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死後,為什麼權力不交給司馬昭卻給了司馬師?

阿斌的生活VLOG


有時候古人和古董是一個道理,古董要值錢關鍵得有故事,秦始皇穿過的草鞋如果能保存到現在,比一卡車香奈兒還要值錢。古人要出名也要有故事,比如說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每一個都有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故事做支撐。

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是一個道理,曹魏廢帝高貴鄉公估計也沒想到他的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司馬昭打了副金字招牌,讓司馬昭成為晉之後最有名的亂臣賊子,雖然是惡名,但確實是出名。


司馬師是誰,好多人都不知道,實際上司馬昭在司馬師活著的時候就是一個“受氣包”,在司馬師面前就是一個“乖寶寶”。

司馬師在魏晉革命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司馬懿的嫡長子,如果不是司馬師早死無後,皇位根本就輪不到司馬昭一系來做。


奠定司馬氏地位的高平陵之變,當時任中護軍,掌管軍官選拔任用的司馬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他暗中籠絡的三千死士是司馬氏在政變中最大的支撐力量。連司馬師的父親司馬懿都讚歎:“沒想到我這個兒子這麼有出息。”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司馬懿:此子竟可也。

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是毫無疑問的第一繼承人,掌權後為了震懾曹魏老臣,增加自己功業威望,司馬師興師伐吳,結果大敗,想露臉,結果漏了屁股出來。事後,司馬師雖然自我檢討過,但是真正挨板子,背黑鍋的還是司馬昭。



所以,在司馬師活著的時候,司馬昭根本就沒有機會繼承司馬懿的位置,後來司馬師在南征淮南時因病去世。司馬昭也不是司馬氏公認的繼承人,只是由於司馬師無子,後來過繼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當時司馬攸年紀尚小,而司馬家威望最高的司馬孚(司馬懿之弟,司馬師,司馬昭之叔父)又一意要做曹魏的純臣,司馬昭才在軍中繼承司馬師的權利。


醉美木瀆


司馬懿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他也沒有把權力移交給任何人。而是他死後,他的長子司馬師在司馬家族的支持下,以撫軍大將軍的身份執掌曹魏,順勢繼承了司馬懿的政治遺產,接過了司馬懿的權力。為什麼司馬懿死後,是司馬師接過他的權力,而不是司馬昭。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可展開敘述。

先來說說司馬懿的身後事,再來說為什麼是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政治遺產。

司馬懿生前並未把權力移交給任何人

曹魏正始10年,蟄伏了好幾年的顧命大臣司馬懿,在元老勳臣的支持下,突然發動政變,擒殺了之前一直對他進行多番打壓和排擠的顧命大臣曹爽。

司馬懿擒殺了曹爽之後,奪取了曹魏的執政權。在曹魏歷仕四朝、屢立戰功的重臣司馬懿,化身為權臣司馬懿,逐漸架空了曹魏,開始往謀朝篡位方向發展。司馬懿在掌握了中樞以後,在曹魏朝堂安插自己的親信和族人,步步為營進行篡權。

司馬懿執政三年後去世,司馬懿雖然做了一些謀篡的事情,但司馬家族並未完全掌控曹魏,司馬懿既沒有封公,也沒有封王,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去世時自然無法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否則,就是公然謀逆。司馬懿即便是篡權,也不可搞得這麼明顯,他作為曹魏的四朝元老,多少要顧及一下的自己的身份。

及宣帝薨,議者鹹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撫軍大將軍輔政。-《晉書·景帝紀》

根據《晉書》的記載,司馬懿臨死前,沒有進行任何政治安排,他也沒法進行類似安排。於是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推舉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繼承人,威逼朝廷任命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效仿伊尹之事輔政。

由此可見,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力,不是司馬懿的安排。而是他死後,司馬家族為了繼續掌控曹魏,推舉司馬師上位,繼承了司馬懿的政治遺產。

