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未來已來!智聯網已經滲透我們的生活,一種無所適從的疏離感,悄悄在每個人心頭升起:“人世茫茫兮無歸期”!

個體自我獨立,整體萬物互聯。自我如何適應這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世界?如何不被碎片化而守住獨一無二的自己?個體如何與整體共振共融?

莊子不愛講道理,只愛講故事。如果當年有微信公眾號,他應該能很快飆升為頭部大號,成為制霸互聯網一隅的大V。

雖然沒有發達的科技,2000年前的先知們,依然窺見了人類的侷限和渺小,同時他也看到了,活在無限宇宙之中的人,擁有巨大的無窮性和無限生機。

莊子借列子生命覺醒的故事,給我們指出了在智聯網時代,御風而行逍遙遊的具體路徑:

個體有利他絕活就會內涵豐富,把獨一無二絕活發揮到無窮大,就自由自在獨與天地共精神了!《列子悟道》,現在讀來很有現實感。

故事原意是這樣的:

列子痴迷了上了神巫,齊國有一個神巫,名叫季咸,據說他能相面卜卦,從而準確預知人的生死命數。

有多準呢?準到哪一年的哪一月、哪一旬的哪一日,靈驗若神。

後來他到了鄭國,掛牌營業的初期,可謂門庭若市,但後來卻突然冷清了。原來是因為算得太準,把顧客都給嚇跑了。

壺子的學生列子,請季咸相面後,大吃一驚,併為之心醉神迷。

跑回老師壺子那裡說:“老師,那個巫師季咸相當了得喲!我一向堅信老師的道是高峰。去請季咸相了面,我才明白,他的道更高!”

壺子說:“我教你學道,迄今還只傳授語言知識打基礎,我還沒有完全教導你道內在的核心和實質的部分。所以,你怎麼會知道「道」呢?你這半罐水呀,竟去同小法門比高低,渴求外界信服你,誇你身手不凡。你自己心胸淺露,真相被人一眼看透,使你不得不迷信他。

你去把他請來,給我相相面。”

第二天,列子便領來季咸,給壺子相了面,季咸出門後,仰天長嘆說:“你的老師完啦!大限已到,活不成啦!只剩幾天的命。他那面相,生命之火全熄,唯見一堆溼柴冷燼。真是怪事!”

列子聽後大哭不已。

壺子說:“沒事。剛才我在坐忘,故意向他顯示靜態的地象,心情完全達到不動,內在意念一點也不振動顫抖,內心一切都放開了,沒有任何一點活的意念,因此外表就沒有一點活氣。他大概看見我關閉了生機吧。請他明天來,再給我相相。”

第三天,列子領來季咸,給壺子再次相面。季咸出門後笑得很開懷,說:“你的老師遇到我,算他運氣好,命不該絕!

現在有救啦!看他面相,那一堆溼柴冷燼又燃火了,真是奇蹟!”

送走季咸,列子大喜,跑回來報告好消息。

壺子說:“剛才我故意向他顯示動態的天象和靜態的地象,雙象並出,陰陽沖和。剛才,我把天地間生機的陽氣,用很具體的形態顯示出來。那種呈現,沒有一丁點的概念和意念,全然自然而動。同時,開啟了腳後跟湧泉穴的良機。請他明天來,再給我相相。”

第四天,列子領來季咸,給壺子第三次相面。

季咸拖列子出門去,滿臉不悅,說:“你的老師太過飄忽不定了。精神恍惚,顏色不一。我沒辦法在這動態中看相呀,等他情緒穩定了,我再來看他。”送走季咸,列子回來轉告了。

壺子說:“剛才我故意向他顯示非動非靜的太和之象,如同一個大鯨魚在海里旋轉,轉出一個大漩渦,好像是動,就整體而言沒有一點衝動不安的狀態,呈現著一種和諧的平衡之美。一如太空宇宙的太虛之境。這使得神巫看了相之後,不知該如何辦了。

俗士看不透深淵,當然莫名其妙。有藏鯨的深淵,有死寂的深淵,有活潑潑的深淵。深淵有九種之多,我已給他看了三種。請他明天來,再看相吧。”

第五天,列子領來季咸,給壺子第四次相面。季咸走近壺子面前,瞪眼一瞥,大吃一驚,回頭便逃。

壺子說:“快追他!”列子稍一遲疑,追出門去。

過了一會,列子回來喘氣報告說:“沒影啦,跑掉啦,他跑得那樣快,我追不上。師父,這是咋回事呀?”

