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除了五个计划单列市外,还有那些城市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市?

春色文明


计划单列市是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它的财政与中央挂钩,无需上交省级财政,只对本市以及中央负责。目前全国有五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



纵观这五个计划单列市,实力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毫无疑问,深圳的实力最强,处于第一档;青岛、宁波处于第二档,都是“万亿俱乐部”成员;大连、厦门处于一档,这其中大连的实力要比青岛强上不少。那么全国还有哪些城市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市?

如果以大连、厦门为计划单列市的实力门槛,那么全国是有不少城市具备这个实力的。首先是全国10个副省级城市,即广州、成都、武汉、南京、杭州、西安、济南、沈阳、哈尔滨、长春。当然,副省级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是同时期被确立的,这些城市已经是副省级城市,也不会再给计划单列市的头衔。

第二,实力较强的省会城市,比如郑州、长沙、合肥、福州、昆明等。

第三,实力较强的地级市,比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有实力并不代表未来就可以成为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进入21世纪,国家再也没有增加计划单列市。所以以上提到的城市成为计划单列市的可能性都不大。


锦绣中源


5个计划单列市当中,以深圳的经济实力最强,其次是青岛,宁波,大连和厦门,厦门的GDP不到6000多亿,GDP超过6000亿的城市太多了。但是成为计划单列市不只是看经济实力,还得看综合其他指标,如地理位置、科教等。

从GDP前20的城市中选择哪些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市?前20的城市中,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排除,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级别是高于计划单列市的。剩下苏州、杭州、南京、长沙、无锡、佛山、泉州、东莞和济南。

这几个城市当中我认为苏州、杭州、南京、长沙是最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市的。


互金圈


目前的五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最早期的计划单列市包括现在所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重庆,之后由于省会城市被取消计划单列,重庆升格直辖市。因此计划单列就只剩上述五个城市,而这五个城市也同时保留副省级城市身份,行政级别等同于南京、成都、杭州这些副省级省会。

还有哪些城市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市?

其实还有好几个城市具备这种实力,只要非省会的经济强市,并且进出口贸易额高的都可以,比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等等。

但我们仔细留意下这五个计划单列市的地理位置特征就不难发现,这些都是清一色的沿海城市。因为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说,上述四市当中只有东莞勉强符合要求。

比上述几市稍微弱一些的城市,并且沿海的,还有烟台、南通、泉州。

不过这里还要注意一个要点,计划单列市都是按照省会标准去打造的配套设施的,因此除了经济以外,教育、医疗、交通、城建等综合实力也很强劲,如果经济、综合实力、地理位置都要匹配计划单列市标准,目前还真没有。最接近的是南通和东莞。


城市发展报告


新的计划单列市是肯定不会有的。计划单列市是中央直管市,享有省级权利,也可以称之为副省级中央直辖市。比如享受省级审批权,意味着计划单列市自己要干什么事,可以不报省批,而是可以自己决定,或者直接上报中央。比如省内各市的重大项目需要争取中央投资,通常的做法是各市报到省里,由省统筹再上报中央,这个统筹就有可能省会市和重要城市上报的项目保留得多一些,其他城市的项目则有可能被刷下来不少,并且由于全省的盘子只有那么大,省会市也需要和其他市一起挤盘子,然而计划单列市是自己一个盘子,和省这个盘子是分开的,所以计划单列市是全盘上报,既不需要和其他市竞争,也不需要和省商量拼接,所以在这方面,计划单列市比副省级省会市更占优,很多人没有弄懂想明白这项权利的实质内涵。财税方面,首先在收入方面要弄懂分税制,主要是国税基本上或大部分是直接上缴中央统筹,地税实行分级上缴留成。计划单列市的地方财政收入除了上缴中央之外,一般都要向本省上缴一部分,自己留成一部分,比如重庆市85年计划单列到99年直辖前的本级留成比例一直是37%。而四川省其他地级市和副省级市除本级留成外,是上缴省财政,省财政再上缴中央,各市本级留成和各省上缴比例都不尽一致,所以肯定存在市多缴与少缴,多留与少留的问题,但各市留成比例通常低于计划单列市。其次就是财政可支配方面,各市上缴省一级留成的和计划单列市上缴省级的以及中央下拨给省里的,经省统筹分蛋糕时,计划单列市通常不分或分到比上缴少很多的蛋糕,因为计划单列市在上缴时本来就多留了一些。省财政支出除去省本级支出外(比如省级各衙门公务支出和省统筹实施的项目支出),其余部分在下拨返给各市时往往又向重要城市倾斜,这也意味着各市所得有多有少。所以就有了缴多得少的市被缴少得多的市吸血的说法,其实这个不完全对,因为比例高不等于总量高,也不得于占比高。但总的来说,计划单列市都是纯输血的!计划单列市不仅要自己解决吃饭建设问题,还要向所在省输血,通过中央向全国输血。绝大部分国税和各级分成后的地税构成中央财政基本盘,除了中央各部委机构公务类支出和社会保障等人头性支出外,主要是以中央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为主下拔,这个时候就要看各省市的重大项目在中央立项的情况了,发改委负责立项,这就是要钱首先跑进发改委的原因。中央下拨地方的钱,一般都是经省往下拨,由于当时上报时统筹了所以下拨就存在倾斜。而计划单列市的项目当时就和省分开了直接上报中央,所以中央投资的项目资金也不经过省,而是直接拨给计划单列市,因此计划单列市财政和省财政是两家人的钱包,省截留挪用不了计划单列市的钱。所以计划单列市的财权相当于是所在省相对独立的另一个省财政。因此,成为计划单列市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具备输血实力。一般城市甚至部分非副省级的省会市,仅靠税收本级留成和中央项目补贴来实现本级收支平衡基本上是不容易的。省会市的地位比其他市有先天优势,但为什么省会市有些是副省级,而有些不是呢?这与经济实力有一定关系,通俗点的说法就是不靠省吃饭的省会市才有可能享受副省级待遇,注意只是享受待遇,而不是享受省级权利,比如财税权,副省级省会市就没有计划单列市与省同级的权利。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都向全国和本省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计划单列市的地位只是与自身经济实力有关,而是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和特定的任务与使命所决定的。计划单列市是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形成的,历史是需要尊重和继承的,现已有的计划单列市为什么保留至今的原由大概也是如此。然而既然是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所以那个时期之后,就应当不会再有新的计划单列市,这也是这么多年没有扩增新的计划单列市的大概原由吧。当前和今后都是新的发展时期,计划单列市应当不会再有新的城市。国家已经规划好发展蓝图,每个重要城市的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比如国家中心城市,究竟会不会重新排列赋予副省级政治地位,应该要看这些城市能不能完成和达到国家赋予的新的发展任务和新使命新要求,城市的地位不是铁帽子,今后的副省级城市头衔也许不叫计划单列市,而且内涵也不一定与计划单列市相同,新时代城市地位变革正在进行时!新的计划单列市是肯定不会有的,现在的计划单列市也要在改革中接受新的使命和挑战!