那麼司馬家族為什麼推舉司馬師,而不是其他人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

司馬懿開啟了司馬家族篡魏立晉的第一步,初步奠定了西晉政權的基礎。司馬懿對司馬家族的貢獻,自然是最大的。能繼承他政治遺產的人,必須是和司馬懿有血緣關係的人,所以司馬懿的兄弟和兒子理論上都可以。但和司馬懿血緣關係最近的,是當然是他的兒子,自然優先考慮司馬懿的幾個兒子。

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司馬懿的嫡長子當然是最最優先的。司馬師是司馬懿的正妻宣穆皇后張春華所生,還是長子。他的繼承權自然是最高的。

司馬師以司馬懿嫡長子的身份,在司馬家族的推舉下,接過了司馬懿的衣缽,執掌曹魏,繼續了司馬家族謀朝篡位之路。

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中立下大功

作為曹魏後期影響最大的政治事件,也是決定司馬家族命運轉折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中,發揮過關鍵作用,為司馬家族立下大功。

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師和叔父司馬孚,攻佔司馬門,這也是關係到高平陵之變的關鍵之一。司馬門是聯絡宮廷內外的主要通道,一旦司馬門被控制,可以有效切斷宮內和宮外的關係。因此司馬門在高平陵之變中,至關重要。司馬門是保衛都城、拱衛天子最重要的軍事據點,也是守備宮廷最關鍵的門戶。

司馬師曹魏是禁軍的重要將領-中護軍,他在禁軍中擁有一定的根基,而他還曾陰養死士三千,是率軍攻取由禁軍掌握的司馬門的最佳軍事人選。而司馬孚政治經驗豐富,可以為司馬師提供有力臂助。在司馬孚的配合下,司馬師很快攻佔並控制了司馬門,切斷了宮廷內外聯繫,使得駐紮在宮外的由曹爽所領的部隊,無法與宮廷取得聯繫。在不清楚宮內具體的情況下,曹爽的部隊不敢貿然行事,只能按兵不動。如此一來,高平陵之變也就基本上宣告成功了。

正是由於司馬師完成了對司馬門的控制,才使得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險勝曹爽,完成了對曹氏集團的致命一擊,司馬家族開始掌控曹魏朝政。足見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中的重要性,司馬師對司馬家族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司馬師能力出眾,是當時司馬家族最優秀的人才

司馬師能力出眾、殺伐果決、謀略過人,這一點在高平陵之變中有明顯體現。高平陵之變前,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平時悄無聲息地散在民間,司馬師一聲招呼他們就全部聚攏在司馬師身邊,連司馬懿都覺得很神奇。

高平陵之變的前一晚,司馬懿派人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昭知道後,顯得非常不自然,坐臥不安。而司馬師知道後,就顯得非常淡定,正常睡覺休息,可見司馬師的心理素質之佳。

第二天清晨,司馬師領兵圍攻司馬門之前,正在集結部隊,當時部隊一片肅靜、整齊有序。司馬懿看到後,大為讚賞。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晉書·景帝紀》

從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前夕的表現來看,司馬師絕對是司馬家族內部的頂級人才。事實也是如此,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就成了司馬家族最優秀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司馬家族推薦司馬師掌權的關鍵原因。

司馬師在掌權後的表現,依舊讓人刮目相看。特別是在加強內政方面,司馬師的手段顯得非常高明。

首先,司馬師吸取了曹爽敗亡的教訓,不輕易改革舊制,維護曹魏官僚特別是士族的權益,爭取以士族門閥為代表的官僚階層的支持,為鞏固權力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其次,司馬師刻意加強和郭太后的聯繫,希望藉助郭太后的權威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為了拉攏郭太后,司馬師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郭太后的堂弟。企圖以聯姻的方式來鞏固雙方之間的利益聯盟。

再次,司馬師執政時,和外寬內忌的司馬懿不同,他更注重以威嚴的法紀來塑造自己的“嚴毅”形象。司馬師執政之初,就以嚴明嚴正的風格治理曹魏,使得曹魏很快出現了“四海傾注,朝野肅然”的政治氣氛。

