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切腹是怎樣進行的?

灰熊人


切腹可不是朝自己肚子捅一刀就完事的,整個過程非常的血腥殘忍,在大家印象裡,日本人似乎只要做了錯事就選擇切腹自盡,實際上,日本歷史上真正能夠做到自己一個人完成整個切腹儀式的人不到五個,因為切腹太痛苦了,超出了人類能夠承受的範圍。

剖腹起源於一個叫藤原義的人,此人是個貴族,可是晚上的時候他便做起了大盜,官府想盡辦法才鎖定了他,就在官兵將其包圍的時候,藤原義拿起刀,用力插入自己的腹部,然後將裡面的內臟挑出來,扔向官兵。我們不知道他為何要這樣做,只是幾百年後,這種死的方式成了武士道最崇高的死亡方式。

剖腹是每個日本武士必須要會的,即使不敢,那夜得嘴上說自己時刻做好剖腹的準備,鎌倉幕府之後剖腹開始盛行,剖腹者首先要沐浴更衣,穿好最為莊重的衣服,將剖腹的刀放在正前方,這個時候他便開始寫遺言,一切準備好了之後,剖腹人會將衣服解開,拿起武士刀,用力的捅向自己的腹部,先從左到右割一刀,然後向上來一刀。

能做到這一步的剖腹者其實已經非常厲害了,這個時候會有他最信任的人上去給他的脖子狠狠一刀要其性命,當然脖子是不能砍斷的。這種補刀的人被稱為介錯人。其實按理來說,剖腹的死法就是自己割個十字,然後內臟流出,等待死亡。

只不過這種方式沒人能夠做完,於是才有了介錯人的存在,其實日本歷史中切腹的人一開始不多,隨著歷史的發展,日本在二戰的時候,很多士兵在犯錯之後,都會選擇剖腹,這在他們看來是無比光榮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切腹作為對武士的刑罰是在江戶時代,而且幕府還制定了一整套標準作法。這裡就不講什麼“一字割”、“十字割”了,因為江戶時代的切腹,按規範,死者在刀切入腹部之前,腦袋就被介錯人砍下來了。也就是說,切腹者腹部基本沒有傷痕!(也有個別真的切了腹的,但很少)

首先講講切腹的場所

江戶時代是一個身份制度異常嚴苛的時代,不僅將所有國民分成了士農工商,而且武士內部也有上下級。而切腹的場所根據身份也有所區別,按當時的法律,大名以及俸祿在500石以上的旗本的切腹必須在“大名屋敷”的庭院中進行,而不滿500石的旗本要在牢屋敷的庭院進行。

切腹的庭院中,要鋪一丈四方的白砂,為切腹者在兩塊榻榻米上鋪上白木棉,時間規定在黃昏到夜晚。切腹者在切腹之前要進行沐浴,並吃下最後一頓酒菜,穿上淺蔥色無垢無紋的“裃”(武士的公服)。

再說說“介錯人”

介錯人的身份也有區別,如果是在大名屋敷的就得是藩士,如果在牢屋敷進行就是町奉行所“同心”(江戶時代的警察)。介錯人報上姓名,行一個禮,然後站在切腹者左後方。

除了介錯人,其實還有一個“添錯人”。

當切腹者扒開衣服露出胸腹時,添錯人要將一個放著短刀(有時還有白扇)的白木桌放在切腹者面前,刀刃要朝向切腹者。當切腹者拿起刀,身體前傾,準備刺向自己的時候(注意,是準備),介錯人一刀斬下其頭顱。實際上,雖然說是“切腹”,但往往切腹者的腹部是沒有傷的。之後,添錯人將首級拿給檢史過目,以確認身份。檢史是“大名屋敷”的“大目付”和牢屋敷的“目付”(幕府的官名,主要工作是監視大名)。當檢史說一句“看過了”之後,切腹就結束了。

之後,死者遺體用草蓆裹起,當場放入棺材,由死者親屬抬走並埋葬。目付要立即回到江戶城,向老中回報切腹的情況。


東瀛遊俠


我是吃貨嚴先森,愛貓人士,習慣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訊息。

不定期更新……覺得我回答還不錯的觀眾老爺,請關注我謝謝~


說起切腹,其實我想科普一件事,切腹其實也是舶來品,沒錯,就是從中國引進的。


梁啟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論中國之武士道》,其中論述了武士道不是日本所獨有,而是中國的東西,他的文章裡大量舉了春秋戰國的例子。只是這種精神在後面越來越少見。

簡單舉個例子,《莊子·外物》裡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這個萇弘是周敬王的大夫,因為遭讒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剖腹開膛而死。三年後,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

這種精神可以說是武士道的鼻祖了。

之後通過各種渠道流傳到了日本,跟日本的本土文化結合到了一起,便衍生出了切腹文化。

首先切腹者的心理有強烈的光榮崇拜,切腹並非求速解脫,其本質是用來表明自己的忠誠、勇敢、堅貞、不屈、名譽,的武士道精神。

至於切腹的細節上面已經有很多回答,相當詳細的講述了切腹的細節,我們就來聊聊切腹的一些小故事好了。

1.第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人是989年的大盜藤原義,這傢伙武藝高強,人格分裂,白天錦衣玉食,晚上殺人越貨,最後被官府圍住,自知無路可逃,他做了一套令後世武士敬畏的壯舉,橫刀抹腹,跳出內臟,丟向敵人,當場死去。

