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一生雄才大略,為何沒有留下後代繼承王位?

用戶64359795


自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就取得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兩年後司馬懿去世,作為司馬懿長子的司馬師繼承父親的地位。

司馬師掌權期間,與東吳進行了數場戰役,取得新城之戰的勝利。司馬師戰功滿身,在魏國朝廷的聲望一日高過一日,而曹芳並不甘心做傀儡,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結果被司馬師發覺,參與大臣被滅族,張皇后被廢,曹芳自己也被廢為齊王。

司馬師迎立曹髦為帝后,威勢更上層樓,卻引發了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司馬師親自出馬,平定了這場叛亂,但在平亂過程中,司馬師遭遇襲營,眼部受傷,最終因此身亡,終年四十八歲。

四十八歲的司馬師並非沒有後代,他只是沒有兒子,他和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生了五個女兒,但和第二任妻子吳氏、第三任妻子羊徽瑜以及眾多侍妾都沒有生下孩子。估計司馬師自己也擔心死後沒人繼承,所以把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為自己的兒子。

司馬攸出生於248年,司馬師則去世於255年,這一年司馬攸才8歲,自然不可能繼承司馬師的權勢,畢竟此時司馬家只是權臣,還不是皇室,幼主繼任分分鐘就給人滅了。所以繼承司馬師權位的是司馬昭,司馬昭也是老手,迅速穩定住了局勢,這才有後來的司馬家篡位,不然一家人都得在黃泉路上碰頭。

司馬師的權位由司馬昭繼承,但他的嗣子司馬攸也不能什麼都沒有啊,所以司馬攸就襲封舞陽侯(司馬師並沒有王位),後來被哥哥司馬炎封為齊王。

司馬攸的能力很出眾,也曾一度是司馬昭中意的繼承人,不過司馬昭最終還是決定將晉王之位傳給長子司馬炎,由司馬炎來完成改朝換代的事業。

皇家無情,司馬昭也經常憂慮司馬攸的未來,在臨終前,司馬昭“為武帝敘漢淮南王(劉安)、魏陳思(曹植)故事而泣。臨崩,執攸手以授帝”,告誡司馬炎不要兄弟相殘。

或許是父親的話起了作用,在司馬炎在位前中期,他對司馬攸還可以,司馬攸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而且頗有建樹。這也導致在司馬攸在位後期,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

司馬鹽怎麼會坐視皇位易手兄弟,很快,司馬攸就在荀勖等人的“讒言”下被排擠出朝,司馬攸憂憤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得虧司馬攸死得早,不然看到後來的八王之亂,又不知作何感想,甚至以他的聲望,也有可能坐上了那個位子觀光一番。


平沙趣說歷史


原因很簡單,因為司馬師命中無子,怎麼都生不下繼承家業的兒子。為了延續司馬家族的權勢,他只能把權力交給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司馬師有三任妻子,分別為夏侯徽、吳夫人和羊徽瑜。從婚姻生活上來看,司馬師是個渣男無誤。

夏侯徽是曹魏宗室大將夏侯尚的女兒。司馬師和她結婚的時間大概在魏國建立之初,當時夏侯尚官居徵南將軍、荊州牧,深得曹丕的信賴。司馬懿選擇和夏侯尚結親,自然是為了家族興旺而做出的政治聯姻。

夏侯徽聰明賢惠,經常給司馬師出主意,所以兩人的感情最初還是不錯的,夏侯徽為他生下了五個女兒,可惜的沒有生下兒子。但隨著司馬懿權勢的增大,夏侯徽意識到司馬家族並非曹魏忠臣,而司馬師也忌憚夏侯徽的宗親身份,於是對漸漸她疏遠起來。

234年,也就是司馬懿熬死諸葛亮的那一年,司馬師毒殺了原配夏侯徽,年僅24歲。司馬師敢這麼做無非是因為夏侯尚已經去世,而夏侯徽的親哥哥夏侯玄不受曹叡喜歡,所以就敢欺負人家一個弱女子。但他就不考慮自己五個女兒的感受麼?

