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村易遷安置點:“挪出窮窩”共築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遷安置點:“挪出窮窩”共築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遷安置點:“挪出窮窩”共築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遷安置點:“挪出窮窩”共築美好新生活

沿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天星鎮沿河村,是大關縣內最大的安置點,總共安置了19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925人,在安置點有綠化,有路燈,每家門頭還掛了一面小紅旗。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過了橋,一座垃圾熱熔處理器正在建設中。記者走進初心街,看見地面乾淨,綠化樹下的波斯菊,白一朵紅一朵粉一朵開得正豔,小孩在門前收拾啟蒙書籍,老人悠閒地散步,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黃德松老人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聊起以前的生活,他感慨萬千。他說,以前他們住在老高山,高得很,經常有雨,不是黨的政策好,是搬不下來的,感謝黨和政府。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村民楊先祿以前一直在外務工,因腳受傷,被迫回家養傷,村裡給他安排了護林工作,每月有了固定工資,他有時間就在附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散活,一年下來也能掙兩萬來塊錢。他很講衛生,有時間就把自己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他家廚房的地面牆上都貼了磁磚,定做了廚櫃,買了抽油煙機和冰箱,一切炊具應有盡有。一切傢俱乾淨整潔,擺放整齊有序。問到以前的條件,他深有感觸,說不想回到從前,晴天一聲灰,雨天一身泥,生病就醫,趕集都很遠。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脫貧致富是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最終目標,這一點,村民的心裡清楚。村民也明白,脫貧致富不能全靠政府,要提高內生動力,主動想辦法、積極找路子、勤勞實幹才能實現脫貧致富這一道理。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銀廠村民小組村民李顯良的記憶中,通往老家銀廠的路很爛,逼不得已才上街買點生活用品。修房建屋是天大的難事,一噸水泥光運費就要200多塊,300多塊錢一方的沙子,沒有一家敢動修新房的念頭。李顯良一家搬到沿河安置點後,在沿河街上租了一間門面,做起了賣豬肉的生意,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安置點的198戶村民,以前住在邊遠高寒的山區 、晴通雨阻交通條件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糧食和蔬菜都要到沿河街上採購,還靠人背上去。上學、就醫、上村委辦事極不方便。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村民的生活方便了,穩下來,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信心堅定了。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已經實現,至於怎麼致富,鎮村兩級早有規劃,並正在推動實施。先進行摸排,對勞動力作精準分類,能外出務工的,經過勞務培訓後輸送到廣東對口幫扶企業務工,這樣既提高了組織程度,村民的合法權益也有了更高保障。不能外出務工的,鎮村兩級正在規劃建設扶貧車間,實現就近就業。當然,致富的根本在產業,鎮村兩級正在大力盤活村民的“三塊地”依託傳統竹產業優勢,進一步實施退耕還林,把竹產業做大做強,做成沿河村致富的支撐產業。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竹產業發展起步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種竹,最近兩年在縣鎮村三級的指導下,又大大面積種植方竹和筇竹。全村現有筇竹和方竹3萬多畝,已見效的有8000多畝。村民們很重視竹產業,即便是全家外出務工,也要請人管護好自家的竹林。今年春秋兩季的竹筍產量在500噸左右,戶均收入在3至5萬元之間,竹筍產量正以3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竹產業進一步堅定了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他們緊跟鎮村兩級的步伐,大步邁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記者:申知銘 陳紹金 馬博

編審|羅 珩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沿河村易迁安置点:“挪出穷窝”共筑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