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引言:李約瑟難題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古代中國的經濟也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商代出現了用於交易的貝幣,秦朝統一了貨幣,唐朝發展出相當於現代商業匯票體系的飛錢,以及具有銀行雛形的櫃坊,宋朝更是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根據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從人均GDP來看,在公元1-1600年之間,中國的經濟水平基本處於世界前列,但是為什麼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不是起源於中國或其他文明,而是起源於西歐呢?這就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即"李約瑟之謎")。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變化

本文就純粹從金融角度來解答"李約瑟難題",即東西方的金融大分流究竟是如何演變的。


政治溯源

雖然人們傾向於把18世紀作為東西方大分流的開始,但實際上從政治溯源來說,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就為兩千年後的大分流埋下了伏筆。

1. 中國:中央集權的帝王信用——藏富於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車軌、貨幣,進而統一了市場。為了保持這樣的"統一",他建立了一套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即皇帝就是"天選之子",擁有絕對權威。相當於神權也要服務於天子,建立了"人神合一"的理念。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當時西漢的國庫已經捉襟見肘,作為政治家兼理財家的桑弘羊提出了"官山海"政策,即把鹽、鐵等利潤最豐厚的行業全部收歸國有,實現國營專賣,即國家壟斷最賺錢的生意。

其實最早提出"官山海"理論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他說治理國家的問題"唯官山海為可耳",意思是可由國家控制山林川澤之利,可以說是最早的壟斷思維。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後來,不論經歷多少的皇帝與朝代,他們都發現"中央集權+國有壟斷經營"是最有利於皇權穩定的組合拳。因為中央集權可以保證絕對權威,國有壟斷能控制經濟命脈,把所有重要的經濟物資全部收歸國庫,國庫充足又能更加強中央集權的控制,遏制地方勢力的膨脹。

可見,中國曆來的財政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藏富於國",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圍繞著中央集權的帝王信用的經濟體系。它的優點是在社會資金聚集能力低下的時候,國家能夠強有力的、迅速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掌控著金融資源,這也是我國早期經濟特別發達的原因。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但事物總有兩面性,帝王信用的強勢,換來的是民間信用的弱勢。因為只有帝王有絕對權威和絕對信用,官家代表皇家,所以信國家、信政府、信官員,這就是根源。

2. 西歐:分權制衡的民間信用——藏富於民

西歐經濟制度的溯源要從宗教說起。

公園476年,西羅馬帝國覆滅後,基督教日漸衰弱。到11世紀,伊斯蘭教幾乎把基督教的地盤都佔領了。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為了解放基督教,西歐的貴族和騎士開始了十字軍東征運動。很快,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就被解放了,並且開放給各地的朝聖者前來朝拜。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就誕生了"聖殿騎士團"這麼一個組織。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聖殿騎士團

最初,聖殿騎士團只是為了保護朝聖者的人身安全,後來他們發現這些朝聖者還帶著很多錢,但是路途遙遠背在身上非常不安全,於是聖殿騎士團覺得可以做一門異地財物託管的生意。

當時的西歐,小國林立,各國互通壁壘重重。而聖殿騎士團背靠著羅馬教皇,迅速發展成一支遍佈歐洲各國的軍事武裝力量。需要說明的是,歐洲信奉"君權神授",即神權高於君權,所以,一手握著神權、一手握著軍事武裝力量的聖殿騎士團,能夠在整片西歐大陸上暢通無阻。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剛開始,朝聖者們把財物交給當地的聖殿騎士團,到了耶路撒冷再取出來使用,這就是一筆跨國的異地託管、匯兌業務。後來,聖殿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這麼容易賺錢,於是又拓展了業務範圍:替皇室保管王冠、徵收稅費、經營皇室債務、債券,替貴族進行信託理財,後來還開放了普通人的存貸款業務,甚至還借錢給基督教的敵人……

可見,當時的聖殿騎士團已經具備了現代銀行的功能,並且還是一個跨越了國界和君權的機構,用"神權"賦予的"信用"連接了分權制衡的西歐各國,算是歐洲金融體系的啟蒙

到14世紀初,由於聖殿騎士團一直沒有免除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債務,腓力四世便開始屠殺聖殿騎士團,英國和西班牙也隨後加入。聖殿騎士團團滅,它龐大的金融遺產被各國瓜分了,並且它的"信用體系"也被流傳了下來。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腓力四世

因為歐洲各國常年征戰,四分五裂,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形成一個像當時中國那樣的穩定環境,人們信神權不信君權,也就是人們靠宗教連接而不是政權連接,所以皇室無法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皇室既不能強制收割財富,還得大量支付戰爭開支,所以民眾對於皇室和政府是不信任的

