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狠心”的父母


往往都會有一個厲害的孩子


因為他們每一次默默看著孩子做事情


都會強大到形成一股力量


幫助他們的孩子成長

01 從“0”開始,不同的父母會讓孩子收穫不同的123456...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只是一張白紙,他們帶著“0”來到這個世界,降臨每一個小家庭,希望他們的父母可以在0的後頭為他們創造出更多的123456……

只是,有些父母把孩子踢出了這場“三人遊戲”,只剩下夫妻倆埋頭啃下123456,然後直接把勝利的果實捧給孩子

有些父母則把“三人遊戲”換成“一人遊戲”,剩下孩子自己啃123456,夫妻倆作為局外人在外默默看著孩子贏得一些遊戲積分

日本一檔真人秀綜藝《初遣》,記錄了2000多個孩子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第一次獨立出門做事的故事。這些孩子年齡在2-7歲之間,最小的孩子僅僅只有1歲11個月。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哭了一路”的女孩浬愛。母親節這天,一心只想為媽媽買束康乃馨的女兒浬愛接受了爸爸交付給她的初遣任務:自己出門買菜、買康乃馨和取蛋糕。

我們大人看來這是如此簡單的任務,但放在只有3歲的浬愛身上,就是一個艱鉅的任務,難怪她害怕得哭了。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在爸爸的鼓勵和勸說下,浬愛還是勇敢地踏出了家門,爸爸則蹲在路口叮囑女兒出門要注意安全,並在她的口袋裡塞滿了女兒愛吃的糖果。

“東張西望的話會很危險,

走的時候要好好看著前面啊,

走的時候要只看著前面啊。

不要回頭看,回頭的話會覺得寂寞的。”

浬愛哭著出發了,但是她沒有回頭,腳步一刻也沒有停下來。爸爸則還是蹲在路口看著孩子漸行漸遠,他說如果自己站著,害怕會忍不住過去抱著女兒。

一路上,浬愛繼續哭著,但她還是去買了菜,去花店買了粉色和橘黃色的康乃馨給媽媽,去蛋糕店取走了爸爸已經預定好的蛋糕。

在自己難過得想要找父母的時候,浬愛安慰著自己吃起了口袋裡的糖果,吃完還把糖紙放回口袋裡。因為那顆糖果是爸爸給的,充滿了力量,吃下去就會元氣滿滿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去花店取花的時候,店主看著浬愛自己一個人來買花,直誇浬愛很懂事可愛。但是,她卻流著淚告訴花店的阿姨“但是,一個人很孤獨”。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孤獨的浬愛最終還是完成了爸爸交代她買的所有東西。回去的路上,她手裡的東西越來越重,她愈發感覺到委屈和難受,一路上哭著回去。

小鎮上的人們紛紛出來看著浬愛這小小的身軀,並陸續對著浬愛加油打氣。哭著的浬愛還是很有禮貌地對著他們每個人說“謝謝”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雖然很重,雖然自己一路流著淚流著鼻涕,但還是越來越接近家的方向。在拐彎路口浬愛看到爸爸還是蹲在剛剛送走她的位置上時,她一路積攢的所有委屈都傾瀉了出來

而爸爸,絲毫沒有要過去幫助浬愛提東西的意思。他還是蹲在原地,“狠心”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左提一大袋右提一大袋。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浬愛辦到了,3歲的她也能夠幫父母的忙了。浬愛的父親也辦到了,他忍住了對孩子的心疼,放手讓孩子去鍛鍊嘗試,這是多少父母辦不到的

父母疼愛孩子是必須的,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幫孩子完成人生中的很多“作業”。你幫孩子填好了“答案”,孩子永遠都不可能得高分

02 糊塗的父母,才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龍應臺在《目送》裡有這麼一句話:

他們彷彿發現了,只有教育,是一條垂到井底的繩,下面的人可以攀著繩子爬出來。”

教育是必須的,但目光短淺的他們沒有意識到,教育只是拯救井底下的人其中一條不牢固的繩子罷了。

要想真正攀爬上來抬頭看望真正的天空,光靠一條繩子是不夠的,因為它隨時都會勒斷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三十九枚雞蛋引發的課堂》。文章的作者鄭老師發現他們班上45個初一學生的餐盒中有39個雞蛋是沒有動過的。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而這39個完好無損的雞蛋是會被送餐公司收回最後被當做垃圾處理掉的。看著這一切,鄭老師心底裡很不是滋味,在追問了孩子原因之後,他明白了一切。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一個初一的學生,根本就不會剝雞蛋,這多麼值得學生和家長們思考。難道在家裡就是父母把雞蛋剝好放到孩子面前,還得叮囑孩子記得把它吃完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鄭老師,果斷地把語文課改成了“雞蛋瞭解課”。這個課堂,原本教育者應該是我們的父母,卻被現實活活地逼成了是初一的老師

