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菩薩我想對你說


樊噲是劉邦身邊最為勇猛的武將,他在劉邦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就因為賣狗肉與食客劉邦相識。後來劉邦斬白蛇起事,樊噲就忠心耿耿地一直追隨劉邦,成為劉邦最信任的護衛。



樊噲在戰場上也很出彩。他跟隨劉邦征戰四方,勇猛無比,從胡陵打到沛縣,無一敗績。在碭東之戰時,樊噲衝鋒陷陣,怒斬十五首級,敵人士氣大落,潰敗而逃,樊噲因此軍功晉國大夫。後來又在與章邯作戰時,斬殺二十三人首級,又加封列大夫。

此後,樊噲一路高歌,所向披靡,打敗了李斯的兒子李由、趙賁、楊熊等軍隊,先後得以封上間爵、五大夫、賢成君等爵位和封號。

樊噲最為出彩的一筆是在鴻門宴上忠心護主。當時項羽設宴於鴻門,亞父范增授意項莊在舞劍之際刺死劉邦,以除後患。當席間的張良看出苗頭不對,出帳告知樊噲後,樊噲忠肝義膽,闖入宴席,怒視項羽,並直斥項羽聽信小人挑撥,離間與劉邦的關係。項羽非常讚許樊噲的一身豪氣,對樊噲的指責也無言以對。


席間的劉邦推脫去廁所,由樊噲護駕,乘機逃走,脫離了險境。劉邦對樊噲的救命之恩也沒齒難忘,在劉邦當上漢王后,樊噲進列侯,升郎中。

在楚漢爭雄中,樊噲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諸多戰功,拜郎中騎將、將軍,增食邑二千戶。

劉邦稱帝后,樊噲又成為平定異姓諸侯王叛亂的主將,先後平定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等叛亂。因樊噲戰功卓著,其食邑增加到了一千五百戶,還被升為了左丞相。後來樊噲平定燕王盧綰,他的食邑增至了五千四百戶。從樊噲受封的這些高官厚祿可以看出,劉邦對樊噲是非常厚愛的。但公元前195年,劉邦臨終之前為何又對這開國元勳痛下殺手,派陳平去斬殺樊噲呢?


原來此事和呂后呂稚有關。樊噲是劉邦信任的愛將,於是劉邦就是呂稚的妹妹、自己的小姨子呂嬃嫁給了樊噲。劉邦對呂后的干政早已不滿,這時又有近臣提醒劉邦,樊噲是呂稚的妹夫,此時又手握重兵,在劉邦百年之後恐怕呂稚會聯合樊噲謀反。

劉邦於是決定先除掉樊噲,砍去呂后的一支臂膀。他委派陳平和周勃到樊噲軍營,以傳詔為名立斬樊噲,由周勃按管軍隊。

可精明的陳平明知劉邦來日無多,日後呂后掌權,如果將樊噲砍了,自己也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他變通了一下,沒有將樊噲就地斬殺,而是把他關在牢車裡,押送長安。


在回長安的途中,劉邦駕崩。由於陳平的精明權宜,樊噲也因此撿了條性命。

樊噲為西漢的開國元勳,與劉邦患難與共,為忠心護主,可以說是萬死不辭。但晚年的劉邦在樊噲並無反叛跡象的情況下,不念舊情,對昔日救命恩人痛下殺手,可見帝王之心,只有利益,毫無情義。


歲月是一條河流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又是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鐵桿兄弟,為了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對劉邦那是忠心無二。

那為何劉邦臨死之前,還要殺了樊噲呢?

根本原因在於,劉邦已經感覺到呂后專權的企圖,可能會影響劉氏的朝廷。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自然避免不了嫌疑。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此時,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征討。

樊噲走後,有人就對高祖說:”樊噲與呂后串通一氣,等到皇帝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高祖劉邦對於呂后干預朝政,早就不滿,感覺此事非常嚴重。於是就採納陳平的計謀,斬殺樊噲,讓周勃替代他。

但陳平、周勃沒有立馬斬殺樊噲,而是把他囚禁起來,想交給劉邦處理。

他們還沒有回來,劉邦就駕崩了,樊噲逃過一劫。

這件事沒有啥複雜,劉邦就是為了劉氏的基業,無論是誰,只要有一點嫌疑,就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但是,劉邦大限已近,鞭長莫及啦。最終還是落入了陳平等人的圈套之中。

