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下急性肝炎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這幾點需要避免

肝炎是大家所熟知的肝臟疾病的一種,按病程長短來分,主要分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兩種,都會對肝臟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慢性肝炎,肝臟在長期的慢性損傷中容易進展為肝硬化、肝癌,那麼急性肝炎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呢?

急性肝炎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

1. 感染肝炎病毒的種類不同

哪些情況下急性肝炎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這幾點需要避免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交易趨於慢性化。

急性的病毒性肝炎一般肝臟的損傷十分的快速,同時疾病的正傳一旦嚴重的時候,只要沒有及時進行治療,以及不適當和充分進行休息,就很容易導致慢性化肝炎。

3. 不良的飲食

患上急性肝炎疾病之後,肝細胞壞死、增生修復、炎症出現,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補充。只要飲食裡面沒有足夠數量的蛋白質,就會影響到肝細胞的增生和修復;同時肝臟的恢復期如果營養過於豐富,則反而會增加肝臟的代謝和解毒功能,導致肝臟的恢復性。同時過剩的蛋白質和糖將轉化為脂肪儲存,可引起肝內脂肪堆積,發生脂肪肝。飲酒不但能引起脂肪代謝紊亂,還能直接破壞肝細胞膜的生理功能,加重肝細胞損傷,促進其慢性化。

4. 服藥過多、接觸有損肝臟的物質

哪些情況下急性肝炎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這幾點需要避免

急性肝炎時,治療不當、服藥過多,加重有病肝細胞的負擔,接觸對肝臟有損害的物質或藥物,這些均需肝臟代謝、解毒,從而加重肝臟的負擔、或損害肝臟的功能,致使肝損傷加重、病程延長,趨於慢性化。

5. 肝膽疾病有其他合併症

合併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肝炎,能夠導致肝損傷的破壞,引起疾病的病情更加嚴重,病程的延長;特別是肝內疾病,如血吸蟲病、肝吸蟲病、膽道感染等,都能促進急性肝炎慢性化。

6. 免疫應答反應不同

患急性病毒肝炎後,由於患病的機體個體差異,其對病毒及其代謝產物產生的免疫應答反應不同,有的患者出現一系列自身免疫反應,如自身免疫抗體陽性、丙種球蛋白升高等,或同時合併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腎炎、紅斑狼瘡等,都能促進急性肝炎慢性化。

7. 手術與創傷

急性肝炎時,進行較大的手術或創傷,以及麻醉藥物的使用,均影響肝臟的修復。

哪些情況下急性肝炎容易轉化為慢性肝炎?這幾點需要避免

8. 懷孕

懷孕能夠引起母體的負擔加重,導致內分泌變化、新陳代謝旺盛、胎兒所需的營養物及排洩廢物均由母體承擔,加快了肝臟的負擔,影響肝細胞的修復與增生。

9. 年齡與性別

年齡愈小,恢復愈快,50歲以上者,因其肝臟細胞再生與修復能力開始減退,恢復較慢,易慢性化。另外,男性患者比女性易慢性化。

10. 慢性腸道細菌性炎症易使肝炎慢性化

瞭解了這些因素之後,我們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肝臟疾病更加重視,及時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往慢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