從這些表現來看,司馬師不僅是當時司馬家族最優先的人才,也是曹魏後期國內最優先的人才。司馬家族當然要推舉司馬師了。

就對魏晉嬗代的貢獻而言,司馬家族推舉司馬師接過司馬懿的權力的這個選擇,是最有眼光的選擇

司馬師執政時期,大力推動魏晉嬗代,繼續朝著改朝換代的方向大步邁進。司馬師執掌曹魏雖然只有五年的時間,但對司馬家族篡魏立晉的進程而言,意義非凡。因為司馬師執政時,奠定了魏晉嬗代的政治基礎。

司馬師謀朝篡位的舉動,引起了一些忠於曹魏的政治勢力的反對。254年,在魏帝曹芳的支持下,中書令李豐聯合光祿大夫張輯、太常夏侯玄等人慾發動政變,推翻司馬師的統治。

但是這場政變還未發動,就被司馬師平定了。李豐行事不密,被司馬師事先偵知了。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先後收捕了政變的重要參與者李豐、張輯、李韜、李冀、夏侯玄、許允等人,隨後把這些人悉數殺害、滅族,無一人漏網。司馬師通過平定這場“難產”的政變,對忠於親近曹魏的政治勢力進行了大清洗,基本上肅清了朝廷中反對司馬家族的勢力。

不久,司馬師又廢掉皇后張氏和皇帝曹芳,迎立曹髦為帝。在平息這場政變的行動的前後,司馬師通過一系列的強力措施,有力地震懾了異己,彰顯了自己的權威。不僅使得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進一步穩固,也使得司馬家族對曹魏的控制基本上非常穩固了。

除了掃清朝廷中反對司馬家族的力量,司馬師還培養了一支忠於和支持司馬家族的力量,這些力量後來成為司馬家族篡魏立晉的關鍵。

司馬師作為貴戚子弟,他的交際圈基本都是社會名流,他年輕的時候就和名士以及功臣子弟常有往來,名士中代表的夏侯玄、山濤,功臣子弟的代表陳泰、賈充、鍾會,都和司馬師關係交好。特別是對功臣子弟的拉攏,是司馬師培植勢力的關鍵一環。在司馬師的勢力圈中,功臣子弟居於核心地位,這些功臣子弟在魏晉嬗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除了這些高幹子弟,司馬師還依託霸府治事的權力,引進人才。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微,但能力出眾的寒門人士,進入自己的勢力圈,為自己效勞。

司馬師的這些策略,一方面使曹魏政權的基本盤-功臣子弟遭司馬家族蠶食殆盡,另一方面,又使新的精英才俊投身司馬家族的門下。司馬師的大將軍府邸,逐漸成為曹魏的政治中心,使得魏晉嬗代之勢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結語

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政治遺產,接過司馬懿的權力,不是司馬懿的安排,而是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推舉司馬師上位的結果。無論從各個方面看,如嫡長子身份、才華才幹、功績貢獻等等,司馬家族推舉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力,都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司馬師執政事情,完成了司馬家族篡魏立晉的關鍵步驟。


袁衛宇


歷史上的司馬昭,遠比司馬師出名,除了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這句俗語講的大概就是弒魏帝曹髦,徹底控制了曹魏政權,掌權期間派鄧艾滅蜀。

兩兄弟實力相當,再則中國自古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聰明的司馬懿怎會不知?所以司馬師是唯一的繼承人!司馬懿選定司馬師作為接班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若論軍政能力及歷史地位,司馬昭是遠遠不及司馬師的。

司馬懿一共生了九個兒子。司馬懿要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只與一個人長期密謀,就是司馬師。到了政變前的那一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了司馬昭,那時的司馬師聽後就跟沒什麼事似的。而司馬昭聽後卻嚇得一夜沒睡著,一身冷汗,緊張兮兮,坐臥不寧。司馬懿由此認定大兒子司馬師更有大將氣度。