可見,軟弱無力的政治力量,分權制衡的國家形態,使得歐洲缺乏一個權威的"政治信用",取而代之就是以聖殿騎士團為代表的民間信用。

民間信用使得財富"藏富於民",形成了與中國截然不同的財政制度和經濟體系,是東西方之所以會發生金融大分流的根源。


財政金融體系

公元12世紀,中央集權的中國,藏富於國,國庫充裕;分權制衡的西歐,藏富於民,國庫空虛。

國家的發展需要錢,但是錢從哪裡來?東西方國家之間因為錢的來源不同,從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1. 中國:國家資金來自稅收

稅收是一種全民性的、強制性的、重新"分蛋糕"的制度。當權者強制把全民的"蛋糕"收上來,重新在"官"和"民"之間進行再分配,使得民間的財產轉移到國家(官家)。實質是一種根據當前已產生的財富強制進行再分配的制度。

古代的中國,因為高度的中央集權,皇家和官家本身就控制了經濟命脈和重要經濟物資,然後還要利用手中的權力強制把民間的財富通過稅收進行再分配,又分了一部分進入到國庫,所以古代中國特別發達,國庫有錢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幹大事"。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2. 西歐:國家資金來自發債

西歐是一個個小國分權制衡,長年的戰亂使得國家並沒有錢,百姓的錢都藏在自己的口袋裡,想玩徵稅也沒有力量去執行。

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沒錢,可以借啊!所以西歐當時就玩起了發行國債籌集資金。

發債的實質是用國家的未來收入做抵押,相當於國家先跟百姓"借麵粉"做蛋糕,等蛋糕真的做成了做大了再按比例"切蛋糕"做分配。所以,發債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金融模式。


稅收、發債、信用對於國家發展的影響

國家要存續、要發展,必然要建設國防軍事、基礎設施、教育、司法等,有時候還要對付天災人禍。我們來看看稅收和發債兩種模式對於信用的培養如何進而影響到國家的發展。

1. 稅收過重易使帝王信用被推翻

學習中國的歷史,總是會聽到"賦稅過重,民眾揭竿而起,改朝換代,取而代之"。基本上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都是因為國庫虧空,然後只能拼了命的利用徵稅收刮百姓,當百姓們被逼到了生死邊緣,這個政權也就被推翻了。

帝王信用,在太平盛世那是極好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是天災人禍也是擋不住的。一旦百姓的生存問題得不到解決,便會造成帝王信用的缺失,百姓能做的就是推出一個新的王,重新建立帝王信用。在這種不斷推倒重建的過程當中,國家的財富被消耗、人力被消耗、文明被消耗,最終從發達走向了落後。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2. 發債使不同政治力量之間形成相互制衡的契約信用

西方國家發債的基礎來源於強大的民間信用。

聖殿騎士團雖然在14世紀初就被團滅了,但是這樣的民間金融信貸機構卻被流傳了下來。百姓有意識地往機構裡存錢,特別是貴族們,他們是歐洲早期國債的購買者。

一個國家想要擴張或發展,需要借錢,但是西方的皇不像東方的皇那樣擁有至高的權利可以借錢不還,跟金融機構借錢一定要有借有還,誰都不能違背承諾、不守信用。這就使國家、貴族、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了一種契約關係,這種關係反過來又能制衡歐洲不同政治力量之間的對抗。

西歐國家通過發債,用債權債務關係建立了各國之間的契約信用,為了維護信用又制定出一些列法律法規,使得整個歐洲大陸慢慢形成了契約社會與法治社會。亂戰減少,財富積累,文明發展,逐步從落後走向發達。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總結

中國由於早在公元前的秦朝就建立了大統一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與"國營經濟"模式,藏富於國,方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特別是在太平盛世中更能將"辦大事"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中國在唐宋時期可以走到世界人均GDP的首列。

但是,經濟總是有周期性起伏、週期性危機,一旦面臨天災人禍、爆發危機,帝王信用是極其脆弱的。在頻繁的改朝換代、推翻重建帝王信用的過程中,一個強大的東方國家就被消耗掉了。

西歐國家由於神權高於君權的思想基因,整個大陸藏富於民,出於政權需要借錢、民眾需要存錢理財的不同需求,誕生了具有現代銀行雛形的金融機構,在政權與民眾之間建立起了牢固的契約信用。民間的契約信用使得不同政治力量走向和平穩定,最終孕育出西方世界的璀璨文明。

這就是東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演變路徑,也是對"李約瑟難題"的金融解答。

“李約瑟之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財富、權威、信用的基因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