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日本軍艦發一枚炮彈用時多少?怎麼樣?

用戶7229040978942


很高興回答問題!兩個問題一塊做詳細回答。

嚴格的說甲午戰爭其實包括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

先看一下日本參戰的軍艦裝備怎麼樣:

“松島”海防艦:裝備:法國造加農主炮320mm×1,阿炮120mm×12,重型哈炮47mm×5,輕型哈炮47mm×10,5管諾炮8mm×1,魚雷發射管360mm×4。

“橋立”海防艦:裝備:法國造加農主炮320mm×1,阿炮120mm×11,哈炮47mm×6,3磅哈氏機槍×2,魚雷發射管356mm×4

“嚴島”海防艦:裝備:法國造加農主炮320mm×1,阿炮120mm×11,重型哈炮47mm×5,輕型哈炮47mm×12,5管諾炮8mm×1,魚雷發射管360mm×4

“扶桑”海防艦:裝備:克炮240mm20倍口徑×4,克炮170mm25倍口徑×4,克炮75mm×6,4管諾炮25mm×7,5管諾炮11mm×2,魚雷發射管360mm×2

“吉野”巡洋艦:裝備:阿炮152mm×4,阿炮120mm×8,重型哈炮47mm×22,魚雷發射管360mm×5

“浪速”巡洋艦:裝備:克炮260mm35倍口徑×2,克炮150mm35倍口徑×6,諾炮57mm×2,重型哈炮47mm×6,四聯裝諾炮25mm×10,10管格炮11mm×4,魚雷發射管360mm×4

“高千穗”巡洋艦:裝備:克炮260mm×2,克炮150mm×6,重型哈炮47mm×2,四聯裝諾炮25.4mm×10,10管格炮11mm×4,魚雷發射管360mm×4

“秋津洲”巡洋艦:裝備:阿炮152mm×4,阿炮120mm×6,重型哈炮47mm×8,5管諾炮8mm×4,魚雷發射管360mm×4

“千代田”巡洋艦:裝備:阿炮120mm40倍口徑×10,重型哈炮47mm×14,5管諾炮8mm×3,魚雷發射管360mm×4

“高雄”巡洋艦:裝備:阿炮150mm×4,阿炮120mm40倍口徑×1,5管諾炮8mm×2,魚雷發射管360mm×2

“八重山”通報艦:裝備:阿炮120mm40倍口徑×3,單裝重型哈炮47mm×8,魚雷發射管457mm×2

“比叡”巡洋艦:裝備:克炮170mm×3,克炮150mm×6,克炮80mm×2,克炮75mm×2,4管諾炮25mm×4,諾炮11mm×2,魚雷發射管360mm×1

“筑紫”巡洋艦:裝備:單裝炮254mm25倍口徑×2,單裝炮120mm20倍口徑×4,單裝炮76mm17倍口徑×1,魚雷發射管×2

“赤城”炮艦:裝備:克炮120mm×4,機關炮×6

“西京丸”巡洋艦:裝備:阿炮120mm×1,哈炮57mm×1,5管諾炮47mm×2

問題問的是甲午戰爭發一枚炮彈用時多少,故按戰爭中實際情況來研究。現在拿出其中兩首軍艦做下數據分析:

“橋立”海防艦

黃海海戰一役,雙方主力從中午12:52開始交戰,17:45前脫離接觸,橋立:320毫米炮4發、120毫米炮731發、重47毫米炮280發、輕47毫米炮440發。

數據看出:法國造加農主炮320mm每發 〉1小時,阿炮120mm每發≥4分鐘,哈炮47mm每發≥6分鐘

整艦炮彈每發≥12秒

“嚴島”海防艦

黃海海戰一役,雙方主力從中午12:52開始交戰,17:45前脫離接觸,嚴島:320毫米炮5發、120毫米炮516發、重47毫米炮754發、輕47毫米炮394發、諾典菲爾德1寸炮彈藥包230包;

