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S型坦克为什么这么奇怪?无炮塔有什么优势吗?战力如何?

和风漫谈


“无头骑士”瑞典S型主战坦克,由于过份追求良好的装甲防护、低矮的外型以及较轻的重量以适应本国森林沼泽地带。破天荒地采用无炮塔、火炮固定的坦克设计方案,比传统追求低矮外型的苏制坦克还夸张。

而且S型主战坦克是从1958年开始设计,绝对是超前的产物,1967年装备部队,1971年停产,总制造了290辆。即然能够装备部队使用,肯定有其实用性,我们列举部分优势。

首先,瑞典国土存在大量河流、湖泊、而北部地区沼泽遍布、长期严寒、冰雪覆盖以及国内重型桥梁极少等地理和气候原因。同时总结了二战各国坦克使用和中弹情况,将车高、车重及火力作为主要性能指标,设计要求车重不超过37吨。因此决定放弃旋转式炮塔,而研制采用固定105mm火炮、液气悬挂和自动装填的无炮塔型坦克。

其次,由于火炮是固定的,可以更容易实现自动装填,提高火炮射速,同时还可以减少1名乘员。根据S型坦克和豹1的对比试验,它的短停射击效果较好,S型坦克射击平均耗时13s,命中率70%,而豹1则需要23s。

S型坦克高度较低,车顶距地面高度仅为1.9m,整个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受弹面积很小,不好瞄准。

优点不少,缺点更是一大堆,由于火炮固定安装,因此坦克不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只能短停射击。实战中必须依靠车体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如果需要对付突然出现在侧后方的目标,只有改变坦克方向才能转移火力。这已经不是费劲的问题,在战场多变的情势下,这种射击方式连自保估计都有点难度。

最后,S型主战坦克原始研发目的是对抗冷战时期苏联坦克,它适用于瑞典各地起伏的农田、以及森林和草原交替的地理环境。而且根据季节不同,S型坦克还可以在冰冻或潮湿土地上行军作战。S型坦克作战模式是隐蔽在掘出的土沟中,向敌方射击,随后快速撤离进入另一个预设阵地。完全是一款以防御定位而开始的坦克(会动的碉堡),在机动灵活性上完全无视,因此终归被淘汰。


河东三叔


总有一些人认为瑞典s型坦克这种,连炮塔都没有扣到正无穷的设计是非常愚蠢的。

的确,因为没炮塔导致火炮俯仰以及调整,角度难度很大,必须要通过调整车车体,一旦履带被击毁,那么就成了一个活棺材,但是任何不考虑的设计要求的评价那都是没有意义的。

瑞典s型坦克的设计目的就是第一尽可能减小被弹面积 降低敌方坦克命中率,增强生存性。很明显,这种直接取消炮塔的设计极大的降低了s型坦克的正面迎弹面。

其次,瑞典s型坦克在高速移动的时候根本无法调整炮口方向,但是要考虑到这一点,瑞典可是有大量的丘陵,s型坦克的打法就是当个老阴,找个角落那么一蹲,做好伪装,然后近代苏联坦克靠近接着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倾泻火力弹药。

而且瑞典s型坦克的炮管与彻底使用刚性连接,就直接等于他能够使用军舰上的火炮装填系统,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它的装填速度,能够让瑞典s型坦克在被击毁以前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倾泻火力,尽可能机会更多的苏联坦克。

说人话叫做这东西纯粹就是一个会跑的,反坦克炮。

而且这些设计也极大的降低了瑞典s型坦克的生产工时与造价。

当然了。瑞典s型坦克确实是仅仅适合瑞典的一个国家,所以外销是什么?不存在的。

正常国家表示,车辆快速行动等于坐以待毙任人宰割,这种面对当今社会主流的治安战有用啊?还不如买上一个装甲车的。

如果需要一个尽可能廉价的火炮载具,那么我为什么不上卡车炮呢?履带式底盘再便宜还能比卡车便宜?