司馬懿去世後,因高平陵政變留下的惡劣影響,實際上司馬家執掌的政權非常不穩。司馬師被任命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成為第一權臣。

司馬師一步步對曹魏政權中央和地方的司馬家族反對派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平定了淮南地區一系列叛亂,穩定了與蜀漢、孫吳的戰線。加強了對內部的控制,先後廢掉皇后張氏和齊王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震懾朝野,反對力量頓時鴉雀無聲。

更重要的是,司馬師完成了對曹魏元老力量第二代子弟,即紅二代的思想改造,把他們緊密團結在司馬家族的周圍,司馬氏的“大晉夢”成為新興權貴的共同夢想,在事實上奠定了魏晉禪代的政治基礎。

可惜在平定淮南文欽叛亂,文鴦帶兵深夜攻擊司馬師,當時司馬師正患眼疾,情況危急之下,眼珠崩出眼眶,公元255年,司馬師死於許昌。由於沒有兒子,臨死前,他將權力移交給了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

歷史上司馬師是有一兒,名叫司馬攸,但其實司馬攸也是司馬昭的親兒子,當初因司馬師膝下無子,司馬懿做主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但在古代,一旦過繼給別家成為別人的嗣子,就和本家沒有宗法上的關係了。儘管司馬攸是司馬昭血緣上的兒子,但是宗法上只能是他侄子。

司馬昭接替哥哥任大將軍後,對外西滅蜀國,南征東吳,基本蕩定天下,對內,幹掉曹髦,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只不過是順手摘掉早已經熟透了的果子而已。司馬師是一個優秀的權謀家,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個將國家利益、革命大業看得高於一切的負責任的領導人,一個亂世中的英雄。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成天下之大功的司馬師,沒有來得及享天下之大位,只活了48歲。

司馬昭執政後,因與哥哥感情深厚,一度要立司馬師之子為世子,後來大臣勸諫,考慮到政權穩定,才改立司馬炎。

後來,開創晉朝的晉武帝司馬炎追諡司馬師為景皇帝,算是對司馬師一生功業的最好緬懷和評價。從分久必合的歷史大趨勢看,由三國分裂到晉朝統一,是歷史的大潮流。司馬師正是順應了這個潮流,推動了歷史進步,最終為此獻出生命。這也是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吧。



科學雜貨鋪v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這是高貴鄉公曹髦(魏帝)親自討伐司馬昭時所說的話,司馬昭當時已經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政局。在司馬氏掌控曹魏的過程中,司馬師功不可沒。要是比才能手段狠辣,司馬昭肯定比不上司馬師,司馬師的才能要比司馬昭高出一截的(有人稱他文比司馬懿,武比司馬昭)。(司馬師劇照)

司馬懿為什麼優先選擇司馬師?

一、宗法制度的原因。嫡長子繼承製是自西周以來基本的宗法制度,在曹魏時期的司馬懿也免不了俗的,優先培養對象就是自己正妻所生的嫡長子司馬師了,司馬昭是老二處於輔助的位置。(長子繼承製圖)

如果嫡長子在政治軍事上沒有才能,司馬懿肯定會選擇自己適合的後代繼承他的政治事業的,從司馬懿培養的後代發展來看,司馬師文武兼備,心狠手辣,足以繼承司馬懿的衣缽。而司馬昭只注重在軍事上的培養,不像司馬師文武兼備,兄弟兩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二、司馬師果斷殺妻。年輕的司馬師娶了夏侯徽為妻子,夏侯徽是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親舅舅是曹真,這段婚姻明顯是一場政治婚姻,曹魏希望通過聯姻控制司馬懿家族。夏侯徽和司馬師共生了五個女兒,夫妻感情不錯,不過也讓她發現了司馬師的不臣之心,司馬師為了不讓夏侯徽將這樣的消息提供給曹魏當權者,趁著疫病流行的當口,毒殺了年僅24歲的夏侯徽,謊稱是得疫病而亡。(夏侯徽劇照)