法國造加農主炮320mm每發一小時,阿炮120mm每發≥6分鐘,重型哈炮47mm每發≥2分鐘,輕型哈炮47mm每發≥9分鐘,5管諾炮8mm每發≥1分鐘。

整艦炮彈每發≥9秒

總結:都取最大值,甲午戰爭中實際情況

加農主炮320mm每發一小時(設計是十分鐘一發,可以看出實戰和理論上區別很大)

阿炮120mm每發4分鐘

重型哈炮47mm每發2分鐘

輕型哈炮47mm每發9分鐘

5管諾炮8mm每發1分鐘

每艘軍艦每發9秒鐘

此只統計火炮不包含魚雷機關槍之類。

《清日戰爭》宗澤亞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6月第1版。

《甲午戰爭中日軍隊通覽》徐平主編,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日本軍艦史》(《世界艦船》1995年8月號增刊第500集),株式會社海人社

《日本海軍艦艇寫真集・巡洋艦》ダイヤモンド社、2005年。

《造艦技術の全貌》興洋社、昭和27年。

福井靜夫. 福井靜夫著作集第4巻 日本巡洋艦物語.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10-8.


探影局檔案


日艦配備的炮彈基本上都是開花彈,其中裝填的是“下瀨火藥”,他的主要成分是苦味酸,“苦味酸”原本是一種黃色的燃料,經過反覆的實驗證明可以通過鈍化成烈性炸藥,其威力強於TNT。其爆速是北洋黑火藥裝填炮彈的10倍。而且北洋即使裝填黑火藥的開花彈也不多。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實心彈,實心彈的彈頭內則很少裝藥或不裝藥,更多時候是填充泥土、沙石來配重。實心彈擊中目標後當然不會爆炸,其作戰意圖是憑藉重力加速度擊穿敵艦引起進水。

日本艦的上配備的120mm和150mm是大口徑速射炮,其設計速度可以達到5-6發/分鐘(120mm), 大口徑速射炮就是安裝了復進裝置(管退技術的火炮,這種技術現在已經大量使用)的中小口徑火炮,利用火炮自身動能使炮身附近到位,不用重新瞄準。比北洋的大口徑炮射速(定鎮 305mm炮射速 3.5分鐘/發,致遠等210mm炮 2.5分鐘/發),相差十幾倍,並且北洋等大清水師使用的還是老式的退架火炮,開炮後重新瞄準定位速度很慢。




幻海塵封


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各艦裝備的火炮各不相同,因此其發射速度也各有不同。

在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的發展也是處於摸索階段,因此其裝備的軍艦以進口為主,自造為輔。而進口的軍艦也分別來自英國、法國等國,所以艦上裝備的火炮也是五花八門。

以大中口徑火炮為例,像三景艦裝備了法國的320毫米加納特炮、英國的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吉野”號裝備了英國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扶桑”號裝備了德國產的240毫米、170毫米克虜伯炮。“浪速”和“高千穗”裝備了260毫米、150毫米克虜伯炮.而“赤城”號裝備的則是舊式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

“浪速”的260毫米克虜伯炮

綜合算起來,日本海軍裝備的大中口徑火炮有法國產的320毫米加納特炮、德國產的260毫米、240毫米、170毫米、150毫米克虜伯炮、英國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等等。

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這些火炮中,英國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因為配備了新式的制退復進機,所以發射速度比較快,每分鐘可以發射5、6發炮彈。而其他火炮大多為架退炮,或者是舊式的“瓦維瑟爾”駐退復位機,發射速度就要慢的多了,一般大口徑火炮幾分鐘才能發射一發炮彈,而150毫米以下中口徑火炮,則是每分鐘發射1發。

不過以上只是理論發射速度而已,實際使用時因為炮手熟練度和環境不同,發射速度有所不同。像英國炮手在靶場上曾經拿120毫米速射炮打出過一分鐘12發的爆發射速。而三景艦的320毫米加納特炮在海戰中則差不多1小時才能打出1發炮彈。

