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國遭受了那些屈辱?

歷史趣文


甲午戰爭,,中國賠付2億3千萬兩白銀,一舉把日本送入世界強國。

如今“我的國厲害了”,祖國漸漸的強大了,我們也決不能忘記以前祖國被外國侵略的歷史。比如說中日甲午戰爭,就是中國史上感覺最為屈辱之一。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發生之前,英美等國家都認為清朝軍隊不會失敗,誰知還是慘敗,而且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來看看中日雙方各方面的對比:
當時清朝的北洋艦隊有軍艦25艘,其中有7000噸級排水量的世界級軍艦定遠艦和致遠艦,輔助艦50艘,運輸艦30艘,官兵4000多人。實力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而日本最大戰艦排水量不過4000噸,居世界第十一。


清朝軍隊人員素質低,屬於封建軍隊,導致清軍的戰略和戰術都不如日軍,日軍人員素質高。清政府剋扣軍餉,把軍費用去為慈禧太后建頤和園,而日本國內齊心合力捐資捐物,連日本天皇都捐款給軍隊購置武器裝備。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議和派太過於軟弱無能,甚至採取“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之策略。只要保住慈禧的皇位,出多少錢都無所謂,反正受苦的是平民百姓。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蓄謀已久的,而清政府卻矇在鼓裡。《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大片領土,賠償日本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讓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不聊生。日本獲得鉅額賠款後,國力迅速強盛,成為了亞洲霸主。

甲午戰爭以簽訂《馬關條約》為結果,刺激了世界列強掠奪中國的慾望,為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和以後的日軍侵華戰爭埋下隱患,助長了它們的野心。

期待您的關注!


史裡淘聲


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時間是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


戰爭以日軍取勝,清軍海陸都慘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結束。這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傷痛!

我們看看戰爭結束後,日本方面強迫中國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其主要內容為:

1、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

2、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3、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4、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

5、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李鴻章一行人和日本人的談判現場)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日本人眼中的“英雄”,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死敵。)


《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更要命的是,此後帝國主義國家蜂擁而至,開始毫無忌憚地瓜分中國。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簡而言之,甲午戰爭的結果:

1、腐敗無能的大清帝國一敗塗地,陸軍潰敗、艦隊被消滅或者被俘。不少無辜的中國平民喪命於日本軍隊的槍彈下。

2、割地賠款,不僅被迫承認朝鮮獨立,自己的主權也進一步喪失。

3、宣告“洋務運動破產”,國家顏面盡失。

4、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又一輪高潮,認定清政府是“軟柿子”了。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帝國主義列強意圖瓜分中國)



小編語: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了上百年,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今天也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小林品歷史


中日之間因為朝鮮問題於1894年爆發的戰爭,以中國干支紀年命名為“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顢頇的清朝再次讓世界見證了它的腐朽無能,如果說洋務運動不過是在對這隻紙老虎進行修修補補,甲午戰爭的失敗,讓日本人徹底將這隻紙老虎拆開給世界觀看,引發了隨之而來的瓜分,因此中國所受的侮辱,不僅僅來自戰爭,還來自後遺症和併發症。



丟朝鮮


朝鮮被當時的中國人看成是中國北部極為重要的“外藩”,它在明、清兩朝又是頭等的朝貢國之一,自1637年以來,朝鮮除了與中國有藩屬關係以及偶爾和日本互換使臣以外,和其他國家再無交往,因此被西方國家稱之為“隱士的王國”。到了19世紀80年代以後,朝鮮的局勢已經變得相當緊張了。1885年,忙於中法的“越南戰爭”,日本趁機獲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使朝鮮淪為事實上的中日共同保護國。與此同時,俄國佔領朝鮮東北海岸的元山港,英國佔領朝鮮南部的巨文島,國際局勢進一步加劇,日本也看出西方國家在朝鮮對它的利益產生的威脅,於是鼓勵中國進一步對朝鮮加以控制,李鴻章顯然沒有明白日本人的用心,果然派袁世凱進入朝鮮,袁世凱果然控制了朝鮮的宮廷,財務、貿易和電報事業。成為1885——1893年間朝鮮國內權力最大的人物。而1894年日本國內現代化的程度已經達到了與清朝匹敵的程度了,變藉口“東學黨叛亂”,大舉向朝鮮派兵,挑起了“甲午戰爭”。這場戰爭實際上是兩個從事“現代化的國家”在國力上的一次較量,日本在平壤打敗了李鴻章的淮軍,成立了以“大院君”為首的傀儡政府,並宣佈朝鮮獨立,在海上基本消滅了清朝海軍的有生力量,清朝則失去了對朝鮮的掌控權。


籤條約


1894年11月,重新主管總理衙門的恭親王首先採取和平行動,日方時已領了旅順口和大連,正在威脅滿洲和遼東,覺得這樣的讓步尚嫌不足,但卻表示願意進行和談。清政府於1895年2月派總理衙門的大臣兼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前往廣島,要求會見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但是日方拒絕接待,堅持說他無議和的“全權”。清政府在北洋海軍戰敗以後,求和心切,即派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議和。