三、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豢養了大批死士,以防不測。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主要的武裝是司馬師豢養的3000死士(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整個執行者也是司馬師,司馬昭始終處於輔助的地位,在政變成功後,司馬師的功勞排在第一位。根據史書記載,當司馬懿決定發動政變時,叫來了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司馬師談定自若,而司馬昭整夜睡不著覺,非常焦慮。這從側面可以看出,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全盤計劃司馬昭是沒有全部掌握的,真正掌握全局的是司馬懿和司馬師,而且司馬師是最重要的執行者,親兄弟也是有先有後的。(司馬昭劇照)

在司馬懿眼中,司馬師才能明顯要比司馬昭高出一截的,因此優先選擇了嫡長子司馬師。

司馬懿的選擇是否正確?

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師獲封大將軍,掌控曹魏軍政大權。剛剛登上權利高峰的司馬師急於建立軍功,於252年進攻吳國的東興,東興之戰卻被吳國諸葛恪擊敗,當朝臣準備處罰戰敗的將軍們時,司馬師將全部責任承擔起來,將領們只是對調和待遇稍稍有變動,司馬師勇於承擔責任,一大批的將軍自然願意追隨他了,戰爭打敗了,司馬師收穫了人心,壞事變成了好事。(司馬懿劇照)

253年,吳國諸葛恪率領20萬大軍進攻合肥新城,司馬師與將領們制定了堅守策略,諸葛恪損兵折將,適當時機司馬師命精銳之師截斷諸葛恪後路,大敗諸葛恪。

司馬師大權獨攬,引起魏帝曹芳的不滿,與夏侯玄(夏侯徽的哥哥)、李豐、張緝(曹芳皇后的父親)等商議廢除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這事怎麼能逃得過司馬師的眼線,三人被夷滅三族,皇后被廢,魏帝曹芳也不久後被廢。

依附曹爽的魏軍將領毌丘儉、文欽在淮南反叛,這應該是司馬懿處置曹爽家族的後遺症,司馬師親自帶軍平了叛亂。

在進行這些政治軍事操作時,司馬昭輔佐自己的哥哥司馬師的。司馬師在平叛過程中,由於受到驚嚇,加上自己的原來就有病,不久病亡,將接班人指定為司馬昭。

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年執政,司馬師將曹魏的敵對政治軍事勢力幾乎拔了了個乾乾淨淨,司馬懿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到司馬昭時曹魏政治局面要好操控多了。

司馬師為啥選擇司馬昭接替?

司馬師和夏侯徽有五個女兒,但是一個兒子也沒有,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為養子。當他病重時,能夠順利接過政治軍事權利的只有自己的弟弟司馬昭了,別無選擇。

司馬昭病重之時非常擔心司馬攸這一支後裔的將來命運,特別交代過司馬炎,司馬炎對自己親弟弟司馬攸也重用,最終司馬攸難免被讒言擊中,憂憤而死。


穿越再現彼岸


司馬懿是曹丕和曹叡的顧命大臣,曹家對其有知遇之恩,可他卻在公元249年1月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軍政大權,位居人臣,一呼百應。

公元251年,司馬懿老死,司馬師繼承父業,獨攬大權,曹芳密謀除去司馬師,但事情敗露曹芳被廢,司馬氏兄弟威望日甚,權勢熏天,司馬師病逝後,司馬昭繼承兄爵位。

  • 司馬懿 劇照

260年5月,高貴鄉公曹髦喊出震鑠古今的心酸之詞“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決,雖死何懼?”,親率百餘御林軍和宦官邁出討伐司馬昭宮門的那一刻,就註定被殺的悲慘結局。

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公元264年,司馬昭逼迫魏元帝封自己為晉王,加九錫大禮。至此,司馬氏家族經歷奪權、廢立、弒君幾件大事後累積了深厚的政治資本,為篡魏自立掃清了一切障礙。

司馬懿死後,為何沒有將權力交給司馬昭,而交給了司馬師呢?

