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厉代后妃的制度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替消亡。其中唯一不变的就是皇帝的后妃永远是那么的多。那么历代皇帝是如何管理他的后妃的呢!

我们经常都说皇帝有三宫六院72妃嫔。那这到底是怎么一个制度呢!

中国厉代后妃的制度

周朝的时候

历代后妃传中,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西汉

西汉初期,跟随秦宫的称号。皇帝之妻称为皇后,妾称为夫人。总共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加婕妤,经娥,容华,充仪。汉元帝时,又加了昭仪,仅次于皇后。在母仪天下中,傅瑶的称号就是傅昭仪。

东汉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曹魏时期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又增加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唐艺昕在司马懿中开始的称为就是郭贵嫔。

西晋

晋武帝跟随魏的称呼,设置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是贵嫔,夫人,贵人。

九嫔是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中国厉代后妃的制度

隋朝

设立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是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十二人,正三品,美人,才人十五人,正四品。

八十一女御是宝林二十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人,正七品。总共一百二十人。

唐朝

唐高祖武德初年,与皇后下设,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正二品。

3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


中国厉代后妃的制度

宋朝

基本上与唐朝没什么差别,元朝也基本上沿袭了唐朝的制度。

明朝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诸妃位号除贵妃外,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清朝

清太祖初起时,宫闱未有位号,俗称妃为“福晋”。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宫。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中国厉代后妃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