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圖

相比高速公路,公眾對幹線公路關注度相對較低。可通車裡程更長的幹線公路,對助推地方發展具有同樣重要意義。

比如,三門峽國道310南移項目在2020年9月建成後,將結束老國道310在三門峽多個縣區穿城而過的局面,緩解主城區交通壓力、拉大城市框架,更好發揮國道對沿線的經濟拉動作用。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比如,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建成後,將開闢焦作乃至孟州至鄭州、洛陽及豫中南地區的快捷通道,改變孟州到偃師繞行的局面。

而被稱為鄭州“北五環”的S312鄭州境改建工程,在年底通車後,將形成鄭州另一條東西向大通道。

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之下,目前全省應復工交通項目94個,已復工項目77個,復工率達到82%。2020年全省64個交通重點項目,除信陽、南陽、鄭州的5個項目未復工外,其他在建項目已全部復工,到崗近2萬人。

【三門峽國道310南移工程】

137米,45層樓高:河南第一高橋掛籃施工忙

比起高565米的中國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137米高的弘農澗河特大橋實在不算什麼。但其建成後,將成為河南第一高橋。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這座大橋,是全長165公里的國道310洛(陽)三(門峽)界至三門峽西段南移新建工程(下稱國道310南移項目)的控制性工程,位於三門峽靈寶北。名為控制性工程,一般來講就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事關整個項目是否能按期完工。

3月10日,在國道310南移項目弘農澗河特大橋現澆梁施工現場,河南商報記者搭乘施工升降機,登上大橋9號墩上。這兒全部完工後,高程將達到137米。這一高度,相當於45層樓。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建設中的國道310南移項目弘農澗河特大橋,建成後將是河南第一高橋

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大橋掛籃施工,澆築橋樑。掛籃施工,在橋樑施工中已經非常普遍,即從橋墩處向兩邊一段一段地澆築橋樑箱梁,最後在中間合龍。由於平均一段施工需要兩週左右,對工期是一大制約。

9號墩施工升降機操作員劉竹梅介紹,自從3月5日項目全面復工以來,她每天載著工人上下十幾趟。在疫情之下,每趟上下,她都要對升降機消毒。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三門峽市國道310南移項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介紹,目前項目到崗人員接近3400人,為建設高峰期的90%,尚有100餘人在隔離。目前,項目復工率已經達到100%,預計一週內工人全部到崗,屆時將掀起施工高潮。

為什麼要修這麼一座高橋?對此,周鵬介紹,大橋北側已經有了連霍高速、鄭西高鐵、快速通道等路線,南移項目線位有限,決定了目前所處的位置。至於橋高,大橋第一版設計方案橋高達到200米,目前的橋高是不斷優化的結果,“如果再降(高度),造價就上去了,可以說是目前最優的一個設計。”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地坑院隧道只剩最後幾百米

項目的另一大控制性工程,是地坑院隧道,全長3456米。顧名思義,這座隧道上方附近,便是陝州地坑院。

地坑院隧道成為控制性工程,是因為所處的溼陷性黃土地質。這也是國內第三條高鐵——鄭西高鐵施工中遇到的難題。在溼陷性黃土中打隧道,相當於在鬆軟的“麵包”和黃沙湯裡幹活。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正在掘進中的國道310南移項目地坑院隧道,地上就是著名的陝州地坑院

“比起來,高鐵隧道像是立著的雞蛋,而地坑院隧道是平放著的雞蛋,洞口更大,難度也更大。”一位施工方工作人員介紹,在常規隧道施工中,土質隧道是難度最大的,而溼陷性黃土隧道更是難上加難。

由於受到溼陷性黃土製約,隧道右洞出口從2017年9月開工至今,僅完成了500餘米的建設。不過,右洞入口已經推進2000餘米。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談及隧道施工難度,中國建築國道310建設指揮部副部長宋永樂坦言,由於隧道出口處於運動的滑淤體上,造成隧道施工不穩定性危害較大。同時受到隧道上方暗河影響,整個隧道土體成泥巴狀,“我們就是要在泥巴中打一個長3456米的洞。”

為了控制溼陷性黃土隧道施工的風險,隧道施工方努力破解技術難題,把傳統的一個斷面分為七個小斷面,通過三臺階七步法,每天進尺從原來的0.5米提升至最高4米,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保障了工程效率。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小資料:

