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秦漢並六合,龍飛何雄哉。這裡我要寫的就是愛旅遊的秦始皇途中發生的沙丘之劫。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擊滅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中國的皇帝。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此時的秦始皇嬴政,一不怕天,二不怕地,三不怕人,四不怕鬼。最最懼怕的就是死亡了,因此呢,長生不老,或許是他當時最大追求,那些不老仙丹和萬歲不死的仙人呢?就在那虛無縹緲的遙遠海上,為此呢,始皇帝最大的樂趣的就是四處巡遊,希望自己能碰到那些仙人,能從這些仙人手中得到不死的仙藥。那如果我們細讀《史記、秦始皇本紀》其中有關秦始皇稱帝之後幾次最大的巡遊活動的記載得清清楚楚,他當皇帝當了將近12年,共有五次大的巡遊。始皇27年,28年,29年,32年,33年,37年。

也就是說,始皇帝,他第一次去巡遊實際上比較簡單的,就是去視察把他的西北邊疆。當時巡遊的政治目的很明顯,跟求仙問道好像還沒關係,那麼始皇28年,第二次巡遊到了泰山,主要是討論的泰山封禪,因為秦始皇覺得自己功蓋三皇五帝通過泰山封禪是一種禮儀來表示自己是天下最牛的,那麼始皇29年呢?嬴政去了哪兒呢?這次出遊啊,有驚無險,這次旅遊秦始皇碰到一個大麻煩,他到了現在河南原陽當時叫陽武縣,這裡以南有個叫博浪沙的地方,從前是韓國的地方,韓國先前的貴族有個叫張良派一大力士弄120斤的大鐵椎就砸過來了,砸中裡始皇帝的車架。還好有驚無險,因為砸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車相當於現在的替身影子一樣的吧,總之秦始皇差點就命喪於。因此當時他也氣急敗壞,大索十日,結果誰也抓住。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這次出遊雖然他受到如此的驚嚇,但最後他還是登上芝罘山,然後刻石記功。當然啦,他這一次目的很明顯了,到海邊,芝罘,琅琊啊,這個地方也是尋求仙藥,當然也是沒有結果,他最後的繞了一圈兒,從今天山西的長治,當時的上黨率隊而歸。然後就是始皇帝32年他又去了碣石今天的河北秦皇島,現在我們說離北京很近,但從前對於秦國來講那都是邊境地區,這個地方是從前六國時期燕國的地帶。在這裡他接到了一個燕國的方士,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大騙子儒生,他就問這個儒生“朕叫你找的仙藥找著了嗎?”然後這個儒生弄了一本讖言,就是我們所說預兆的一個圖書,上頭有丹砂寫了幾個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尋思半天,“胡”當時是秦國人對匈奴的稱呼,他就想看起來這個匈奴對我大秦帝國威脅最大。因此一氣之下就派出蒙恬20萬大軍隊北伐匈奴。

始皇帝最後一次巡遊始皇37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1年,這次是始皇帝第五次巡遊,也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出遊了,當然了他出遊之時還沒有任何預兆覺得自己會死在旅途中。他當時帶在身邊的有丞相李斯,他的小兒子胡亥還有中車府令的趙高這些人。那麼根據歷史技術可以發現,始皇帝嬴政的確實是喜歡出遊,你看看他五次巡遊加起來近30個月,他大部分時間最後三次都是在燕齊舊地海濱地帶度過。這有點像我們現代人也都是喜歡去海邊度假一樣。不過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求仙問道,加起來的行程兩萬多公里,你看他到過的地方芝罘 琅琊 碣石 成山,現在都是風景名勝,他為什麼喜愛這裡呢?就是傳說海上有仙山,確實是從前有海市蜃樓,古人沒有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就覺得海市蜃樓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人認為仙人肯定是在海上。所以呢,秦帝國的當時有46個郡,秦始皇就遊了38個郡,秦帝國的大好河山,230萬平方公里,80%的地方他都遊過,絕對是一個旅遊狂人。