接着瑞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表示s型坦克的设计确实有点脑子瓦塌了。

所以说s坦克仅仅生产了300多辆就被打入冷宫(注意s一两个,可是冷战期间,在冷战期间基本上所有装备都是能造多少造多少,一旦造的穿的少的装备要么造价过高,要么设计X缺。


啸鹰评


瑞典的S型主战坦克,是世界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型号,很多人甚至不愿把瑞典的S型坦克归类到坦克的分类中。S型主战坦克无论是外观还是作战方式,都和平常的坦克有着一定的区别。瑞典S型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无炮塔的设计,平常的坦克的主炮都是固定在炮塔上,炮塔能够进行转动攻击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敌人。S型坦克的主炮则是固定在车身上,不能随意转动,只能通过坦克自身调节。


这类坦克更像是二战时期的反坦克自行火炮,而不像人们传统认识上的坦克。瑞典将S型主战坦克造成这个模样,并不是因为瑞典人对炮塔比较讨厌,而是由于当时的坦克技术水平不足,瑞典为了提升坦克其他方面的性能。才将坦克的炮塔取消掉。坦克取消炮塔的设计,对于坦克来说是一把双刃剑,S型坦克在取消炮塔后,主要获得了三点好处。

第一点是该坦克的隐蔽性和防护能力大大提升,因为没有了炮塔,S型主战坦克的高度只有1.9米。瑞典有很多丛林地形,低矮的S型主战坦克在作战中更容易隐蔽起来。同时S型坦克被击中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反坦克火炮仍然坦克最大的对手,而S型主战坦克低矮的个头更容易躲避子弹的攻击。



第二点是取消炮塔后S型主战塔的重量有所降低,机动性能同时也得到了提升。第三个是S型主战坦克在取消炮塔之后,更适合家装自动装弹系统,这个设计也让S型坦克成为了西方国家里面第1个使用自动装弹系统的坦克。使用自动装弹系统后,S型主战坦克的乘员数量下降到了三个人员,作战效率大大提升。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S型坦克曾经创造了多项第一。西方国家第一个使用自动装弹系统的坦克,第一个使用柴油和燃气轮机组合动力的坦克,第一个使用液压悬挂装置的坦克。这些配置优势让S型主战坦克在同时期脱颖而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军演中,S型主战塔表现非常出色,要强于同时期的有炮塔坦克。然后随着自动装填系统的普及,精确制导武器得广泛应用,S型坦克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S型主战坦克最终从瑞典军队中退役。S型主战坦克服役30多年,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实战。而瑞典军队在退役S型主战坦克后,并没有继续建造无炮塔的坦克,S型主战坦克也成为了世界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另类。


军武小咖


无炮塔装甲车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

S型坦克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制造,举例说明:二战中的德军苦于坦克车辆不足,因此大量生产工艺简化的反坦克歼击车,与瑞典S型坦克的外形十分类似。它们都是用三号、四号甚至五号和六号坦克的底盘加装火炮而来的,由于省却了工艺复杂的炮塔、旋转机构,坦克歼击车的成本很低方便大量建造,很多德军装甲师都大量装备这种歼击车当作坦克使用。

例如1943年组建的党卫军第9“霍亨斯陶芬”师装甲师。按照德军装甲师编制,它下属一个装甲团,该团分为两个装甲营。该部队虽是王牌但首次参战时仅有一个装甲营出击,而且全部四个连有两个连分享49辆四号坦克,另外两个连使用44辆反坦克歼击车!这可是王牌部队啊!无炮塔歼击车却顶替了约一半的坦克,而该师的另外一个装甲团则在法国苦苦等待接收昂贵的黑豹坦克,可见无炮塔战斗车辆的易产性是巨大的优势。


无炮塔坦克的重量也可以更轻,机动性大幅提高,火炮也可以更重更大,这个优势使它非常适合做坦克歼击车!