司馬師在毒殺夏侯徽不久,就聘娶了吳質的女兒為妻。吳質,曹魏重臣,官居鎮北將軍、督河北軍事,也是有實權的人物。但司馬師迎娶吳夫人沒多久就把她休了,原因是他看上了另一個美女,也就是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

羊徽瑜的父親是上黨太守,母親是蔡文姬的親姐妹,哥哥羊發督淮北軍事,弟弟則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羊祜。從家族上看,羊徽瑜和司馬師也能算門當戶對,當然更重要的是羊徽瑜長得漂亮,所以司馬師才敢拋棄剛娶回來沒多久的吳夫人。

司馬師和羊徽瑜非常恩愛,但就是生不下後代。後來司馬師眼部長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肉瘤,最終因此而亡。而因沒有生下兒子,司馬師只能把位子交給了弟弟司馬昭,這也許是司馬師做事太渣敗光了人品,上天對他的懲罰吧。


石頭說歷史


司馬師和夏侯徽結婚後,先後共生了五個女兒,在他快四十歲的時候,仍然沒有兒子。所以他只好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叫司馬攸。至於為什麼要過繼自己弟弟的兒子?顯然是為了自己死後,能夠有一個人繼承自己的政治遺產。

假如司馬師多活個十來年,司馬師死之後,承司馬師政治遺產的人肯定是司馬攸,而不是司馬昭。但問題是,司馬師死得太早,他死的時候,司馬攸才七八歲,以司馬攸這種年齡,與他的母親合在一起,那就是典型的孤兒寡母。

在外有強敵內有憂患的情況下,一個八歲的兒童成為司馬家族的掌門人,肯定會使司馬家族實力受到限制和重創。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面對自己強勢的叔叔,自然只有把司馬師的政治遺產交出去。甚至而言,司馬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也都是希望司馬昭能夠繼承司馬師的權力,這樣也更符合司馬家族的整體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昭自然就成了司馬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但司馬昭自己也知道,他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公然從自己哥哥司馬師家裡搶東西。如果這種兄終弟的繼承原則可以成立,那司馬昭死後,他的弟弟豈非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繼承他的政權,到時司馬昭的兒子,豈非也只有像司馬攸一樣靠邊站。

所以,司馬昭在成為晉王后,一再強調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我僅僅是代替他們家佔據。並且還常常指著自己的座位說:“這是桃符(司馬攸的小名)的座位!”司馬昭的這種表演,明顯不是真的要把權力還給司馬攸,只不過是為了讓父死子繼的原則變得更神聖。

雖然從血緣上來說,司馬攸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但從法理上來說,司馬攸已經過繼給司馬師,那就是司馬師的兒子。換句話說,如果司馬攸當皇帝,那司馬師的家族毫無疑問將坐在帝國的最前排位置,司馬昭家族即便是他的親身父親和母親,也得靠旁邊坐。 所以到最後,司馬昭還是把晉王之位傳給了司馬炎。


我是趙帥鍋


司馬師共有五女,皆為夏侯徽所生,但是沒有兒子,為什麼的答案就是他們夫妻倆沒有生出兒子,司馬師也沒有和繼妻吳氏、羊氏或者妾侍生出兒子,就醬簡單。

但是在宗法意義上司馬師是有兒子的,那就是齊獻王司馬攸。

司馬攸(248-283)是晉文帝司馬昭與文明皇后王元姬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因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被過繼給了他。

正元二年(255),司馬師去世,當時司馬攸年未滿10歲,在葬禮上非常悲傷,感動左右的人,受到稱讚。之後襲封舞陽侯。之後,司馬攸侍奉嗣母羊徽瑜,以孝而聞名天下。

鹹熙二年(265),司馬昭去世,司馬攸在居喪期間悲傷過度,不願飲食,在生母王元姬親自前往勸慰以及部下勸諫下方才恢復進食。

西晉建立後,司馬攸被封齊王,總統軍事,深得人心。

(司馬攸書法)

然而壞就壞在這個深得人心,晉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攸的親哥哥,但司馬昭在臨終前曾經以西漢淮南厲王劉長與漢文帝以及曹魏陳思王曹植與曹丕的往事勸司馬炎和司馬攸二人要和平共處,王元姬也告誡過司馬炎善待弟弟。知子莫若父母,兄弟之間隱藏的嫌隙,雖然再三告誡,最終還是會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

