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大学还要父母管吗?父母能与大学老师交流吗?

我们都爱想念熊


从小到大,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人说,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是做父母的一生的事业。从孩子生下落地,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他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因此,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冷暖饥饱到学习成绩,从身体健康到心理成长,事事关注,一刻不停,操碎了心。

题主的问题从逻辑上分为两方面,实际是两个问题,需要分开来探讨和解答。

问题1:儿子读大学了,还要不要管。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培育孩子十几年成长的惯性力,也在自然而然地影响家长的思想和行动。

我觉得,儿子读了大学,父母当然还要管,天经地义,没毛病!问题在于管什么,怎么管。

进入大学的孩子,绝大多数经历过成人仪式,完成了青春花季到社会人的蜕变,已经成为一个法律和现实意义上的成年人。家长应该接受现实,放手“不管”!

进入大学,青年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处事能力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这一时期的青年人,思想心理基本成熟,三观趋于稳定。大多数进入大学的青年人,他们从小都是在正常轨迹中学习成长,大部分人平稳或坎坷地度过了青春期,很少出现中小学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

这些凭借学业优势进入大学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适应小学生一样事无巨细听命父母老师的教育方式。如同雏鸟长成离开巢穴,家长应该借助孩子进入大学这一时机,得体地退出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机会。

再说,就算家长还想继续大包大揽,干预孩子生活,大学多半离家庭较远,也是鞭长莫及啊!该放手的时候,家长果断放手吧!少了父母的干预,他们的生活或许更加丰富绚丽,他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天地宽广。

当然,在我国,进入大学的孩子,多数还没有经济独立,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自食其力。家长给予孩子必要的学习生活给养支持,是孩子认真学习知识,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动力。从这个层面,儿子读大学必须得管,谁让他是你儿子呢?

除了生活和经济上的支持,当孩子面对学业问题、继续深造,交友恋爱等人生重大选择时,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父母仍然需要给予支持鼓励或指导。


问题2:父母能与大学老师交流吗?

孩子进入大学,标志着进入独立自主、自己担当人生风雨的阶段。学习生活中,孩子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困难。有的孩子会主动把这些情况告诉家长,更多的孩子可能会选择独自面对,不给父母添麻烦。

面对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少家长不淡定了,恨不能陪伴孩子身边,做救苦救难的现世观音,拯救孩子与水火。可是大学的师生关系已经不是中小学教师未成年人的监护被监护关系,不少家长就会困惑,能不能跟孩子大学老师沟通交流的问题。如果能像中小学那样,就能多地掌握孩子在校情况,遇事有效协调,帮助孩子度过危机难关。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少联系或不联系老师为上。

1.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的过度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家长大都体验过,以前跟父母亲密无间,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非常尊重甚至崇拜的孩子,一段时间忽然跟父母产生疏离,或者表现出排斥、嫌恶情绪。进入大学的孩子已经思想性格成熟,家长通过老师去“遥控”孩子,只能让正常的亲子感情受到伤害。

2.给孩子出错遇挫的机会。出门在外,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家长的干预,只能让老师同学认为孩子是长不大的“妈咪宝贝”,对孩子的个人形象和身心成长明显不利。

3.孩子主动要求家长介入某件事时,家长要及时联系老师。如果孩子在校遇到复杂棘手、个人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寻求家长支持帮助时,家长完全可以跟老师甚至学校方面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寻找对策,帮助孩子度过危机。


进入大学的孩子,家长既要舍得放手,给孩子自由。又要做孩子最后的退路,给孩子最适合的关爱!

龙应台关于母子关系的名句,很多家长耳熟能详,这里复习一遍,与题主和各位家长共勉: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


西乔教育观


作为大学老师,我想告诉你(如果你是家长的话),你可以管,但是别来烦任课老师。他们有辅导员管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任课老师除了上课,跟他们接触不多。有时候一个班几十个人,一周一次课,你孩子是谁任课老师都不知道,你问了也白问。

当然,如果你孩子没有出什么心理问题,或者没生病,没受伤,也最好不要骚扰辅导员,现在辅导员很多都超负荷工作,你的联系只会让辅导员讨厌你,进而讨厌你的孩子。

读大学都成人了,不需要换纸尿裤和喂吃饭了。你该放手就放手吧。别给孩子和老师添乱。谢谢啊!


半岛外语


关于“儿子读大学父母还要父母管吗”的问题,我觉得10个人应该9个都说的是不要管,剩下一个就是愿意管,特别喜欢插手管的。

这种父母在现在也不算是一个少数,可能现在问的是读大学,后面就工作时,结婚后等等还要不要管,而且很可能会一直插手孩子的生活。 

其实我有时候不太明白、不太理解这类父母为什么要去管呢?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许孩子其实他们并不想要他们管,并不想被他们管,但他们可能管习惯了,有的可能一辈子都在介入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相爱相杀。


为什么说不要管,有三个方面。

(1)有没有必要?

我觉得孩子已经是大学生了,需要有自己的规划能力,有自我的管理能力,他刚到大学这个新的一个群体环境中,他需要自己的去适应,去做判断,大学就是要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大学生活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做一个很大的铺垫作用,如果你还持续介入的生活,还去管他们的话,他会没有产生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机会去锻炼,去自己拿主意,最后变的毫无主见。所以完全没必要。

(2)管什么?

其实我还在想,到了大学之后你想管他什么呢,

A、管生活?

高中还可以说给他们节省时间去复习,去备课,大学阶段不必要,饮食有食堂,不想洗衣服还有洗衣店的吗。

B、管学习?

大学知识还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家长的方法未必有学校的方法好,毕竟学校教育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教育学校是专业的。

C、管思想?

管他的思想,我觉得就更可笑了

总被管着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即使他年龄很大。

(3)换位思考?

这类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这件事,如果你们总是管这管那的话,可能孩子在同学中长而久之就是是一个笑话。站在孩子立场上想一想,孩子未必喜欢你们去管这管那的,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给孩子在一些大方向上,选专业、、考研、找工作等等,这些话你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讲清厉害关系,但是不要替他们拿主意,除非他们走错道路。

父母能与大学老师交流吗?

我觉得不能,虽然有点偏激。老师有教学任务,有科研任务,老师有时间和你交流吗?

还有老师还会1对1的对你的孩子特别关照吗?说真的,不是特别情况下,连辅导员都不会和你去认真的交流的,没有必要。不要耽误彼此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