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在中國人心目中“龍”一直是神奇多變不可思議的怪物,易經乾卦一再用潛龍、亢龍、飛龍作比喻,乾卦還有一句是“雲行雨施”,後代人受此影響,就認為“雨”和龍王有關,下雨是龍王的職責,漢朝董仲舒《春秋繁露》有作土龍求雨的辦法,後代一直遵行不改。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關於龍王行雨的事情不但民間傳說有,就是一般農曆曆書裡也有關於龍王行雨的事,比如打開曆書一看就可以知道今年是幾龍治水,據說龍越多越不理想,因為龍多了,彼此互相推諉,反而把自己該做的事堆在那兒不做了,所以北京人有句俗語說:“龍多了四靠”,就是這個意思。還有農曆五月二十日蘇州人稱為分龍日,據說從此以後夏雨時行,龍都分了地段,夏天有時候這條街有陣雨,走到不遠另外一條街卻沒有雨,就是這個緣故。其他省份也有的說“分龍”是從夏至那天開始的,農家占驗說分龍日那天有雨,必主豐收。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李靖替龍王行雨故事見唐李復言《續玄錄》,這故事詳細講了龍王行雨的方式,倒是很有趣味。雖然現代人誰也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可是憑著想象造出一套有條有理的下雨理論,既可使人瞭解古人對於雨的觀念和理論,又可瞭解古人想象的龍王職權問題,所以不嫌瑣屑,詳細講出來:
這故事是講唐代開國功臣李靖年輕時候的事。據說李靖年輕時有一次到山中打獵,忽然看到一隻肥美的鹿正從面前飛馳而過,他連忙追下去,誰想越追越遠。天色漸漸昏暗下來,他就迷了路,心裡十分焦急,就加快了步子,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借宿,找不到地方借宿那就麻煩了。忽然他看到樹林那一頭隱隱有燈光,心中立即高興起來,腳下也加快了步子。走了一會兒,找到有燈光所在地,他看到一大所莊院,兩扇朱漆大門緊閉,門外也沒有人的跡影。他上前叩門,走出一位老蒼頭,他上前施禮,說明來意,那老僕說:“我家男主人不在家,太夫人也不願意接見生客,十分對不起。”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他就將自己追鹿迷路的經過說出來,話才講完,這老僕就說:“天這麼晚了,你若是找不到宿頭在野外露宿,那可夠危險的,等我去替你求求太夫人吧。”他說:“那就多謝了。”老僕進去一會兒,又走出來對李靖說:“太夫人請您到前廳相見。”李靖就隨著他走進去,只見屋宇宏麗,庭院中花木扶疏,走進前廳一看,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貴婦人站在廳中等候。李靖上前以晚輩之禮拜見,老夫人說:“老身兩個兒子都不在家,本來不該留你,只是深夜山中又多虎狼,只有留尊客住一夜了,山中沒有好菜,便餐聊解飢渴,恕老身不陪,夜半小兒們回來,如果驚動尊客,請勿怪罪。”說充吩咐老蒼頭好生招待,就回內宅去了。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這裡老蒼頭招呼其他傭人擺上飯來,菜餚不多,卻很精緻。奇怪的是幾樣全是魚類,不知山中怎會有那麼鮮美的魚?李靖也不客氣飽餐一頓,然後就在前廳的一間客房裡睡了,只是他躺在床上卻沒有睡意,心中暗暗在詫異。看樣子這個人家的氣派一定是豪門顯宦,為什麼住在深山裡面?再談那位老夫人說她的兒子會驚動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越想越想不通,突然聽到屋子外是老蒼頭聲音說:“天符下,命大郎君行雨,限這座山四周七百里內,五更天明之前,完成任務,不得遲誤,不得暴厲。”

又聽見老夫人說:“大郎、二郎還沒回來,時限又急,又沒有人替代,違了命,要受責,那可怎麼好?”老蒼頭說:“今天借宿那位客人我看他氣宇不凡,何不找他代替?”夫人說:“一時找不到代理人,只有找了。”說罷就去叩客房的門,李靖起來整整衣襟,來到外面,老夫人對他說:“實不相瞞,此間乃是龍宮,今天大小兒赴東海探親,二小兒送他妹子回到南海婆家,方才天符到來命小兒行雨,一時來不及通知,煩請貴客代替走一次吧。”李靖說:“晚生乃是凡人,怎會行雨?”夫人說:“一切我叫傭人準備好了,你只要照我的話去做就行了。”說著叫傭人備馬,命取雨具來,李第一看是一個小小的玉瓶,還有一條柳枝,夫人命傭人把這小瓶綁在那匹青馳馬的鞍前,然後對李靖說:“尊客騎上馬,只要拉住級繩就可以了,那匹馬是通靈的,自然知道路途,走到中途如果它嘶叫不肯走,那就請用柳枝蘸一滴水滴在馬鬃上就好了,千萬記住不要多滴。”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在黑夜裡,他騎在馬上只覺得它跑得好穩好快,風急如箭,又聽到耳邊雷聲隱隱。他照著老夫人盼咐去做,不敢亂滴瓶中的水。突然一陣強烈的閃光,他在馬鞍上看到他以前住的村莊,想到那些善良熱情的鄰居,竟自忘了老大人的盼咐,就想道:“既然乾旱不雨,我何不幫忙他們。”於是他就用柳枝連滴了二十滴。及至他騎著馬回到龍王府邸,只見那位老夫人面色悲慘,身帶杖傷,步履蹣跚的對他說:“你已然闖了大禍,你知道嗎?那一滴水在凡間就有一尺深的水,你滴了二十滴,把整個村莊都淹沒了,人畜全都淹死了。

老身已然奉旨重責八十杖,唉,誰想到有這樣的意外!”李靖聽到這話,只覺得愧疚非常,低頭無語。那老夫人嘆了一口氣,又說:“這也不能怪你,你究竟是凡人,怎會懂得龍宮行雨的事,只能說是劫數吧。”沉默了一會兒又說:“此地不宜久留,尊客遠來不易,有僕人兩名,請你自己決定,兩個全留下可以,選一個作為紀念也可以,也不枉到龍宮一遭。”


雲行雨施談龍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王身居重

圖片來源互聯網

說著只見從庭院裡東角門走出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健僕,西角門走出一個態度溫文和悅的奴僕,齊向堂下行了一禮,李靖一想自己是習武的,還是要那個相貌威武的才是。於是他對老夫人說:“承您賞識,我想還是東角門出來的那位對我比較合適。”老夫人說:“既喜歡他,請帶他離開此地吧。”李靖連忙向老夫人下拜告辭。這時候天色已然拂曉,他和那名健僕走出龍宮,找到大路,再回頭一看只見山中林木森森,山石崢嶸,哪裡有什麼宏麗的屋舍。心中正在詫異,再看看身邊那個健僕已然不記得了。
這段故事是出自李復言《續玄怪錄》裡的,是記不凡的李靖寒微時候的往事,有人說如果他把兩個僕人全都留下,就可以出將入相,可惜他只取了一個健僕,所以他一生功業只是東征西討身為統帥而已。至於用柳枝灑水這和觀音菩薩用淨瓶柳枝灑甘露一樣可見是同一來源的。
佛教故事有降龍伏虎的羅漢,羅漢降龍,龍變成一條筷子差不多大小的蛇蟠伏在缽裡,一旦它破壁飛去,就立即變得身長尋丈,遮了半邊天,所以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時大小,不可捉摸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