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人們讀《論語》,會有一種閱讀體會,就是這本語錄體典籍的選詞造句非常的規範,語句簡短卻不失生動的美感,給人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美好感受,有著現代散文詩的韻致。另外,由於大量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也更加形象生動,極富有文學的意味,可以說做到了思想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這一章講的是孔子師徒三人談志向,整句翻譯成白話是這樣的: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願意有車馬乘坐,穿又輕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來與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壞了穿破舊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們安心舒適,使朋友們相互得到信任,讓年輕的孩子們得到關懷養護。”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各言爾志”,就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這是孔子提出來的。本是讓子路和顏淵兩位弟子各自的談談理想,不曾想,子路也要讓老師說說自己的志向,這樣一來就是師徒三人之間理想的一個對話了。孔子年長子路近十歲,比顏淵長三十歲,因此這個對話其實就是老中輕三代人理想的一個表述,通過各人對理想的描述,可以發現三者之間情志的不同之處。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顏淵的志向是“無伐善,無施勞”。顏淵是三者中唯一的年輕人,在孔子面前他是徒弟,在子路面前,他又是學弟,因此在老師提出讓他說說志向時,顏淵就顯得很是謙虛,說能夠做到“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這就是弟子我的志向了。這個言志,表現出的是顏淵的和氣。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相比於顏淵的謙虛禮讓,子路的豪情本色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了,與顏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說我的志向是“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這還不算,並且朋友用壞了他也不覺得遺憾。從他的志向可以看出子路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如果他升了官發了財,他不會忘記那些身邊的人,願意拿出來與人共享。子路的這個言志,表現出的是他義利合一的俠義之氣。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弟子二人各自講完,在子路的期許下,孔子也有感而發,說出了他的最大心願。孔子的願望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個志向又一次表明了孔子的社會理想,就是讓老去的人能夠老有所養,安度晚年;讓年幼的人能夠得到好的關懷照顧、快樂成長;“朋友信之“就是人與人之間共事能夠相互信任,彼此放心。這番言志,是有著崇高的人生情懷和生命氣象在裡面的,這份氣象就是孔子的大氣。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歷來學習《論語》,總是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在《論語》的思想上來,反而對其中人物的生命氣象卻少有體會,這其實是不完整的。 《論語》的思想體系雖然很重要,同時這裡面有關孔子以及弟子們生命氣象的表現,也是一個關鍵所在。通過對孔門師生生命氣象的體味與發現,方能借文字之表進而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近距離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生命情懷,顯然,這樣學習經典,受益才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