由此看來,縱然是帝王也不能殺盡天下之人。


豹眼看歷史


如果樊噲真被殺了,還真有點冤,因為樊噲對劉邦最忠誠,就在劉邦臨死前,樊噲還領兵在外面平叛。另外,二人的關係還很特殊,因為樊噲不但是劉邦的同鄉,還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之妹呂嬃。

樊噲早年是個狗屠,以殺狗賣肉為業。劉邦喜歡吃狗肉,又沒錢,但劉邦的特長就是臉皮厚,飯店都欠一屁股債,吃樊噲的狗肉更不會給錢了。最後還把樊噲吃急眼了,每次出來賣肉先躲開劉邦。後來劉邦心裡過意不去,就把小姨子呂嬃介紹給了樊噲。

據說呂嬃很風騷,沒過幾天就和樊噲好上了,二人經常在柴禾垛裡滾來滾去,弄的滿身都是柴草。劉邦與呂雉一商量,就讓他倆成親了,畢竟樊噲還是個個體老闆,跟了他也日子也過的湊合。

劉邦放了囚犯之後就躲進了芒碭山,近兩年之後,陳勝和吳廣就起義了。很快各地郡縣的老百姓誅殺當地縣令,紛紛響應。沛縣縣令挺識時務,當曹參和蕭何找他商量的時候,縣令答應舉旗反秦。後來,眾人商量請劉邦回到做頭領,就派樊噲去芒碭山送信兒。為什麼非讓樊噲去呢?因為兩個人是親戚,劉邦相信。


劉邦起義之後,樊噲就追隨了劉邦。概括總結樊噲為劉邦立下的功勞有以下幾點:

  1. 每次攻城,樊噲衝在最前面,基本都是第一個殺上城樓。
  2. 劉邦進入咸陽皇宮,想在秦始皇床上享樂,被樊噲制止。
  3. 鴻門宴上及時闖入,與項羽據理力爭,救了劉邦
  4. 劉邦在彭城大敗後,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樊噲統領全軍。
  5. 劉邦稱帝后,異姓王相繼造反,樊噲每次隨劉邦前往平叛。
  6. 英布造反,劉邦病重下令不見任何人,樊噲徑直闖入,激起劉邦的鬥志。
  7. 劉邦病危,盧綰造反,樊噲前去平叛。此時劉邦對樊噲起了殺心。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為自己拋頭灑血的樊噲呢?

為了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

劉邦晚年想把太子由劉盈改立為趙王劉如意,一來趙王聰慧機智很有劉邦的個性,二來避免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被呂雉殺害,但幾次三番都沒有成功。原因主要是呂雉把大臣們都拉攏到自己身邊,就連張良也支持了呂雉。後來劉邦也就接受了現實,但是劉邦認為敢於傷害戚夫人母子的只有樊噲,沒有樊噲為呂后撐腰,母子二人可能會倖免於難。於是為了老婆孩子的安全,劉邦只好向為他拼了一輩子命的樊噲下手了。



不過,幸虧劉邦派去的是陳平和周勃,如果換了別人,樊噲真就沒命了。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劉邦和樊噲,算得上是發小了,後來改成了連襟,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

劉邦要殺樊噲的時候,正值他們另一個發小燕王盧綰叛亂,樊噲實際上是帶兵出去的。



但劉邦顧不得這麼多,因為他覺得自己時日無多,怕自己百年之後,樊噲成為呂氏外戚的最大助力,禍亂他劉氏江山。

這是一個悲劇,三個一起玩到大的兒時夥伴,前方刀兵相見,後方暗藏殺機。

樊噲應該算是劉邦的恩人了,歷史記載中至少救過劉邦兩次。


第一次是劉邦入了咸陽,看到皇后裡的美人佳麗,就想逗留在宮中享受,這時樊噲直言:你是要在這裡享受呢還是要繼續征服天下?秦國滅亡,不就是因為這奢靡的生活嗎?

