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在小區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對母女,孩子在哇哇地哭,一開始那個媽媽還在安慰孩子不要哭了,但是孩子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那個媽媽一下子火氣就上來了,嗓門變得大起來了:“哭什麼哭!再哭的話,你就一個人在這裡待著,我回家去了!“孩子一聽,哭得更兇了……

現實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的時候,父母經常象徵性地安慰了幾下,就會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訓斥、埋怨,破口大罵,甚至發展到出手打一頓的地步,結果使雙方的壞情緒都迅速升級,鬧得很不愉快。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其實,別說孩子了,大人也經常出現壞情緒的時候,只不過我們大人可以找到宣洩壞脾氣的”文明方式",比如可以找朋友聊天傾訴一下、看場電影放鬆一下,或者去跑個步出身汗、抽根菸喝瓶酒來消愁。

孩子缺乏足夠的表達能力和合適的傾吐對象,就很難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壞情緒說來就來。

心理學家提出,情緒是人們在願望、心理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如果能夠符合他的願望和需求,就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情緒,反之,就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如果這種消極、否定的情緒沒有找到合宜的出口,那麼就會出現很多情緒上的問題。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壞情緒有個出口呢?

我們可以試試遊戲治療法,說白了就是陪孩子玩遊戲。

因為孩子可以在遊戲中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活動,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達成自己的目的,從而產生愉悅和滿足感,自然就把之前的壞情緒忘得一乾二淨。

舉個例子,小天平時都是媽媽來接送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媽媽有事情沒搬來來接,讓爸爸來接了。小天一看是爸爸,就不開心了,問:“怎麼是你來接我?我媽媽呢?”

如果小天爸爸直接忽視孩子的情緒,不耐煩地說:“我是你爸,我怎麼就不能來接你了?你不高興看,我還不高興來接呢!”那就把幫助孩子疏導壞情緒的大門直接關上了,孩子或許不會鬧,但是會悶悶不樂,不願意再跟爸爸進行交流,這就阻礙了父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我們試試遊戲療法,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當小文因不是媽媽來接而表現出不高興的時候,小文爸爸耐心地解釋說:“媽媽今天有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沒辦法來接你,雖然爸爸不經常接送你,但是也很喜歡你啊!所以這次就由爸爸來接你了。”

小文看爸爸態度不錯,就會有繼續聊下去的慾望:“那媽媽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媽媽在外面辦好事情就會回來了,我們先回家吧!”

回到家,吃完晚飯,小文還是悶悶不樂,總是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爸爸就提議:“我們來玩遊戲吧!也許玩著玩著媽媽就回來了呢!”

小文一聽“遊戲”兩個字,馬上就有了興致,可是玩什麼遊戲呢?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爸爸提議:“就玩你和媽媽最喜歡玩的躲貓貓吧!”

小文開心地點點頭,於是遊戲開始啦!

當媽媽回到家時,看到的是一個滿頭大汗、快樂的小文。

爸爸這樣做就很聰明,他首先接納了孩子的壞情緒,看到孩子的壞情緒始終沒有好轉的時候,想出了做遊戲的方式分散他的注意力。因為孩子對媽媽比較依賴,所以爸爸就以媽媽最喜歡玩的遊戲作為突破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並快速地投入到遊戲中來,忘記媽媽不在家的不愉快。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當孩子有壞情緒的時候,要疏通不要堵截

孩子還處在成長階段隨著身體機能的不斷髮育和完善,自我支配行動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和憤怒的壞情緒。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宣洩口,讓孩子一肚子的壞脾氣得到釋放。

我們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不能生氣,不應該發脾氣,而應該選用合適的方式進行疏導孩子,不要堵截要疏通。


孩子悶悶不樂、亂髮脾氣,陪孩子玩遊戲,更有助於幫其調節壞情緒

​這樣並不是說要父母事事都順著孩子、縱容孩子任意發洩,而是教會孩子怎樣面對和調節這些壞情緒。因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不會事事都順自己意,壞情緒也會經常陪伴孩子的左右,所以,父母就應該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先給予接納,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尊重,然後選擇合適的遊戲和孩子互動一下,相很快就可以將其從壞情緒張拉出來,這樣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更能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問題。

為了我們的孩子以後不被壞情緒所困擾,從現在就開始嘗試“遊戲治療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