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的堅守:總有一天,他會站起來的

記者 餘秋霞

匯聚的愛心,讓現在住在縣城南苑社區63歲的搬遷群眾陳發榮感動不已。

社工、志願者的多次耐心陪伴、幫助以及心理疏導,漸漸解開了陳發榮多年來的心結,她對孫子的康復一直盡心盡力,也一直心存希望:總有一天,他會站起來的!

我縣誌林殘疾人公益中心發起人申女士給陳發榮家送來捐贈的按摩床和口罩,並組織社工和志願者對她家進行回訪。

六旬老人的堅守:總有一天,他會站起來的

捐贈儀式現場

鎮雄生活家地板負責人陳燕通過鎮雄縣誌林殘疾人公益中心,向陳發榮家捐贈價值2400元、面積30平方米木地板,並組織安裝師傅在陳發榮家裡安裝木地板。

“太感謝你們了,又來幫助我們。”捐贈儀式上,陳發榮收到愛心物資時感激地說。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南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等也來到捐贈現場,積極為她家增收出謀劃策。

“之前我看見志林公益申姐微信朋友圈轉發的信息,申姐也到我們店給陳發榮家買木地板,瞭解到陳發榮家的實際情況後,我說既然都是做好事,就不用買可以送。”陳燕原計劃1月份給陳發榮家安裝地板,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於3月10日現場捐贈木地板並組織工人為其安裝。

“如果還需要牆紙、傢俱我也可以免費提供給她家。她一個老人帶著讀書的孫女和患病的孫子很不容易。不斷有人在幫助她,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的。”陳燕願意給陳發榮家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們是享政府的福,搬來這麼好的地方住。”陳發榮老家在母享鎮隴東村,去年7月,他們一家搬遷到南苑社區,結束了17年在外租房住的苦日子,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子。此前,為了方便照顧孫子看病,她曾帶著孫子在畢節、鎮雄縣城、母享等多地租房住,又打零工貼補家用。

六旬老人的堅守:總有一天,他會站起來的

木地板安裝現場

陳發榮43歲時,丈夫就去世了。大兒子已經去世19年、小兒子去世8年。多年來,她一直照管著今年已經19歲的重症肌無力孫子張傑,以及現在讀中專的孫女。

“孫子讀三年級的時候說腳無力,到五年級讀完,沒有得到好的醫治,耽誤了最佳治療的時間。”陳發榮無奈地說,“我一直都沒有放棄,希望他能康復站起來,以後我也好放心。”

“以前帶張傑在北京看病的時候,一個醫生給我說這個孫子堅持康復訓練、給他按摩,是有希望好起來的。哪些穴位在哪裡、怎麼按摩,當時醫生示範,我就默默記下來了,又在其他地方學到一些方法。”陳發榮一邊回憶,一邊示範。多年前,因家庭拮据,不能長期在醫院治療,陳發榮就帶孫子回老家修養。如今,她仍然堅持每天都給張傑按摩4小時、幫助他康復訓練2小時。即便手因為按摩時間過長變形,或在扶孫子起來的過程中自己受傷,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幫助孫子復健,一心盼望孫子能早日站起來。

“以前一邊照顧孫子,一邊賣點小菜、水果。孫子生活不能自理,站不起來也走不到路,自尊心很強,我照顧他就出不去打工,我現在年齡大了,身體也沒有以前好了。”陳發榮會忙裡偷閒抽空讓孫子睡在床上,她就計算好時間出去撿廢品賣錢貼補家用。

“為了保證他的營養,肉即便斷頓也不斷天的,現在他長重了,我一個人抱不動他,康復訓練很多時候都是請鄰居幫忙扶起來我揹他到機器上訓練。”陳發榮每天堅持悉心照料,每天堅持按摩、康復訓練,張傑的身體比以前好了,現在他可以伸手撓頭,腳也可以動了,體重增加了,也漸漸開朗起來。

“好在有志林公益的社工和志願者經常來幫忙,我又可以鬆口氣。”經過社工和志願者多次心理疏導和幫助,陳發榮的心結打開了,她對愛心人士的幫助很感激,並把自己親手做的鞋墊送給他們表達自己的謝意。

多年來,有很多好心人給予幫助,陳發榮為了感謝熟悉的、能找到的好心人,做了上百雙鞋墊送給他們。她說:“還有很多無名也找不到的好心人無法報答了,只好在心裡默默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