劉邦被樊噲一番話驚醒,不過還是逗留了幾日才離開咸陽,但樊噲的格局比自己大,劉邦深深地記住了這一點。

第二次是鴻門宴,樊噲不僅在宴席上解圍,在劉邦尿遁準備逃跑的時候問樊噲,要不要告辭一下再走?樊噲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然後劉邦幡然醒悟,逃離了項羽大營。

所以樊噲並非大家印象中的莽夫,他在關鍵時刻有著比劉邦更冷靜的頭腦。

這也許也是劉邦臨死前要帶走樊噲的原因吧,他怕留著樊噲,這冷靜的頭腦被他人所用。


但好在有陳平,怕得罪了呂氏家族,前線的樊噲沒有被當場處決,而是押解到京城,此時的劉邦已經駕崩,自然樊噲被呂后保全下來,樊噲得以善終。劉邦還是看錯了樊噲,他最終也沒有做呂氏家族的爪牙,終其一生都沒有做對劉氏皇族不利的事情。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漢朝是我國曆史上自秦朝以後第一個大統一的帝國,也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最為強大的地區之一,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更是做出了極大貢獻、開創了文景之治。劉邦在秦末大亂的時候,帶領軍隊在楚漢之爭中獲得勝利,劉邦軍事能力出眾,為人心機、奸詐狡猾,鴻門宴全身而退、韓信真假齊王之事,都能體現出劉邦作為一國之主的特殊性。

劉邦在臨死前,特意密詔大臣指派殺死樊噲之事。樊噲作為漢朝的左丞相,皇后呂雉的妹夫,漢朝廷軍力最強的大將軍,劉邦臨終前一定要殺死樊噲,這是為何?

曾有後世評價劉邦的此舉做法十分糊塗,竟將保衛漢朝的大將軍殺死,然而以狡猾著稱的劉邦,怎可犯如此低級錯誤。劉邦去世前曾交代了很多後事,比如曹參作為下一個丞相、陳平作為下下任丞相,這些都是他為漢朝天下精心策劃的計劃,殺害樊噲也是他精心的安排。劉邦在世時最寵愛的妃子是戚夫人,最喜愛的皇子也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甚至一度想讓劉如意替代劉盈的太子之位。恰巧是這種寵愛導致皇后呂雉與戚夫人向來不和,然而在他臨終之際他卻聽聞樊噲聯合呂雉要將戚夫人母子殺害。劉邦在世前重點保護戚夫人母子,在他死後自然也要給戚夫人母子一條安全的道路,所以將樊噲殺害是他反覆思考後萬全的辦法,少了樊噲的助力、呂雉的權力自然會減少。

劉邦將樊噲處死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同時也是為了守住劉氏一族打下的天下。隨著劉邦的年歲漸漸變高,已經沒有能力掌管朝廷的要事,太子劉盈的年紀尚小,這樣一來朝廷中的權力自然落到了呂雉的手中,時日一久這天下遲早會落在呂氏一族的手中。劉邦此時很多朝廷要事都要依賴於呂雉,一旦沒了呂雉的控制朝廷自然會發生動亂,所以減呂雉身邊的勢力才是萬全之計。樊噲不僅僅是當今皇后的妹夫,同時也是漢朝廷軍力最強的將軍,他手中掌握的兵力足以幫助呂雉發起動亂。這樣一來將呂雉身邊最信任的勢力樊噲殺害,自然能保全劉邦想要保護的天下雨戚夫人母子,所以無論從每一個角度來說劉邦殺害樊噲都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然而劉邦的此種計謀並未成功,他指派的官員面對劉邦即將去世、呂雉掌權的局面,沒有膽量將樊噲殺死,而是準備將樊噲帶至劉邦面前,然而劉邦在樊噲回京的路上就去世了,樊噲免於一死。最終劉邦去世後,戚夫人母子慘死,呂雉一族果然發動了叛亂,所以從長遠上來看,劉邦的此種做法是明智之舉。


歷史雲頂


想要了解劉邦為什麼想要殺樊噲,就必須瞭解劉邦晚年的所想:

立劉如意,廢太子劉盈,這是劉邦最大的心願。

但劉邦的這個心願,在蕭何、張良、樊噲、呂澤、呂后、叔孫通、四皓等強力反對下難以實現。甚至就連派遣太子劉盈替代生病的自己去攻打英布,也被大臣們以劉盈不知兵無威望為名,強要劉邦抱病出徵。

劉邦因為廢太子不得而作歌一首: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歌的意思:鴻鵠高飛,羽翼已成,雖然我有弓箭在手,但能奈它何!