坦克歼击车就是牺牲装甲防护,换来大口径火炮的战斗车辆,为的是克制对手的厚装甲重型坦克,而为了弥补防护能力的缺失,坦克歼击车往往尽可能降低重量来提高速度优势,省去了炮塔的战斗车辆是最合适的选择了。这也正好满足了瑞典设计S型坦克的初衷,因此,瑞典的Steven-103坦克像极了二战德军的突击炮和反坦克歼击车。下图展示了优秀悬挂系统的优势:

坦克歼击车的火力和重量优势压倒同级的坦克战车。二战时期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设计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它采用了88毫米71倍径主炮相当于虎王坦克的火力,可在2000米开外击穿任何盟军装甲车辆。但猎豹的战斗全重只有45.5吨,相当于黑豹坦克的体量,而虎王的重量可是70吨级,此外,猎豹升级版甚至可搭配128毫米的火炮,可见无炮塔坦克的巨大优势。

瑞典的Steven-103坦克战斗全重只有40吨,但却配备了一门105毫米62倍径的主炮,发射穿甲弹的初速度高达1463m/s,在射程2000m内可有效击穿当是苏军的任何装甲目标,这种脱胎于英国L7线膛炮的火炮,穿甲能力在虎王坦克的KwK 43 88L/71型88mm火炮之上!但是Steven-103的战斗重量仅有虎王的一半多,比猎豹还要轻一点。

但瑞典研发S型坦克可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适应保卫本土的作战需要。

瑞典在二战后面临苏联的军事压力,该国空军普遍追求装备轻量化,方便在森林野战机场甚至是公路上起飞,言外之意就是它不寄希望将苏军阻挡于国门之外,而是抱着在本土作战的最坏打算,在这种情况下S型坦克诞生了。

玩过坦克世界的军迷都应该记得,瑞典系的三款无炮塔坦克,都是复杂地形里远距离狙击的高手,这是因为它的液气悬挂系统可以满足夸张的车身俯仰变化,坦克不必暴露自己就能将炮口探出土坡,敌人能看到的就只有坚实的前脸装甲和一门火炮,毫不夸张的说它是隐蔽性最好的装甲车了。

Steven-103总产量好像是300辆左右,这点装甲力量确实不可能阻挡苏联大军的钢铁洪流,但却会给对手带来严重的麻烦,使用液气悬挂系统的歼击车肯定是苏军坦克的噩梦,因为在德国还没有战败之前,德国的装甲兵器专家们也提出过类似的设计,比如还没来得及制造的E-10坦克歼击车,它就使用了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系统,可以选择灵活的改变车身高度,也就是蹲着、趴着等各种动作,尽管他还没有Steven-103先进,但搭载项羽黑豹坦克火力的L/70炮后,将获得强悍的狙杀能力,远比追猎者带给盟军的压力要大。

Steven-103坦克的液气悬挂系统是它的精华部分。

可以灵活变换车身俯仰角度的液气悬挂系统是Steven-103坦克的核心,它除了用于改变车身俯仰抢占攻击阵位以外,还可用于火炮的精确瞄准。当Steven-103的车身俯仰角度确定以后会通过闭锁装置锁定,然后再通过转向装置完成一个固定水平面内的精确瞄准,而在有炮塔的坦克上这个过程需要炮手摇动两个控制轮来完成,如下图苏军歼击车的炮手座位:


当Steven-103坦克的车身转动角度大于20度时为粗瞄,这时候使用离合制动式转向机构来转动车身,行驶中的转向、刹车等也要依靠这套装置。当转动角度小于20度时使用液气差速转向装置,这个过程操控起来非常平稳和精确是火炮精瞄的必备。这个过程听起来复杂但操作起来非常简单,Steven-103坦克的转向、俯仰操作机构都被集中到一个操作杆上,车长和驾驶员都能控制,在实战中就不需要驾驶员和炮手的密切配合,因为在Steven-103上他们就是一个人,因此作战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Steven-103坦克的成功离不开液气控制技术的进步,瑞典将液气变速转向机构与火控伺服装置结合,由此诞生了S型坦克特有的转向瞄准装置,可实现用车体的俯仰和转向完成火炮瞄准工作,驾驶员和炮手从此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这种技术需要把火炮固定在车体上,Steven-103虽然长得像二战时期的突击炮,但它的火炮是锁死的,没有任何射界,也由此方便使用自动装弹机!Steven-103坦克的装弹速度只需要13秒。当然,也不是所有的S型坦克都把火炮固定在车身上,比如下边这款8级车UDES 03。