千里草渝


我来聊一下我的看法。我觉得这种计划单列城市,不一定非仅仅按GDP算。

看一下现存的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第一,他们全部是非省会。

第二,每个省只有一个。

第3个是大家所容易忽略的,全部沿海。

所以呼声最高的苏州其实是最应该排除的。

沿海地区没有计划单列市的。河北江苏。广西海南。符合标准的对应为唐山。南通获得连云港。北海。三亚。

看一下这些城市。比5个计划单列市名气差远了。

所以哪个城市也不会成,再成为计划单列市了。


邶风风韵


计划单列市,这个名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很多人光看这个名字,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指标包括用地指标、金融指标、财政财税指标都是中央下达计划的。中央下达计划的时候,一般是针对省一级单位。市和县一级就是由省里在下达了。革开放之初,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市,由国家单列下达指标,享受省一级的权利,所以就叫做计划单列市。

计划当年是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经过一步一步的精简,现在只剩5个计划,单列式的,分别是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在计划单列市的经政策推动下,这5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深圳)

我们来看一下这5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深圳GDP2.7万亿元,青岛1.2万亿,宁波1.1万亿,大连7000亿,厦门5000亿。在人均GDP这个指标上,他们也是远远领先于所在的省份。比如深圳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万元,而广东省大概是8万多元。所以从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计划单列市的政策还是非常成功的。

假设我们只是假设计划单列是要扩容的话,哪些城市能够入围呢?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

首先,把省会城市排除掉。早先的计划单列市名单,包括了很多个省会城市,到后来全部踢掉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等。现在看到的5个计划单列式都不是省会城市。

第二,选取经济实力突出的地级市。在经济实力突出的地级市有哪些呢?苏州、佛山、东莞、泉州、南通、无锡、烟台、唐山,等等。按照现在一个省一个计划单列市的做法,像佛山,东莞,泉州,烟台就难以进入计划单列市了。

经过排除之后,就剩下苏州,南通,无锡,唐山等城市了。这几个城市前面几个全都是位于江苏,实力最强的是苏州,那么其他的也没有入选的可能性。唐山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但能不能入选计划单列市就很难说了。

所以选来选去比来比去,只有苏州入选计划大历史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苏州的经济实力,在所地级市之中是最强的,甚至比大部分应该说,比绝大部分的省会城市经济实力都更强。

2019年苏州的GDP超过了1.9万亿元。大陆27个省会和首府城市中,它只比广州更低。像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重要的省会城市,GDP都要比苏州低一些。

苏州的县域经济是非常之强的,它5个县级市全部入围全国百强县的前10位。其中昆山市已经连续非常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2019年光一个昆山县GDP就达到了4000亿元左右。这个规模比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的地级市规模要大得多。


财经知识局


纵观现在的五个计划单列城市,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厦门,他们都不是省会城市,而是经济超强的地级市,计划单列市都是副省级城市,根据这一情况来看,经济强的地级市苏州,无锡,东莞,佛山,南通,泉州,这些经济强大的地级市就有可能成为计划单列市,特别是苏州,若要新增计划单列城市,很可能上榜。


春色文明


计划单列市形成于1994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大部分是省会城市,只有深圳,宁波,厦门,青岛,大连不是省会城市。

既然是为了促进城市发展,以目前国内的城市综合条件来看,很多城市足以成为单列市!

第一个便是苏州,作为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和经济繁荣之地,如今也是国内最富有的地级市,经济规模长期位居全国第五或第六。不仅市区经济发达,属下各个县级市也超强,均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几名,由此可见,苏州称为单列市当之无愧。

第二个便是郑州,作为中原腹地,全国最强人口,粮食大省省会,交通要地,郑州近几年突飞猛进,已经迈过万亿门槛,我想其中一个名额非他莫属。

第三个我觉得可以给合肥,安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作为省会合肥更是头部现象明显,同时作为中国科教名城之一,成为单列市也毫不为过。

另外像长沙,泉州这些城市都有能力成为计划单列市!


以史知今


计划单列市,是国家在特殊时候,对沿海重要工业城市的划分,是副省级的节点城市,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五座城市。随着各地其他城市的发展,苏州、无锡、泉州、东莞、佛山都有成为计划单列市的实力。


用户2242481004139


苏州:苏州是一个很好的而且有实力的城市。苏州在国内的地级市综合能力一直名列前茅,苏州市的GDP也是在地级市里位列前茅。苏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常住人口也有1000多万人。在公共建设和产业配套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说苏州市应该有实力成为计划单列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