劉邦死前對自己兒子的安排:

長子劉肥,齊王;次子太子劉盈,漢惠帝;三子劉如意,趙王;四子劉桓,代王;五子,劉恢,梁王;六子劉友,淮陽王;七子劉長,淮南王;八子劉建,燕王;弟弟劉交,楚王;侄子劉濞,吳王。

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劉邦設置了9個劉氏王,又進行白馬盟誓,都是為了在自己死後制約呂后的措施。但劉邦最大的錯誤是:對於自小長大的盧綰,沒有在自己病死前赦免,讓盧綰繼續任燕王。否則盧綰,呂后就算能殺劉如意,也不敢臨朝稱制。

外有劉姓9王,還有盧綰可以藉助匈奴,內有非劉氏不王的盟誓,呂后的壓力會非常大。


樊噲是並非一個有勇無謀之人

我們受到鴻門宴中樊噲中的行為所影響,基本上都認為樊噲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鴻門宴上的樊噲,是拿命去博,並日常正常行為。

下面的事情都能說明樊噲是一個有謀略的人:

1、第一個阻止劉邦入住秦宮的人

《高祖本紀》

“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留侯列傳》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史記集解》徐廣提供的第二個版本:

““一本‘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將欲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噲曰:“今臣從入秦宮,所觀宮室帷帳珠玉重寶鍾鼓之飾,奇物不可勝極,入其後宮,美人婦女以千數,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原沛公急還霸上,無留宮中。”沛公不聽’。”

2、鴻門宴的急計,轉移項羽的注意力

《樊噲列傳》:

“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項羽默然。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既出,沛公留車騎,獨騎一馬,與樊噲等四人步從,從間道山下歸走霸上軍,而使張良謝項羽。項羽亦因遂已,無誅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噲餎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

3、直闖劉邦寢宮,以趙高事責備劉邦。

《樊噲列傳》:

“先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這件事情,雖然樊噲是一心為劉邦著想,但也讓劉邦對樊噲提防——他劉邦還活著,樊噲就敢帶著大臣衝入寢宮,劉邦若死了,還有誰能壓制樊噲!

劉邦要殺樊噲的原因

1、樊噲戰功高,殺樊噲以削弱呂后勢力。樊噲、盧綰都是和劉邦從小長大的。雖然樊噲和劉邦的關係,沒有盧綰那麼好。但樊噲勝在戰功比盧綰高。盧綰不反,漢惠帝時呂后即便有樊噲的支持,但外面的諸侯王有盧綰在,加上劉邦所封的幾個劉氏王,足以平衡呂后的勢力。呂后也難以專橫獨斷。

2、為漢惠帝清除強臣威脅。樊噲在劉邦生病時,不顧劉邦詔令,帶著大臣強行闖入寢宮。樊噲既是漢惠帝的叔父(劉邦輩),又是漢惠帝的姨父(呂后妹夫)。這樣雙重身份的樊噲,會不會讓自己成為第二個獨攬大權的趙高,而讓漢惠帝變成秦二世呢?

劉邦即便不喜歡漢惠帝劉盈,但為劉氏江山計,必殺樊噲,清楚日後隱患。

3、直接原因:殺樊噲,存劉如意。《樊噲列傳》: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若非陳平、周勃這兩個兩面派,樊噲當時就人頭落地。呂后失去了樊噲這個戰功赫赫的大臣支持,就不敢過於胡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公元前195年,臥病在床的劉邦給周勃和陳平兩人下了一道死命令,到達樊噲營,見人就殺,取首覆命。

誰知,在半路上素以奸滑著稱的陳平便和老實厚道的周勃商議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不殺樊噲,由陳平押送,聽憑劉邦處置。周勃留下統領軍隊。

押運樊噲的返回途中,劉邦病死。陳平扔下隊伍獨自返回長安,一番辯解後,獲得呂后諒解。當裝著樊噲的囚車到達長安,樊噲立刻被釋放,領兵在外的周勃也沒有得到懲罰,此事就這麼平平淡淡的結束了。

以知人善任見長的劉邦為什麼會下達一個可能得不到結果的命令?難道他不瞭解陳平的為人嗎?他為什麼不派遣樊噲軍營附近的藩王出手?

劉邦在對陣魏王豹時,與“兵仙”韓信相繼說出了同樣的一番話。

漢王問食其:"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當韓信!騎將誰也?"曰:"馮敬。"曰:"是秦將馮無擇子也,雖賢,不能當灌嬰。""步卒將誰也?"曰:"項佗。"曰:"不能當曹參。吾無患矣!"韓信亦問酈生:"魏得無用周叔為大將乎?"酈生曰:"柏直也。"信曰:"豎子耳。"遂進兵。

從此話內容可以看出,劉邦在對陣時,早已將對方的將領和謀士的性格和才能瞭解的相當徹底。

所以,一直跟隨在劉邦身邊的周勃、陳平、樊噲包括呂后及太子劉盈,劉邦也是相當瞭解。

在公元前196年,劉邦在見到侍奉在太子劉盈身邊的“商山四皓”後,認為太子劉盈的勢力已成,呂后位置不可動搖,遂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鑑於戚姬以往的做法和劉邦自己在此事表現出的冷酷和決絕,劉邦為了保護戚姬母子,做了兩手準備。

