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第一贤妃班婕妤:不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文 | 月月

她,出身名门,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还是班固、班昭、班超的祖姑母。

她,嫁入帝王家,因为才貌双全,独得皇帝恩宠,更被太后赞誉“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她,受赵氏姐妹诬陷,请居深宫,与青灯为伴,却留下了《团扇歌》、《自悼赋》等流传千古的作品。

这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性,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后世的人们:红尘多事,诸多困扰,唯有不争,自在人间。

原来,不争,不是退缩,不是懦弱,而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大汉第一贤妃班婕妤:不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是一种格局

公元前48年,功勋之家班况的家中诞下了一名女婴。女孩恬静可爱,班况便给她取了个名字——班恬。

十五岁那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元帝驾崩,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新帝上位,必定要大封后宫。班恬初入选时,不过是下等的女官,但没过多久,她的光芒被汉成帝发现,班恬被赐封为“婕妤”。

婕妤的位份很高,仅次于皇后和昭仪,当时的班婕妤尚未诞下子嗣,汉成帝的这一封赏,无疑是极大的宠爱。

然而,专宠的班婕妤并没有和其他女人争风吃醋,更没有用心机巩固地位,生于豪门的她怎会不懂这些手段,不是她不能,而是她不屑。

精通文史的她看过太多专宠后妃祸乱后宫的故事,能在盛宠之下,始终做到不争,这就是班婕妤的格局。

她总是恪守着妃嫔的本分,每次觐见皇帝,都要依照古代礼节,一丝一毫不敢僭越。

她总是在成帝为国事烦扰时,以史为鉴,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

她总是在成帝无聊烦闷时,用美妙的音律,让成帝沉浸其中,暂时忘却朝廷的琐事。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后妃,于是便竭尽全力,做好后妃的本分,尽好后妃的职责。其余的,她不争不抢,从不沾染。

有一次,成帝在宫苑巡游时,邀班婕妤与他同辇而坐,他伸出手来,只待美人嫣然一笑。

没想到班婕妤却正色道:“古代贤君,陪在身边的都是贤臣,只有亡国君王才让妃子陪坐身边。”

此语一出,震惊了在场的所有妃嫔。有人不屑,有人敬服,有人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这本是在后宫耀武扬威最好的机会,也是争宠的最好时机,是别人求了一辈子都求不来的福气,可她,却这样轻易拒绝了。

成帝明白她的苦心,王太后听说此事,更是感恩班婕妤的贤德。她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那位以绝食劝谏夫君勤勉政务的妃子,帮助楚庄王成就了称霸天下的伟业。与之相比,班婕妤的“却辇之德”并不逊色。

班婕妤知道,争宠,争的不过是她一个人的荣耀。但不争,却能守护他的帝国大业。识大体如班婕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她不争不抢,可却自有天地。皇帝怜她,太后欣赏她,就连后宫众人都敬她服她。

大汉第一贤妃班婕妤:不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2

不争,是一种胸怀

然而,后宫女子的命运,从来都是坎坷多舛。更何况她的夫君汉成帝,骨子里就是喜好美色,毫无雄心壮志的男人。班婕妤美则美矣,看久了也就厌烦了。

就在此时,汉成帝在阳阿公主府中,遇到了那个让他一见倾心的舞女。

那女子身段轻盈,可作“掌上舞”,又因常年往肚脐处塞入麝香,因此通体幽香;那女子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嫣然一笑,顾盼生辉。她,就是史上著名的赵飞燕。

最重要的,是她出身贫寒,没有班婕妤那份骄傲,也没有那么多的道理,每天就只知道变着法的讨皇帝开心,正合皇帝胃口。

成帝流连花丛,不能自拔,当即就决定把赵飞燕带入宫中,封为婕妤,和班婕妤平起平坐。

为了争宠,赵飞燕更是把自己的妹妹弄进宫中,一同伺候皇上。和身段苗条的飞燕不同,赵合德体态丰盈,而且玉肌滑肤,美艳妩媚,别有另一种美,让成帝欲仙欲死。

赵氏姐妹专宠,让许皇后内心又气又恨,后宫众人更是想尽办法争宠,可全都无济于事。反倒是班婕妤,一直对赵氏姐妹态度淡淡的。既不与之同流合污,也不和她们针锋相对。她本是宠冠后宫,如今被人抢了风头,她也不羡不怨,不嫉不妒。

