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长篇小说《京西之南》:解读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12月18日,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凸凹长篇小说《京西之南》研讨会在京召开。

凸凹长篇小说《京西之南》:解读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京西之南》是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被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作品出版。小说以京西之南的榆林水村为原点,以古家人物古大富、古月、柳绵桃、乔祺燕为经,以跨度近百年的时间为纬,记述了京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土地改革、解放战争、走合作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谱写了京西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奋斗史,编织出一幅可歌可泣、波澜壮阔、撼人魂魄的历史画卷。

与会专家分别从作品的文学笔法、京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当代文学创作与红色文化挖掘等层面展开研讨,并对凸凹及其作品、以及凸凹作为房山区文联主席担纲主旋律文学创作,推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凸凹长篇小说《京西之南》:解读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专家认为,凸凹的小说创作既有史诗性的宏大磅礴叙事,又有生动细致的描述,文笔精到老练,文体建构很有创意。作家选取家乡这片革命热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十几面红旗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深度刻画,儿女情长和乡风民俗交相生发,有血有肉、形象鲜活,把传统的革命叙事、红色经典、英模传的路数,突破发展到“紧扣时代书写人与土地关系”的新格局,小说非常好看、耐读。同时也体现出作家深厚的红色情结及对家乡对土地的深沉热爱。

评论家围绕当下文学创作该如何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如何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红色精品展开讨论,认为长篇小说《京西之南》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专家认为,作品的一大特色还在于描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红色经典歌曲在京西房山诞生的过程,把歌曲作者曹火星这个真实人物与小说虚构人物巧妙和谐地冶为一炉,给予这部小说真实可信的纪实成分,赋予作品强烈鲜明的红色基因。同时,通过对英烈人物、劳模人物、先锋人物的形象塑造,对发生在他们身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先进事迹的生动描绘,雄辩地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诞生在京西,有令人信服的历史逻辑和情感逻辑。

《京西之南》的出版,凸显了房山作为京西革命老区的特殊地位。这部作品也成为解读西山永定河文化的经典读本,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了历史坐标和人文支撑。(文/隗瑞艳,图/吕志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