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大学》告诉我们“修齐治平”,这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有什么文化意义?

聿剑培训师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当前社会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整天给孩子灌输一个“考大学”的观念,甚至逼着自己的孩子非要考上一个大学才行,这样做,真的好吗,也许大家都应该反思反思。

今天我们就借回答问题,聊聊《大学》。

今之“大学”对比古之“大学”

《大学》它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本书叫《礼记》。两宋的思想家尤其是朱熹,就把《礼记》中间的一篇《大学》摘出来,编定为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

后来《大学》就传开了,《大学》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他集中的体现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整理,应该说是我们学习儒家或者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书。

“小学”学不好,上“大学”也是白上

《大学》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有大学就会有小学,小学它主要是指的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小孩的时候你跟他讲很深刻的道理,恐怕也不容易能讲得懂,但是我们可以在十多岁的孩子中间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你比如说孝敬父母,见了老人要让座,帮着大人做家务,分享意识等等。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小的时候可以培养。大了以后,到十五岁以上,成年了,人就要进入一个关于对人生的思考,就是大学,所以大学也可以称之为“大人之学”。

一个人做出一番大的事业,很重要的,一定要开出一个大局。如果说我们要问一个人成才的秘密,其中之一就是你开出的这个局有多大,你的人生的局面都有多大。当很多人觉得考个大学就很好了,或者有的人觉得考上公务员就很好了,进入国企就很好等等,但是周恩来一张口,他的整个局就很大,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小的时候常有一句话,“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这个局就很大

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也曾经有一个总结,马克思说这一辈子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活着,这个局就非常非常大。当前来讲,很多年轻人你如果去做调研的话,很多人他没有大局。

我曾经到一个中学里面去做讲座,我曾经问学生,你们理想是什么?操场里面几千人,声音恨不得把天都得喊的晃动几下,什么考大学。我说考大学其实没什么,如果你没有考大学以后的整个规划的话,一旦考上大学了,懈怠、懒惰、没追求、没理想、没有自律,这个状态马上就会出现,因为你没有整个人生的大局。

无大局者难成大事

所以《大学》首先跟我们讲,人生要有一个大局,这个大局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非常清楚,从把自己做好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一步一步把家庭经营好。

大家知道古代的家族人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齐家,然后到治国到平天下。中国古代的这种大人之学它的教育不是这么短视,它实际上开了一个大局。

通过这个问题,我也特别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一个大局?如果你真的有大局,无论是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或者取得多大的成就,你会永不懈怠,你会永远奋发有为,因为你的局很大,任何现实中的一个成就都不会让你放下前进的步伐,都不会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感,这一生都走在不断的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路上。

《大学》给我们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启发,就是人的一生一定要开出一个大局,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有这样一个大局开出来以后,我们这一生不管取得多少的成就,永不懈怠。

我讲大局的时候应该有两个目标特别重要:

第一个,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要用自己一辈子的生命去捍卫它、去实践它。

比如说读书的人,这一辈子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为几千年、几百年以后中国的后世子孙留下文化的精品,这是值得一辈子去追求。

第二个你一定要有阶段性的目标。

比如说你高中的时候要完成什么,大学完成什么,你工作期间每一个阶段你要完成什么,这就是阶段性的目标。当大家有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有每个阶段性的目标结合起来,它就使得我们即高远,同时又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个阶段都过好,那么每一个阶段都过好了,就是朝着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去努力。

厚德才能载物,修身才能平天下

《大学》里面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仅是讲的这个次第,从格物致知开始,究竟什么是格物,怎么致知,这个将来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

今天简单说一下,我们人立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功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什么是本?《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我们不管干什么行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它的“本”实际上在修身上。把自己修身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够培养出定力、培养出智慧、培养出德行,就使得我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中间遇到所有的难题都能解决。所以修身要培养德行,德行就是我们这一辈子遇到所有风险和考验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些东西就靠德行。

我们在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有时会有很多干扰,我们这一生怎么样摆脱干扰做正确的事,做该做的事,这实际上就是定力。

大家想想就是我们无论干出哪一番事业,我们有德行、有智慧、有定力,也就意味着我们能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我们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办法解决,面临诱惑的时候我们都抵制得住,这个时候,我们不论在哪个行业里做,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所以我觉得《大学》这本书他应该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总纲,《大学》开始的时候,宗旨就说了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以说也是儒家的宗旨,应该是往人性最完美的、最净化的那个方向去努力,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我们要重建中国的学术自信,我们要写出中国自己的哲学史,要写出中国的经济学,创建中国的法学,创建中国的社会学,中国的建筑学等等,这是一个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近代以来向西方学,这是一个阶段,但是学了以后,我们吃完肉了或者吃完粮食了,拿来就要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消化他、吸收他,然后壮大自己,重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自信和文化自觉,让中国自己的整个学术逻辑和学术框架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一个璀璨的花朵,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的高度,这是我们一起要努力的。

如果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请留言交流学习。


一二一学堂


《大学》里讲的“修齐治平”,说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的人觉得那是古人的规矩与己很远,有的人觉得“修身、齐家”与自己还挨点边,至于“治国、平天下”嘛,那不是俺老百姓的事。其实,仔细想想,这四条与当代人的生活工作都密不可分。

不修身,就无法融入当今社会,甚至会受到惩戒和惩罚。当下的中国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那些贪官污吏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后来世界观随着权势的升迁发生了偏差,就成了人民的罪人。一些普通百姓,假设不守诚信成为失信人,照样上“黑名单”,因为社会诚信价值体系越来越完善。又有多少醉驾者,置公共安全于不顾,收到法律的制裁。

不齐家,家庭就会出现“木桶效应”。有些人自私自利,对老人不孝,或者有选择的孝;有些人一切向金钱看齐,对子女缺乏良好教育,两辈之间的沟通出现了时代性的鸿沟,导致父不父子不子;有些人夫妻关系紧张,社会基石不稳。有首歌唱的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

治国,每个人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不应该成为那个拖后腿的人。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居家隔离,这本身就是一份贡献,就是参与了社会治理!

平天下,我们已经是地球村的主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当今的世界互联互通,地球这边打个喷嚏,那边太平洋就会泛起波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

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除了骄傲,就是自豪。疫情之下,更有切肤之感!


环评红楼


前面还有一个“静”.

是路线。生活的路线。也是生命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