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

曾國藩: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咸豐七年(1857年)隆冬裡的一天,已戎馬倥傯多年的曾國藩,給初出茅廬領兵作戰的九弟曾國荃致信一封,敞開肺腑,痛剖自己在修身為學方面的種種弊病,以之為鏡鑑,供弟參考。

曾國藩談到,當年甫入京師供職翰林院,本當潛心詩詞書法,孰料自己好高騖遠,涉獵了不少雜書,致使學問不成體系,紛亂了志向。後來追隨理學名家研讀性理著作,這應是花大氣力啃硬骨頭之事,他卻又按捺不住好奇,反過來翻了一大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影響了個人治學的專精取向。等到赴六部工作,因為早已習慣了看閒書,往往沉不下心來鑽研本部門業務,如同半瓶水,似懂非懂,始終未成為該領域的行家裡手。眼下形勢所迫,曾國藩覺得自己依舊有些三心二意,征戰之餘,還總惦記在營帳之內讀讀書、寫寫字,舞文弈棋,附庸風雅,結果倍感左支右絀,“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

既然是前車之鑑,曾國藩自不希望九弟再蹈覆轍,忠告他:“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我生平坐犯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

曾國藩: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世間有趣有意的事情,固然不少,然人生有限,倘不收縮戰線,任著性子四處出擊,到頭來難免落得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竹籃打水一場空。曾國藩所言的“無恆”,實在是個人成功之大敵,觀其早年經歷,其弊端大致有三:

其一,無恆則易惰,徒費光陰。曾國藩能從“科考小省”脫穎而出,斬獲翰林之譽,加之年紀尚淺,初入京師不免懈怠,進取心不足,頗有些安於現狀甚至漫無目標。況且翰林院平常管理寬鬆,無需每天點卯,日子久了,曾國藩與友人要麼飲酒至三更,要麼對談到天明,晚睡不起成了家常便飯,不良習慣在此期間悄然養成。如進京後的第二年,其日記裡面常出現“晏起”二字,意即常睡懶覺。對此,曾國藩多有懊悔,“晏起,則一無所作,又虛度一日,浩嘆而已”。熬夜貪玩,耗神耗時,長此下去,人會愈來愈懶,甚至生命活力因之萎縮。

其二,無恆則散漫,缺乏毅力。一旦有了惰性,往往做事的動力便會不足。留在翰林院後,曾國藩意識到自己學問較之來自江浙一帶的同年,差距甚大,原打算髮奮研究。剛好朝廷給了一個多月假期,用來閉門讀書再合適不過。奈何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曾國藩“日日玩憩,不覺過了四十餘天”。他日後總結,這麼多天,除了給家裡寫過幾封信,幫人作了一篇壽文之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恆心不夠,不僅做不成大事,就連往昔本可完成之事,也難於堅持,無異淪為半個廢人。

曾國藩: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

富厚堂正宅·八本堂

其三,無恆則喪志,百事莫成。當然,無恆心無定力的最大危害,想必還是將一個人的心志消磨殆盡。王陽明曾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可見志向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仕途初期,曾國藩也懷有經邦濟世之志。然而在自身懶惰、敷衍、散漫、懈怠的遮蔽下,曾經的志向已漸趨模糊,甚至成了自我安慰的藉口,志向沒有真正立起來,於是有志實等於無志,曾國藩自己也在寫給諸兄弟的函中承認“懶散不努力”。

或許有人認為,曾氏以上毛病,無非是成長的煩惱。不過此煩惱倘不適時克服,就會在潛滋暗長中固化為一生的煩惱,緊縛於身,揮之不去。

人最難克服的毛病,常是積弊,必須痛下殺手。曾國藩之所以破繭重生,亦是從除積弊入手。

改變自己,須大處著眼,要樹立真志。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深夜,曾國藩回首九年前自己改號為滌生,寓意“滌其舊染之汙”“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可惜時光匆匆,自己仍是“不學如故”。深慚之餘,曾國藩決心“勤儉有恆,無縱逸欲,以喪先人元氣。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無失詞臣體面”。如果日日用功有常,自能無愧於己,無愧於人,無愧於天地。

志向好比船舵,指引航向,若想乘風破浪,還需毅力。懶惰之人往往意志力薄弱,害怕變革。曾國藩早年長期吸旱菸。一日,曾國藩反思此嗜好,“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之!”毒誓易發,堅持頗難,次日,他就開始彷徨無主,寢食不安。戒菸還是復吸,此刻在其心中已是個異常糾結又必須直面的問題。經過一番內心掙扎,他終於醒悟:“初戒吃煙,如失乳彷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此一恕,天下無可為之事矣。急宜猛省。”一個月後,曾國藩戒菸成功。此事看似平常,實則體現了其自制力、意志力的提升。

曾國藩: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

富厚堂·藏書樓

說到底,恆心之可貴,在於平日踐履,關鍵在“勤”。立志後,曾國藩果然不再晚睡晚起,形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學問事功精進。自悟後,方可使人悟。日後在家書中,其頗費筆墨談論此事。九弟帶兵後,軍務繁重,且戰局複雜,常使人不免心生倦意。曾國藩多次告誡其使用精力如同磨刀,越磨越快,“惟做事貴於有恆,精力難於持久,必須日新又新”“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

對於持家,曾國藩亦提醒後輩“要實行勤儉二字”“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此話講得質樸在理。古今多少家族無不是興於勤,而敗於惰?

同治二年,曾國荃出掌浙江巡撫,躋身封疆大吏。然而曾國藩寫來書信,幾句祝賀外,便是提醒九弟要仔細鑽研奏摺寫法,“不可懶也”。

之所以對家人如此時時忠告,“窮追不捨”,緣由就是曾國藩堅信的一個理念:“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有恆勤奮,便是不凡之人,如是而已。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王學斌),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