兵器世界


▲S坦克的正面,可以看见其还装备了格栅装甲(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瑞典人的S坦克,最让军迷感到神奇的就是其是一辆无炮塔坦克,因此从外形上看S坦克更像是一类坦克歼击车,而不是坦克,当然,不管如何,瑞典人叫坦克,我们就姑且认为它就是坦克吧。那为何瑞典要设计这样一型外形奇特的坦克呢?

▲瑞典S坦克的多视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主要是因为瑞典人在这型坦克的研发上更加注重提高坦克自身的防护,并大幅度控制高度和重量,而前者可以大幅度降低被敌方反坦克武器命中的概率,后者则是为了适应瑞典这身多森林及多沼泽的环境,另外就瑞典人当时设计这个坦克所处的东西方冷战的时代背景来看,其更多是为了让该坦克更好地进行防御作战,因此综合上述几点来说,将S型坦克设计成这样一型无炮塔坦克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虽然没了炮塔,但是S坦克的本领可不低,首先,由于其采用无炮塔设计,因此可以将全车所需的防护重量集中分配在车体上,进而提高了车体的防护,同时由于没了炮塔,该坦克的高度也大为降低,这样一来其被命中的概率也就降低,且无炮塔设计还能带来制造方便,节约成本,容易布置火炮自动装弹机的好处。

▲因为装备了液气悬挂系统,故而S坦克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不同车体的高度(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就S坦克的战斗力来说,除了在防护能力上别具一格外,其在火力上也是不错的,它装备有一门配备有自动装弹机的62倍身管长度的105毫米线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的初速可达1463m/s,且射速可达10-15发/分钟,另外由于其配备了的液气悬挂系统,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调节不同的车体高度。总之,这样一型外形奇特的坦克在其设计的那个年代还是一款战力不容小觑的装甲装备。


军武次位面


如图,见过神的,见过这么神的坦克吗?凭坦克主体俯仰,来完成主炮射角变化,主炮没有炮塔,与车体这样构成一个整体,不得偏移,亦不能产生高低变化,车体一张一合,以实现远近距离射击,看似随心所欲,却可以大为降低车体高度,仅为1.9米,当今世界主流坦克,豹2为2.79米,英国“挑战者”2更有3.50米之高,二战时的“谢尔曼”更有4米多高。实验表明,这对依托地形地物,隐蔽待击大有好处。对比过豹1,射击时间需要13秒,命中率为70%,而豹1至少23秒,命中率为65%。这便是瑞典S型坦克,全称S Tank - Strv 103无炮塔坦克,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到1971年停产时,共生产了290辆,便被德国豹2A4替代。

▲见怪不怪。任何国家装备都是自己作战思想的产物,瑞典这么整,必有其因。1958年设计之时就规则,它必须低矮,有良好的防护,有较轻的重量,低矮利于隐蔽,大约也只有无人炮塔可缩小被弹面;防护力强,以提高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没有较轻的重量,怎能完成在任意地势间的机动?我们知道,瑞典多山,不便机动,那就寻求一种可以原地不动,利于定位射击,利于隐蔽的坦克。坦克不动,没炮塔,易于自动装填,射速当然就高,防护好不怕打,自然战力不菲。只是这样,不便于行进间射击,瑞典打得是防御,它也没有行进间射击的要求,于是就这样做起来,也见瑞典军工人的精心独到。

