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为何美式民主总难成功

石齐平:为何美式民主总难成功

台湾选举是台湾百姓生活中的一个组成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大选之年,从年头到年尾,天天浸淫在选举氛围之中。

台湾“移植”的是地道的美式民主:三权分立、两党轮替、直接选举。也难怪台湾每每成为美方称赞的样板。然而几十年来,冷静地回顾与评估,这种美式民主其实并未能够在经济活力、社会分配、政府廉能,甚至在人权与自由各个方面给台湾做出正面贡献。不仅如此,甚至还在国家认同、族群融合、前瞻发展上制造出种种矛盾、撕裂与混沌。

台湾其实并非所谓美式民主唯一的鲁蛇。放眼全球,从亚洲到非洲到中东到拉美,所有实施美式民主的国家几乎找不出一个勉强说是成功的例子。不夸张地说,甚至连美国本身作为美式民主的大本营与输出者,现在也是问题丛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从体制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体制都必须从每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中自然地摸索演变发展出来,绝不宜横向移植。比如,就政治体制或者所谓的美式民主体制而言,其良好运作所需的条件或门坎其实挺高,至少包括:

  1. 法治文明;
  2. 人民素质(特别指的是民众对公共政策、政治人物与政党是否良窳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3. 专业人才队伍(政治尤其是高度政治绝对是一种专业,相关人才必须长期培养、历练、考核才能胜任。)

若这3条件无法同时满足,那么就必须对体制做某种程度的修正,如若不然,照套照搬美式民主的结果,就是当下全球一众美式民主国家共同的苦果。

石齐平:为何美式民主总难成功

可举几个例子旁证我的逻辑。这3个例子分别代表初级、中级与高级的民主进程,其成就水平可能不一,但都不能说是失败。

第1个是中国大陆,是初级阶段。

必须看到,中国14亿人口,法治文明还有待努力建设;社会大众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素质普遍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照搬政党政治或直接选举会造成什么可怕的结果,但中国大陆有个优势,就是对各级官员的甄选、培育、历练、考核相当认真严格,确保政策水平与执政能力。所以中国现阶段实施的是所谓的“民主集中制”。

第2个例子是新加坡,是中级阶段。

可以看到新加坡在法治文明上的水平很高,其次,从严格的标准来看,社会大众的政治文化还有待提升;至于政治专业人才队伍则从李光耀时代就开始重视,其素质就全球范围而言都堪称佼佼者。新加坡实施的是“威权民主体制”,这跟1988年之前两蒋时代的台湾相当类似。

第3个例子是北欧,是高级阶段。

北欧堪称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即是说,无论法治文明、人民素质、政治文化及政治专业水平均在全球前沿,所以北欧国家实施的是地道的「充分民主制」,普遍在经济增长、社会分配、政府廉能、可持续前瞻发展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这3个例子,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有美式民主体制的追随者,都能提供一份正面教材。

(此文曾刊于中国时报)

石齐平:为何美式民主总难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