所以日本軍艦要發1枚炮彈用多少時間,要看具體是哪艘軍艦哪種火炮,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不沉的經遠


回答這個問題,要明白火炮的射速,有理論射速,和戰鬥射速的區別。另外,還有戰場上的實際射速。

理論射速,不用說就是火炮的理論能達到的最大射速。

戰鬥射速,就是考慮各種因素後,火炮戰鬥時能達到的射速。

實際射速,就是因為有機動、陣型、供彈、人員素質等綜合影響,實際的戰場表現。

那就對比一下吧:

日軍主要裝備大口徑重炮,中口徑架退炮,中口徑半速射炮,中口徑速射炮幾種火炮:

一、大口徑重炮:

日軍有3門320重炮,4門240炮,4門260炮,3門170炮共14門,理論射速都在3-5分鐘一發甚至更久。

與之對應的,是北洋水師有8門305重炮,1門260重炮,4門254重炮,12門210重炮,共25門。理論射速也大約是3分鐘一發,雙方射速相仿。

北洋大口徑火炮多出11門,所以大口徑火炮火力是北洋大大優勢。日軍火力約是北洋的一半。

二、中口徑6寸左右架退炮:

日軍有6門150架退炮,射速1發每分。12門150半速射炮,射速2發每分。共18門。

北洋有14門150架退炮,射速1發每分,4門152半速射炮,射速2發每分,共18門。

因為日軍半速射炮多,所以在6寸架退炮領域,日軍火力領先約30%。

三、中口徑6寸速射炮

日軍8門152速射炮,理論射速6發每分,戰鬥射速4發每分。

這方面北洋完全空白。這方面火力0:8,理論上每分鐘有48發的投射量優勢,僅這一點就完全抵消了北洋大口徑火炮的優勢了。

四、中口徑4.7寸速射炮

日軍一遊14門,本隊34門,共48門120毫米速射炮,理論射速8發每分,戰鬥射速6發每分。

北洋只有廣丙有3門120速射炮。這方面火力是日軍的1/16。

五、其餘火炮

日軍有赤城4門120

北洋又廣甲4門105。日軍略佔優勢。

以上可以看出,日軍在中口徑速射炮方面,是居於絕對優勢,56門中口徑速射炮每分鐘理論投射量432發,這方面北洋幾乎完全沒有招架之功。所以,從紙面數據來看,基本就應該是屠殺。

那麼為何黃海大戰還打成了那個樣子呢?主要是日軍新兵不少,戰術失誤,戰鬥指揮也有問題,遠遠發揮不出火炮實際戰鬥力。

實際作戰中,日艦不是什麼達不到理論射速,他們的火炮發射速度,慢得令人震驚。

本隊每門炮發射彈藥數:

松島:3發320, 410發12,12門120,34發/門

千代田:705發120 10門120,70發/門

嚴島:5發320, 516發120,11門120,47發/門

橋立:4發320, 731發120,11門120,66發/門

比睿:26發170,3炮,9發/門,55發150,6炮,9發/門

扶桑:29發240,4炮,7發/門,32發170,4炮,8發/門,136發75,6炮,22發/門

一遊:

吉野:221發150,4炮,55發/門,331發120,8炮,41發/門,

高千穗:22發2下瀨60,2炮,11發/門,89發150,6炮,15發/門,

秋津洲:214發150,4炮,53發/門,302發120,6炮,50發/門,

浪速:33發260,2炮,16發/門,151發150,6炮,25發/門

其他:

赤城:61發120,4炮,15發/門;

西京丸:42發120,1炮,42發/門

另外,赤城的120比炮,是勃休馬型,這個就是德國的波鴻廠,本人已經考證出來了。這個用的是半速射炮架,射速比架退炮快很多。

這就是日軍黃海所有75以上炮彈重量,一共4000發。

作為對比,

定遠發射305,120發,4炮,30發/門,只帶了一半炮彈,全部打完,150毫米炮彈100發,僅艦首一炮可用,100發/門,

鎮遠305發射97發,3炮(一炮開戰初損壞),32發/門,150毫米炮彈148發,148發/門。

而且305是整彈400KG,要用吊車裝填的。克炮的150炮彈比阿炮速射炮150的炮彈重得多,彈重51KG,阿炮速射炮150的炮彈重36.2KG,阿炮速射炮120的炮彈重18.1kg.