司馬攸有賢名、得人心,而相比之下,司馬炎後來確立的太子司馬衷則是眾所周知的白痴,朝廷之中果然暗流湧動,司馬炎對司馬攸的忌憚也日甚一日。

太康三年(282)十二月甲申,司馬炎下詔,讓齊王司馬攸回封國。

司馬攸憂憤成病,但前來診視的御醫們“研究後一致決定”齊王無病,司馬攸的唯一選擇就是就封,但未及上道就吐血而亡,時年35歲。

司馬攸的憂憤而死,司馬炎和朝野眾人都十分悲傷,司馬炎寵臣馮紞此時卻說:

齊王名過於實,今得自終,此乃大晉之福。陛下何乃過哀!(齊王名過其實,今天患病而死,是晉朝的福氣。陛下何必過於傷心!)

史稱:帝收淚而止。

好嗎,司馬炎連裝都不裝了。

權力面前,親兄弟本也會有煮豆燃萁的撕逼,但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子的身份,在制度設計層面上更加劇了這一點,這不能不說是司馬昭思慮不周的地方。


談古論金


司馬師並非沒留下後代,只不過沒留下兒子,這確實有點不正常。或許這是天意,畢竟殺妻之人,與禽獸無異,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讓其斷後。


司馬師是司馬懿長子,以沉著冷靜著稱,在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的中軍是政變的主力)。司馬懿死後,獨攬大權,整頓朝綱,擊潰諸葛恪,廢曹芳,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確實可以稱為雄才大略。

可惜由於在平文欽之亂時,受到驚嚇,加上眼睛原來就有傷,最終病死,年僅四十八歲。

他一生中有三位妻子,其中第一位妻子是大將軍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徽很有才智,經常為司馬師出謀劃策,司馬師對夏侯徽很是喜愛。夏侯徽為司馬師生下了5個孩子,但都是女兒,可能這是命吧。本來只要不放棄,還是有生男丁的機會的,畢竟都還年輕。


可惜由於司馬師知道夏侯徽睿智,併發覺了司馬家要起事,怕她對司馬家不利,於是將其忍痛殺害。夏侯徽死的時候才24歲左右,本來如果沒出這檔子事,兩人再努力一下,生下男丁不是夢,畢竟24歲就都生五個了。

夏侯徽死後,他娶了曹魏重臣吳質的女兒吳氏為妻。也不知道是不是吳氏不能生育的原因,沒過多久,他最終將吳氏休了。

休了吳氏後,他娶了名將羊祜的姐姐羊徽瑜為妻,但與羊徽瑜也一直無後,直到48歲病逝。

他在與羊徽瑜也無後代後,估計知道可能是自己出了問題,生不出孩子了,就把弟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過來給自己當兒子。

司馬師死時,司馬攸才10歲,肯定掌握不了大權的,還不如把權交給自己弟弟司馬昭,反正兒子司馬攸也是他的親生兒子。可能司馬懿教的好,司馬師與司馬昭兄弟關係也素來不錯,司馬師把大權交給弟弟,也沒啥難受的,估計鬱悶就鬱悶在沒兒子吧,畢竟在古代生兒子是大事。


夏目歷史君


司馬師一生雄才大略?我真不敢苟同,雄才大略的人能做出當街跟皇帝開打,還把皇帝給一槍刺死了這種不顧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蠢事!就拿朱元璋來說,人家弄死小明王那也是全面掌權,先供起來,然後製造意外。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再看司馬老兄,他與莽夫有何區別,他沒有後代是一件無比明智的事,不然西晉、東晉王朝乾的那些蠢事肯定會算在他頭上。你知道西晉王朝在思想統治上的一大痛處是什麼嗎?是沒法將忠君思想自圓其說,從而導致意識形態認識混亂,也間接造成了世家快速崛起,給中原百姓帶來了無比沉痛的災難。這一切要從司馬懿身上算起。


三多學歷史


司馬師能確定的子女,只有五個女兒,自己生不出兒子沒辦法。司馬師後來自己也認命了,過繼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可惜司馬師突然死掉,司馬攸年紀太小無法繼位,只能傳給司馬昭。