壺子說:“剛才我以空對他,故意向他顯示動靜皆絕的無象之象,讓自我消失,讓靈魂虛空,沒有任何一個堅持的點,通常我們堅持的點,都是自己想讓別人認識的這個點。而我沒有一點所執,沒有給對方提供任何一點抓手。一切順從他,不曉得有我,不知道有他。

他是陂陀我是土,土隨陂陀而高高低低,連綿成山脈;

他是浪濤我是水,水隨浪濤而起起落落,漫衍成河流,陂陀不曉得土在哪裡,浪濤不曉得水在哪裡,季咸不曉得我在哪裡。

他看到的是空空如也,無象之象使他驚嚇莫名,所以逃跑。”

列子聽了老師壺子說道,很受震撼。他太不安份了,他有太多的慾望,結果被慾望的狂飆裹挾著跑了,沒有一個立處。

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生命覺者的大畫面

壺子向列子展示了得道後所達到的境界。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呀!

第一層,清靜虛空,如如不動。

一草一木,一物一人,天地宇宙,以及最根本處的人性,都是虛空而玄妙的,一切好像都不動,一切都是虛空的,因此也就包含著無限的可能性。

第二層,緣起緣滅,隨機而動。

在虛靜中顯示著無窮的可能性,一切都生機勃勃。如果本來就像瀑布下瀉,在那裡動個不停,怎麼會映照出山川大地的景色呢?又如何有各種各樣的認識呢?又怎麼會發現無窮多的機緣在當下躍動呢?

第三層,不動是動,生生不息。

陰陽二極沖和,秒有妙用,而整體上卻渾然不動。就如地球在運轉,而我們全然不知道它的運轉。天地孕育萬物,從不彰顯於外,而人唯有不為名利所動,方可以創造生生不息的妙有。

第四層,物我合一,自然而然。

超越了虛空和虛靜,隨順自然大道的運行。壺子顯示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人事合一,物我合一,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狀態。

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一個聖人,就應該達到這樣的智慧和態度,不再受生物本能衝動的束縛。

這四層境界讓列子猛醒。經此一事,列子洞見了壺子所展現的大道妙有的四種狀態,才恍然大悟,自己完全生存於生物本能的慾望中,將這個世界割裂了,斤斤計較於這個世界的了了分明,計較於自己的利弊得失上,由此帶來了種種迷惘。

一經悟道,列子立下決斷。他回家多年不出門,不跟外界接觸,在家中為妻子點火做飯,幹著所有此前不屑一顧的雜務。

他要在具體事上,磨礪自己的心性,與天地大道相連接,而不會再從私我出發去了斷一生。

回到地頭,列子終於自性爆發,在做具體雜務的過程中,列子放下了許多東西,從中也真正體悟了壺子的身教,最終成為一位得道高人。

列子放下了學子的架子,突破了男人不進廚房、男尊女卑、學子不幹雜務等世俗禮儀規矩,眼裡開始有活,手腳勤快。哪怕養豬養雞,也像伺候人一樣,敬畏它們的習性,打破了人獸的差別,打破了貴賤的差別,不會有那麼多好壞之分,不再以個人的好惡親近什麼而疏遠什麼,看到了一葉一世界。

