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急性肝炎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这几点需要避免

肝炎是大家所熟知的肝脏疾病的一种,按病程长短来分,主要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慢性肝炎,肝脏在长期的慢性损伤中容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那么急性肝炎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呢?

急性肝炎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

1. 感染肝炎病毒的种类不同

哪些情况下急性肝炎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这几点需要避免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交易趋于慢性化。

急性的病毒性肝炎一般肝脏的损伤十分的快速,同时疾病的正传一旦严重的时候,只要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以及不适当和充分进行休息,就很容易导致慢性化肝炎。

3. 不良的饮食

患上急性肝炎疾病之后,肝细胞坏死、增生修复、炎症出现,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补充。只要饮食里面没有足够数量的蛋白质,就会影响到肝细胞的增生和修复;同时肝脏的恢复期如果营养过于丰富,则反而会增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导致肝脏的恢复性。同时过剩的蛋白质和糖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可引起肝内脂肪堆积,发生脂肪肝。饮酒不但能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还能直接破坏肝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加重肝细胞损伤,促进其慢性化。

4. 服药过多、接触有损肝脏的物质

哪些情况下急性肝炎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这几点需要避免

急性肝炎时,治疗不当、服药过多,加重有病肝细胞的负担,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物质或药物,这些均需肝脏代谢、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或损害肝脏的功能,致使肝损伤加重、病程延长,趋于慢性化。

5. 肝胆疾病有其他合并症

合并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肝炎,能够导致肝损伤的破坏,引起疾病的病情更加严重,病程的延长;特别是肝内疾病,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胆道感染等,都能促进急性肝炎慢性化。

6. 免疫应答反应不同

患急性病毒肝炎后,由于患病的机体个体差异,其对病毒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同,有的患者出现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丙种球蛋白升高等,或同时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肾炎、红斑狼疮等,都能促进急性肝炎慢性化。

7. 手术与创伤

急性肝炎时,进行较大的手术或创伤,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均影响肝脏的修复。

哪些情况下急性肝炎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这几点需要避免

8. 怀孕

怀孕能够引起母体的负担加重,导致内分泌变化、新陈代谢旺盛、胎儿所需的营养物及排泄废物均由母体承担,加快了肝脏的负担,影响肝细胞的修复与增生。

9. 年龄与性别

年龄愈小,恢复愈快,50岁以上者,因其肝脏细胞再生与修复能力开始减退,恢复较慢,易慢性化。另外,男性患者比女性易慢性化。

10. 慢性肠道细菌性炎症易使肝炎慢性化

了解了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肝脏疾病更加重视,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往慢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