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军舰发一枚炮弹用时多少?怎么样?

用户7229040978942


很高兴回答问题!两个问题一块做详细回答。

严格的说甲午战争其实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海战。

先看一下日本参战的军舰装备怎么样:

“松岛”海防舰:装备:法国造加农主炮320mm×1,阿炮120mm×12,重型哈炮47mm×5,轻型哈炮47mm×10,5管诺炮8mm×1,鱼雷发射管360mm×4。

“桥立”海防舰:装备:法国造加农主炮320mm×1,阿炮120mm×11,哈炮47mm×6,3磅哈氏机枪×2,鱼雷发射管356mm×4

“严岛”海防舰:装备:法国造加农主炮320mm×1,阿炮120mm×11,重型哈炮47mm×5,轻型哈炮47mm×12,5管诺炮8mm×1,鱼雷发射管360mm×4

“扶桑”海防舰:装备:克炮240mm20倍口径×4,克炮170mm25倍口径×4,克炮75mm×6,4管诺炮25mm×7,5管诺炮11mm×2,鱼雷发射管360mm×2

“吉野”巡洋舰:装备:阿炮152mm×4,阿炮120mm×8,重型哈炮47mm×22,鱼雷发射管360mm×5

“浪速”巡洋舰:装备:克炮260mm35倍口径×2,克炮150mm35倍口径×6,诺炮57mm×2,重型哈炮47mm×6,四联装诺炮25mm×10,10管格炮11mm×4,鱼雷发射管360mm×4

“高千穗”巡洋舰:装备:克炮260mm×2,克炮150mm×6,重型哈炮47mm×2,四联装诺炮25.4mm×10,10管格炮11mm×4,鱼雷发射管360mm×4

“秋津洲”巡洋舰:装备:阿炮152mm×4,阿炮120mm×6,重型哈炮47mm×8,5管诺炮8mm×4,鱼雷发射管360mm×4

“千代田”巡洋舰:装备:阿炮120mm40倍口径×10,重型哈炮47mm×14,5管诺炮8mm×3,鱼雷发射管360mm×4

“高雄”巡洋舰:装备:阿炮150mm×4,阿炮120mm40倍口径×1,5管诺炮8mm×2,鱼雷发射管360mm×2

“八重山”通报舰:装备:阿炮120mm40倍口径×3,单装重型哈炮47mm×8,鱼雷发射管457mm×2

“比叡”巡洋舰:装备:克炮170mm×3,克炮150mm×6,克炮80mm×2,克炮75mm×2,4管诺炮25mm×4,诺炮11mm×2,鱼雷发射管360mm×1

“筑紫”巡洋舰:装备:单装炮254mm25倍口径×2,单装炮120mm20倍口径×4,单装炮76mm17倍口径×1,鱼雷发射管×2

“赤城”炮舰:装备:克炮120mm×4,机关炮×6

“西京丸”巡洋舰:装备:阿炮120mm×1,哈炮57mm×1,5管诺炮47mm×2

问题问的是甲午战争发一枚炮弹用时多少,故按战争中实际情况来研究。现在拿出其中两首军舰做下数据分析:

“桥立”海防舰

黄海海战一役,双方主力从中午12:52开始交战,17:45前脱离接触,桥立:320毫米炮4发、120毫米炮731发、重47毫米炮280发、轻47毫米炮440发。

数据看出:法国造加农主炮320mm每发 〉1小时,阿炮120mm每发≥4分钟,哈炮47mm每发≥6分钟

整舰炮弹每发≥12秒

“严岛”海防舰

黄海海战一役,双方主力从中午12:52开始交战,17:45前脱离接触,严岛:320毫米炮5发、120毫米炮516发、重47毫米炮754发、轻47毫米炮394发、诺典菲尔德1寸炮弹药包230包;

法国造加农主炮320mm每发一小时,阿炮120mm每发≥6分钟,重型哈炮47mm每发≥2分钟,轻型哈炮47mm每发≥9分钟,5管诺炮8mm每发≥1分钟。

整舰炮弹每发≥9秒

总结:都取最大值,甲午战争中实际情况

加农主炮320mm每发一小时(设计是十分钟一发,可以看出实战和理论上区别很大)

阿炮120mm每发4分钟

重型哈炮47mm每发2分钟

轻型哈炮47mm每发9分钟

5管诺炮8mm每发1分钟

每艘军舰每发9秒钟

此只统计火炮不包含鱼雷机关枪之类。

《清日战争》宗泽亚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6月第1版。

《甲午战争中日军队通览》徐平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日本军舰史》(《世界舰船》1995年8月号增刊第500集),株式会社海人社

《日本海军舰艇写真集・巡洋舰》ダイヤモンド社、2005年。

《造舰技术の全貌》兴洋社、昭和27年。

福井静夫. 福井静夫著作集第4巻 日本巡洋舰物语.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10-8.