后来,黔驴技穷的许皇后在寝宫内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被赵氏姐妹发现后大肆宣扬,导致皇后被废。而班婕妤,却因为独善其身,依然在后宫屹立不倒。

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班婕妤有自己的小世界,一个与外界认可、财富权力无关的世界。虽然没有皇帝的宠幸,没有像赵氏姐妹一般一呼百应的恩宠,可她却能自得其乐,不慕红尘名利,不顾他人流言碎语,任自己倚窗笑望云卷云舒,淡看花开花落。

读懂班婕妤的故事,才知道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胸怀。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以不争立于不败之地,以不争找到心中的朗朗世界。

大汉第一贤妃班婕妤:不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3

不争,是一种智慧

班婕妤以为,只要自己不争不抢,便能在后宫过自己的安生日子。殊不知赵氏姐妹咄咄逼人,设计诬陷她参与了巫蛊之术。

成帝听信谗言,欲将班婕妤治罪。可班婕妤只冷笑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改变。若鬼神有知,他们岂会接受害人的密告,若鬼神无知,那诅咒又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更不屑于做”。

一番辩驳,让成帝哑口无言,班婕妤正义凛然的模样,让成帝叹服,也让他惭愧。他只好把班婕妤放回去,另赐黄金百两作为补偿。

这一次,赵氏姐妹认识到了班婕妤的厉害。但班婕妤,也对成帝寒了心。她决心离开后宫,远离这里的纷纷扰扰,自请到长信宫里服侍太后。

很多人都觉得班婕妤是不战而败,可仔细想想,凭班婕妤的头脑,未必就不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她不是不能争,只是不愿争,不屑于争。

争赢又怎样呢?不过是得到前呼后拥的盛宠;争输了,就只能身死人手,说不定还连累族人。

当年专宠的班婕妤既然能却辇,便可知她并不看重荣华富贵,她在乎的,不过是皇帝的几分真情实意,与那个洁身自爱的自己。

如今真情没了,洁身自爱更不能丢!

她微笑放弃,优雅转身,却活出自己的另一番精彩。

她将心中的怨愤诉诸笔端,她的《团扇歌》,上榜古代十大最哀婉凄美的“宫怨诗”;她的《自悼赋》,被朱熹赞誉为“和平中正”。

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辞赋家,也成了《辞海》里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女文学家、《诗品》中唯一被评论的女诗人。钟嵘对她评价甚高:“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不争,原来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很多时候,与其与命运做无谓的抗争,不如不争,与自己的命运和解,至少能收获一份内心的坦然与平和。

大汉第一贤妃班婕妤:不争,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4

不争,自有天地

故事的最后,汉成帝在赵合德的床上一命归西,赵合德被迫自尽,赵飞燕只比合德多活了六年,也凄惨离世。

后来,王莽篡位,皇权旁落。

时间的洪流滚滚而去,历史上无名的后妃多不胜数,但光阴终究没有把班婕妤的名字掩埋。

人们记住了她的故事,记住了她的诗,也记住了她不争的智慧。

在得意时不争,是懂分寸,守本分;

在失意时不争,是知进退,懂取舍。

在风光时,总能保持淡然的心态;在低谷时,总会无惧世事的纷扰,班婕妤就像一株淡然傲世的菊,总在安安静静地等待下一次的盛开。

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英国诗人兰德的名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她用自己的人生告诫后世之人:无休止的争只会让我们心态失衡,最终一败涂地;唯有不争,才能胸有丘壑天地宽,人际通达诸事顺。


作者:月月,碧读好书签约作者,一个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佛系妈妈。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