無獨有偶,去年錢江晚報又報道出一則新聞:

杭州市一所中學3成初一學生系不好鞋帶。

這些參加軍訓的學生們被要求參加一個穿、繫鞋帶及疊衣服比賽。穿鞋帶和繫鞋帶需在3分鐘內完成才算合格;疊衣服需要在1分鐘30秒內完成才算合格。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學生中3成學生無法完成這項比賽,他們無奈地提著鞋子尋求老師的幫助。至於疊衣服,許多學生都是在應付任務,只是草草疊放

父母認為,剝奪孩子學習生活小技能的機會就可以讓他們的孩子多點學習的時間,可以讓孩子們在優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殊不知,僅僅只有知識陪伴的道路註定寸步難行。

父母們“幫助”孩子拋棄了生活,自己卻拾起了屬於孩子的生活,一個當著“超人媽媽”,一個當著“超人爸爸”,卻等不到一個“超人兒子”

03 100-1=0?這是教育孩子的真理,也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的真理

每位父母,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一開始做到滿分,什麼事情都不捨得讓孩子做而是自己包辦。當有一天自己精力已經耗盡,希望孩子“幫”自己一次的時候,孩子就會大發雷霆,怒斥父母提出了過分的要求

我看到過孩子對著他父母說過最過分的一句話是:

“都怪你,昨晚沒把我書包整理好,害我今天遲到了。”

這樣的孩子,不僅沒有看到平常父母的辛苦,還把這些照顧當做理所當然,

只要父母有一次做得不好,前面的愛統統歸零

與其日後常常經歷著這種後悔和難受,倒不如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

培訓孩子付出才有回報的生活意識

曾在抖音上看過一則小動畫,視頻中的媽媽要求兩個孩子幫她打掃衛生。弟弟一開口就搶著說自己要打掃房間,大院子留給哥哥

過一會,在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打掃任務後,媽媽拿出了大小不一的兩塊蛋糕。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弟弟不禁好奇地問著媽媽:

“大蛋糕不應該留給弟弟嗎?”

媽媽也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

“可你為什麼不掃大院子呢?

做得多得到的才多。

社會不會因為你年齡小而照顧你。”

短短只有15秒鐘的視頻,卻值得我們所有父母學習。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付出才有回報的意識,孩子長大後才會被社會“照顧”

就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他的妻子,他們嚴格地要求他們的千金和少爺都需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並且不能向大人們尋求幫助,誰獨立完成誰才可以擁有零花錢。

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教育,才讓三個孩子學習到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也能夠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問題。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怎麼會不優秀?

為何要做“袖手旁觀”的父母?因為每一次“不幫助”都會變成幫助

讓孩子與勤勞、獨立的小夥伴多接觸

我很喜歡《原來美國媽媽是這樣教孩子的》裡的一句話: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懶惰的習慣,父母不能以強硬的態度要求孩子改正,可以讓孩子與勤勞、獨立的小夥伴多接觸,讓他從小夥伴身上受到啟發,慢慢學會做家務。”

這可能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了。

前陣子,家裡的小孩變得很懶,週一到週五不見做作業,就是看電視玩玩具。到了週末了,也不幫幫大人做點家務活。

為了幫助孩子“悄悄”地改正這個壞習慣,我決定給孩子找個好榜樣。隔壁小區裡有一位小朋友剛好是孩子的同班同學,但他就完全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和生活樣樣精通。

孩子每到週末就去他家跟著他一起玩,雖然兩個人僅僅是在玩,但無形之中還是給孩子滲透了很多生活好作風。

一個月後,我們大人明顯感覺到了孩子的變化。我們大人說破嘴磨破皮去教訓孩子,還不如讓孩子去到一個良好的環境下,自己被那氛圍所感染

孩子的學習能力、領悟能力是永遠超乎我們大人的想象的。在孩子和父母這張“家庭考卷”上,總分只能是100分。如果我們父母自己去成為那個滿分者,孩子就只能領著“鴨蛋”回家

倒不如跳出考卷,把筆完全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如果完成得好,我們父母會有獎勵。如果完成得不好,才輪到父母、老師或者同學告訴孩子錯在哪裡。

教育孩子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分清主次。孩子的人生主角是自己,我們不能過多出現,最好是做“袖手旁觀”的父母。

只有這樣,孩子一路才能拾撿更多的成長和美好。否則,當孩子“長不大”,父母又變老的時候,孩子依賴的還是已經年邁的父母。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洞察人情世故,喜歡用最真實的文字打動讀者的內心。喜歡每一位可愛的人們的關注,你們的關注,我都會當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