自藤原義死去後,切腹逐漸成為很多失敗武士在戰敗時盡忠,犯錯時自戧的流行手法。

2.切腹死後,屍體是不能向後倒去的,否則會因為有失禮儀而被人嘲笑。

3.整個過程還要做的端端正正,眼睛不能閉上,膝蓋不能叉開,如果膝蓋叉開,那就表示這人意志不堅定,連切腹自殺都做不好。

4.近代最著名的切腹事件為三島由紀夫自殺事件。據說場面非常血腥,emmm……過程卻不太標準,擔任介錯人用了名刀“關孫六”,結果連砍數刀都沒砍下腦袋,不知道是三島由紀夫的腦袋太硬,還是名刀太渣,反正痛得三島由紀夫要咬舌自盡。後面來了一個練過的高手才成功介錯,結束了三島的痛苦。

據說三島由紀夫死後,川端康成前往探望,過了17個月後,也自殺了,不過是用煤氣自殺的,畢竟切腹也不是誰都敢玩的……


吃貨嚴先森


查日本剖腹文化資料,發現“剖腹”(日本人稱“切腹”)這種自殺方式,是在永延2年(988年),由大盜藤原保輔在被捕前用刀尖切開腹部挑出內臟扔向來捉他的官軍這一瀟灑赴死行為演變而來的。



這種自決方式傳到鎌倉幕府時代,切腹已經形成為武士自決的主要方法和幕府刑罰的一種選項了。發展到近世,“切腹自殺”不僅僅是在日本列島被武士們普遍使用著,而且已經作為一種能展示武士精神的文化被日本社會廣泛接受了。那麼,支撐著這一殘酷但卻被日本人認為崇高的死亡方式得以順利延續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新渡戶稻造在他的《武士道》一書中分析指出:“當時的人們受古代解剖學的信仰之影響,認為人的靈魂是宿於腹中的。那麼,當武士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就會沐浴束髮,以白衣襲身,然後採取勇壯的“切腹”方法,以示眾人”。“我打開我的靈魂寶庫,給你看看它的樣子吧,是汙濁的還是清白的,你自己來看吧。”(新渡戶稻造語),這種觀念,還形成了武士們展示他們凜然赴死風範的共識。所以,由藤原保輔開始,經過後世武士們的不斷完善,就漸漸形成了被日本人認為是“悲壯美和殘酷美的完美結合”的這一令我們感到非常殘酷、冷血的自殺方式。




日本人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凡事都力求弄個規矩出來。這不,據日本“切腹研究會”和“切腹同好會”的資料顯示, 日本古代武士的 “切腹”時機、程序、手法雖然繁複多雜,但就手法而言,如果簡單的按體位來說,也就是“立腹”和“坐腹”兩種,即站著切和坐著切之區別。站著切主要用於戰場上,日本切腹研究會的資料對這種方法著墨不多,更多的是致力於能體現武士精神的“坐腹”上。這種“坐腹”的操作手法具體有一字型、二字型、三字型和十字型幾種,其中,一字型是最常見的一種,剖腹者手執短刀,然後從左側肋骨下的側腹刺入,再一氣拉向右側腹部,在腹部上形成一個一字型的血線;二字型是在一字型的基礎上,再在其上方或下方平行切上一刀,形成兩條血線;而三字型則是在二字型的基礎上再平行切一刀,那基本上前胸就都是血了。至於十字型是最殘忍的,切腹人把腹部切成一字型後,將刀回移至正中部位,雙手按住刀柄向下切到小腹,然後再自下而上拉向喉部,形成一個血淋淋的十字架。當切腹者做完這些,當然還不算完,切腹者還要用剩餘的微力來保持自己的傾倒方向一定是正前方,否則,摔個四腳朝天就有損武士形象了。並且,在整個“切腹”過程中,剖腹者還要堅持一直保持雙膝併攏不可分開的姿勢,眼睛也是不能閉上的,能做到這一切,才能證明自己把切腹程序、切腹手法掌握到家了,也才能被觀者豎大拇指,佩服切腹者的修養和英勇氣概。當然,遺屬也才會感到自豪。而自忖做不到這一切的武士一般就會請個介錯人(切腹自殺助手)幫助自己在要丟人現眼不堪折磨時砍下頭顱,以免遺羞後人。





據切腹研究會的資料顯示,武士 即使切腹成功了,但絕大多數也不會立即死亡,如果沒有“介錯人的幫忙,自殺者最快也需六個小時以上才能斃命,長的甚至要72個小時才能血盡人亡,看來,這還真乃非常人所能忍受之痛苦。真的慶幸日本民族的“切腹文化”早已式微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力了,否則,日本列島如果到處都還是這種敢死之士,充斥著武士道精神,真不知道這個民族又會幹出什麼事兒來。





據切腹同好會調查,現在日本雖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自殺大國,但在調查中被問及是否會選擇切腹這種自殺方法時,日本人都是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般嘟噥道:那得多疼呀。嗯,歡迎日本人民迴歸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