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資管新規下的保本理財替代品

對於普通人來說,去銀行不是存定期就是買理財,定期收益較低,理財收益比定期高,原來理財起點是5萬,現在變成1萬了,降低了門檻,買的人更多了。最近幾年突然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了很多結構性存款產品,這是什麼東東呢?

結構性存款,是指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存款,另一部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通常有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商品、信用、指數及其他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是存款➕期權的組合體,最終形成的收益分為存款所產生的固定收益和標的資產的價格綁定的波動收益。在承受一定風險下,在普通收益上獲得投資收益。

注意⚠️ 結構性存款既不是理財,也不是一般存款,它是有風險的。

結構性存款的爆發是資管新規下的產物,資管新規出臺前,銀行是有保本理財的,非保本理財名義上有風險,但基本上是剛性兌付的,因為有銀行信用的背書。這種發展是畸形的,理財的風險是需要投資者自己承擔的,就跟股票一樣,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次買理財要去櫃檯做風險評估,櫃檯買理財還得做雙錄(錄音錄像),所有的流程就是為了讓投資者瞭解產品的收益和風險,聲明自己已經充分了解產品信息,願意承擔投資風險。資管新規之後,保本理財消失了,但是投資者對保本理財還是有需求的,怎麼辦呢,結構性存款應運而生,有一個保本的固定收益,掛鉤的標的資產有一個浮動的區間,滿足某個條件是一個收益,不滿足的話是另一個收益。還有一些假的結構性存款,設置的浮動區間根本不可能觸發,又變成了固定收益的保本理財,為了高息攬儲,這是監管層嚴厲打擊的。

結構性存款是在商業銀行表內核算的,本金受到存款保險最高50萬的保障。

2020年3月4日,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銀髮【2020】59號文),中國人民銀行將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納入每月的自律監測範圍,意味著銀行如果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太高就會被認定為違反自律規定。

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立於2013年9月24日,是由金融機構組成的市場定價自律和協調機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符合國家有關利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對金融機構自主確定的貨幣市場、信貸市場等金融市場利率進行自律管理,維護市場正當競爭秩序,促進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shibor和LPR的制定就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職責。

可見,保底收益被管住了,未來只能比拼衍生交易的能力了。

總而言之,存款始終是銀行的壓艙石,得存款者得天下。無論是結構性存款還是別的存款創新產品,存款大戰是不可持續的,存款的收益肯定是越來越少的,在當前降低中小企業融資負擔、整體資產端收益往下走的大背景下,還是好好想想其他方式攬儲吧!

結構性存款,資管新規下的保本理財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