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中國再生塑料主要應用領域
廢塑料的直接利用是將廢塑料經過清洗、塑化加工成型或與其他物質經過簡單加工製成有用的製品。目前再生塑料顆粒廣泛應用於農業、漁業、建築業、工業和日用品等領域。如廢舊食品袋、涼鞋、電線、線板、農用膜、管、桶、盆、打包帶等都可回收再加工,最終生產成塑料原料,再經特殊工藝及配方,用於製造機器零件、水管、農機具、包裝袋、水泥袋等;也可用來製造各種塑料袋、桶、盆、玩具等塑料製品、生活用具。另外,在紡織、汽車、電子等領域都可看到再生塑料的身影。
6.2中國再生塑料消費結構特點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部分公開資料
再生塑料在回收利用過程中,因材料在加工過程中部分性能受限,一般不作為主要材料進行使用,更多的是摻混。目前再生工程塑料在紡織、汽車、包裝、消費類電子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再生PC在家電、汽車、板材、改性(包括合金)行業較為常見,再生PA在汽車製造、電子電器、醫療器械及紡織行業等用量較大。再生通用塑料在薄膜、注塑領域應用最廣,佔比分別達到36%,28%。中空、管材領域應用佔比達到12%。再生塑料下游用途與原生料大致相似(食品級除外),目前改性逐步成為再生工程塑料的主要用途之一。
伴隨著再生塑料回收加工技術提高,再生塑料應用逐步向原生料應用領域滲透,和原生料摻混使用在塑料製品加工企業中較為常見。除部分食品級行業明文禁止使用再生料之外,每個品種再生塑料的消費結構與對應原料的消費結構逐步趨向一致。
6.2.1中國再生塑料消費情況分析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部分公開資料;消費量默認表觀消費量=進口+國產,考慮到再生塑料出口量小及企業生產企業庫存低位,默認供需基本平衡
由圖9可以看出,2008-2012年,中國塑料製品產量逐漸增加,且中國再生塑料價格持續拉漲,再生塑料企業盈利較高,提高中國廢塑料企業回收積極性;另外國內相關政策逐步完善,回收體系在部分領域初見雛形(例如電子電器、家電等行業),中國再生塑料多數產品回收率不斷提升,再生塑料整體供應量持續增加,再生塑料產品消費空間隨之擴大。2013-2016年,雖中國塑料製品報廢量穩步增加,但中國環保形勢加嚴,部分廢塑料集散地整頓,進口廢塑料亦逐步下降,企業開工較往年下降,國內廢塑料供應大幅變動,帶動國內廢塑料消費增速明顯放緩。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企業在政策打壓下處於停工或半停工狀態,供應量損失較大,部分塑料製品企業求貨無門,再生塑料的消費使用隨之下降。
綜合來看,中國再生塑料消費狀況以2013年為轉折點,2008-2012年廢塑料表觀消費量總體呈上行趨勢。2013-2015年受綠籬行動、市場整頓等因素影響,國內再生塑料從供應到需求均受到部分限制,行業表觀消費量增速放緩。截止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表觀消費量為2276萬噸,同比下降12.9%。後期考慮到監察加嚴,淘汰落後產能,預計2018年中國再生塑料表觀消費仍有小降可能。但伴隨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在國外建廠穩定生產,中國對進口顆粒需求有望增加。
6.2.2中國再生塑料消費區域特點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部分公開資料
從消費區域結構上來看,華北、華東、華南依舊是中國塑料消費的主要地區,其中華東、華南因進口量大、規模型企業相對多的特點,需求總量高於華北,華北再生塑料近幾年受廢塑料集中地市場整頓因素影響,供需有所回落。華中、西北、東北地區需求較往年小升1-2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
中國再生塑料生產區域與消費區域基本重合,考慮到再生塑料企業交易呈現量少多單的特點,且再生塑料加工企業多集中在村莊地區,行業內再生塑料運輸多選擇汽運。汽運雖簡單便捷,但公路運輸費用較高,不利於成本控制。目前國家提倡鐵路運輸後,鐵路運輸使用量較往年增加,考慮到鐵路運輸對運輸量、產品包裝質量都有一定限制,常規要求大批量、集裝箱或統一袋裝產品;而再生塑料企業規模尚需升級,鐵路運輸在再生塑料行業並不多見。船運常規在距離較遠的沿海地區應用(國外貨源進入國內市場基本船運,但在國內流通環節,船運並不常見),目前華南、華北地區部分企業採用此方式。
在成本方面,海運成本最低,其次鐵運,汽運成本較高;但在運輸時間與議價空間方面,汽運的優勢較為明顯,且汽運對運輸量要求最低,適合目前再生塑料企業規模。考慮到後期再生塑料規模型企業增加,鐵路運輸或有望提升,但近期來看,汽運依舊是再生塑料行業的主要運輸方式。
6.3 再生塑料與原生塑料關聯分析
再生塑料與原生料因其性能一致、用途相近特點,再生塑料與原生料之前存在一定競爭替代關係。目前原料與再生料的替代主要分價格替代與用途替代兩種。伴隨著通用料原生料與再生料價差縮窄,價格替代效應減弱,2017年在用途方面替代效應較強:再生塑料行業從無序擴張到有序調整,行業規模、產品質量等都出現一定變化,2017年禁止廢塑料進口限制,再生塑料供貨能力不足,給原料市場讓出一定需求空間。與通用料不同,目前工程料原生料與再生料仍有較大價差,價格替代繼續進行。
長期來看,伴隨原料產能迅速擴張帶來行業劇烈競爭,原料價格重心下移,原生料與再生料價差縮短,勢必將引發新一輪原生料與再生料博弈。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原生料與再生料互相博弈,但並不代表原生料將完全替代再生料:一個方面,環保重壓及人們素質的提高,中國再生料回收將有序運行,而國家補貼政策將帶動一大批大規模的再生企業進入,技術的提高及產品升級帶動,再生料企業將會以更正規、更規模的形式出現,例如金髮科技、英科環保、美的、格力等部分改性及家電汽車企業,他們在再生料領域略多有涉及,做出的產品完全可以與原料媲美。另一方面,再生料作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本身有其存在的政治及歷史意義,行業向前更快更健康發展是必然結局。
由此來看,最終原生料與再生料交叉共存將是後期塑料行業的必然趨勢,同時要求再生料廠家儘快轉型,在產品性能、產量穩定性、付款方式以及稅票方面做出調整,以迎合大型規模廠家採購行為。
閱讀更多 CPRA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