探影局档案


日舰配备的炮弹基本上都是开花弹,其中装填的是“下濑火药”,他的主要成分是苦味酸,“苦味酸”原本是一种黄色的燃料,经过反复的实验证明可以通过钝化成烈性炸药,其威力强于TNT。其爆速是北洋黑火药装填炮弹的10倍。而且北洋即使装填黑火药的开花弹也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实心弹,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日本舰的上配备的120mm和150mm是大口径速射炮,其设计速度可以达到5-6发/分钟(120mm), 大口径速射炮就是安装了复进装置(管退技术的火炮,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大量使用)的中小口径火炮,利用火炮自身动能使炮身附近到位,不用重新瞄准。比北洋的大口径炮射速(定镇 305mm炮射速 3.5分钟/发,致远等210mm炮 2.5分钟/发),相差十几倍,并且北洋等大清水师使用的还是老式的退架火炮,开炮后重新瞄准定位速度很慢。




幻海尘封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各舰装备的火炮各不相同,因此其发射速度也各有不同。

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的发展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其装备的军舰以进口为主,自造为辅。而进口的军舰也分别来自英国、法国等国,所以舰上装备的火炮也是五花八门。

以大中口径火炮为例,像三景舰装备了法国的320毫米加纳特炮、英国的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吉野”号装备了英国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扶桑”号装备了德国产的240毫米、170毫米克虏伯炮。“浪速”和“高千穗”装备了260毫米、150毫米克虏伯炮.而“赤城”号装备的则是旧式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

“浪速”的260毫米克虏伯炮

综合算起来,日本海军装备的大中口径火炮有法国产的320毫米加纳特炮、德国产的260毫米、240毫米、170毫米、150毫米克虏伯炮、英国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等等。

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这些火炮中,英国的152毫米、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因为配备了新式的制退复进机,所以发射速度比较快,每分钟可以发射5、6发炮弹。而其他火炮大多为架退炮,或者是旧式的“瓦维瑟尔”驻退复位机,发射速度就要慢的多了,一般大口径火炮几分钟才能发射一发炮弹,而150毫米以下中口径火炮,则是每分钟发射1发。

不过以上只是理论发射速度而已,实际使用时因为炮手熟练度和环境不同,发射速度有所不同。像英国炮手在靶场上曾经拿120毫米速射炮打出过一分钟12发的爆发射速。而三景舰的320毫米加纳特炮在海战中则差不多1小时才能打出1发炮弹。

所以日本军舰要发1枚炮弹用多少时间,要看具体是哪艘军舰哪种火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不沉的经远


回答这个问题,要明白火炮的射速,有理论射速,和战斗射速的区别。另外,还有战场上的实际射速。

理论射速,不用说就是火炮的理论能达到的最大射速。

战斗射速,就是考虑各种因素后,火炮战斗时能达到的射速。

实际射速,就是因为有机动、阵型、供弹、人员素质等综合影响,实际的战场表现。

那就对比一下吧:

日军主要装备大口径重炮,中口径架退炮,中口径半速射炮,中口径速射炮几种火炮:

一、大口径重炮:

日军有3门320重炮,4门240炮,4门260炮,3门170炮共14门,理论射速都在3-5分钟一发甚至更久。

与之对应的,是北洋水师有8门305重炮,1门260重炮,4门254重炮,12门210重炮,共25门。理论射速也大约是3分钟一发,双方射速相仿。

北洋大口径火炮多出11门,所以大口径火炮火力是北洋大大优势。日军火力约是北洋的一半。

二、中口径6寸左右架退炮:

日军有6门150架退炮,射速1发每分。12门150半速射炮,射速2发每分。共18门。

北洋有14门150架退炮,射速1发每分,4门152半速射炮,射速2发每分,共18门。

因为日军半速射炮多,所以在6寸架退炮领域,日军火力领先约30%。

三、中口径6寸速射炮

日军8门152速射炮,理论射速6发每分,战斗射速4发每分。

这方面北洋完全空白。这方面火力0:8,理论上每分钟有48发的投射量优势,仅这一点就完全抵消了北洋大口径火炮的优势了。

四、中口径4.7寸速射炮

日军一游14门,本队34门,共48门120毫米速射炮,理论射速8发每分,战斗射速6发每分。

北洋只有广丙有3门120速射炮。这方面火力是日军的1/16。

五、其余火炮

日军有赤城4门120

北洋又广甲4门105。日军略占优势。

以上可以看出,日军在中口径速射炮方面,是居于绝对优势,56门中口径速射炮每分钟理论投射量432发,这方面北洋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功。所以,从纸面数据来看,基本就应该是屠杀。

