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01

《邊城》是奠定沈從文文學地位的不二世作。

1999年6月,《亞洲週刊》推出“二十世紀華文小說一百強”,評選文章涵蓋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所有以中文寫著的小說,沈從文的《邊城》僅次於魯迅的《吶喊》,拿了亞軍。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湘西小鎮邊城

但是更多人覺得單憑一篇文章的實力,《邊城》無疑是第一。

這部兼具抒情詩語和俊雅美文氣質的小說,生動描繪了湘西純真古樸的地方風情,也留下了一個讓人難以釋懷的結局。

02 三個人的情感糾葛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城裡三個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人情變故,世事滄桑。

從四川下湖南必經茶峒小城,而茶峒和川路之間又被一條大河阻隔,河上一位撐渡船的老船伕,在此擺渡五十載。

老船伕膝下無兒無女,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翠翠的母親生下她後投河自盡,父親在她還沒出生時已服毒自殺,兩個年輕人為了愛情離開人世。

痛失愛女的老船伕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外孫女,一晃眼翠翠已經出落得生機盎然,散發著蓬勃氣息。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翠翠看龍舟賽的劇照


茶峒城裡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佑、儺送,都愛上了這個活潑靈動的渡船女。儺送早兩年在端午的龍舟賽上對翠翠一見鍾情,天佑見到翠翠後也是情難自抑。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天佑對翠翠一見鍾情

天佑讓部隊上的老馬兵探老船伕口風,老船伕說車有車路,馬有馬路,走車路讓天佑爹帶著聘禮來結親,走馬路就自己到對面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只要翠翠歡喜,他就可以。

天佑爹讓老馬兵帶了聘禮去結親,老船伕跟翠翠挑明才發現,翠翠對天佑沒熱情,原來翠翠懵懂中已對儺送芳心暗許,老船伕犯了難不知如何回覆天佑。

這時候砦子上的王鄉紳也看中了儺送,想用一個新碾房做嫁妝,讓儺送與自己女兒結親。儺送向哥哥天佑剖白心跡,兩兄弟決定公平競爭,半夜去山崖上為翠翠唱歌,翠翠選中誰,誰就和翠翠結親。

天佑先提了親,唱歌堅決讓儺送先來,儺送的歌聲晃動了翠翠的靈魂,天佑自知與翠翠結親無望,慼慼然帶船下河,不幸被淹死在灘中。

儺送生氣老船伕吞吞吐吐害死兄弟,不再去山崖上唱歌,儺送爹也對老船伕間接害死兒子難以釋懷,兩家人開始顯生分。

老船伕自知天命不多,想盡辦法撮合儺送和翠翠,沒想到欲速則不達,讓儺送爺倆更反感。

老船伕吃了梗子,鬱鬱而終,儺送下河未歸,翠翠接了渡船,開始等著儺送回來。

有很多人做過分析,大多猜測翠翠和儺送是悲情結局,覺得儺送不會回來,翠翠也只能在渡船上孤獨終老。

其實故事的結局,沈從文已經在文中埋下很多伏筆,所有的伏筆都指向,那是一個更值得期待和等待的美好結局。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這些伏筆都在埋在哪裡。

03 儺送的感情是暗示

雖然天佑受老船伕無意的刺激送了性命,儺送惱老船伕但不惱翠翠,他仍然放不下心裡的翠翠。

儺送下灘上山回到家中,想把女兒嫁給他的王鄉紳派人來探口風,儺送若願意娶王鄉紳女兒,王鄉紳就送他一座新碾房當嫁妝。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王鄉紳女兒

儺送爹問儺送是什麼態度時,他說:“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房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它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房,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儺送見到長大後的翠翠,滿眼含情

王鄉紳提親的事傳到老船伕的耳朵裡,老船伕忍不住找儺送探虛實。儺送懟走老船伕後,和身邊腳伕的聊天也把他的心意說得清清楚楚。

腳伕勸儺送要碾房,儺送說:“我回來時和我爹爹去說,為你向中寨人做媒,讓你得到那座碾房吧。至於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為人彎彎曲曲,不索利,大老(大老即天佑)是他弄死的。”

從儺送的話裡不難看出,他對翠翠的感情並沒有因哥哥遭逢的變故而減弱,他依然清晰的明白自己感情的指向,富足的碾房主依然鬥不過貧苦的破渡船。

一句“命裡只許我撐個渡船”,意思還沒有那麼清晰的話,“至於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再沒有比這句更直接的情感剖白了。這句道出的不僅是儺送的深情,還有他的長情,以及雖對老船伕心生不滿,仍不願違背本心的誠懇樸實。

這麼一個長情的人,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他離開茶峒後忘記初戀,這和一個人的秉性人格不符合。

