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玩社群,我給你五個能“保命”的建議

作者丨 連傑


01

眼下很多店計劃搞微信群營銷,就是在門店零售的基礎上增加群零售。但是,店加群絕不是簡單的把自己店裡的貨放到自己的顧客群裡賣!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樣做能規模化成功的,失敗的案例倒是不勝枚舉。如下:

1)飯店搞的群,顧客對進群很抵制,進了也沒什麼值得做的事情,幾天就沉底了。

2)小百貨店搞的群,跟飯店的群一樣。他們的共同問題是顧客光顧的頻度太低了。

3)超市搞的群,顧客願意進群,也願意在群裡看商品。但是讓顧客到店提貨,顧客沒時間,給顧客送家裡去,顧客嫌配送費貴。

4)便利店搞的群,顧客願意進群,但是進群后找不到可買的東西。

這樣的處於休眠狀態的群,大量存在。

想把店群搞好,使其具備出貨的能力,必須從成本、從顧客價值上做好安排。筆者認為有

五個要、五個不要

關於貨:1、要賣期貨,不要賣現貨;2、要商品結構、不(只)要商品。

關於人:3、要把群當店,不要把群當渠道。

關於交付:4、要自提,不要上門。

關於激勵:5、佣金要低,不要高。


02

我們逐一說。

▲首先是“要賣期貨,不要賣現貨”。

線上生意的優點是可以賣自己沒有的東西,賣了以後再進貨。目前做的好的店群,都是先在群裡接受預定,把顧客的錢收了,然後拿著現金進貨。進貨價比賒貨賣一般能便宜15%。利潤空間就出來了。

▲第二是“要商品結構、不(只)要商品”。

商品結構是滿足顧客特定場景下一站式購物需求的商品組合。比如我要速度解決午餐,需要一個麵包、一個茶葉蛋、一瓶礦泉水。如果一個店裡這三樣東西都有,那這個店的商品結構就是能滿足我的。

顧客經常需要的商品結構有三種:

1、即時性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即吃即用的需求,產品多用小包裝,要離用戶很近。構成了便利店零售場景。這些商品用戶要的很急,不適宜在線上銷售。小罐可樂就屬於這個商品範疇。

2、短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周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米麵糧油、家清日化等。構成了超市零售場景。這些商品用戶要的不急,次日送達完全可以。所以我覺得超市用很高的成本搞29分鐘送達是沒有意義的。但這部分商品體積大、貨值低,如果用包裹配送的話,成本太高。所以阿里京東做不了。

3、長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月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衣服包包化妝品3C之類,在線下構成了百貨店的商品結構。線上就是京東聯合阿里。

顧客形成這三種購買習慣,是對金錢和時間成本反覆計算、反覆用腳投票的結果。是當下的社會條件、經濟發展條件決定的。

這三種之外的商品結構,有很多巨頭在嘗試,比如阿里、京東、永輝等,但尚未形成可供行業參考的模式。

商品結構決定了流量成本。

大家都知道好市多在上海一開店,很多人去排隊。並不是因為好市多的廣告做的好,而是因為好市多的商品結構好。能夠滿足家庭消費一站式採購的需求、便宜。所以主動去的顧客就多,主動流量大,流量成本自然低。

團購公司要給團長分十個點才能賣貨,原因就是他們的SKU太少了,還沒有商品結構可言。流量成本就必然高。

講這麼一大段,結論就一句話:店群要參照線下超市建設短計劃消費商品結構;同時與阿里、京東合作,直接分銷他們商品,以此建設長計劃消費商品結構。

由於訂單兔已經跟京東做了打通,訂單兔的用戶自然可以分銷京東的商品。幫阿里、京東做分銷,是一個有群就能做,也沒有風險的業務。需要提示的是,這個業務的商品交付由阿里京東用快遞完成。

▲第三是“要把群當店看,不要把群當渠道看”。

渠道是啥意思,就是能出貨就供貨,不能出貨就放棄不供了。店是啥意思,就是出了問題要換店長,要整改,不能說關就關。背後的邏輯是你把群裡的顧客當成是別人的顧客,還是自己的顧客。團購公司肯定是把群當渠道的,所以筆者認為團購公司做的不是零售生意,而是供應鏈生意。

要把群當店看,群主的重要性和線下的店長就是一樣的,要認真做好選任去留。

要從一線銷售人員中選拔群主,群主有上班看手機和取得佣金的權利。銷售業績要排名,把好的群主和差的群主區分出來。

線下店長能力再強,也只能管一家店。“線上店長”的好處是同時可以管理很多群,要把表現不好的群主淘汰,把群留給表現好的群主。

▲第四是“要自提、不要上門”

店群裡賣的貨參照線下超市的商品結構,客單價也會逐步靠攏。目前國內大部分超市的客單價在50到100之間。做一次上門配送,10塊錢成本是要的。承擔不起。所以必須讓顧客自提。

對便利店來講,都開在離顧客家很近的地方,甚至顧客回家就順道,所以顧客樂意去自提。

但是顧客家離超市往往都有步行十幾分鐘的距離,往返半個小時,顧客就不願意去了。所以超市就要通過跟有社區空間的異業合作,在社區建設提貨點。合作要找店主,不要找寶媽。店主順便就能幹,還能吸引顧客到店,更划算。

▲第五是“激勵要低、不要高”

銷售佣金給3%足夠。提貨管理費,如果是自己的店,給0.5%就可以了;如果是合作的提貨點,2%左右也足夠。這個不能給的高,給的高了商品結構就不好搞了,毛利能支持高分傭的常規消費品太少。


03

嚴格遵守上述的五個要、五個不要。這個業務就會越來越好。

最後忠告:不要盲區追求線上線下一體化,容易把自己搞成四不像。

關於零售,這幾年各種新概念很多,比如有些人把批發數據偽裝成零售數據騙投資人的錢,被專家稱為“BC一體化”;有些人玩線上傳銷,被專家稱為“顧客渠道化”;有人寫篇公眾號文章掛個下單鏈接,貨根本沒有賣出去幾件,就宣稱“渠道媒體化”的時代到來了。

這些概念離老實開店的人還比較遙遠,沒有破壞力。但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概念,對於想把群做好的實體店,構成了巨大的障礙。

由於群零售業務和線下零售業務的商品結構、成本結構、管理流程差異巨大,現在根本不具備一體化的基礎條件。“線上業務”跟“線上線下融合”是兩個大工程,要一個一個來。先嚴格按照群零售的特點,把貨賣好,再從成本側考慮融合的問題,才是正道。


來源“訂單兔B2B”(ID: huoyuanduoduo),作者系訂單兔創始人連傑,訂單兔是專門服務實體店做線上拼團的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