▲自研与进口。在寒冷而潮湿的泥沟里打滚,没有液气悬挂是不成的,在高山与草原,以及农田间行军,一是机动能力,一是动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是当时,瑞典什么也没有,作为二战的中立国,战后又得已一面面对苏联,一面是北约,中立不中,在欧洲各种经济与政治联盟,都有瑞典于其中,虽未军事上正式加入北约,但其地位不言自明,因此欧洲还是美国都门清,知道瑞典的心,所以要什么就能给它什么,不会为表面的形式所困。什么美国的液气悬挂,波音的燃气轮机,罗罗的汽油机,都能敞开了对他供应,得以这种应如自如的政治地位,瑞典想发展什么,都能成功。

▲生于忧患。作为西欧山国,瑞典有非常辉煌的昨天,但其摆脱不了苏联与西方的挤压,一度想发展核武器,美国施以极大压力,不得已放弃,但他有这个能力,都不否认。瑞典的军事能力不只拥核的若隐若现,其战斗机、潜艇、战舰,在国际上那都是有一号的,从“鹰狮”战斗机,到AIP技术,在技术上卓异而立。表现其军事能力上,其兵源数字为总人口的0.72%,比美国都高,一个中立国的军事能量,任何人不敢小觑。1971年,瑞典对这种坦克回过神来,以为走了弯路,只能防,不能攻,这样不成,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呀,因此随放弃发展,转而引进了德国豹2,在加固防护后,成为自己的坦克。


魂舞大漠


S型坦克最大的简化了自动装弹机结构,但带来了是上下左右瞄准的难题。靠自身车体瞄准,比起普通坦克直接用方向机、高低机瞄准,速度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同龟兔赛跑),精度上也是无法相比。更要命的是丧失了行进间射击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停车后调整好方向,再调整悬挂来改变火炮的俯仰角,经过一系列动作后方可射击。

当然,从取舍的角度来说,取消炮塔的设计是勉强可行的。但是彻底的放弃了坦克的环射能力,对于一款坦克武器来说,显然又太过于极端了。s型坦克从防护与隐蔽两个主要性能来看还算不错,但是却丧失了作为坦克灵魂之一的战斗灵活性,只能处于隐蔽起来打冷炮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就连二战时期的各色突击炮、歼击车的灵活性与战斗主动性都不如,完全是守株待兔型的兵器。




鹿门富春


瑞典的S型坦克,它的全名是Strv103主战坦克,这款坦克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研发,六七十年代定型生产并且列装瑞典军队的。

下面说说这种坦克的优势和劣势。首先自然是其无炮塔设计的优缺点,这种像早期坦克歼击车的设计自然也和瑞典国内的自然环境和作战条件息息相关。瑞典国内河流湖泊很多,北部更是有大片的沼泽地带,并且因为瑞典是北欧国家,气候寒冷,国内的重型桥梁又没多少,所以当初设计这款坦克的时候,重量限定就限定在37t这个地方,于是炮塔设计就直接gg了,转而使用无炮塔设计,无炮塔的设计使得其车身极其低矮,很适合隐藏。至于武器,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可以说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武器品牌,Strv103搭载了英国授权博福斯生产的62倍径105mmL74线膛坦克炮,这个比英国原版L7A1还要长一米多,并且瑞典人还给这型坦克加了液压自动装弹机,使得人员减少一名装填手

Strv103在动力方面也搭载了波音公司的燃气轮机和罗尔斯罗伊斯的柴油机,采用双机组合动力,总马力为730马力,这种结构也使其假如柴油机在严寒条件下无法正常工作,其发动机的副机,也就是燃气轮机仍能代替柴油机发动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的坦克,同时也是最后一种将火炮和车体刚性连接的坦克。

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为了适应瑞典国内地形作战,使用了液气悬挂装置,可以根据地形调整坦克炮的俯仰角,这也极大地增强了这款坦克的作战能力。

