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傑:中國企業如何渡過這次“浩劫”

楊少傑 組織形態管理

楊少傑:中國企業如何渡過這次“浩劫”


傳統企業形態與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這一點已寫過太多的文章。先知先覺者其實早已開始行動,這些企業雖然在變局面前仍有壓力,但具有了一定的主動性,至於後知後覺者處境極不樂觀,甚至我個人認為很多企業已經喪失變革能力,即使想變也無能為力,一旦喪失最佳變革時機,結局其實已經註定。

未來幾年中國企業如何渡過這一難關?從目前來看應該有兩種方式,無論哪種種方式都必須消滅現有的組織形態,當然也會消滅現有的管理模式與商業模式,這是未來市場的必然要求。

方式一:吸取經驗,重打鼓另開張

有90%以上企業將逐漸消失,這些企業中的人員將會深刻吸取失敗教訓,在新組織中建立一種新的組織形態與管理模式,從而避免了傳統組織存在的“硬傷”,這是中國企業渡過危機的第一種方式,也將是比較普遍的方式。這一方式並非中國獨有,西方企業亦如此,從比例上看也符合這一規律,這是一個經濟系統新陳代謝必須付出的代價,舊的組織沒有消亡,新的組織也很難脫穎而出,同時也避免了在傳統組織中變革的難度。

方式二:繼往開來,置死地而後生

恐怕僅有10%的企業才有可能變革成功,渡過此劫,從傳統組織形態進化到一個新組織形態,同樣也必須採取新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

這10%的企業具有強大的變革能力,通常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生死考驗,練就了先知先覺的能力,一旦感受到市場風雲聚變的氣息,就會立刻做出反應,往往也並非一帆風順,痛苦與煎熬在所難免,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必須擁有一個偉大的變革者,諸如GE有了傑克韋爾奇、IBM有了郭士納,能夠在這個階段力王狂瀾。


用“浩劫”一詞來形容這次中國企業面臨的危機應該不為過,好在這次“浩劫”之後,中國企業將紛紛走向新的歷程,終於可以脫胎換骨。西方國家也很少有基業長青的企業,超過百年的都已是鳳毛麟角,大多如同中國企業這樣在大變局中完成歷史使命,百年老店從來不是靠一句話就能實現,如果仔細研究這些優秀企業就會發現,在大變革階段中無一不是生死之間的抉擇,劫後重生才能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每一個長青企業本身就是一段傳奇,衷心祝願中國企業也能擁有自己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