當然了,現在說秦始皇不好啊,你看他就知道玩,跟隋煬帝啊,隋煬帝最後也是死於江都,包括乾隆下江南的,廢了多少人民脂民膏。實際上,古代帝王出遊,完全不是旅遊愛玩,我們現代人的這種這比較幼稚的想法,他是有寓意的,你看秦始皇他的這個出遊,一方面他有政治宣威的意思,一方面又有聞名宣勢的意思,不僅僅是他自己愛玩,我們想一想始皇帝第一次大規模的出遊,始皇帝27年,他那個完全就是為了這個巡遊邊疆。出遊的主要目的就是政治的目的在於開疆拓土,穩定邊疆穩定軍心,而後他東巡往江南之地,那個地方因為當時的讖言就說說東南有天子氣。史書上說嬴政因東遊以壓之。壓在古代的時候寫成厭惡的一樣,這個實際上是同解字,壓者震也。秦國滅六國之後吳楚這地還有極強的反抗不滿情緒,所以天子氣,肯定是以後這些人要造反。因此秦始皇借巡遊之名去當地視察政務,從迷信角度出發,他在那些地方也到處挖地脈,把地名也改成了修築大量具有壓聖氣息建築物。用這個以壓住鎮住當地反抗。

始皇帝之所以不辭勞苦,迢迢遠行,說句實話,絕對不是來吃喝玩樂,搞旅遊,他最大的目的還是秦帝國的長治久安。那麼秦始皇呢,是個非常迷信的帝皇,比如他去泰山搞封禪了這個九嶷山那塊兒祭祀虞舜,到會稽山公祭大禹的等等,每到一個地方五迷三道,到祭祀天山鬼神,因為這是秦人的傳統,他的宗教傳統,就是已經在蘊藏期間了,這五六百年以來的,秦人都是這樣的。因此所謂如果說迷信的話,這不能說是秦始皇迷信,而是整個秦帝國一脈相承。當然了對於完成了千古大業的秦始皇來說,他推崇鬼神隊,神魔力量最大的動力,除了祈禱天神護佑秦帝國以外,最重要的還他自己求仙長生的這樣一個期望,我們想一想,我們可以推想,如果你是秦始皇,擁有這麼遼闊的帝國,這麼美麗的江山,這麼多絕色的美女,還這麼多的好吃的好玩的,你說誰不想永遠用這一切的,如果不能永遠,那我就最大限度的延遲那不可避免的死亡到來。那麼,怎麼能抗拒死亡?死亡是無法抗拒的,海上那些神仙不老仙丹還有那海島之間傳說中的仙境當中那些仙人應該能幫自己。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所以他最後三次巡遊最大的目的就是求仙問藥,而且在燕齊舊地濱臨渤海,經常會出現海市蜃樓,因此那地方也出騙子,而且出這種自然景觀,所以說呢,始皇帝對那些地方,他就認為他肯定是存在的,對於仙藥自然是信之不疑,皇帝有需求就有供給,而且在方術丹藥文化傳承非常濃厚的燕齊舊地,一直都活動著許多方式術這些國家級大騙子,忽然聽說還始皇帝好這口,大夥兒都歡欣鼓舞聞風而動。所以始皇帝在28年第一次巡遊琅琊的時候,就今年山東那一帶齊國徐福等人就迫不及待上書,狂吹海上三座神山,還有名字,蓬萊 方丈和瀛洲。來這三個地方在後來都成為是海上仙山,或者是仙外來客的代稱。你們讀李白杜甫的詩,蘇東坡的詞裡都寫蓬萊 方丈和瀛洲這三個地方。這個都是海外仙山的代稱。就說上有仙人居住,他們有不老仙丹,然後還請來皇帝來要敬心敬意,先齋戒,然後我們帶人給您去找。