司馬師劇照

具體原因主要有如下五點:

一、司馬懿共有九個兒子,嫡長子繼承製是自西周以來基本的宗法制度,廢長立幼就是取亂之道,聰明的司馬懿怎會犯如此低級錯誤?

二、司馬師無論帶兵打仗、管理政事還是謀略都首屈一指,才能遠勝司馬昭,只是司馬師比較低調,又英年早逝,而不為人知。

三、司馬師殺戮果斷,頗有司馬懿當年風範,司馬師娶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女夏侯徽為妻,感情深篤並育有5個女兒,既使如此,司馬師擔心嬌妻向曹魏告密自己的不臣之心,直接將24歲的老婆毒殺,此等心狠手辣卻深受司馬懿的讚許。

司馬昭劇照

四、司馬師遇事沉著、冷靜,自有大將風度。高平陵之變前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司馬師和司馬昭兩人,司馬師聽後談定自若、沉思不語,縝密思考全部細節,司馬昭卻神色慌張,汗流浹背。

五、司馬師未雨綢繆,居功至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主要依靠司馬師早年豢養的3000死士,並且在行動過程中,司馬師調度有方,領導有序,司馬懿為此讚歎:“沒想到我這個兒子這麼有出息。”

可見,在司馬懿眼中,司馬師各項才能明顯比司馬昭高出一等,所以選拔了司馬師,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司馬懿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這是高貴鄉公曹髦(魏帝)親自討伐司馬昭時所說的話,司馬昭當時已經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政局。在司馬氏掌控曹魏的過程中,司馬師功不可沒。要是比才能手段狠辣,司馬昭肯定比不上司馬師,司馬師的才能要比司馬昭高出一截的(有人稱他文比司馬懿,武比司馬昭)。(司馬師劇照)

司馬懿為什麼優先選擇司馬師?

一、宗法制度的原因。嫡長子繼承製是自西周以來基本的宗法制度,在曹魏時期的司馬懿也免不了俗的,優先培養對象就是自己正妻所生的嫡長子司馬師了,司馬昭是老二處於輔助的位置。(長子繼承製圖)

如果嫡長子在政治軍事上沒有才能,司馬懿肯定會選擇自己適合的後代繼承他的政治事業的,從司馬懿培養的後代發展來看,司馬師文武兼備,心狠手辣,足以繼承司馬懿的衣缽。而司馬昭只注重在軍事上的培養,不像司馬師文武兼備,兄弟兩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二、司馬師果斷殺妻。年輕的司馬師娶了夏侯徽為妻子,夏侯徽是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親舅舅是曹真,這段婚姻明顯是一場政治婚姻,曹魏希望通過聯姻控制司馬懿家族。夏侯徽和司馬師共生了五個女兒,夫妻感情不錯,不過也讓她發現了司馬師的不臣之心,司馬師為了不讓夏侯徽將這樣的消息提供給曹魏當權者,趁著疫病流行的當口,毒殺了年僅24歲的夏侯徽,謊稱是得疫病而亡。(夏侯徽劇照)

三、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豢養了大批死士,以防不測。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主要的武裝是司馬師豢養的3000死士(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整個執行者也是司馬師,司馬昭始終處於輔助的地位,在政變成功後,司馬師的功勞排在第一位。根據史書記載,當司馬懿決定發動政變時,叫來了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司馬師談定自若,而司馬昭整夜睡不著覺,非常焦慮。這從側面可以看出,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全盤計劃司馬昭是沒有全部掌握的,真正掌握全局的是司馬懿和司馬師,而且司馬師是最重要的執行者,親兄弟也是有先有後的。(司馬昭劇照)

在司馬懿眼中,司馬師才能明顯要比司馬昭高出一截的,因此優先選擇了嫡長子司馬師。

司馬懿的選擇是否正確?