司馬師有記載的子女,只有原配妻子夏侯徽所生的五個女兒。司馬師有可能還有別的女兒,但沒有記載。夏侯徽年僅23歲就去世了,當時的司馬師只有26歲。

司馬師估計在30多歲時確定了自己已經完全沒有生育能力,肯定沒機會生育兒子,就過繼了司馬昭的第二個兒子司馬攸為子。正常情況下,司馬師去世後,就會由司馬師宗法上的兒子司馬攸繼承位置。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在平定毌丘儉之亂時,遭遇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原本有眼病,驚嚇之下,眼珠被震出眼眶。不久後,司馬師就發病身亡。

(司馬師)

司馬師死的時候,年齡不算大,只有47歲,司馬師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自己會這麼快死掉。當時司馬家還沒有篡位,只是以權臣的身份掌握實際權力。司馬攸只有7歲,肯定無法去繼承司馬師的位置穩定局勢。無奈之下,司馬師只能讓最年長的弟弟司馬昭繼承自己的位置。

對於司馬昭來說,完全是天上掉餡餅的意外之喜。在哥哥司馬師意外突然去世前,司馬昭可能完全沒有想過會有機會繼承哥哥的位置。

司馬昭過繼給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原本是司馬師當然的繼承人,這個身份在成年後給西晉初年的政局帶來很大變數。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正式篡位建立西晉,當時有相當多的人主張司馬炎將司馬攸作為繼承人,司馬炎當然肯定想傳給自己的兒子,這種矛盾帶來了相當多的政治風波。


仁勇校尉


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卻沒有兒子,但有過繼之子,是弟弟司馬昭的第二子。據《晉書》記載是:“景帝(司馬師)無子,命(司馬)攸為嗣。”

至於繼承王位,王位的繼承者歸到了司馬昭、司馬炎一系。不過作為司馬師名義上的孩子,司馬攸還曾經有繼承晉王位的可能:

初,攸特為文帝(司馬昭)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晉書》)

也就是說,司馬昭非常喜歡司馬攸,不僅因其個人品德高尚、能力出眾,也與其是司馬師的過繼子有關,屢有傳位於他的意思。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司馬昭一時的想法而已,後來的太子(世子)是司馬炎,也就是晉武帝。

【葉雄所繪的司馬炎】

在司馬昭決定把晉王之位給司馬炎後,也常常為司馬攸這個“潛在威脅”(對司馬炎而言)的未來感到擔憂,在臨終時,司馬昭“為武帝敘漢淮南王(劉安)、魏陳思(曹植)故事而泣。臨崩,執攸手以授帝”,司馬昭始終放心不下自己這個兒子,他不願意看到兄弟殘殺的結局在之後出現,於是在還清醒時,以前朝的例子告誡司馬炎,希望他能善待弟弟。而對此有深刻認識的不僅有司馬昭,還有司馬昭的妻子,也就是司馬炎、司馬攸的生母王元姬(武帝初年被尊為太后,諡號文明)。史料記述:

及太后(王元姬)臨崩,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

王元姬在268年就逝世了,她臨終前,同樣對次子的命運感到憂愁,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流淚勸長子司馬炎:“桃符(司馬攸小名)性子急,而你這個做兄長的又愛護弟弟,我如果死了,擔心你一定不能容他。所以我把他交給你了,你千萬不要忘了我說的話。”

【遊戲《三國志12》中的司馬攸】


父母都深知司馬炎難容賢名遠揚的弟弟,但卻終究改變不了結局。早在西晉建立之初,司馬攸便“總統軍事,撫寧內外,(人)莫不景附焉”,他參與朝廷重要事務十餘年,其實整個的定位就是周公之流。

但周公輔政時尚且有流言難避,更何況是司馬攸頭上還有個大權在握的多疑兄長。司馬炎的子嗣質量不佳,史稱“諸子並弱,而太子(司馬衷)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司馬)攸”,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攸仍是一副以天下為己任、排除奸佞的姿態,自然就被司馬炎調出了朝廷,遣回了封國。