兩遠僅305射彈重,就超出整個一遊60%,加150的話,與一遊加本隊之和相當。

定遠150架退炮的射速,都比日軍速射炮最高紀錄快三倍,305的射速都能壓倒日軍大多數火炮。

不能不說,北洋水師炮手炮術之熟練,作戰之英勇,其實是遠勝日軍的。





天刑17


我來回答。甲午戰爭時各國軍艦的炮彈裝填都是人工裝填,因此日艦發一枚炮彈用多長時間沒有固定數據,畢竟炮彈裝填完畢了才能發炮,而裝填速度完全取塊於水兵訓練水平、戰時環境等等因素,裝填完畢後還要測距、瞄準,最後才能發射。

但一個事實是必須要承認的:日艦發射速度確實比北洋艦船快。首先是水兵訓練。1886年,北洋海軍在長崎發生的“長崎水兵事件"大大刺激了日本,日本國內從天皇到平民把此事當作奇恥大辱,他們發奮圖強建設水軍,誓要報仇!(日本建設艦隊的勵志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天皇從生活費裡省,官員、民眾湧躍捐錢等等在這裡就不需細說。)。日本水兵的訓練水平是要高於北洋水兵的,這裡面有日本人“一慣認真"的民族特性,再加上政治清明,官兵腐敗程度遠低於清軍,因此兵員綜合素質上日軍完勝清軍。

炮彈不同。日軍用的是中口徑速射彈,炮彈相比北洋艦隊用的大口徑慢速彈要輕很多,裝填起來要容易一些。

火藥不同。日軍炮彈用的火藥是下瀨火藥,發射時後膛煙霧小,便於下一次發射的快速瞄準。北洋艦隊用的是黑火藥,發射後煙霧大,影響下一次快速發射。其實北洋艦隊也是有機會用下瀨火藥的,但下瀨火藥不穩定,保守的北洋選擇了黑火藥,激進的日本人選擇了下瀨火藥(在戰時,下瀨火藥也確實給日艦造了麻煩)。

艦速。日艦〈名字不一一列舉,沒什麼意思)是輕型艦,航速高,機動快,而北洋艦恰恰相反。 各艦的航速數據就不列舉了,相信大家也不喜歡苦燥的數據。

以上因素都決定了日本軍艦發炮速度要快於北洋軍艦。

甲午戰爭的失敗並不僅僅是以上因素,戰略上,清廷政治腐敗,戰前準備也不足,在戰前清廷寄希望沙俄能從中言和避免戰爭,但沙俄失信,英法等西方列強卻希望中日一戰,以便選中勝利者結盟,在亞洲制約沙俄。很不幸,日本勝了,中國就成了列強的板上肉,中華民族墮下了苦難的深淵!



喜歡熊出沒的傻子


北洋水師普遍裝備的是克虜伯150mm後膛炮和210mm後膛炮,射速為1發/分鐘,“定遠”和“鎮遠”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鐘才1發。

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為8~10發/分鐘。火力之猛,可想而知。

北洋艦隊的水兵就是在冒著這樣猛的火力下堅持裝彈射擊的。

(對於北洋水師是否裝備過速射炮有不同看法,據日本《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上記載當時的“廣丙”號上有3門120mm國產速射炮,如果事實的確如此,則大口徑速射炮之比為3:97)

在這裡也提一下彈藥問題。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所攜帶的彈藥只有半個基數,(丁汝昌曾經百般催迫,無奈就是沒有)其餘用減三裝藥的教練彈代替。