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師獲封大將軍,掌控曹魏軍政大權。剛剛登上權利高峰的司馬師急於建立軍功,於252年進攻吳國的東興,東興之戰卻被吳國諸葛恪擊敗,當朝臣準備處罰戰敗的將軍們時,司馬師將全部責任承擔起來,將領們只是對調和待遇稍稍有變動,司馬師勇於承擔責任,一大批的將軍自然願意追隨他了,戰爭打敗了,司馬師收穫了人心,壞事變成了好事。(司馬懿劇照)

253年,吳國諸葛恪率領20萬大軍進攻合肥新城,司馬師與將領們制定了堅守策略,諸葛恪損兵折將,適當時機司馬師命精銳之師截斷諸葛恪後路,大敗諸葛恪。

司馬師大權獨攬,引起魏帝曹芳的不滿,與夏侯玄(夏侯徽的哥哥)、李豐、張緝(曹芳皇后的父親)等商議廢除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這事怎麼能逃得過司馬師的眼線,三人被夷滅三族,皇后被廢,魏帝曹芳也不久後被廢。

依附曹爽的魏軍將領毌丘儉、文欽在淮南反叛,這應該是司馬懿處置曹爽家族的後遺症,司馬師親自帶軍平了叛亂。

在進行這些政治軍事操作時,司馬昭輔佐自己的哥哥司馬師的。司馬師在平叛過程中,由於受到驚嚇,加上自己的原來就有病,不久病亡,將接班人指定為司馬昭。

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年執政,司馬師將曹魏的敵對政治軍事勢力幾乎拔了了個乾乾淨淨,司馬懿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到司馬昭時曹魏政治局面要好操控多了。

司馬師為啥選擇司馬昭接替?

司馬師和夏侯徽有五個女兒,但是一個兒子也沒有,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為養子。當他病重時,能夠順利接過政治軍事權利的只有自己的弟弟司馬昭了,別無選擇。

司馬昭病重之時非常擔心司馬攸這一支後裔的將來命運,特別交代過司馬炎,司馬炎對自己親弟弟司馬攸也重用,最終司馬攸難免被讒言擊中,憂憤而死。


古今歷史觀文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司馬懿之子,司馬懿在曹丕臨終前和曹真等被指定為輔政大臣,後曹叡臨終時,又指定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後來司馬懿因為受到曹爽的猜忌打壓,不得已而韜光養晦。而後司馬懿抓住機會,在曹爽和曹芳蒲高平陵的時侯,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從而取得權利。從此曹魏的朝政大權就落入了司馬懿的手中,為以後司馬炎以晉代魏、登基為帝奠定了基礎。


後來司馬懿去世,司馬師則成了撫軍大將軍,接掌曹魏的軍政大權,後又升為大將軍。司馬昭是司馬炎的父親,他和司馬懿、司馬師都對晉朝的建立做出了貢獻,司馬昭後來在曹魏也頗的人心,為司馬炎稱帝奠定基礎。

那司馬懿去世後,為什麼權利不交給司馬昭,而交給司馬師呢?

司馬懿把權利交給司馬師不交給司馬昭,因為在古代注重嫡庶長幼之分。司馬師是司馬昭的同母兄長,在這一點上,司馬懿也會優先考慮把權利交給司馬師的。


同時司馬師很有能力,那時司馬昭的能力還沒有展現出來。司馬師沉著堅強,頗有雄才大略。比如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他把機會告訴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昭是擔心的整晚睡不著,而司馬懿卻平靜的如平常一樣。同時他也有很高的軍事才能。比如他曾於新城之戰中打敗過東吳諸葛恪的大軍。

當時司馬氏雖然掌握了曹魏軍政大權,但是還不是很穩固,因為曹魏朝廷中,還是有不少忠於曹氏反對司馬氏的。面對這種局面,司馬懿必須選擇一個優秀的接班人。若能力、氣魄等不足以應付當時的時局,不僅司馬氏會失去權利,而且還會對司馬氏有很大的災難。