前面也說了,司馬攸性急,這一氣之下便患病了,又請求為親守陵不得。御醫們也都合夥騙說沒病,司馬炎看到弟弟告辭時仍儀態從容,也就信了。沒料到,剛出宮門數日,便吐血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的影響惡劣,直到東晉時期,仍是一個時人討論的熱點話題

。比如東晉名將桓溫就曾與眾人一起議論過“晉武帝出齊王(司馬攸)之與立惠帝(司馬衷)”,這兩件事,那件後果更加嚴重。大家大都認為是立了痴愚的惠帝,只有桓溫說:“並非如此,讓兒子承襲父業,弟弟治理國家,這有何不可!”當然,不論何種想法,都只是空談,畢竟結局早已註定。


潯陽鹹魚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取得了控制魏國朝廷的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作為長子的司馬師繼承父親的地位。“以撫軍大將軍輔政。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司馬師任內,對外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對內並指揮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

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廢了魏主曹芳,這一年是公元254年。起因之一是曹芳打算奪回權力,廢除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結果事情敗露,參與者被族誅。根據與郭太后的討論,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沒想到一年之後,即255年,司馬師死了。

「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閏月疾篤,使文帝總統諸軍。辛亥,崩於許昌,時年四十八。諡曰忠武。」

司馬師的老婆是夏侯尚的女兒,開始兩個人很好,生了五個女兒,可以沒兒子。後來司馬家有了不臣之心,作為夏侯家的女兒,雙方分歧越來越大,互相猜忌。24歲時,喝毒酒自殺了。

之後司馬師又先後娶了鎮北將軍濮陽吳質的女兒、上黨太守羊衟的女兒羊徽瑜,但都沒有生孩子。其他姬妾也沒有生兒子的記錄。

所以如題,生不出來兒子,也沒辦法呀!只能由弟弟司馬昭繼承家族事業。後來司馬師也被多次追尊。


「晉國既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廟稱世宗。」

司馬昭的二兒子司馬攸是過繼給司馬師的,後來封齊王。受到排擠,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諡號獻王。


幾葦渡


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和夏侯徽生了五個女兒,但是司馬師有嗣子,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過來的,而司馬師死之後,司馬攸就襲了舞陽侯,後來被封齊王,換句話說,司馬攸做為司馬師的後代繼承了王位,雖然不是親生的,但也是嗣子。

鹹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馬攸改封為安昌縣侯,遷衛將軍。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攸十分的悲痛,幾天不進食,不喝水,司馬昭的夫人王元姬就命令他進食。

這一年,司馬炎繼位,魏帝曹奐禪讓給司馬炎,司馬攸被封為齊王。

司馬炎下令說分封的各諸侯王都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封國的官員,司馬攸幾次上書表示反對,司馬炎都不聽。司馬攸也是一直在洛陽,沒到封國去,司馬攸對他封國的百姓十分的好,所以封國的百姓對司馬攸也十分的擁護。

司馬攸先後任驃騎將軍,鎮軍大將軍,後又任太子太傅。

咸寧元年,公元275年,司馬攸與何曾,羊祜,裴秀,賈充等人配享朝廟,享受祭祀。

劉淵年輕的時候,司馬攸就對其有所警覺,建議司馬炎除掉劉淵,否則會有後患,王渾認為,大晉不能因為懷疑就將劉淵殺死,這樣就顯然沒有氣度,司馬炎認為王渾說得對。

司馬昭和王元姬在臨死之前都希望司馬炎與司馬攸能夠和平共處,他們很擔心司馬炎容不下司馬攸。

後來,司馬炎身體越來越不好,朝中很多人認為司馬炎應該傳位給司馬攸。但是也有許多人表示反對,所以在公元282年,司馬炎命司馬攸為大司馬回到齊國去,司馬攸不想回去,心裡生氣,就生病了。

司馬炎派御醫去看司馬攸,這些御醫回來告訴司馬炎說司馬攸根本沒病,就這樣,司馬攸在病情越來越重的情況,被催促起程回到封國,司馬炎即使病重,還是注意穿衣與舉動,這樣一下,司馬炎更認為他沒病,不久之後,司馬攸就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六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