日本提出的議和條件包含日本國內各界人士的要求。陸軍堅持要割讓遼東半島;海軍要求將臺灣作為日本在南亞作戰的軍事基地。進步黨主張日本應控制山東、江蘇、福建和廣東,自由黨人則力割佔滿洲。財政當局要求鉅額賠款。最後提出的方案把重點放在朝鮮自主、賠款、割讓領土和取得通商通航特權這幾個方面。

在馬關議和期間,李鴻章強調中日兩國應該承認有同文同種的關係,作為西方帝國主義時代的亞洲人,他們也有相同的利害關係,因此不應互相拆臺。李鴻章想利用他七十三虛歲高齡這一點在他的年輕對手面前贏得某種心理優勢,但未能收效。就在這關鍵時刻,李鴻章遭到一個日本狂熱分子的狙擊。雖然傷勢不是致命的,但是這件事使日方很尷尬,因為日本政府耽心此事會促使西方列強進行干涉並站在中國一邊。日本天皇派御醫為李鴻章診治,日本政府主動宣佈休戰,並將賠款從所索取的三億兩減車二億兩。H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指出,“李氏的不幸倒成了大清帝國之幸事。從現在起,議和條款的商定將較前容易了,中日戰爭亦將停止進行”。1895年4月17 日,馬關條約簽訂。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失人心


今天再來估計這場戰爭,不管怎麼說,中國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戰爭的一方日本這時已成為一一個現代國家,民族主義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標下團結起來對付中國,而作為另一方的中國,它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的實體。日本的戰爭努力動員了舉國一致的力量,而中國人民幾乎沒有受衝突的影響,政府幾乎全部憑藉北洋水師和李鴻章的淮軍。其次,中國方面事權不明確,指揮不統,沒有全國範圍的動員。總理衙門、地方當局以及不負責任的清流黨官員各執詞,主張互異,使得清廷難下決心。李鴻章掌管外交和朝鮮的軍務,卻無權決定政策性事宜,也無權控制他所轄範圍以外的艦隻和軍隊。腐朽的清王朝再也不能其蠻橫的姿態欺壓百姓了,有志之士也終將看清清王朝皇族的嘴臉,人心思變,一場關於改良與革命的浪潮正在醞釀中。


性感文人札記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日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款2億多白銀,要知道當年清政府年收入只有八百萬兩白銀,所以不得不以關稅做抵押;

割地,割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使日本霸佔臺灣50年,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收回,日本在臺灣實行日文教育,就是要使臺灣人從骨子裡認同日本文化,這種奴化危害極深。

還有就是開放內地的通商口岸,進行資本滲透,資本掠奪。

甲午戰爭加速了後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徹底淪為了列強玩偶了。

所以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歷史老師經常告訴大家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啊。


軍事簡評員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至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4月,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隊白銀兩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長江中下游內地區門戶洞開。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日本獲得了極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強對華的更大野心。甲午戰爭後,列強利用清政府國庫空虛,爭先恐後地對中國進行政治貸款和經濟投資,瘋狂的在中國開設工廠,修建鐵路,已謀取利潤。

中國陷入了被列強瓜分的狂潮與民族危機之中。日本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刺激和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列強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2月,俄國強佔旅順口和大連灣。隨後,英法日等國紛紛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中華民族陷入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之中。美國也想染指中國,但其軍事力量還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為了滿足美國工業界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需要,1899年9月美國向列強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這時美國也能從中利益均沾,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是為了緩和列強間的爭奪,消弭中國人民的反抗。門戶開放政策有利於他們在華的進一步擴張。得到了列強不同程度的贊同。由此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停時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


演我司馬


號稱亞洲一流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的海戰中,能爆炸的只有三枚炮彈,軍費竟然被慈禧太后用於過大壽修園林!

日本舉國奮鬥建設海軍,包括他們的天皇都勒著褲腰帶過日子,就為了能夠加強海軍裝備!

所以別說割地賠款之類的,那都是後話,在之前我們的腐敗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並且執政的人竟然挪走海軍軍費過大壽。慈禧挪走的海軍軍費足夠再組建兩個北洋水師,失敗不能只看侵略,更應該看到自身的問題!


土著銀


甲午戰爭的戰敗,對中國人最大的屈辱不僅僅是割地賠款,而是心裡上的的震撼。一向被國人瞧不起的日本競打敗了天朝上國,心裡上實難接受。一霎時朝野上下掀起 棄文習武的風潮,目標要報仇血恨,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各省紛紛辦講武堂,選優秀人材出洋學軍事,辦軍工企也應時而起。中曰同時改革起步,但日本當時目標是脫亞入歐,中國是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明確顯明誰優誰劣,才引出後來的戊戌變法。


劉工227459850


最大的莫過於簽訂了馬關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