一、遣送戚姬母子就國,遠離呂后。

二、任命與呂后有恩的周昌為趙國的相國,保護戚姬母子。

那麼此事如果完全按照劉邦預先設定的計劃的話,就只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戚姬母子成功存活下來。

那麼必然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

即,戚姬母子的存活,對於一位已經掌控大權的呂后意味著什麼?心中的仇恨會積攢到何種程度?這股滿腔仇恨會移向何方?如何進行有效的消除?

更大的問題是,劉邦是不是該動手將呂后殺掉?殺掉呂后之後,柔弱的劉盈怎麼辦?大漢帝國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

所以,問題依然沒有被解決,而呂后又不能殺,那麼相應的有些軍權的呂氏兄弟也不能殺。一是沒有藉口,二是呂后也會報復。

應該怎麼做?

朝政的關鍵在於平衡。

當時的朝堂中主要存在有四種勢力。

第一,功勳勢力。(以周勃陳平灌嬰樊噲為主)

第二,外戚勢力。(以呂后及呂氏子弟為首)

第三,剛剛有些規模的文官勢力。(以王陵叔孫通為代表)

第四,各地的劉氏藩王和異姓王。(以劉肥為大)

當然,還有一個核心的存在,即太子劉盈。雖然他是重中之重,可是過於軟弱,不“類我”,只有倚仗呂氏外戚。

那麼外戚勢力會積聚膨脹,會使得第三第四以及第一種勢力的減弱,甚至會倒向外戚勢力。劉姓王朝也隨時有可能會斷送。

如果在其中種下一個仇恨的種子,那麼雙方不能相融,劉盈處在核心,就會安穩許多。

至於這顆種子究竟如何種下。這取決於,能夠引起雙方的關注,但又不能嚴重危及各方的根本利益。

也就是說,第三第四種勢力可以排除在外。(第四種勢力的出現本就是為了鞏固帝國的穩定。)

而能讓剩餘兩方勢力進入矛盾的方法,莫過於引起紛爭。

這個紛爭的“源頭”只有一個人最為合適,即樊噲。

無論奸滑似鬼的陳平和忠厚老實的周勃殺不殺樊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和猜忌已經在雙方心中種下。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聽到有人告發樊噲,劉邦立即“用陳平謀,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殺樊噲。

在陳平獨自奔赴長安,於呂后面前表忠心後,呂后“乃以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後(諸)呂饞,乃不得行。”

至於戚姬母子,劉邦其實還做了第三個安排。

周昌之所以成為趙王劉如意的丞相,是由符璽御史趙堯舉薦的。周昌在呂后謀害戚姬母子時,盡力阻攔,但礙於人微言輕以及呂后的不放棄,致使功敗垂成。

舉薦周昌的趙堯,因為了解劉邦的心意,被火速提拔為御使大夫。事後證明,趙堯根基薄弱,也是未能阻止呂后的一再出手。


唐代丹藥


樊噲,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官拜大將軍、左丞相,他跟隨劉邦的時間很早,在劉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立下很多戰功,同時他對劉邦非常的忠心,也是劉邦賬下的一員猛將,而樊噲的夫人是呂雉之妹,因此樊噲和劉邦呂雉還是親戚關係,樊噲後因功被封為舞陽侯,樊噲後來在漢惠帝劉盈時期去世,諡號為武侯。


其實劉邦在後來病重之時還要殺了樊噲,那劉邦為什麼殺樊噲呢?

其實就是因為樊為呂雉的妹夫,因為當時呂雉有干政的情況,而樊噲又是手握重兵的將軍,劉邦本來就對呂雉干政有所不滿,更加擔心他去世後,樊噲會和呂雉聯手,那時將會給大漢江山帶來危害,所以劉邦才要殺樊噲。

當時劉邦雖然平定英布反叛,但他自己也病重了,而那時和他關係非常好、他最信任的燕王盧綰又反叛,劉邦大怒之下就讓樊噲去帶軍隊征討盧綰。

而樊噲帶兵離開後,就有人向劉邦進言,說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將來手握重兵的樊噲要和呂后聯手圖謀不軌的話,那將是很危險的,又勸劉邦要早做防備。