所以,也許儺送還需要時間,不過這個時間不等於永遠。

04 儺送的見面是暗示

天佑離家到遇難以及後來的很長時間裡,儺送都不再去對面山崖上為翠翠唱歌。

儺送先下長灘尋天佑屍骸,尋找無果他沒有消沉,日子還要繼續,人活著就要為生存努力。

回家整頓後儺送又背貨走山路上四川,背貨上四川的路是要過翠翠家門前大河的,過河就要坐翠翠和老船伕管理的渡船。也是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儺送並沒有因為哥哥的去世遷怒翠翠,他遷怒的是老船伕。

老船伕太偏愛翠翠,擔心翠翠母親走的路,再次發生在外孫女身上,所以顧慮就多了一層,再加之為人實在本分,心中的那層顧慮在面上就顯得諂媚滑頭。

渡船上儺送和老船伕兩人相見,話不投機半句多,儺送對老船伕的誤會又加深了一層。

即便如此,老船伕為了讓儺送明白翠翠心意,還是舔著老臉留住儺送,大聲呼喚翠翠來跟儺送見面。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翠翠的等待


老船伕一聲聲呼喚,翠翠一直沒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儺送一直等著。

可事情不湊巧,翠翠去了山竹林裡掘竹鞭筍,遲遲看不到翠翠身影。

“二老(儺送)等了一會,看看老船伕那副神氣,一句不說,便微笑著,大踏步同一個挑擔粉條白糖貨物的腳伕走去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儺送對老船伕誤會頗深,但是對翠翠卻沒芥蒂,他願意等也願意見,之前發生的事情,還沒有嚴重到讓他一輩子躲著翠翠的程度。

這樣看,文章結尾的“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並不是儺送主觀上永遠躲避翠翠,而是被其它事情牽絆,當然對老船伕的嫌也是其一。

既然沒有主觀上的不樂意見,那麼結局永遠不會來,或者明天回來說是儺送在逃避這段感情,清理不通。有意躲一開始就躲了,不是藕斷絲連後再選擇躲避。

05 儺送的聊天是暗示

儺送對老船伕沒有誤會時,作者給兩人安排過一次對話。

老船伕在端午節前慷慨請人喝酒,擾亂了龍舟賽的排練,儺送爹就收走了他的酒葫蘆。

之後儺送去給老船伕送酒葫蘆,倆人攀談起來。

儺送問老船伕:“伯伯,你到這裡見過兩萬個日頭,別人家全說我們這個地方風水好,出大人,不知為什麼原因,如今還不出大人?”

一個人心裡想什麼,嘴上就會關心什麼。儺送關心地方出大人物的事情,說明做大人物是他心裡潛在希望的事。

沈從文寫《邊城》在1933年冬至1934年春。

1933年冬,沈從文的母親病重,闊別家鄉十年後他重返故土。再一次深入這片溫熱的土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麻木窘苦讓沈從文震撼,沸騰火熱的生活意志又讓他感動。

在辰河上討生活的水手,他們熟識這條河裡的每一處灘每一個潭,每一座碼頭每一塊石頭,一年風雨無阻在猛水裡討生活,練出一身銅筋鐵骨的身體,也塑出一具勇敢無畏的靈魂。

沈從文《邊城》:翠翠能不能等來意中人,答案就在書中

在沈從文心中,湘西的青年人不該只是划龍舟捉鴨子

可是他們只懂得與自然搏鬥,卻不懂得反抗同類的盤剝。煤礦被日本人把持,河上生意受日本人和國民黨軍隊的雙重壓榨,人越來越勤奮,日子越來越悲苦。

沈從文在《湘行散記》中發出疑問:“浦市地方屠戶也那麼瘦了,是誰的責任?希望到這個地面上,還有一群精悍結實的青年,來駕馭鋼鐵征服自然,這責任當歸誰?”

在他心裡是渴望這個地方的青年人能夠覺醒,能夠看到生活磨難重重的本質原因,能夠為這片土地做出貢獻,成長為大人物,改變貧苦人的命運。

所以,儺送出門很長時間未歸來的真正原因,應是作者希望作為一個地方傑出青年的代表,儺送能走出去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悟懂更深刻的道理,在為民為國上,做出更艱鉅的改變。

儺送不是在避翠翠,他是在尋找自己,他的青春和熱血不該潑灑在龍舟賽和捉鴨子上。

06

儺送有著對翠翠持久綿深的感情,又沒有刻意躲避的舉行行為,那麼當他盡到了一個進步剛毅青年的使命後,就沒有理由不回到故里,去找那條破舊的渡船,去尋那條渡船上的舊人。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那他一定是為了使命獻身熱土,“也許‘明天’回來”,他的明天也是萬里河山更新換貌的一天。

所以無論儺送回不回得來,這個都是個純美的愛情,真若不歸錯在時代需要他,而不在他躲避那人。

作為故事,當然希望結局完美。希望他能不負等待,英勇歸來。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