下面来说说缺点。

其作为坦克缺少炮塔,导致其只能作为防御性装备使用,其低矮的车身也确实很适合部署在阵地上,考虑到当时瑞典作为武装中立国的地位,这款坦克就是用来防御苏军当时大量装备的T62坦克以及T54/T55坦克的,而且这款坦克采用刚性连接,导致其移动中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移动射击,这个东西讲好听点是坦克,难听点就是个自行反坦克炮。


战斗机解说家


瑞典Strv103主战坦克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坦克,号称陆地之王,但凡是有点规模的陆军,肯定都是要装备坦克的。坦克起源于一战,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在冷战期间,苏联打造了一支由坦克、装甲车组成的钢铁洪流,而北约国家为了抵抗华约的装甲力量,在坦克发展上也是不遗余力,所以在冷战期间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坦克。很多经典的坦克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款比较小众的坦克,瑞典的Strv103系列主战坦克,简称S型主战坦克。

S型坦克四视图

S型主战坦克不仅小众,其设计也相当有特色,虽然称之为坦克,但S型坦克采用了非传统的无炮塔造型,所以看它的外形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二战时期的坦克歼击车。S型坦克之所以采用这样非传统的设计,肯定是有其考虑的,S型坦克是瑞典在1958年开始设计,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的主战坦克。在这个时期,如何防御前苏联的装甲部队时欧洲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S型坦克就是在防御前苏联的国策下的产物。回想一下二战时期的坦克歼击车,坦克歼击车的职能就偏向于防御作战,那么同样立足于防守的S型坦克有着和坦克歼击车类似的造型也就不奇怪了。

S型坦克,凭借其液气悬挂可以控制车体的俯仰

S型坦克在设计之时,就要求要有良好的生存性能,能够适应瑞典国内的森林沼泽等复杂地形。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S型坦克就采用了无炮塔、火炮固定的设计方案。采用无炮塔设计一是可以显著降低坦克的高度,S型坦克的车体高度仅1.9米,同时期的德国豹1坦克高度为2.4米(至炮塔顶),前苏联的T-62坦克高度也有2.2米(至炮塔顶)。坦克的高度降低了,被击中的概率就会相应地降低,而且也有利于坦克的隐蔽,再加上车体正面的装甲与水平面夹角仅为30°左右,可以明显提升S型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S型坦克的生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同时,采用无炮塔的设计也有利于S型坦克的减重,瑞典国内河流、湖泊较多,其上的桥梁承重有限,且北部地区存在较多的沼泽,长期处于冰雪覆盖之下,所以S型坦克必须要尽可能减轻重量以提高通过性能,Strv103B型的战斗全重不到40吨,虽然并不算太轻,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美国M60以及英国奇伏坦超过50吨的战斗全重还是好了不少。

S型坦克的主要假想敌,苏联的钢铁洪流

采用无炮塔设计确实有不少好处,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坦克之所以设计有炮塔,就是为了方便全方位发挥主炮的火力,而S型主战坦克没有炮塔就意味着其火炮只能向前射击,而且更要命的S型坦克的主炮还是刚性固定的,一点角度都无法调节,所以火炮的瞄准全部需要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来实现。旋转倒还好说,为了能够实现车体俯仰角度的变化,S型坦克采用了从美国引进的液气悬挂的技术,依靠这套液气悬挂,S型坦克可以做到相当夸张的车体姿态。但是即便如此,S型坦克在应对侧后方的目标时还是存在天生的劣势,很可能还没有转过来就已经被对方干掉了,而且由于火炮固定,S型坦克也无法实现行进间射击,只能进行短停射击。

S型坦克车体正面装甲与水平面夹角很小,可以有效增加等效水平厚度,再加上装甲格栅,防御力不俗。

除了独特的悬挂系统,S型坦克的动力系统也不一般,它采用了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系统,综合输出功率可以达到730马力。采用这种动力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低温时可以先用燃气轮机进行低温启动,并且就算有一台发动机故障,坦克也不至于完全趴窝,只不过坦克的结构会变得更复杂,并且后勤维护也更困难,从这可以看出瑞典的S型坦克走的是精品路线。

