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小說,如何快速瞭解我國古代官職?

梅益冬


我國古代官職,這個課題非常大,很多歷史學者可以長篇累牘的去研究和論述。因此,想要快速瞭解,很可能會不夠精細,也不夠深入。如果題主寫的不是歷史小說,而是藉著歷史的框架寫一個全新的故事,那麼作為歷史點綴,只要瞭解一些古代官職,也是夠用的。

如果想要快速的瞭解我國古代官職,我總結了三個字,縱、衡、奇。

首先是縱向從上到小,從中央到地方。

看似這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但瞭解本質,就會發現。中國曆朝歷代封建社會的政治體系,其實都是從秦朝的郡縣制演化而來。有的朝代,比如秦朝,是兩級行政劃分,有些朝代是三級行政劃分。但其根本上都是郡縣制。

也就是說,如果你可以瞭解一個朝代的行政劃分,然後瞭解每級行政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以及次要負責人,那麼就會對地方官職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對於中央而言,中國封建體系,歸根到底是兩權的博弈,一個是君權,一個是相權。一個代表的皇帝的意志,一個代表百官的意志,兩千多年以來,這種博弈一直此消彼長的存在。

無論歷朝歷代是三公九卿,還是三省六部、還是內閣制,都是君權相權的平衡產物,而外戚、宦官又是這種博弈產生的附帶產品。

因此,在地方上,你只要瞭解核心的官員體系,然後自上而下進行了解,就可以初步瞭解中央的官員構成。

其次是橫向的比較,以朝代為劃分。

歷朝歷代體系相似,但官職名稱缺很不相同。如果想要寫小說,必然會有一個朝代背景。我建議直接研究這個朝代的官職,也就夠了。

但很多歷史愛好者,對於那些拗口的官職,非常頭疼。一個比較快捷的辦法就是,列出古代官職以及和現代相似的官職,雖然這種方法並不完全科學,但可以給人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比如三省六部,刑部,你可以將它和現在的公安部,司法部劃等號,戶部又可以和現在的財政部劃等號。這種職能類似,可以便於從拗口的官職中走出來。選擇一種可以接受的方法。

最後是奇,歷史上有一些比較奇特的官職,需要單獨記憶。

不如都護府,都護府最早出現在西漢,最喜歡設置都護府的是唐朝,最後的都護府是宋朝。而後就沒落了。再比如節度使,到了宋朝以後,也就沒落了。

對於這種生命力有限的官職名字,需要根據時代不同,著重記憶一番。

這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舊書齋


中國古代官職體系

如果你真的有這個需求,我建議你去讀一下陳茂同老師寫的《中國曆代職官沿革史》。

陳茂同老師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福建師範大學任教,曾參編《漢語大辭典》,除了上面說的職官沿革史還著有與官職有關的《中國曆代選官制度》和《中國曆代衣冠服飾制度》。

《中國曆代職官沿革史》,記述了從殷商到明清共十五個朝代的官職體系,每個朝代的體系均包括該朝代的政治狀況介紹、中央官職體系與地方官職體系;同時還對兩個相臨朝代的官職體系做了比較,有些朝代增加了反映該朝代特色的官職內容。在最後附錄中,陳老師還將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諸如“三公”、“九卿”、“大學士”、“九門提督”等官職合稱或別稱。

如果你只是想寫一個朝代的小說,手裡拿著中央官職與地方官職表就可以了,當然,還是建議你讀完該朝代的全部內容,那樣你會更加嫻熟的來掌控小說中的人物安排。


晨曦說人物


對於古代官職而言,我們中國每朝都會對實際情況而進行修改。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至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這是中央行政,當然,還有唐朝開始的六部制度。

地方政府官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大概就分這些了,具體到某個時期某個地方的衙門詳細介紹可以去查閱資料,碼字不易,還請多多關注。

首推《歷代職官表》。


歷史雲中君


找本《中國官制大辭典》看看,但快速瞭解幾不可能。

我曾有研究古代官僚系統,下過些許苦功,但發現還是掌握皮毛;而且前人的研究,還有瑕疵。


比如這本宋史專家龔延明寫的《宋代官制辭典》,140萬字鉅作,老先生花費大量精力整理。當我寫小說想了解被“供奉官押班”是個什麼職位,發現裡面沒有。

只有供奉官,或者押班。


可是《資治通鑑》,《宋史》都有這麼一句話,“供奉官押班張永德”。


到底是一個官職,還是兩個?



按照龔老的說法,供奉官有東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兩類。押班呢,代表站班位的時候,引領隊伍的官員。


可是押班卻偏偏沒有“供奉官+押班”這樣用的。


是《資治通鑑》錯了?還是龔老錯了?


真是麻煩。


總之為這個問題我考證了半天,覺得《資治通鑑》錯了。

因為這例供奉官押班是孤證;而龔老雖然比司馬光差了900年,不能比史學大家更瞭解五代北宋初年,但《宋代官制辭典》對宋官制考證比較嚴謹,所以我覺得司馬光手滑了(他想突出張永德不一般,此人以後是那個著名的“殿前都點檢”),然後後人就傳承下去了。


濤說精彩歷史


如果要寫出真實性非常強的小說,在當今高等教育已普及情況下,如果年齡段允許,建議去正規校院修讀本科課程,這是基本功與先前歷史上情況完全不同。時代在日新月異發展,沒有真才突料,完全依靠體制壟斷樹威立信,反過來都使體制因你受害!


正平


宮廷:小儀、浣儀、婉儀、淑儀、德主、賢主、元妃、元明妃、元皇妃、元皇后。(注:封元妃時要舉行封妃大典,女子官不算嬪妃,是皇上的奴婢,但女子官可以升等級,一開始不用一級一級升,皇上可以直接想升到哪級就升,嬪妃也是一樣,但封了後只能一級一級升。


林清秋2009


想快速瞭解我國古代官職,可以多看一些二十四史職官志,還有齊魯出板社出板發行的由孔令紀等人主編的中國曆代官制。


手機135598242


去北大歷史系讀研究生!


雜家趣談世界


黃本驤《歷代職官表》


章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