國道310南移項目,三門峽市建市以來自行組織實施的投資最大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十三五”全國投資最大的幹線公路項目,項目全長165公里,東起洛三界義馬市東區街道辦,由東向西連接義馬市、澠池縣、陝州區、湖濱區、綜合示範區及靈寶市,止於豫陝界靈寶市豫靈鎮與老國道310線相接,設計時速80公里,雙向四車道。

根據計劃,國道310南移項目將於2020年8月建成通車,由於疫情原因,通車時間將推遲一個月左右。

項目建成後,將拉大三門峽市城市框架,有效緩解主城區道路的通行壓力,對減少汙染排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打造全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

大橋建成後,孟州到偃師將從1.5小時縮至20分鐘

“十三五”期間,河南開建8座黃河大橋,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便是其中一座。

3月11日,在孟州市化工鎮附近的大橋施工現場,河南商報記者看到,橋樑墩柱基本好了,一部分橋面箱梁已經鋪設。遠處,一座橘黃色的架橋機,正在作業。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在建的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

在河道上的施工便橋上,可以看到還有三座橋墩正在施工,這是大橋僅剩尚在建設的橋墩。

項目方河南中交鵬程路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甲蘊介紹,作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長3007米的黃河大橋下部結構已經基本完成施工,大型鋼箱梁的預製和架設工作正在有序展開。其中,北引橋和跨移民堤橋樑板已經架設完畢,正在開展的是堤內北引橋的50m波形梁的架設。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如果不是項目方介紹,很難想象到,眼前的橘黃色架橋機,是國內首創的LG550特大型架橋機,也是目前國內架設鋼混組合梁最大的架橋機。這座架橋機,是施工方專為橋樑80米跨徑鋼箱梁特製的,價值數千萬元。

除了這座特大型架橋機,項目還有多項技術、工法為國內首創,甚至是國內外首次採用。這些,對大橋施工質量和工程進度,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復工方面,目前項目已經到位施工人員540餘人,工程已經全面正常施工。根據計劃,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將於2021年下半年建成通車。不過,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極有可能提前至明年上半年。

從地圖上看,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上游約18公里處,是二廣高速洛陽黃河大橋和現國道207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下游約19公里處是省道237焦作黃河大橋。也就是說,孟州去黃河南岸,只能繞行。

目前,孟州到偃師的路程約50公里,耗時1個半小時,走出一個梯形。大橋建成後,兩地不再繞行,改為直線,距離縮短至20公里左右,耗時約20分鐘,更為重要的是將開闢焦作乃至孟州至鄭州、洛陽及豫中南地區的快捷通道。

小資料:

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起於孟州市S309與X044交叉處,路線向南經化工鎮後與黃河北外堤相交,繼續南行跨越黃河後進入鞏義市境內,經趙溝西進入偃師市境內,繼續向南下穿連霍高速,接偃師市S539到達終點。

路線全長18.39公里,其中焦作市境內路線長約10.99公里 ,鞏義市境內路線長約4.53公里,洛陽市境內路線長約2.87公里。項目為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

目前,河南在建4座幹線公路(非高速公路)黃河橋位G207孟州黃河橋、G240範縣黃河橋、S304白堽黃河橋、G342孫口黃河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兩座橋是G327長垣黃河橋、G230封丘至開封黃河橋。

【S312鄭州境改建工程(鄭汴交界至G107東移段)】

“沿黃快速通道”將於年底前通車

S312改建工程,別名沿黃快速通道,也就是網友口中的鄭州“北五環”。目前復工了嗎,建得咋樣了?

目前,項目正在推進的部分是鄭汴交界至G107東移段。3月12日上午,河南商報在工程終點S312改建工程與G107東移段交會處看到,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路基、路面、橋樑結構施工。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鄭州“北五環”東段已完成總進度的70%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S312鄭州境改建工程東段項目經理常燦華介紹,2月25日項目已經實現全線復工,目前整體建設進度已經達到70%左右。按計劃,項目將於2020年年底前建成通車。

河南已復工交通項目77個,河南第一高橋、鄭州“北五環”均已復工

資料顯示,該項目起點位於中牟縣狼城崗鎮後史莊中牟與開封交界處,路線向西經雁鳴湖鎮、大孟鎮,至項目終點中牟縣萬灘鎮南與在建的國道107線鄭州境東移一期改建工程相交,全長29.113公里。項目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作為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的重要通道,項目的建成,對帶動黃河文化生態帶和沿線旅遊發展及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