S型坦克模型,应该是一辆Strv103C,所有的Strv103C都标配了推土铲

在武器方面,S型坦克的主炮为一门L74 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著名的英国L7 105毫米线膛炮的派生型号,主要差别在于倍径的不同,英国的L7身管长度为52倍径,而L74则是62倍径,炮管长度足足比原版的L7要长出1米多,若是不是无炮塔设计,可能也不会选择装上一门这么长的炮。高倍径火炮的优势显而易见,威力更强并且射程更远,采用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可达1462米/秒。S型坦克装备有自动装填机,有助于提高火炮的射速,其射速最快可达15发/分,相较之下,英国的奇伏坦坦克的射速只有8发/分钟。而且得益于自动装填机,S型坦克不需要装弹手,一共只需要3名车组成员。S型坦克的辅助武器为三挺KSP58 7.62毫米机枪,其中两挺用作并列机枪安装于车体左侧,并且可遥控,剩下一挺则作为高射机枪由车长操纵。

现在瑞典陆军装备的Strv122主战坦克

总的来讲,S型坦克是一款独特的,特性鲜明的坦克,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但是就当时瑞典研制S型坦克的初衷来说,这些取舍大多都是利大于弊的,S型坦克确实成为了一款优秀的防御用坦克,或者说防御用机动炮台可能更为形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冷战结束过后,瑞典军队面临的不再是单纯的防御作战,而是多种可能的作战情况,所以S型坦克就难以满足瑞典陆军的需求,现在瑞典陆军最新锐的坦克已经是Strv-122主战坦克,即豹2的瑞典版本。


桌面战争兵棋


瑞典的S型坦克是一种无炮塔坦克,这种设计虽然在现在很罕见,但是在二战期间,这样的无炮塔的自行火炮、突击炮、坦克歼击车其实很多,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S型坦克归类为坦克歼击车。

外形非常低矮的S型坦克非常有利于在瑞典复杂的地形和城镇中隐蔽。

如果我们以坦克歼击车的视角去看待他,那就合理了,首先,二战中大部分的坦克歼击车是无炮塔的,这样看来也是一脉相承的,其次,S型坦克主要就是在瑞典这个地形和社会非常有特点的国家,反正也没有机动的空间,那就干脆定点布置,大量杀伤敌人的战车,没有炮塔,可以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防御能力和通过性。

瑞典的交通条件有限,而且多山地丛林,这样的低矮和轻便的坦克,确实利于快速部署到位。

瑞典是一个交通设施有限,人口密度不大,但是高度城镇化的多山地国家,坦克在这里作战本来都是需要牺牲掉机动性的,可以说S型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一开始就立足于点区域作战的坦克,他因为没有炮塔,所以外形低矮,可以隐藏在矮墙之后,也可以灵活的布置工事,坦克没有炮塔,火炮射击的角度有限,不过也没有办法,像瑞典这样的国家,坦克顶不住正面一波,基本上国家就没了。

图为二战苏联广泛使用的坦克歼击车,可以把S型坦克看作是一种坦克歼击车。

所以,没有了炮塔,反倒是可以把正面防御做强大一些,缩小了体积,就可以把更多的装甲放在需要的地方。但是这个坦克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奇葩毕竟就是奇葩,剑走偏锋的武器往往没有好下场,牺牲了机动能力,虽然容易部署,但是实在是有限的射击角度和落伍的观瞄系统导致他面对三代坦克基本没有抵抗力。

图为瑞典S型坦克,他的火控系统非常落后。

没有炮塔就不能布置猎歼系统,坦克的火控系统奇差,远程射击的精度并不好,最终瑞典也只是制造了不到300辆S型坦克,就转而购买德国的豹2坦克了,毕竟还是真正的坦克来的更踏实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