始皇帝就徐福他們3000童男童女就帶著這些人要帶著大部隊帶著共給船,帶著供給部隊,然後就乘坐巨舟,那時候秦國所建造的船絕對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徐福他們就到海上尋找仙人和仙丹,所以這人只要一迷信長生不老後的智商就降低,那麼絕頂聰明秦始皇就更加狂熱的,不停歇地找藥求仙之旅。第五次巡遊,實際上也是始皇帝嬴政的魂斷之旅。當年11月在到達了雲夢就今天的這個洪湖地區,然後呢,又到了九嶷山,就今天的湖南寧遠,然後在那祭祀虞舜。又順江而下,經過丹陽到了浙江,浙江當時是一個江的名,不是現在的浙江省,就是今天的錢塘江,當時河水爆漲,嬴政一行被迫轉向,沿著河往上走,走了20裡地才渡過河。然後到了會稽山,就是在今天浙江的紹興,然後祭祀的大禹,又立塊大石頭,刻上李斯所寫的小篆“立石頭頌德記功”然後又經過吳地,就是今天江蘇的蘇州。渡過長江乘大船從海道往琅琊芝罘這些地方走,這個時候,一直花費就始皇帝的鉅款徐福來了,始皇帝看見他說“你弄了我這麼多人,這麼多錢給我找仙丹,幾年不見面,找著了嗎?”徐福一臉虔誠說,“當然找了就很快就要找到了,蓬萊山上就有,那些仙藥特別神奇,他們說有一老頭吃完之後活了800多歲,微臣率領船隊就要到達那個地方,結果海上遇見大魚。阻斷了道路過不去,皇帝您千古一帝,您趕緊您親自率領這個部隊,如果入海的話把那個魚弄死了,我就能到達蓬萊山了,仙丹唾手可得”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始皇帝,聽徐福義說一看他大言不慚的,臉上一點兒的神情都不變,他認為肯定是真的,所以說這秦始皇還真信了徐福的話,就下令跟他一塊巡遊的大部隊去海上找大魚。還真遇到了大魚,始皇帝的大部隊就在海上架設連弩射殺一條大魚。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現在把阻擋的大魚射死了,徐福又領一大批童男童女一大批錢,又乘船出發到海上去找藥去了。秦始皇這時候就往咸陽迴轉,那騙子無數金銀財寶徐福去哪兒了呢?據說最後他找到了一個這個“平原廣澤”,他就自己稱王稱尊了,也就是我們最近這些年傳說很廣的,就是日本的那個“神武天皇”了,據歷史學家考證,應該就是徐福。但對於徐福最後真正的下場,中國國史不祥。因為很快秦帝國就滅亡了,徐福這老哥帶這麼多人也沒回來過,因此徐福最後結局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

當時秦始皇呢,也是挺鬱悶,加上旅途勞累始皇帝走到了平原津,就始今天山東的平原西南的時候,他鐵打的身子骨忽然就出現狀況,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我們都知道旅遊不僅僅是大夥兒的想的這麼簡單,旅遊始很累的。我們平常旅遊超過20天基本深度疲倦了。當時的秦始皇將旅途當作生活了,當時秦始皇歲數才49歲,但是你仔細想人到了一個地方,有可能水土不服吧,水土不服,他抵抗力就下降了,得了一感冒有可能就發生變成肺炎,古人要得的肺炎,那死亡率始相當高的,不像我們現代的醫療技術這麼發達,現在嚴重的新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病死率也才2%左右,而且還大多數是體弱多病之人。所以說當時秦始皇的這個病情惡化得非常快,群臣看他的病,越來越急,越來越重,而且還得在旅途中顛簸,也特別著急,命令車隊加快步伐往首都咸陽跑。但是病來如山倒,很快秦始皇就到彌留之際了,他就覺得自己挺不過去了,因此他就派人馬上下詔,讓遠在邊境防守匈奴的蒙恬和皇長子扶蘇返回咸陽交代後事,他就想讓皇長子扶蘇承繼的帝位。可惜蓋有璽印的詔書還沒發出,車隊走到沙丘就今天河北廣宗西北始皇帝嬴政扛不住,因此中國歷史上一代赫赫有名的帝王秦始皇嬴政就這樣病死在他的旅途中。真正的所謂生在河北,死在河北。有人可能說,秦始皇怎麼生在河北啊,他不是是秦國人嗎?其實秦始皇出生當時他爹還在趙國的邯鄲就是今天的河北當人質,因此說他生在河北,死在河北太恰當不過了。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歷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而且有時偶然性會在歷史關鍵時刻露出它猙獰的危險的不可能逆轉的面目。當然瞭如果當時像現在一樣有人專機的話扶蘇能及時趕到,或者九個電話或者傳真也沒多大問題。古人的資訊太不發達,因此就是因為這種資訊的不透明和緩慢就造成了秦帝國的萬劫不復的悲慘的結局和命運。

始皇帝嬴政剛剛嚥氣的時候,無論是帝國的丞相李斯還是皇子胡亥他們都是非常焦灼,只想著馬上護送著嬴政的屍體返回咸陽都城,然後召回皇長子扶蘇繼位。使得大秦帝國儘快迴歸正規。但這個時候關鍵的時候,一個蟄伏已久的小人忽然登上了秦帝國曆史的舞臺。這位小人還是一個沒鬍子的男人,是個公公,是個宦者,他就是心懷叵測的中車府令趙高。


