(這是聽力輸入),而且自己自學了音標,所以我從來不用在單詞旁邊加漢字來輔助讀音。我數學比較好,所以當時學了一本語法書,把語法基本搞透了。再後來是大量的做閱讀理解,這回頭看也是對的,因為英語的語感就是在大量閱讀中培養出來的。後來我參加初中英語競賽拿了特等獎,中考英語拿了滿分。回頭看一下,是因為當初所採用的方法大體是正確的。但其實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初中學英語如何做得更好呢?——做分級讀物,花1年的時間,完成分級讀物。比如,花1年時間讀完牛津書蟲1-6級、DK分級閱讀的讀物。另外,需要大量聽力輸入,可以聽書蟲的配套錄音,聽各種英語故事的錄音,看小豬佩奇這樣的英語動畫片,也可以看美劇,看美國大片。注意,究竟選擇看哪些視頻,聽哪些錄音,由興趣來決定。讀書蟲不用讀完全部的書,選擇閱讀那些感興趣的書就可以了。


高中階段,我英語沒怎麼學過。大學四六級也都是裸考。後來再認真學英語是為了考研,當時覺得把單詞都背下來就可以了,所以單詞背了1遍,最後考研英語考了70分(滿分100分),實現了北京大學的碩士英語免修。但是背下來單詞,英語真的很OK嗎?不,比如拿經濟學人的文章給我看,裡面有很多內容我看不明白。另外,有人考研可以考80多分,我也不知道他們的成績是怎麼考上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考研英語只要求5500詞,很好背。我聽說託福需要8000詞彙,於是在考上研究生之後,就開始背託福詞彙,然後做託福真題,然後託福OK了,文章都能讀懂了。但是,如果給我一本《羅馬帝國衰亡史》英文版,我發現讀起來仍然非常吃力,因為裡面的詞彙和句式實在是太難了。於是,我又想要去背更多的單詞,很快,我就瞅準了GRE詞彙。在GRE詞彙領域,我瞭解最多的是新東方俞敏洪老師的“GRE紅寶書”,於是,我也拿出來背。但是發現太難了,背了後面忘了前面。


於是,我又繼續尋找別的辦法。我找到了劉毅老師寫的《英語詞根字典》,蔣爭老師寫的《詞彙的奧秘》,還有李平武老師寫的《英語單詞的說文解字》,用這些書來學習詞根,結果發現了一個問題:詞根好難記啊。比如,card-的意思是心臟,cord-的意思也是心臟,他們為什麼是心臟的意思?書裡沒有講清楚,所以,這些書我看了幾天就沒興趣繼續看了。這條路走不通。


後來,我又接觸了英語詞源,才知道了原來英語像日語一樣是一門“混合語言”,是融合了好幾門外語的,英語詞彙有三大來源:來自日耳曼語的本族詞彙,來自拉丁語和法語(羅曼語族)的詞彙,和來自古希臘語的詞彙。Kardiā是心臟的古希臘語說法,而cor(詞幹:cord)則是心臟的拉丁語說法,card-和heart的關係類似於漢語的“柯”(kē)和“河”(hé),k是舌根音的清音,而h是舌根音的擦音,這屬於“音變”(英文叫:sound correspondence,即語音對應)。具體的專業技術名詞我就不多說了,中間學了英語發展史、法語發展史、歷史語言學、拉丁語和希臘語語法等等,還看了一堆英文的語言學專業方面的書。反正最後的結果是:高階詞彙我終於不怕了,英語詞根終於搞懂了。用“墨墨背單詞”APP測試,我的詞族詞彙量終於達到了1萬3了,詞彙量達到了3萬8。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王磊:我學英語的人生經歷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王磊:我學英語的人生經歷


詞彙量夠大,英語學習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嗎?雖然沒有解決全部問題,但是解決了大部分問題。至少,在看考研文章的時候,沒有生詞了。在讀英文版醫學教科書的時候,生詞很少了。在看BBC的歷史類紀錄片的時候,生詞也變少了。但是,認識了所有單詞,就能理解所有的英語句子和文章了嗎?答案還是No!於是,我再一次陷入了困惑。然後,我又開始了遍訪名師和親身實踐過程。偶然一次機會,有一個崑山的老師(網名:慧媽幫主)跟我講:要做分級閱讀。於是,我就開始四處蒐羅分級讀物。我搜到了有RAZ、ORT(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牛津書蟲、DK分級閱讀等等。


另外,我瞭解到,分級閱讀讀物分為兩個類別:虛構類(fictional)讀物和非虛構類(non-fictional)讀物。像牛津書蟲這樣的讀物,裡面都是簡寫版的小說,屬於虛構類作品。咱們平時中高考英語中,除了虛構類作品,大部分都是非虛構類的,也就是科學類的。這個科學,既包括有自然科學,又包括有人文科學,也就是歷史學、哲學、經濟學類的讀物。DK分級閱讀就是由非虛構類的科學讀物構成的,主要涉及的科目有歷史、地理、天文、生物、社會、文化等等。再之後,我個人開始親自做分級閱讀,給學生教英語的時候,也放棄了課文+語法+單詞的模式,而改為直接帶學生讀各種英語分級讀物。教學模式也不再是我給學生講,學生被動聽,而是改為翻轉式課堂,由學生講給我聽,我負責指正錯誤。


採用了這個模式之後,學生不再討厭學英語了。因為讀故事很有趣,學生反而總是驚歎: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就連原本很討厭學英語的考研的藝術生也愛上學英語了。


經過親身實踐之後,我發現學英語的正確之路還是在於大量閱讀。英文報紙、雜誌、原版書如果尚且還不能讀懂,那麼就先完成分級閱讀。


牛津書蟲分級讀物共有137冊(Amazon Kindle電子版),DK分級讀物共有45本。正常全部完成只需要1年時間。從中選取感興趣的書,大約讀完2/3即可。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我個人的英語學習經驗。後來我又認識了爾青媽媽,爾青媽媽有一個很厲害的女兒Alice,Alice只有10歲,但是詞彙量過萬,美語發音標準,還能聽懂簡單的德語故事,懂拉丁語的基礎語法。我問了爾青媽媽如何做到的。爾青媽媽說:Alice從6歲開始聽英語故事,大量進行英語聽力輸入2年。8歲開始做分級閱讀,大約1年就完成了分級閱讀。後來又繼續大量讀英語原版書,10歲的時候,就達到了現在的水平,而且水平還在持續增長中。Alice的教育經歷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有不對的,請爾青媽媽指正。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理想狀態下,首先需要進行的是大量的聽力輸入,大概1-2年左右的時間。在聽力輸入量足夠的情況下,開始分級閱讀,用1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然後開始大量閱讀英文原版書,英語就徹底練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