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一)無法預知的抉擇

突然,眼前不再是熟悉的繁華都市與車水馬龍,這是一個極為陌生的空間,驚慌失措中想放聲大呼,喉嚨裡卻沒法蹦出一個字詞,於是你抬頭瞥了一眼前方的鏡子:

全身上下覆蓋著濃密的毛髮,想湊近看得更仔細一些,卻發現只能以四肢著地姿勢前行,然後你便看到極為粗壯的眉弓、前伸的吻部中滿是尖牙利齒,以及因為驚愕而放大的瞳孔。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此時,頭頂冒出一個冰冷的機械聲音:歡迎來到史前生存者遊戲,請合理分配你的技能點!

警告:有且只能有一項選擇;挑戰內容:“完成從猿到人的演變”

於是手側那充滿科幻感的電子屏幕上,出現了四個不同的技能樹主幹:

1.腦量擴充 2.直立行走

3.語言系統 4.工具使用

該怎麼選擇?到底什麼因素才是完成“由猿到人”這一步飛躍的關鍵之處?如果眼前之人是《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他一定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三項——“語言系統”,並將這個技能樹一口氣兒地點滿。

在作者看來,智人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正是因為有著獨特的語言。

而在他之前的人類學家,都曾強調過關於“腦量擴充”、“直立行走”以及“使用工具”對於古人類進化的重要意義。但歷史的最終結果證明,結合了這三個優勢的古人類,卻輸給了擁有語言優勢的古人類。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前者以尼安德特人為代表的古人類,他們腦容量更大(1500 ml)、肌肉更加發達、他們還會使用工具、會用火以及極為高明的狩獵技巧;後者則以智人為代表,與其他人類物種相比,它腦容量不算大(1350 ml),身體不夠強壯,也沒有使用什麼了不起的工具,甚至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特殊表現。

但為何,唯獨智人會在最終進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於智人這場近乎於脫胎換骨的轉變,赫拉利也無法解釋它的真正原因,所以用一種誇張的語氣形容為:“像是吃了《聖經》之中那顆知善惡樹的果實一樣”,將其歸功於基因突變,實際上關於基因突變的原因並不重要,而基因突變的真正意義,就是智人產生了獨特的語言系統

(二)八卦的洪荒之力

智人的語言為何如此獨特?作者提到有這麼兩種理論可以解釋:前者認為人類語言最為靈活,可它以吸收、儲存和溝通關於外部世界的信息,可以被描述為:“草原上有幾頭羚羊正在奔跑”;後者則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語言最重要的意義是連接人類內部關係,可以描述為:“某某在此次狩獵中偷了個懶”。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而後作者更進一步提出:“語言成為了一種八卦的工具”,實際上這種觀點或許來源於羅賓·鄧巴教授所著《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之中。羅賓教授通過觀察靈長類動物群體之間維持關係的獨特方式——“梳毛”,提出「語言」只不是「梳毛」行為的「廉價替代品」

梳毛和語言有什麼樣的關係?關聯是語言可以代替梳毛:你可以用一張嘴同時和其他人交流,但是不能用一隻手去給很多人撓癢癢。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語言的深層需求在於社交,它源自對話,而最初的人類對話主要是為了交換社會信息,即通過社交話題的形式所展開,研究表明,“人際關係、喜歡或討厭、社會活動中的軼事幾乎佔了我們日常對話的三分之二”,社交語言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和你說他,你和他說我,我和他說你”。

語言進化是為了更好的閒聊八卦,也正基於這種觀點之上。也就是說作為靈長類的早期人類,先是彼此梳毛、而後語言交流,最後則通通變成了一群吃瓜群眾。

此外赫拉利還有意強調,八卦通常聊的都是一些壞事,“說壞話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果真如此嗎?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事實上,一篇來自心理學期刊上的研究表明,人們聊八卦的目的很多時候不是為了貶低、詆譭某個人,而是為了從別人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從而避免自己也走上類似的彎路。所以,人們通常更喜歡去八卦一些不好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似乎更有教育意義。

猩猩會花20%時間梳毛維護感情,智人們通過閒聊八卦確立同盟,正和我們現代人每天會花3小時聊微信、看花邊新聞一樣,我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編織地更加緻密。

(三)構建想象共同體

作者在拋出“八卦理論”之後,進一步點出了智人語言最為獨特的功能在於“討論虛構的事物”。重點不是讓人類能夠想象,而是可以讓人類“共同想象”,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想象共同體”!

