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小说,如何快速了解我国古代官职?

梅益冬


我国古代官职,这个课题非常大,很多历史学者可以长篇累牍的去研究和论述。因此,想要快速了解,很可能会不够精细,也不够深入。如果题主写的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借着历史的框架写一个全新的故事,那么作为历史点缀,只要了解一些古代官职,也是够用的。

如果想要快速的了解我国古代官职,我总结了三个字,纵、衡、奇。

首先是纵向从上到小,从中央到地方。

看似这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了解本质,就会发现。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其实都是从秦朝的郡县制演化而来。有的朝代,比如秦朝,是两级行政划分,有些朝代是三级行政划分。但其根本上都是郡县制。

也就是说,如果你可以了解一个朝代的行政划分,然后了解每级行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次要负责人,那么就会对地方官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于中央而言,中国封建体系,归根到底是两权的博弈,一个是君权,一个是相权。一个代表的皇帝的意志,一个代表百官的意志,两千多年以来,这种博弈一直此消彼长的存在。

无论历朝历代是三公九卿,还是三省六部、还是内阁制,都是君权相权的平衡产物,而外戚、宦官又是这种博弈产生的附带产品。

因此,在地方上,你只要了解核心的官员体系,然后自上而下进行了解,就可以初步了解中央的官员构成。

其次是横向的比较,以朝代为划分。

历朝历代体系相似,但官职名称缺很不相同。如果想要写小说,必然会有一个朝代背景。我建议直接研究这个朝代的官职,也就够了。

但很多历史爱好者,对于那些拗口的官职,非常头疼。一个比较快捷的办法就是,列出古代官职以及和现代相似的官职,虽然这种方法并不完全科学,但可以给人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比如三省六部,刑部,你可以将它和现在的公安部,司法部划等号,户部又可以和现在的财政部划等号。这种职能类似,可以便于从拗口的官职中走出来。选择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

最后是奇,历史上有一些比较奇特的官职,需要单独记忆。

不如都护府,都护府最早出现在西汉,最喜欢设置都护府的是唐朝,最后的都护府是宋朝。而后就没落了。再比如节度使,到了宋朝以后,也就没落了。

对于这种生命力有限的官职名字,需要根据时代不同,着重记忆一番。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旧书斋


中国古代官职体系

如果你真的有这个需求,我建议你去读一下陈茂同老师写的《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陈茂同老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福建师范大学任教,曾参编《汉语大辞典》,除了上面说的职官沿革史还著有与官职有关的《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度》。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记述了从殷商到明清共十五个朝代的官职体系,每个朝代的体系均包括该朝代的政治状况介绍、中央官职体系与地方官职体系;同时还对两个相临朝代的官职体系做了比较,有些朝代增加了反映该朝代特色的官职内容。在最后附录中,陈老师还将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诸如“三公”、“九卿”、“大学士”、“九门提督”等官职合称或别称。

如果你只是想写一个朝代的小说,手里拿着中央官职与地方官职表就可以了,当然,还是建议你读完该朝代的全部内容,那样你会更加娴熟的来掌控小说中的人物安排。


晨曦说人物


对于古代官职而言,我们中国每朝都会对实际情况而进行修改。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至隋代演变并确立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这是中央行政,当然,还有唐朝开始的六部制度。

地方政府官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大概就分这些了,具体到某个时期某个地方的衙门详细介绍可以去查阅资料,码字不易,还请多多关注。

首推《历代职官表》。


历史云中君


找本《中国官制大辞典》看看,但快速了解几不可能。

我曾有研究古代官僚系统,下过些许苦功,但发现还是掌握皮毛;而且前人的研究,还有瑕疵。


比如这本宋史专家龚延明写的《宋代官制辞典》,140万字巨作,老先生花费大量精力整理。当我写小说想了解被“供奉官押班”是个什么职位,发现里面没有。

只有供奉官,或者押班。


可是《资治通鉴》,《宋史》都有这么一句话,“供奉官押班张永德”。


到底是一个官职,还是两个?



按照龚老的说法,供奉官有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两类。押班呢,代表站班位的时候,引领队伍的官员。


可是押班却偏偏没有“供奉官+押班”这样用的。


是《资治通鉴》错了?还是龚老错了?


真是麻烦。


总之为这个问题我考证了半天,觉得《资治通鉴》错了。

因为这例供奉官押班是孤证;而龚老虽然比司马光差了900年,不能比史学大家更了解五代北宋初年,但《宋代官制辞典》对宋官制考证比较严谨,所以我觉得司马光手滑了(他想突出张永德不一般,此人以后是那个著名的“殿前都点检”),然后后人就传承下去了。


涛说精彩历史


如果要写出真实性非常强的小说,在当今高等教育已普及情况下,如果年龄段允许,建议去正规校院修读本科课程,这是基本功与先前历史上情况完全不同。时代在日新月异发展,没有真才突料,完全依靠体制垄断树威立信,反过来都使体制因你受害!


正平


宫廷:小仪、浣仪、婉仪、淑仪、德主、贤主、元妃、元明妃、元皇妃、元皇后。(注:封元妃时要举行封妃大典,女子官不算嫔妃,是皇上的奴婢,但女子官可以升等级,一开始不用一级一级升,皇上可以直接想升到哪级就升,嫔妃也是一样,但封了后只能一级一级升。


林清秋2009


想快速了解我国古代官职,可以多看一些二十四史职官志,还有齐鲁出板社出板发行的由孔令纪等人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


手机135598242


去北大历史系读研究生!


杂家趣谈世界


黄本骧《历代职官表》


章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