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髮展,全世界都在這一新領域不斷創新。就在去年的12月30號,國產特斯拉Model 3在我國進行了首批交付,在今年的1月3號,特斯拉再次公佈了Model 3的售價,官方指導價32.4萬起,同時在免除購置稅的情況下個人還將有2.5萬元的購車補貼,算下來29.9萬元可以到手。能做到這個價格的原因是上海工廠的生產成本比美國本土要低15%至20%,這麼看來馬克思還是比較厚道的,將售價和成本關聯起來,而不是與設計、顏值、概念相關聯。


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乘勝追擊,馬斯克宣佈上海超級工廠將生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和新車型Model Y。

1年前的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破土動工,在不到1年的時間,從破土動工到交付汽車,可謂神速。人們在驚歎的同時,也感受到來自特斯拉的威脅。感受到威脅的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那些新能源汽車廠商,尤其是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特斯拉可謂電動車領域的佼佼者,不僅續航和性能出色,更有其獨特自動駕駛、超級快充等遙遙領先的技術。在國內造車新勢力還在津津樂道於和燃油車較量0到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的時候,馬斯克已經將一輛特斯拉送上了太空。

提起國內造車新勢力,除了價格與世界接軌,顏值更是領先於業界,但其他方面卻表現平平。人不禁要問,國內電動汽車為什麼賣得那麼貴?電動車比燃油車還要簡單,為什麼反而賣得更貴呢?有人說是電動車的技術含量更高,難道省去了發動機、變速箱、供油系統的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復雜,難道充電幾個小時,續航1、200公里的技術含量比燃油車還高?

有人說是電池貴,有人計算,一組電池成本在6萬元左右,而要知道,電動車可是省去了發動機和變速箱,這兩樣加起來就算不及電池的成本,也不會相差太多,如果把差價加上,電動車的價格也不至於比燃油車貴那麼多。

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除了電池、電機就是電控,其中電池佔據了大部分成本,但突破最緩慢,電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最為關鍵的,也是多種車型之間的差別主要來自於電控。

而燃油車的性能依賴於三大件的性能和整體配合,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調教和完善,才能做到性能匹配,安全可靠。

電動車用電機配合電控,替代了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利用燃油車成熟的底盤技術,這樣看來,似乎應該降低成本才對,實際上也是這樣,電動車的成本應該低於燃油車,而為何賣得卻比燃油車還貴?

國內的電動車普遍售價在25萬至35萬區域。威馬品牌推出的第二臺量產車,定位純電動中型SUV,首發車型在綜合補貼後售價23.99萬元。蔚來ES8基礎款售價44.8萬元,補貼後售價40.8萬元。小鵬汽車便宜些,G3的綜合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15.58萬元至19.98萬元。

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特斯拉公佈的售價,扯下了國產電動汽車最後一塊遮羞布。一個頂級性能的電動車可以憑著國內生產成本做到30萬以內,而就在國內生產的,性能不及特斯拉的電動車為何定價這麼高,國內電動車沒有特斯拉的技術含量,有些卻賣得比特斯拉還貴。

美國一車企宣佈降價 網友:終於扯掉國產電動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特斯拉發力中國市場,對於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再不實在,就沒有機會實在了。實實在在做產品,實實在在提高技術含量,不玩概念,不靠顏值,造車新勢力才有希望。

那麼對於特斯拉的降價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