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百里負米


二十四孝之百里負米


二十四孝之百里負米


二十四孝之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疊壘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吶!”

子路不僅是一個孝子,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敬重老師的人,但他個性剛猛,比較急躁,所以孔子給他以特別的教誨。有一次子路將要出使他國,向孔子辭行,孔子就以五種禁誡之事贈予子路,為政時要注意:不強不達、不忠無親、不恭失禮、不信無復、不勞無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種禁誡來警示自己。我們能孝敬父母、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地遞減。如果不能及時行孝,會徒留終身的遺憾。如果沒有辦法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你想要來報答親恩的時候,為時已晚。但願我們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孝養要及時,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

春節將至,如需用純糧好酒,可以聯繫。

我只跟靠譜的人喝靠譜的酒

二十四孝之百里負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