這個接班人的人選就是司馬師,因為司馬師比司馬昭更適合。所以司馬懿死後,把權利交給司馬氏而不是司馬昭。

司馬師掌握權利後,他整肅綱紀,頗有功效,然而他畢竟是專權。故而受到魏帝和魏臣的反對,所以魏帝曹芳打算讓夏侯玄等人發動政變,廢了司馬師。但是這個計劃卻被洩露,從而夏侯玄等人被殺,張皇后被廢。

沒多久,因為魏帝對司馬師的猜忌,司馬師於是就廢了魏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然而不管誰為皇帝,司馬師兄弟始終掌握著大權。後來司馬師去師,諡號忠武。


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接掌權利,到司馬炎繼晉王位後,司馬氏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的經營,最終以晉代魏,司馬炎稱帝后,尊司馬師為景帝,廟號世宗。


中孚鑑


在三國的歷史上,老曹、老劉家以及老孫家鬥得不可開交,但萬萬沒有想到本來是三人鬥地主,最後竟然司馬家橫插一腳,變成了四人打麻將,還直接被司馬家給截胡了,老曹家完全就是給司馬家做了嫁衣。後來,司馬懿死後,為何將權力交給了司馬師,而並非我們熟知的司馬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歷史上魏國第四位皇帝曹髦在帶兵誅殺司馬昭的時候,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令司馬昭這個大奸臣的名聲大噪,可以說能夠跟他的先祖曹操媲美。因此,很多人都是認為在司馬懿眾多的兒子中司馬昭最為厲害。那麼,為何在司馬懿死後,沒有將權力交給司馬昭,而是司馬師呢?

實際上,我們都錯了。歷史上真正的司馬師比司馬昭更狠、貢獻更大,理應由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大權。關於此事的具體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一是無論司馬懿立長還是立賢,司馬師都完勝司馬昭。首先,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司馬懿的嫡子,但是司馬師更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按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司馬懿要選司馬師。其次,司馬師還非常優秀,無論帶兵打仗,還是管理政事以及謀略都是佼佼者,他的才能都遠勝司馬昭。只是司馬師比較低調,又英年早逝,而不為人知。



二是司馬師比司馬昭更狠。司馬師早年迎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兩人婚後育有五女。他們的結合雖然是政治聯姻,但是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然而司馬師早就有不臣之心,他擔心暴露,對自己的妻子司馬徽很是顧忌。於是乎,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司馬徽毒殺。由此可見,他的心腸有多毒,這一點跟他老爸司馬懿很像。

三是司馬師比司馬昭的功勞更大。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立下大功,事後被加封封為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在政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知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司馬昭擔心地整晚都睡不著覺,而司馬師卻像沒事人一樣,安然入睡,這就是差別。因此,司馬懿很是看好自己的長子司馬師。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就此接過了司馬懿的大權,執掌魏國軍政大權。隨後,司馬師既要對外抵禦蜀國和東吳的進攻,對內還要平亂,排除異己。後來,由於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他患有眼疾。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馬師痛死於許昌,終年48歲。在司馬師死後,他的弟弟司馬昭接過了大權,完成他們司馬家最後的事業。

總之,在司馬懿死後,將大權交給長子司馬師是實至名歸,明智之舉。只是司馬師太短命,而司馬昭在後世太出名,而讓我們誤以為司馬昭更為優秀,更為適合。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司馬懿知道袁紹父子的結局,也耳聞目睹了曹氏兄弟的血雨腥風,他司馬家族不可走袁曹兩家爭寵之路。因此仲達絕不廢長立幼,家門互殘。


老夥計162720415


因為司馬師能力水平都比司馬昭強。

高平陵之變前,當司馬懿告訴司馬師和司馬昭自己計劃後。司馬昭緊張的一晚睡不著。而司馬師泰然自若。第二天,司馬師指揮若定,已經私養大批武士,令司馬懿稱奇。司馬懿也多跟司馬師單獨商議軍國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