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為何美式民主總難成功

石齊平:為何美式民主總難成功

臺灣選舉是臺灣百姓生活中的一個組成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每逢大選之年,從年頭到年尾,天天浸淫在選舉氛圍之中。

臺灣“移植”的是地道的美式民主:三權分立、兩黨輪替、直接選舉。也難怪臺灣每每成為美方稱讚的樣板。然而幾十年來,冷靜地回顧與評估,這種美式民主其實並未能夠在經濟活力、社會分配、政府廉能,甚至在人權與自由各個方面給臺灣做出正面貢獻。不僅如此,甚至還在國家認同、族群融合、前瞻發展上製造出種種矛盾、撕裂與混沌。

臺灣其實並非所謂美式民主唯一的魯蛇。放眼全球,從亞洲到非洲到中東到拉美,所有實施美式民主的國家幾乎找不出一個勉強說是成功的例子。不誇張地說,甚至連美國本身作為美式民主的大本營與輸出者,現在也是問題叢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從體制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體制都必須從每一個經濟社會文化中自然地摸索演變發展出來,絕不宜橫向移植。比如,就政治體制或者所謂的美式民主體制而言,其良好運作所需的條件或門坎其實挺高,至少包括:

  1. 法治文明;
  2. 人民素質(特別指的是民眾對公共政策、政治人物與政黨是否良窳的認知與判斷能力);
  3. 專業人才隊伍(政治尤其是高度政治絕對是一種專業,相關人才必須長期培養、歷練、考核才能勝任。)

若這3條件無法同時滿足,那麼就必須對體制做某種程度的修正,如若不然,照套照搬美式民主的結果,就是當下全球一眾美式民主國家共同的苦果。

石齊平:為何美式民主總難成功

可舉幾個例子旁證我的邏輯。這3個例子分別代表初級、中級與高級的民主進程,其成就水平可能不一,但都不能說是失敗。

第1個是中國大陸,是初級階段。

必須看到,中國14億人口,法治文明還有待努力建設;社會大眾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素質普遍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想象照搬政黨政治或直接選舉會造成什麼可怕的結果,但中國大陸有個優勢,就是對各級官員的甄選、培育、歷練、考核相當認真嚴格,確保政策水平與執政能力。所以中國現階段實施的是所謂的“民主集中制”。

第2個例子是新加坡,是中級階段。

可以看到新加坡在法治文明上的水平很高,其次,從嚴格的標準來看,社會大眾的政治文化還有待提升;至於政治專業人才隊伍則從李光耀時代就開始重視,其素質就全球範圍而言都堪稱佼佼者。新加坡實施的是“威權民主體制”,這跟1988年之前兩蔣時代的臺灣相當類似。

第3個例子是北歐,是高級階段。

北歐堪稱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也即是說,無論法治文明、人民素質、政治文化及政治專業水平均在全球前沿,所以北歐國家實施的是地道的「充分民主制」,普遍在經濟增長、社會分配、政府廉能、可持續前瞻發展上都有出色的表現。

這3個例子,對包括臺灣在內的所有美式民主體制的追隨者,都能提供一份正面教材。

(此文曾刊於中國時報)

石齊平:為何美式民主總難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