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夏朝之前有什么文明,应该叫什么朝代?

金刚大锤


陶唐王朝

唐朝,是上古时代唐尧建立的王朝,后世之人经常把唐朝与虞朝并称,史称"唐虞"。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史称唐朝。《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

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唐尧去世后,唐朝宣布告终,虞舜正式建立虞朝,史书把唐尧禅位后的二十八年称为"唐虞之际"。

有虞王朝

虞朝,是唐尧死后建立的王朝,他继承了唐尧时期的一切政治遗产,包括人才的任用和国家的体制,都是延续着唐尧时期的制度。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大禹之功","天下明德皆自大禹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读书是福


在大多数国人的认知里,夏朝绝对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殊不知,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极为神秘的虞朝的存在,且存在历史相当的久远。


除了中国最早的文明,还有中国最早的朝代也引起历史学家激励争论,西方学家认为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商朝”,因为商朝有大量的考古遗址可以证明,可是夏朝的考古发掘较少,不被西方学家认可,但是没关系,夏朝确实不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因为夏朝之前还有个“虞朝”。 “虞朝”就是吗?“虞朝”之前还有个“唐朝”!(李世民你给我坐下!没说你!)这个“唐朝”其实就是“尧舜禹”中“尧”的时代,尧是黄帝的玄孙,是当时华夏部落的首领,在唐地(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建都,还属于部落文明,尧禅让与“舜”,舜之前的封地在虞地(今陕西平陆县东北),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称为“虞朝”。



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索性从信史中将虞代一笔勾销,将夏以前的古史一股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



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另外,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15个名号。有虞氏的世系既可考定,则不能不承认有虞氏是一个朝代! 而且在考古上的进展也有发现,河南二里头村夏王都遗址发现不久后,在杭州良楮文化遗址发现了规模比夏王都更大的宫殿遗址群,而且地质年代要比夏王都早300-500年。

这样规模的宫殿与古城遗址不可能只是小小的原始氏族文化圈可以创立的,而且在遗址上发现了数层洪涝沉积土,说明在这座城的最后时刻经历过数次大型的洪水侵袭,这也和传说中洪荒大陆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吻合。

虞朝很可能在今天黄河上游,由于洪水的泛滥,华夏人的一部分在中下游建立新的文明,并且开始了古代传说的与洪水的长期艰苦斗争,并且建立了新的朝代——夏朝,原因可能是虞朝氏族主干被毁灭,舜很可能是一个残留的虞朝成员,但是由于虞朝末年的腐败以及洪水使得虞朝威望彻底败落,产生合法性危机,被认为是不符合道德而遭到天灾;而夏后氏却由于自身强大和在治水中积累了崇高威望;也由于虞朝本身氏族和支持者在洪水中死亡殆尽,无力抵抗强大的夏后氏,实际上仅仅留有虚名的虞朝末代皇帝舜最终被迫禅让帝位给夏禹,由此虞朝最后灭亡,夏朝开始。

“虞”为独立朝代说之二。永济地方志,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赢杜崧年《续补永济县志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来经天纬地之人,历代层见迭出,昭著史册,目河中为人文之蔽”。既然称说虞帝,可见认为就是一个朝代。中国封建王朝一代最长的为清康熙王朝61年,以此估算奴隶社会的虞朝至少二十四代。如按舜在位五十年算一代,虞朝至少也有三十代。


洪果果


要想了解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首先得了解一下夏朝是什么朝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分封制和封建宗法制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分封制为主导的国家联盟,诸侯国臣服于周天子,向周天子进贡,同时随同周天子对外征战,诸侯国与周朝中央是君臣关系,但诸侯国是相对独立的。

夏朝

周朝之前的商朝与夏朝的制度其实是类似的,是由一些有血缘关系的部落共同拥立一支中央王室为首领,比如夏朝,就是由11支姒姓部落拥立夏后氏中央王室为统治者,部落向中央进贡,奉中央为宗主,随同中央对外征战,同时部落也中央之间有血缘关系。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夏朝与商朝的部落还不是国家,只能是拥有城邦的部落,其地位低于国家,高于部落,虽然有城池作为根据地,但没有完善的国家机构,其组织机构比部落高一点,比国家低一点,甲骨文上称为方国,所以夏朝与商朝是方国联盟,或者称为部落制城邦联盟。

尧舜禹时期

那么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以血缘关系为传承的家天下朝代,一般来说夏朝从禹开始算起,也就是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左右。按照史书的说法,夏朝之前是五帝时期,五帝并不是指五位帝王,如果从黄帝时期开始算起,包括黄帝在内,

夏朝之前一共有七位帝王,分别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225年左右,合计472年的历史,这一时期准备地说是七帝时期。

总有人认为夏朝之前有一个虞朝,虞朝之前还有一个唐朝,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虞舜的虞,只是为了称呼舜,是一种称呼,不是一个朝代,因为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之一,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皇帝的曾孙虞幕,上古时期的有地位的人,有姓又有氏,“姓”与“氏”是分开的,姓表示血缘,氏表示贵贱,虞就是舜的氏。