呂后在劉邦生前已經開始干政,劉邦本對呂后干政多有不滿,只不過因為呂后曾為劉邦受了不少苦的原因,劉邦出於感動愧疚之心才沒有表現出來,這時又聽說呂后和樊噲串通,他為了防患於未然,所以決定殺了樊噲,用周勃代替樊噲。

因此劉邦就讓陳平和周勃前去樊噲那裡,儘快把樊噲殺了,並且還是檢驗人頭。

陳平是個聰明之人,他知道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劉邦之前也很信任樊噲,只不過是因為呂后的原因劉邦才要殺樊噲。然而樊噲又是呂后的妹夫,呂后又在干政,最主要的是劉邦當時已經病重。

如果真的殺了樊噲,而劉邦又後悔殺樊噲了,那陳平和周勃就肯定會被處罰。同時呂后也會在劉邦面前說些陳平周勃的是非,到時陳平周勃還是會受到懲罰。若劉邦病重而亡,劉盈登基為帝,那呂雉就是皇太后,手握大權,肯定更不會放過他們的。

所以陳平和周勃那時只是抓住樊噲而沒有殺,而是把樊噲押送到京城,讓劉邦自己處置,但走到半路時,陳平就聽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知道朝中這時一定是呂后主事,幸虧他沒有殺了樊噲。



呂后和她的妹妹知道樊噲沒死的消息,這才放心,陳平此舉不僅是救了樊噲,也是救了他自己。


中孚鑑


首先根據這個問題先給出答案:劉邦要殺樊噲的原因就是因為劉邦快要死了,而樊噲還是壯年又握有兵權,又娶了呂后的親妹妹,害怕在他死後樊噲會幫助呂后亂政,所以要在死之前殺掉樊噲。從後面的歷史記載來看,劉邦的做法還是很正確的,雖然樊噲沒有直接的幫助呂后,但是他的妻子卻藉助樊噲的勢力幫助了呂氏亂政。

劉邦自建立漢朝當皇帝以後,除了幹掉異姓王之外,還真的沒有殺死幾個開國功臣,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終,可見劉邦並不是一個猜忌心很重而濫殺的皇帝。

樊噲和劉邦的關係可以說是很親密的,拋卻親戚關係,就個人關係來講,樊噲從劉邦開始起事的時候就跟隨劉邦。由於樊噲作戰勇猛,一直都是劉邦手下的頭號黃金打手,就拿鴻門宴來說,劉邦赴宴只帶了張良和樊噲,可見劉邦對樊噲是十分信任的。

到了劉邦病危的時候,盧綰謀反,劉邦就讓樊噲帶兵去攻打盧綰,這個時候劉邦對樊噲還是很信任的,讓他獨自帶兵在外。但是這個時候有人給劉邦告密說樊噲跟呂后有勾結,等你死了以後樊噲會對付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劉邦對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那是相當的喜愛,可以說都是偏袒了,曾經不止一次的想要立趙王如意為太子,但是大臣們的反對才沒有成功,可見劉邦是多麼的在乎這個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當聽到自己最信任的大將竟然密謀在自己死後要去對付自己最喜歡的人,能不生氣麼?就下令讓陳平和周勃去捉拿樊噲,而且是當場殺死,把人頭帶回來就行了。

這也就是樊噲命大,這個陳平因為畏懼呂后,沒有當場殺死樊噲,要把人帶回去。在帶回去的途中劉邦就死了,所以回來後,呂后赦免了樊噲,讓他得了善終。

總體來說,劉邦要殺樊噲只不過是聽信小人讒言,再加上害怕樊噲和呂后勾結要對付自己最喜歡的人,所以不顧昔日情誼,下令要殺死樊噲。


歷史野趣


劉邦為何要殺鴻門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噲?樊噲不僅是劉邦的左膀右臂,還是之前一起喝酒吃肉的好朋友,除了這些,樊噲還娶了呂雉的妹妹為妻,可謂是真正的皇親國戚。從呂雉這說劉邦還得叫樊噲一聲妹夫,樊噲集團和呂后集團關係緊密,劉邦最反感的就是外戚干涉政治,特別是劉邦到了晚年之後更是多疑。樊噲曾經想要殺死戚夫人,這讓劉邦很不滿,並且晚年的呂后和劉邦關係並不好,殺掉樊噲還可以以此威懾呂后,另一方面還可以除掉呂后的左膀右臂,用來確保劉家的皇權穩固,之後樊噲也是死裡逃生躲過一劫,但他覺得自己沒有了主公,最後抑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