以語言八卦之力來引出想象共同體,其實作者想要強調的,不過是遠古人類因此所具備的群體協作

能力,羅賓·鄧巴教授為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證據:在研究了現代人團體規模數量的時候,認為148人是一個極限數字,粗略估算為150人,這就是所謂的“鄧巴之數”。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並認為這是現代人在社交時建立穩定關係的人數極限,而一旦生活中和我們互動的人數超越了“鄧巴數”,大腦就會出現記憶模糊。因此,智人們想要去超越這個特殊的門檻,便只能依靠“想象共同體”這個秘密武器了。

安德森對於“想象共同體”的闡述中提及了這樣一點概念:“這個共同體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分散的、相互沒有個人聯繫的,但他們能夠通過各種媒介“想象”出一種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整體”,古人類則逐步構成部落、組織家庭、建立國家、形成宗教,最終凝聚成為了強有力的利益共同體。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於是當我們回到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交鋒中,就不難明白為何在十萬年前的初次衝突中黯然離去,又在7萬年前的從非洲而來的第二次出擊中,將尼安德特人徹底擊敗並驅逐。尼安德特人的確擁有極為出色的個體優勢,但面對這麼一群經歷“認知革命”後突然覺醒的、懂得團隊合作的智人時,尼人所遭受的無疑是一種降維打擊。

(四)自我定位的迷失

生而為人,何以為人?如果按照生物分類學的觀點看,人在自然界的序列應該是這樣的: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目前的學術觀點認為,所謂的人類,可以被大體描述為“習慣性直立行走的靈長類”,但是珍妮·古道爾這位偉大的動物學家卻說過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條清晰的邊界可以將人類和其他動物分開”

這意味著,我們所自詡為“地球長子”的說法顯得尤為可笑,雖然在過去的一萬年間,“人種”之中的確只剩下了智人一種,而許多生靈也因為智人在這場生物鏈中地位的迅速躍遷而消亡。

智人在自然大家庭中真的是滅絕其他種族、殘忍的兇手嗎?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先說比較近的“兄弟族群”,智人的崛起往往伴隨著其他人種的消失,這些人種都娶了哪裡?關於人種演化的理論,有這麼種較為流行的觀點:

第一種是“混種繁衍理論”,講的是不同人種可以一見鍾情並兩情相悅,而後繁衍生息;第二種是“替代滅絕理論”,講的是不同人種之間,水火不容不僅互有反感,甚至會產生種族滅殺。

哪種觀點正確,對於之後的推論都有著極大影響,而“替代理論”一直是大致共識,但從考古學和生物學角度來看,一些新的證據足以掀起滔天巨浪:

基因學家化石中提取的尼安德特人DNA在與現代人對比之後發現,在現代中東和歐洲人血統裡,有1%到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而現代美拉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原住民,則最高保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對此,我們該如何解釋?佔比極小的基因的確不容忽視,這至少證明“混種繁衍理論”至少有部分是正確的。作者的解釋極為巧妙,還是歸功於無法預知的基因突變:“這兩種族群並沒有混種的情形,而是有少數幸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搭上了這班智人特快車的順風車”

而尼人與智人的關係,或許正如赫拉利所言:“對於智人來說,雖然尼安德特人和自己相似到不足一提,但也相異到無法忍受”,兩者相遇之時,便是智人對於尼人的一次最嚴重的的種族淨化運動。

再說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在智人經歷認知革命之後,它們使用工具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以及跨越空間的能力都大幅度提升,於是長期處於食物鏈中間地位的心智便開始蠢蠢欲動,終於在10萬年前,一躍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正是因為這場轉變來的太過於突然,相比於自然界其他生物如鯊魚、獅子等生物利用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走到到食物鏈頂端,智人轉眼就一步登天,所以這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就連智人自己也不知所措。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讓之前於大自然風暴中瑟瑟發抖的小可憐終於直起腰板,心中暗想“自己難道真的是天選之子?”,這種心態,讓此時的人類變得更加殘酷與危險。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八卦之力和想象共同體,讓智人脫穎而出?

最後,赫拉利用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作了總結:

“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自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

聯想到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以及蝗災,我想其深層次原因,或許正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