如果擊中的炮彈全部爆炸(不但是海軍,陸軍炮彈中了不炸,在清軍幾乎成了正常,參見龜井茲明的《日清戰爭親歷記》),結果就完全不同。

對日本人最有威懾力的“定遠”305mm主炮,當時居然只有3發榴彈,前後主炮各1發,剩下的1發靠猜拳決定歸誰。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炮彈正中日艦,但就是沒爆炸,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魚雷正中日艦,但居然從艦底而過,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在那場海戰中除了速射炮,北洋海軍的命中率是20%,日本的是12%。


滿山紅遍


1890年之後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成功研發了新式的6英寸(152毫米)、4.7英寸(120毫米)口徑速射炮,這種火炮安裝有自動復進機,火炮發射、後坐後,能夠依靠復進機自動恢復到原位,相較發射、後坐之後需要依靠人力輔助重新復位的舊式火炮,其再裝填的效率更高。這類火炮雖然炮彈威力不敵2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艦炮,但是憑藉超乎尋常的發射速度,單炮在單位時間內投射的炮彈數量則達到舊式火炮的10倍左右,可以快速形成可怖的壓制火力。

日本海軍敏銳地注意到了這種新式武器,1890年後問世的日本軍艦幾乎都裝備了英國製造的速射艦炮,其中“千代田”“吉野”“秋津洲”等還是完全以速射炮作為主副火炮的軍艦。

除大口徑速射炮外,當時的海軍還裝備有被稱作小速射炮的小口徑機關炮,這種火炮在大型軍艦上的主要用途是近距離殺傷敵方人員,摧毀上層建築、構件,以及攻擊逼近的魚雷艇等

哈乞開斯公司推出了新研發的47毫米口徑單管機關炮(日本海軍稱為保式速射炮,又分為帶有復進機、採用3磅彈頭的重47毫米口徑炮,以及沒有復進機、採用2.5磅彈頭的輕47毫米口徑炮),其射速、威力和可操控性更為均衡。

日本海軍敏銳覺察到這一新武器的價值,其1887年後購買、建造的幾乎所有主力軍艦上,都大量裝備哈乞開斯47毫米口徑重型或輕型機關炮,作為艦上的輔助火力。日本海軍的主力軍艦在進行近距離交戰時,也擁有了極強的火力優勢


御前帶刀侍衛


1. 日艦的上配備的120mm和150mm是速射炮,其設計速度可以達到5-6發/分鐘(120mm),比北洋的大口徑炮射速(定 鎮 305mm炮射速 3.5分鐘/發,致遠等210mm炮 2.5分鐘/發),相差十幾倍。

2. 日艦配備的炮彈基本上都是開花彈,其中裝填的是苦味酸,其爆速是北洋黑火藥裝填炮彈的10倍。而且北洋即使裝填黑火藥的開花彈也不多。

3. 日艦有備而來每條軍艦上均配置了大量的炮彈,吉野經過5個小時高強度的炮戰,只消耗了一半的彈藥,而北洋艦隊大部分已經彈盡糧絕。如果不是因為炮彈打光,致遠也不會冒險用衝撞或魚雷攻擊戰術導致脫離編隊被擊沉。定鎮最後只剩下幾十發炮彈(還是實心彈)。如果不是日艦首先退出戰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詩雨花魂


日本國一秒五發。日本都是進口最新的鐵甲艦,速度快,彈炮射發頻率快,士兵訓練有素,武器保養好,最好的是全國上下一起對外,體制好,這才完勝大清國。大清國還是老式的鐵甲艦,就定遠,鎮遠,濟遠,致遠,經遠等鐵甲艦。缺少保養,武器彈藥少,錢被挪用於慈禧太后壽辰。士兵訓練因為艦長調換,缺乏系統的訓練,武器落後,體制差,上層對於此次戰役還不夠重視,落後的體制才導致了大清朝的完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