列子還放下了私我的意識,放下了世俗的情和知,返樸歸真,不再有世俗的觀念,回到了天然的自我本身,物我一體,心物一體。

他堅信,一草一木都住著一個靈魂,需要與那個靈魂呆在一起,就可以把那個事做到極致,就可以生出意想不到的妙有。

列子該幹嘛幹嘛,衝破了世俗框架,解放了自己的身體,解放了自己的靈魂,解放了自己的天性。在做具體雜務的過程中,感受著無窮多的可能性,迴歸於一個圓融的世界。

他守住了自然而然的本真,不再為世俗慾望牽引打擾。抱素守樸,心物一體,終成虛空不毀萬物的空之道。

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莊子是個覺悟者。

他已經放下了死亡恐懼和各種執見,不為千古留名而困擾,乘天地之正氣,順天地之性,御六氣之變,來一次真正的逍遙遊。

莊子借《列子悟道》的故事表達了,把我們的身體當成空空的管道,天地大道會在身上自然流淌。如此一來,身體不再是走向自由的障礙,而是宇宙飛船,能載著我們走向無限。何謂“逍遙遊”?以自己無限的可能,與無限的世界接軌,即是逍遙遊!

人人自由而與眾不同,人人都可以逍遙遊。

莊子的這個洞見,一下子把生命的層次提上去了。

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學會與自己相處的三重境

我們從小學習了太多人倫關係的教條,卻忘記了最為根本的一點——如何與自己相處。

我們經常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但卻忽視了人與自身的和諧。

我們的內心有無窮的慾望相互衝突,無窮的妄想此起彼伏,數不清的情緒糾纏不休。

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念頭中,我們就像波濤上搖曳的孤舟,時而被衝向這裡,時而被甩向那邊,片刻不得安寧。只有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諧。

第一重境界:“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這裡的“獨有”指的是獨立自在,自我和諧,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人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服務於社會,使其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要“獨有”,使個體的生命處於積極、和諧的狀態,成為“至人”。

前者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後者是道家思想的體現。 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孤獨和解,如何與時間為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而且它如同養分,對人的滋養,是緩慢滲透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大多數是從自己出發去看待對方,以此來決定這個人可交不可交。沒有一個人可以全息地瞭解另外一個人。

因此,人是群居動物,但是人又是孤獨的。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納。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惠子是經常和莊子鬥嘴的一個朋友,每次都被莊子批得灰頭土臉。惠子死後,莊子講了一個故事,來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對手之後的孤獨。

故事說的是:

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像蒼蠅那麼小的汙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隨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汙點削掉,鼻子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那人也站著面不改色。

宋元君聽說後,把那匠石找來說:“你在我面前找個人演示演示”。

匠石回答說:“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夥伴早已死去了!已經沒法再做了!”

人註定是孤獨的。

可以有許多朋友,但孤獨才是人生永恆的狀態。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正視孤獨,然後找到一條可以跟自己更好相處下去的路。

第二重境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坦然接納自己、完善自己,是人一生的功課。

我們都會有不足,有失望,有難題,它們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這些事實,對我們而言,就意義深遠。每個人的潛能不同,成功只意味著能夠達到自己潛能的上限而已。走向內心,反省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夢想,接納自己並不斷地精進,讓自己的生命成為禮物。

自我超越的覺醒,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寶貴的時間花在娛樂玩耍上面多了,花在開發自己潛能上的時間就必然減少。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時間,就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有限的珍貴時光裡,與其關注、討好他人,不如修養和完善自己。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費著時間,除了長胖和一臉的怨氣,一事無成。

列子悟道:生命覺醒與解脫的路徑。

第三重境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孤獨,可以成為一種美。,我們在孤獨中,完全沒有必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我們可以享受獨處。獨處,總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為寂寞,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獨處,關係到一個人底氣的問題,它來源於自身的能量,會帶給你一種不依傍的自信。

我們可以學會承受孤獨、享受獨處。雖然很難,但有時在人群裡狂歡,也會覺得無聊和孤獨。只要內在和諧了,內心充實了,找到了真正喜歡做的有意義的事,無聊才會無影無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