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支氣管擴張不一定是老年病,年輕人也要預防


小心!支氣管擴張不一定是老年病,年輕人也要預防

由於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症破壞,使本來光滑通暢的支氣管樹管腔變成囊狀,柱狀變形或持久擴張稱為支氣管擴張。

病因病症

病因主要為肺部感染或支氣管阻塞。過去常由麻疹或百日咳引起,目前則多見於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此外,免疫缺陷,如低丙種球蛋白血癥也易發生反覆的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氣管擴張。也可因長期接觸腐蝕性氣體造成持久性氣道損傷。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時期或青年,患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痰血或咯血,以及肺部反覆感染。症狀的輕重與支氣管擴張的程度、範圍和有無感染及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有關。無病原微生物感染時,可僅表現為輕度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或痰中帶血。併發感染且較嚴重時常以膿痰為主,痰量明顯增加,每日可達100—400毫升。典型的痰液放置數小時後,可分為三層,上層為泡沫,中層是粘液,下層為膿性物質和壞死組織。反覆咯血者佔57%—75%,可為痰中帶血或大量咯血。疾病晚期可出現手指、足趾前端肥大呈鼓錘狀。反覆感染可引起肺組織嚴重破壞,明顯影響肺功能,甚至發展成肺氣腫和肺源性心臟病。

典型的胸部X線表現為病變部位的肺紋理增多,不規則環狀透亮或蜂窩狀捲髮陰影。支氣管碘油造影可確定診斷並協助判定病變部位、形態、程度和範圍。但因其是創傷性檢查,近來多被胸部薄層CT代替,也可達到同樣的目的。

積極防治肺部感染是本病的重要預防措施。過去的患病率達1%—2%,自從對支氣管和肺部感染的治療水平提高後,已逐漸減少。對已患支氣管擴張的患者應加強控制感染和體位排痰。控制感染可選用青黴素類、喹諾酮類。有條件者最好根據痰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也可應用超聲霧化方法稀釋痰液或局部應用抗生素。體位排痰時應根據病變部位,選擇有利於痰液排出的體位。其原則是置病變部位高於引流支氣管,靠重力使痰液向氣管方向流動,排出體外。當痰粘稠時,會影響排痰效果。所以,應先給予充分祛痰的藥物,或應用霧化方法稀釋痰液後再體位引流,這樣效果更好。

咯血時應給予止血劑,病變限於肺葉內,反覆咯血或感染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