炎黄时期

同样的道理,唐尧也是如此。

上古时期,尤其是尧舜禹之前的时代是禅让制,但是此时的禅让制并非是毫无理由的禅让,而是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中的禅让,严格来说叫血缘关系禅让制,也就是说部落首领的禅让是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部落内禅让的。

比如说少昊是黄帝的长子,如果说禅让制,怎么禅让给自己长子?颛顼是少昊的侄子,黄帝的孙子,帝喾又是颛顼的侄子,帝挚是帝喾的长子,唐尧是帝挚的弟弟,虞舜是颛顼后裔,看到了吧,全部都有血缘关系,所谓的禅让制其实就是血缘关系禅让制

三皇五帝时期

夏朝之前的朝代,到目前既有史书记载,比如司马迁的《史记 五帝本纪》,又有发掘出来的遗址,比如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经检测,遗址存在时间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离今天有4500年左右的历史,发掘了城墙、土台、墓葬、陶器、水利工程等遗址,这一时期正好是在七帝时期,夏朝之前的朝代。

还有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根据碳14的检测,距离今天有3000~5000年的历史,正好在七帝时期,比夏朝还要久远一点,发掘了房屋、灰坑、墓葬、祭祀坑等遗址。

炎黄二帝

还有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的凌家滩遗址,距离今天有6000年的历史,还有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遗址,距离今天有7000年的历史,这些都是夏朝之前的朝代。

那么这个朝代是什么朝代,或者是什么性质的朝代呢?

前面讲了夏朝还是部落制城邦联盟,处于比原始部落高级,比国家低级的状态,所以夏朝之前的朝代就是原始部落时期了,从黄帝到虞舜的472年中,应该都属于原始部落时期,这一时期,一共尊七位部落首领为帝,这七位部落其实就是后来的中央王室部落,但整个华夏并不只有中央王室部落,还有不少其他有血缘关系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部落,他们共同尊中央王室部落为首领,这一时期应该叫做部落联盟期。

原始部落

比如黄帝时期,古华夏大地,并不是只有黄帝部落,还有炎帝部落和东方的九夷族部落,也就是蚩尤部落,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统一成为华夏的始祖,同时当时已经是父系社会,一位父亲可能生下众多的儿子,然后儿子又生儿子,不断的生育繁衍,就形成了众多有血缘关系的不同部落,这些所有的部落共同尊中央王室部落的首领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为帝,可以称之为七帝时期,也可以称之为华夏部落联盟期。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夏朝之前还有传说中的朝代是虞朝。

在史书中记载,虞夏存在了两千多年,然而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同位素分析,夏朝仅仅存在了四百年。那么虞朝必定要存在1600年左右。

不置可否,这些史书的记载的真实性都还有待商榷,因为并没有准确考古记录,证实虞朝确实存在。而这些史书所体现的东西还有一大部分都是学者预测出来的。在外国人眼里,夏朝的存在都是一个谜,他们不相信中国的文明可以这么早的出现。直到现在,这些东西还都是一个谜。但是百家争鸣,春秋时期的史书可信度并不是那么高。毕竟,当时的史官为了迎合皇帝,会将历史进行润色甚至篡改。

现在,世界史学界只承认中国的历史是从商汤开始的。虞朝尽管被证明存在,但还是不被承认。


花开水不流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距今约在170万年左右。

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有北京猿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南京汤山人、山东沂源人等。元谋人化石为2枚牙齿(上颌中央门齿)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年代测定数据为170万年前。元谋人的年代早于其他中国直立人,如蓝田人(生活于115万年前)、北京猿人(生活于约58万年前)等。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都将元谋人作为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并写进了教科书。

那么在夏朝之前这些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文明是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社会,原始社会初期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进化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一直到公元前两千多年才出现的尧、舜、禹部落首领的禅让制,这个时期的部落首领是由原始人类共同推选出来的。

禹死后,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所以中国在夏朝之前是部落制原始社会,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原始文明,但是没有明显的朝代。


鹏学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夏朝。传说之中,大禹治水,接着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夏朝建立,“家天下”从此开始。夏商经历过十四代,最终被商朝所灭,后人皆自称自己为“华夏”,就算是现在社会,中国人也经常被称为是华夏民族。问题来了,那么中国在夏朝之前还有其他朝代吗?夏朝之前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见有说“上古时代”,其实“上古时代”包括“三皇五帝时代”都是对夏朝建立以前时期的叫法。上古时代一般用来表示公元前5000年前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历史记载基本没有,所以其实对那个时代的考证是没有办法的,这个时期充满了传奇色彩,充满了神话元素。

三皇五帝时代指的是公元前3000年至前21世纪。三皇指的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大禹之后就是夏朝了。

综上所诉,其实中国在夏朝之前是有其他朝代的,只不过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不便于考证,因此很多人是不知道夏朝之前的这些朝代的。


重温历史老照片故事


我们现在连夏朝是否真实存在都无法确定,更何况是夏朝之前的“朝代”呢?