那么为何黄海大战还打成了那个样子呢?主要是日军新兵不少,战术失误,战斗指挥也有问题,远远发挥不出火炮实际战斗力。

实际作战中,日舰不是什么达不到理论射速,他们的火炮发射速度,慢得令人震惊。

本队每门炮发射弹药数:

松岛:3发320, 410发12,12门120,34发/门

千代田:705发120 10门120,70发/门

严岛:5发320, 516发120,11门120,47发/门

桥立:4发320, 731发120,11门120,66发/门

比睿:26发170,3炮,9发/门,55发150,6炮,9发/门

扶桑:29发240,4炮,7发/门,32发170,4炮,8发/门,136发75,6炮,22发/门

一游:

吉野:221发150,4炮,55发/门,331发120,8炮,41发/门,

高千穗:22发2下濑60,2炮,11发/门,89发150,6炮,15发/门,

秋津洲:214发150,4炮,53发/门,302发120,6炮,50发/门,

浪速:33发260,2炮,16发/门,151发150,6炮,25发/门

其他:

赤城:61发120,4炮,15发/门;

西京丸:42发120,1炮,42发/门

另外,赤城的120比炮,是勃休马型,这个就是德国的波鸿厂,本人已经考证出来了。这个用的是半速射炮架,射速比架退炮快很多。

这就是日军黄海所有75以上炮弹重量,一共4000发。

作为对比,

定远发射305,120发,4炮,30发/门,只带了一半炮弹,全部打完,150毫米炮弹100发,仅舰首一炮可用,100发/门,

镇远305发射97发,3炮(一炮开战初损坏),32发/门,150毫米炮弹148发,148发/门。

而且305是整弹400KG,要用吊车装填的。克炮的150炮弹比阿炮速射炮150的炮弹重得多,弹重51KG,阿炮速射炮150的炮弹重36.2KG,阿炮速射炮120的炮弹重18.1kg.

两远仅305射弹重,就超出整个一游60%,加150的话,与一游加本队之和相当。

定远150架退炮的射速,都比日军速射炮最高纪录快三倍,305的射速都能压倒日军大多数火炮。

不能不说,北洋水师炮手炮术之熟练,作战之英勇,其实是远胜日军的。





天刑17


我来回答。甲午战争时各国军舰的炮弹装填都是人工装填,因此日舰发一枚炮弹用多长时间没有固定数据,毕竟炮弹装填完毕了才能发炮,而装填速度完全取块于水兵训练水平、战时环境等等因素,装填完毕后还要测距、瞄准,最后才能发射。

但一个事实是必须要承认的:日舰发射速度确实比北洋舰船快。首先是水兵训练。1886年,北洋海军在长崎发生的“长崎水兵事件"大大刺激了日本,日本国内从天皇到平民把此事当作奇耻大辱,他们发奋图强建设水军,誓要报仇!(日本建设舰队的励志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天皇从生活费里省,官员、民众涌跃捐钱等等在这里就不需细说。)。日本水兵的训练水平是要高于北洋水兵的,这里面有日本人“一惯认真"的民族特性,再加上政治清明,官兵腐败程度远低于清军,因此兵员综合素质上日军完胜清军。

炮弹不同。日军用的是中口径速射弹,炮弹相比北洋舰队用的大口径慢速弹要轻很多,装填起来要容易一些。

火药不同。日军炮弹用的火药是下濑火药,发射时后膛烟雾小,便于下一次发射的快速瞄准。北洋舰队用的是黑火药,发射后烟雾大,影响下一次快速发射。其实北洋舰队也是有机会用下濑火药的,但下濑火药不稳定,保守的北洋选择了黑火药,激进的日本人选择了下濑火药(在战时,下濑火药也确实给日舰造了麻烦)。

舰速。日舰〈名字不一一列举,没什么意思)是轻型舰,航速高,机动快,而北洋舰恰恰相反。 各舰的航速数据就不列举了,相信大家也不喜欢苦燥的数据。

以上因素都决定了日本军舰发炮速度要快于北洋军舰。

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以上因素,战略上,清廷政治腐败,战前准备也不足,在战前清廷寄希望沙俄能从中言和避免战争,但沙俄失信,英法等西方列强却希望中日一战,以便选中胜利者结盟,在亚洲制约沙俄。很不幸,日本胜了,中国就成了列强的板上肉,中华民族堕下了苦难的深渊!



