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長篇小說《京西之南》:解讀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12月18日,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中共北京市房山區委宣傳部主辦的凸凹長篇小說《京西之南》研討會在京召開。

凸凹長篇小說《京西之南》:解讀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京西之南》是中國作協2019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被北京出版集團十月文藝出版社作為向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的獻禮作品出版。小說以京西之南的榆林水村為原點,以古家人物古大富、古月、柳綿桃、喬祺燕為經,以跨度近百年的時間為緯,記述了京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土地改革、解放戰爭、走合作化道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整個歷史進程,譜寫了京西人民的革命鬥爭史和建設奮鬥史,編織出一幅可歌可泣、波瀾壯闊、撼人魂魄的歷史畫卷。

與會專家分別從作品的文學筆法、京西文化的豐富內涵、當代文學創作與紅色文化挖掘等層面展開研討,並對凸凹及其作品、以及凸凹作為房山區文聯主席擔綱主旋律文學創作,推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凸凹長篇小說《京西之南》:解讀西山永定河文化基因

專家認為,凸凹的小說創作既有史詩性的宏大磅礴敘事,又有生動細緻的描述,文筆精到老練,文體建構很有創意。作家選取家鄉這片革命熱土,梳理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建設中的十幾面紅旗中的代表人物,進行深度刻畫,兒女情長和鄉風民俗交相生髮,有血有肉、形象鮮活,把傳統的革命敘事、紅色經典、英模傳的路數,突破發展到“緊扣時代書寫人與土地關係”的新格局,小說非常好看、耐讀。同時也體現出作家深厚的紅色情結及對家鄉對土地的深沉熱愛。

評論家圍繞當下文學創作該如何挖掘身邊的紅色資源,如何運用精湛的藝術手段,寫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紅色精品展開討論,認為長篇小說《京西之南》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專家認為,作品的一大特色還在於描寫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紅色經典歌曲在京西房山誕生的過程,把歌曲作者曹火星這個真實人物與小說虛構人物巧妙和諧地冶為一爐,給予這部小說真實可信的紀實成分,賦予作品強烈鮮明的紅色基因。同時,通過對英烈人物、勞模人物、先鋒人物的形象塑造,對發生在他們身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先進事蹟的生動描繪,雄辯地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誕生在京西,有令人信服的歷史邏輯和情感邏輯。

《京西之南》的出版,凸顯了房山作為京西革命老區的特殊地位。這部作品也成為解讀西山永定河文化的經典讀本,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建設提供了歷史座標和人文支撐。(文/隗瑞豔,圖/呂志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