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商朝以前有文明存在”的这个事实。

考古研究已经确定,存在大量的商朝以前的文明。大家怀疑的是:

商朝以前的文明,能不能被称为夏朝?

以及,这个阶段的文明水平,是否达到了一个朝代的标准。

在考古活动中,大家发现了很多比商朝还要古老的文明遗迹,只是对于这些文明性质的判定,目前仍无定论。

有没有可能,现在发现的先商文明,仍然是商朝的一部分?

有没有可能,虽然夏朝是存在的,但现在发现的先商文明,只是和夏朝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文明并不是夏朝?

这两种怀疑都有道理。

我们对商朝的考古没有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不能排除现在发现的更早的文明,仍然是属于商朝阶段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过去确定的商朝的时间范围,是存在错漏的。

除此以外,夏朝并不是想秦汉那样的大一统王朝,我们不能否认存在其他和夏朝同期的文明的存在,只是这些政权没有被历史文献记录下来而已。


最重要的是,目前没有发现真正能确定为是“夏”字的甲骨文。现在已经知道的“夏”字,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综上所述:

商朝以前的文明应该如何命名,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科学、严谨地判断。

任何命名,既然先证明这个名字在当时是存在的,也要证明当时的文明水平,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


HuiNanHistory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夏朝到今天也不过才4000多年,还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缺乏考古的实物证据,以及文献的记载,现在都只能是推测。目前,国外认可的中国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那样算下来中华文明仅有3000年,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世界上关于“文明”形成有一些具体的标准参照

关于 “人类文明”形成的标志,目前,世界上学者的主流观点主要集中在:

(1)、文字的出现;

(2)、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或者进行仪典活动场所;

(3)、城市遗址。

在这三个条件中,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最主要的标志!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两河文明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中国的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的历史,通常人们把有文字之后的历史称为“人类文明史”,在文字出现之前,将其称为“史前文明”。

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渊源

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有一首朝代歌,耳熟能详,详细记载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这种说法最早与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有关,同盟会成立的宗旨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08年,同盟会在祭祀黄帝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黄帝作为汉族人民的祖先和民族象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至此,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西方主流学者认为我们只有三千年的历史,是怎么回事?

(1)、“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起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华文明的起点,是从黄帝战胜炎帝之后,合并了炎帝的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开始算起的。今天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具体到哪一年?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无法确定。

(2)、中国历史上开始有明确年份记载,始于西周共和元年

公元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我们现在号称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真正有明确年份记载的却不到三千年。

(3)、18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甲骨文字,才证实了商朝的存在。

截止目前出土的夏朝时期文物中,仅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一直没有出土有关文字的文物。因为没有文字的支撑,目前西方比较权威的书籍《剑桥中国上古史》就没有“夏朝”这一章节,西方主流学者也一直不认可中国的五千年历史。

(4)、关于夏朝的文献资料最著名的莫过于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夏本纪》,而这本 史书是在夏朝之后一千五百年左右编撰的,其资料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

四、为了研究中华文明源头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1)、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5月,为了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台,这是我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这个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时间框架。

(2)、启动中华文明探秘工程。

有了前面的大的时间框架,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夏商周的具体历史,我们国家又启动了中华文明探秘工程。从2001年开始预备,现在已经历经(第一阶段):2004-2005年、第二阶段2006-2008年、第三阶段(2011年-2015年)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阶段研究。

目前,该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以后,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中华文明可不止上下五千年,我们有上下七千年甚至八千年的历史。

(3)、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我们逐渐揭开了笼在“夏朝”头上的神秘面纱

随着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代考古学研究的进展,展示了这就是夏王朝的文化遗址,国外学者也开始慢慢肯定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4000多年“家天下”的世袭罔替王朝制度。我们现在以“华夏”自称,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专家学者将为我们展现出夏王朝更多的细节。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那么在夏朝之前,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呢?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夏代之前的“红山文化”和“良诸文化”等,它们所处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处于不同的部落,所以就谈不上叫什么朝代。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很多以前的传说,都逐步得到证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困扰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的难题。


小梁说历史2019


中国在夏之前是有两大文明,分别是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分别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这两大文明己高度发达,龙山文化出现了像陶寺和石峁这样的特大城市,有宫殿,交易市场,观像台和等级分明的古墓地。良渚文化也审遗成功。它们佐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


货贝研究


都说华夏5000年历史,夏朝(约前2070~前1600)距今有4000年历史,那另外那1000年历史都是什么呢?在《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举,这也说明在夏朝之前可能还存在这一个虞朝,只不过现在咱们连夏朝的存在与否都还存疑,所以对于虞朝的存在只是在史书中有记载而缺乏更多的考古证据!而在《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也就是说虞朝之前还存在一个唐朝(古唐朝)!

而从考古学角度来说的话,距5000到4000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一阶段主要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