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汝州楊佔營

2020·3·11

去歲,曾在汝州文化微信群中,得覽微友劉孟博所發清何紹基遊覽風穴寺詩,然頗不知出處。今既因防範“武漢冠毒”蝸居在家,遂訪問百度,始知其來由也。

資料來自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的秋拍,拍的物為“清何紹基《詩文冊》”一套,成交價69萬元。《詩文冊》計九開十八頁,行書,有謂系“咸豐十年,庚申(1860)何紹基六十二歲,於濟南的濼源書院講學。‘九月,思歸心切,作南旋計,旋別濟南返湘。過東阿、東昌、輝縣、新鄉、成皋等地。途中登嵩山,手拓《三石闕》。登洛陽城樓、天津橋、風穴山,遊南陽臥龍岡武侯祠等……’”期間詩文手跡,其中涉汝州風穴寺詩一篇(或做兩篇)。

拍賣宣傳圖: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何紹基(1799-1873),清晚期湖南道州人,字子貞,號東州,因臂長如猿,又號蝯叟。道光時進士,嘗任武英殿國史總纂、四川學政。擅書,早年好楷書,宗顏真卿,而探源篆隸,遂入化境。他作書甚勤,自創迴腕法執筆,至汗流浹背,仍樂此不疲。天分加以力學,故終於戛戛獨造,成一代大家。楊守敬稱其“行書如天花亂墜,不可捉摸。篆書純以神行之,不以分飾為工。”曾國藩預言其“必傳千古無疑”。

拍賣評論曰:“陸放翁:‘賜休暫解簿書圍,醉草今年頗入微。手挹凍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飛。’何紹基《詩文冊》使人眼前一亮,其狂放的筆跡,真如瘦蛟出海拏虛空,騰挪跌宕波瀾起。宋僧道潛 《子瞻赴守湖州》句:‘狂墨掃琅玕,風煙坐中發。’冊中之字雖小如指頂,然筆勢縱橫,真力彌滿,如琅玕仙葩,似精金美玉。明徐青藤《梅桂諼草》句:‘一吸葡萄春五斗,旋移狂墨寫劉伶 。’劉伯倫醉酒放誕,常乘鹿車,攜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青藤之中歲亦如此公。‘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蝯叟此冊真似青藤筆底明珠,縱橫顛倒,自然爛漫,如壯士鬥力,筋骨湧現,如銜環勒馬,意態超然,為其晚期精品力作。”

何紹基像: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何紹基遊覽風穴寺詩文的呈現,是對汝州暨風穴寺文史研究的重要補充,因作以上介紹並錄其風穴寺詩圖文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審何紹基風穴寺詩文之手跡,即不見詩題,同時也頗難判定其詩為一篇抑或是二篇。今強斷其為兩編,新加總詩題和二分詩題,恰當與否,還待賢者指教。另,何紹基風穴寺詩文,或載其《東洲草堂詩集》,有心者可查核。

贅言不敘,上圖啦: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登風穴寺二首(有序)

汝州舒芙嬌刺史。陪遊風穴山。步上白雲寺山頂看泉出處。下至觀音曾降水母處。中為喜公池。左右各有泉出。至吳辨叔讀書處。酌於攬勝亭柏竹石所云三勝。

入風穴山(其一)

入風穴山五里許,千千萬萬惟柏樹。

離奇醜陋逾媚奼,黏石即生不須土。

山腰三派靈泉飛,石罅噴薄成珠璣。

聲如琴築不溼衣,水母跪受菩薩韈。

瀾濤既靜山田肥,刳壁為牆不勞築。

吳生讀書屋(其二)

前朝吳生讀書屋,冬能不寒夏不燠。

想當未第甘雌伏,日汲清泉看修竹。

山前山後兩竹林,幽巒無處巢山禽。

步入其中日色沈,此間更比深山深。

攬勝亭前生晚翠,山氣森環不成醉。

醉餘濯足喜公池,歸路回看白雲寺。

柏邪竹邪水石耶,山陰道上恐莫加。

汝州刺史莫浪誇。

附:

《東洲草堂詩集》書影:

文獻汝州         發見清何紹基汝州風穴寺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