喜欢熊出没的傻子


北洋水师普遍装备的是克虏伯150mm后膛炮和210mm后膛炮,射速为1发/分钟,“定远”和“镇远”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钟才1发。

日本联合舰队装备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为8~10发/分钟。火力之猛,可想而知。

北洋舰队的水兵就是在冒着这样猛的火力下坚持装弹射击的。

(对于北洋水师是否装备过速射炮有不同看法,据日本《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上记载当时的“广丙”号上有3门120mm国产速射炮,如果事实的确如此,则大口径速射炮之比为3:97)

在这里也提一下弹药问题。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携带的弹药只有半个基数,(丁汝昌曾经百般催迫,无奈就是没有)其余用减三装药的教练弹代替。

如果击中的炮弹全部爆炸(不但是海军,陆军炮弹中了不炸,在清军几乎成了正常,参见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亲历记》),结果就完全不同。

对日本人最有威慑力的“定远”305mm主炮,当时居然只有3发榴弹,前后主炮各1发,剩下的1发靠猜拳决定归谁。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炮弹正中日舰,但就是没爆炸,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鱼雷正中日舰,但居然从舰底而过,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在那场海战中除了速射炮,北洋海军的命中率是20%,日本的是12%。


满山红遍


1890年之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成功研发了新式的6英寸(152毫米)、4.7英寸(120毫米)口径速射炮,这种火炮安装有自动复进机,火炮发射、后坐后,能够依靠复进机自动恢复到原位,相较发射、后坐之后需要依靠人力辅助重新复位的旧式火炮,其再装填的效率更高。这类火炮虽然炮弹威力不敌2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舰炮,但是凭借超乎寻常的发射速度,单炮在单位时间内投射的炮弹数量则达到旧式火炮的10倍左右,可以快速形成可怖的压制火力。

日本海军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新式武器,1890年后问世的日本军舰几乎都装备了英国制造的速射舰炮,其中“千代田”“吉野”“秋津洲”等还是完全以速射炮作为主副火炮的军舰。

除大口径速射炮外,当时的海军还装备有被称作小速射炮的小口径机关炮,这种火炮在大型军舰上的主要用途是近距离杀伤敌方人员,摧毁上层建筑、构件,以及攻击逼近的鱼雷艇等

哈乞开斯公司推出了新研发的47毫米口径单管机关炮(日本海军称为保式速射炮,又分为带有复进机、采用3磅弹头的重47毫米口径炮,以及没有复进机、采用2.5磅弹头的轻47毫米口径炮),其射速、威力和可操控性更为均衡。

日本海军敏锐觉察到这一新武器的价值,其1887年后购买、建造的几乎所有主力军舰上,都大量装备哈乞开斯47毫米口径重型或轻型机关炮,作为舰上的辅助火力。日本海军的主力军舰在进行近距离交战时,也拥有了极强的火力优势


御前带刀侍卫


1. 日舰的上配备的120mm和150mm是速射炮,其设计速度可以达到5-6发/分钟(120mm),比北洋的大口径炮射速(定 镇 305mm炮射速 3.5分钟/发,致远等210mm炮 2.5分钟/发),相差十几倍。

2. 日舰配备的炮弹基本上都是开花弹,其中装填的是苦味酸,其爆速是北洋黑火药装填炮弹的10倍。而且北洋即使装填黑火药的开花弹也不多。

3. 日舰有备而来每条军舰上均配置了大量的炮弹,吉野经过5个小时高强度的炮战,只消耗了一半的弹药,而北洋舰队大部分已经弹尽粮绝。如果不是因为炮弹打光,致远也不会冒险用冲撞或鱼雷攻击战术导致脱离编队被击沉。定镇最后只剩下几十发炮弹(还是实心弹)。如果不是日舰首先退出战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诗雨花魂


日本国一秒五发。日本都是进口最新的铁甲舰,速度快,弹炮射发频率快,士兵训练有素,武器保养好,最好的是全国上下一起对外,体制好,这才完胜大清国。大清国还是老式的铁甲舰,就定远,镇远,济远,致远,经远等铁甲舰。缺少保养,武器弹药少,钱被挪用于慈禧太后寿辰。士兵训练因为舰长调换,缺乏系统的训练,武器落后,体制差,上层对于此次战役还不够重视,落后的体制才导致了大清朝的完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