愛旅遊的秦始皇 暴崩旅途中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上他那種形象長得像個女人,一臉諂媚,身體還挺弱。其實不是,趙高這個人學富五車還是皇子胡亥的老師,而且還是個文字學家,秦始皇統一天下文字,趙高有很大的功勞,而且中車府令當時這個職務實際上是秦始皇禁衛軍皇家車隊的車隊長,加上他又是皇子胡亥的老師,是秦始皇身邊非常親近的人。嬴政一死他就開始勸李斯爭取這位秦國第一號朝臣加入自己的要廢長立幼的陣營。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崩後決定秦帝國命運的關鍵的幾個小時內進行了非常文學性的描述。大家有空去看一看李斯和趙高之間的對話,司馬遷的記載真是精彩絕倫,他們的對話絕對都是電視劇的完美橋段,而且是古漢語最好的範本。從趙高和李斯的對話當中發現這個太監的口才絕對是超一流,那勸人能勸到人心窩裡去。所以說他的情商和智商肯定都是高人一頭的,當時大秦丞相頭號文臣李斯被他說得心神恍惚。最終這大閹人得其所願,趙高是怎麼勸李嗣的呢?趙高一見就開門見山,沒有任何鋪墊,就勸李斯說咱們現在擁有一個絕好的機會,就是偽造詔書擁立胡亥為帝國繼承人。李斯一聽嚇得亡魂皆冒,臉都白了。趙高馬上接著說“你看得以德以功以能您丞相李斯您都不如現在正和扶蘇在一塊守邊的蒙恬,扶蘇當皇帝之後,他肯定蒙恬封他為帝國第一朝臣,而且他這個人的性情剛毅怎麼能比胡亥胡公子?你看胡亥公子性情非常文雅/實際上說的性情非常文雅,實際就是胡亥這個人本身好控制/咱們如果把他立為皇帝,咱們就有立天之功”趙高剛才一提蒙恬呢,實際上說到了李斯的痛處,一提蒙恬一提扶蘇,因為在秦始皇時代李斯在焚書等事件上得罪過公子扶蘇,他內心深處實際上挺怕這個扶蘇當皇帝,怕他當皇帝之後對自己不利。李斯聽趙高這麼一說,他這個時候還有一點不大瞭解趙高的真實目的。因此他還在那挺著裝忠臣“你說的這個不行,這可是族誅之罪,怎麼跟我說這些話?”然後他開始引經據典點就講“你看歷史之上,包括春秋戰國時期,晉國齊國都是因為換太子或者王子之間相殺,最後國家衰弱滅亡了,商紂王也是因為這個導致商超的滅亡,因此大秦帝國的繼承人我覺得非賢德的公子扶蘇莫屬”。聽了李斯這一席話,實際上趙高心中有數,知道自己事情成功已經成功一半了。為什麼?如果李斯對他斷然拒絕,他馬上就可以叫人把趙高就地誅殺。當時,趙高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叫幾個太監弄幾個武士威逼李斯。趙高當時還沒有權利,真正秦帝國第一號的文臣是丞相李斯,丞相一聲命令,能把趙高和胡亥全部都弄死。他當時為什麼覺得李斯可以說動呢?就是聽了李斯剛才那些話就心中有數了,他又接著說“實時務者為俊傑,只要是你跟我把胡亥立為皇帝,咱們把扶蘇和蒙恬除掉,您以後絕對是新帝國第一號重臣。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扶蘇當皇帝之後有蒙恬在說不定義你以後要被族誅”。所以說他最後就是逼著李斯表態,李斯想了半天又猶豫了半天,把趙高說給自己的話消化了一遍,最後李斯喟然長嘆泫然流涕,長嘆一聲哭了。沉默,實際上就是一種默許,在他內心深處的他實際已經認同了趙高這樣的說法。

那麼李斯為什麼認同趙高的這些勸說呢?私心雜念,人只要有了私心雜念,他就會在關鍵的時刻,他做出了個非常錯誤的選擇,而他本人和他的宗族因為他身死族滅。李斯在當時秦帝國的地位是位於極人臣,所有的兒子都娶了公主,所有的閨女都嫁給姓嬴的秦帝國的王子,這個時候的李斯實際上是富貴榮華已經到達頂峰了,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他最害怕最恐懼的事情就是失去這些,他為之奮鬥了一生的東西,正是由於李斯的私心雜念,秦二世就從扶蘇變成了胡亥,最終也導致了秦帝國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